話科技創新 促成果轉化 ——記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 省轉化中心主任...

2020-12-14 中化新網

6月10日下午,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吳四發一行蒞臨多氟多、氟基科技調研座談,旨在深入了解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的運營情況,搭建創新服務平臺,促進成果轉移轉化。陪同領導有:市政府副市長王付舉、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王立謙、市科技局二級調研員常飛、中站區副區長杜洪波、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焦作分中心主任李思華。多氟多、氟基科技董事長李世江和多氟多副總經理、氟基科技總經理薛旭金參加座談,會議由焦作市科技局局長杜安祿主持,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致歡迎辭。

座談會上,董事長作《協同發展 創新共贏》報告,指出在多氟多多個產品打破技術壟斷、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實現產銷量全球第一的基礎上,牽頭組建的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發展理念與多氟多一脈相承。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給人才安個家、給知識定個價、給創新插上翅膀」三大功能,積極引進高、精、尖人才,遵循「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軟體化,軟體知識交易化,交易過程知本化」的運營宗旨,打造技術研發、實施、應用、轉化協同創新產業鏈,推動我國氟基功能材料事業不斷進步。

吳四發主任被董事長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報告深深感染,對多氟多的創新實力和產業化能力讚不絕口,特別提到前期多氟多與中科院多家單位合作,完成了多項「產學研用」成果轉化,合作共贏效果較好,同時表示創新中心依託多氟多的創新平臺,起點高、實力強,省成果轉化中心願意為中科院和創新中心搭建橋梁和紐帶,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氟材料領域「卡脖子」問題。

童孟進院長強調,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是在當今中美貿易戰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政府、企業、科研院所更要緊密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要善於利用低端的資源做高端的技術、產品,持續推進人工智慧、5G等技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應用,不斷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另外,政府要善於引導、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渠道支持。

王付舉副市長點明此次開展政府、企業、科學院調研合作洽談不僅是落實上級政府部門的指示,也是關係焦作經濟發展、工業騰飛的大事。為保證技術成果成功轉化,項目合作順利開展,政府要建立深層次、多領域、多元化、廣範圍的深入合作機制,針對企業目前面臨的人才、技術、資源等問題,儘快開展對接工作,確保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能夠開花結果、創造經濟效益。

話創新,促轉化,談合作,謀共贏,是此次調研座談的主基調。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提高企業經濟利潤點的重要舉措。氟基功能新材料創新中心作為焦作市第一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多氟多的大力支持下,必將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和技術孵化作用,激發各類主體參與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推動科技成果的快速轉移轉化。

