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做到企業裡

2020-12-14 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期,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江西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產品「永磁磁浮技術工程示範線-紅軌」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中外客商的關注。

「紅軌相對地鐵、輕軌,具有建設運營成本低、建設周期短、批覆門檻較低等優點,適應多種客貨運輸場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潛力。」江西理工大學教師劉鴻恩介紹。

在今年5月份,該校就和江西省興國縣籤訂了合作協議,約定在「紅軌」的成果轉化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聚焦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學校通過市校共建創新轉化高地、百名博士教授進百企、舉辦科技成果專場對接會等舉措,讓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插上『翅膀』,飛越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裡』。」江西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楊斌表示。

高校是江西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迫切需要高校更好發揮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作用。

近年來,江西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但是在中藥製造的核心環節——「藥分傳遞」上存在瓶頸。這不僅是江西的痛點,也是整個中藥製藥行業的痛點。

江西中醫藥大學十多年如一日研究、攻關,終於在中藥製造精細化方面取得突破。

「中藥成份很複雜,製造工藝也很複雜,如何在製造過程中最大程度保留藥效,事關藥品質量的優劣。提取、濃縮、乾燥、滅菌四個製造單元,我們各個擊破,一個難題一個難題攻克,最終的目的是造好藥。」江西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伍振峰說。

把項目做到企業裡,論文寫在產品上,人才育在實踐中;解決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形成核心技術,服務整個行業,最終服務國家戰略。沿著這個思路,江西中醫藥大學科研創新成果豐碩。

「去年拿了一個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方向基本已定,那就是在綠色製造、智能製造上下功夫,解決企業痛點的同時,促進行業發展。」伍振峰說。

加大高校科技創新力度,離不開企