相關焦點

  •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席張景安一行到訪省科學院
    12月19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常務副主席張景安一行到訪省科學院,與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深入交流產業技術創新規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高端智庫合作。 廖兵介紹了省科學院重組五年來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經驗與成效。
  • 中科院駐豫機構又有哪些黑科技?百項成果線上賞
    本次會議由河南省科技廳聯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河南省科學院、中科院河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共同主辦,發布會上7家科研院所發布85項成果,涵蓋了綠色技術、裝備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晶片等領域。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過程所所長張鎖江在致辭中表示,中科院在河南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具有貫穿全產業鏈的院地合作與成果轉移轉化。
  • 蓋亞中南環保成為首批「江西省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示範...
    12月4日上午,首批「江西省生態環境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示範基地」授牌儀式在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小璋親臨會議並為首批四家企業授牌,江西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劉足根主持授牌儀式。
  • 焦作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談會暨招才引智大會得到省...
    批示中說,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在今年疫情特殊情況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超前謀劃成功舉辦了首屆院(校)地科技合作大會,並取得了好的成效,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成績值得肯定!望再接再厲,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抓好大會各項成果的落地落實。
  • 山東印發方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青島3所高校入選
    為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今天,省科技廳牽頭印發了《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確定將在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遴選8家單位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
  • 科技成果項目籤約3600萬!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天使翼專場圓滿舉行
    11月18日下午,2020年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硬科技專場活動在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會議廳圓滿舉行。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副局長趙峰,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李少良,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成果轉化處副處長肖佳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成果推广部部長黃浩,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謝磊及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副院長魯曦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現場還吸引了70餘位專業投資人、工信部領軍人才企業家代表前來參加。
  • 省科學院測試分析所與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2月2日,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黨委書記李宏榮、副所長冉文清受邀出席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廣職院)召開的首屆科技工作大會,廣職院黨委書記劉科榮、校長吳教育、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朝剛、重大項目企業籤約代表、廣職院相關負責人和教職工共500
  • 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做到企業裡
    近期,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江西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產品「永磁磁浮技術工程示範線-紅軌」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中外客商的關注。 「紅軌相對地鐵、輕軌,具有建設運營成本低、建設周期短、批覆門檻較低等優點,適應多種客貨運輸場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江西理工大學教師劉鴻恩介紹。
  •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本報訊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根據今年工作計劃,受省人大常委會委託,對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符英與部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教科文衛華僑委員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組成執法檢查組,到多個鎮進行檢查。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其中,儀器科學與技術、教育、安全科學與工程等一流學科及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雷射增材製造等七十餘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也逐步開始在園區布局發展。其中,北師大科創園已正式掛牌,引入化學院院士工作站,對鋰空電池、G20創新藥、汙泥處理等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與心海集團、鞍山市政府、中關村軟體園酷合作打造孵化中心。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精準醫學創新中心也已引入來自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及北京大學等國際前沿科學家團隊,瞄準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未來醫學領域精準發力。
  •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新聞—科學網
  • 青科大「三個堅持」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
    學校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路徑:高校創新精神對接產業需求
    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6所廣東高校貢獻了16個項目,涉及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多個技術領域。如何促進高校研發能力對接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幾年來廣東「創新驅動」政策設計的主要命題。稍早前出臺的廣東省2016年「1號文」中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一批高水平理工類學科,探索對接創新需求的「高校+研究院+企業」合作模式。
  • 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到袁店回族鄉調研產業發展工作
    4月28日,河南省科學院院長童孟進到袁店回族鄉調研產業發展工作,省科學院副院長孫愛芳、人事教育處處長楊喬平,方城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蘇自清、袁店回族鄉鄉長陳穎娜、黨委副書記武建韜等一同參加調研。(漢山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童孟進一行首先來到漢山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詳細了解食用菌品種、生產、銷售、就業、收益等情況,得知現代化溫控大棚的建成投入使用,實現了食用菌的常年栽培,產值和帶動就業都實現了翻倍,童孟進非常高興,叮囑駐村第一書記要開拓思路,充分利用好科學院科技、人才、信息優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搞好省科學院的新技術、
  • 織密人民健康防護網|以科技「硬核」鑄就「健康之盾」
    這些新研發的防疫抗疫用品,是我省新冠病毒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專項的重要成果。河南以科技「硬核」為抗疫一線白衣戰士鑄就了「健康之盾」。新冠肺炎肆虐,急需高性能防護裝備。1月31日起,省科技廳先後啟動兩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組織包括高校、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在內的優勢科研力量迅速開展應急攻關。
  •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理論研究不能束之高閣,要轉化為戰鬥力
    圖片由軍事科學院提供   李明所在的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2017年9月在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潮中應運而生。這個中國軍隊中「知識分子密集」的學術單位,主要職能是對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進行研究與傳播。與大功三連官兵開展理論對話。 圖片由軍事科學院提供   理論研究總給人一種枯燥、晦澀的距離感。
  • 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讓武漢成為新發現新發明「最活躍」區域
    記者高勇 攝12月21日,就「加快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專家、企業家向記者表示,武漢要創建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產業創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轉化三個高地,必須在體制上有新的嘗試。2018年8月2日,由武漢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共建,華中科技大學及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中南醫院等單位參與建設的「醫工院」正式揭牌。時隔2年,重大世界級成果即問世。
  • 湖南省林業局調研省天敵繁育中心建設及森防科技工作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7日訊為進一步加大全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支撐力度,提升綠色防控能力,科學謀劃「十四五」森防科技工作,12月11日,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張凱鋒率省森防站、省林科院負責同志到省林業有害生物天敵繁育中心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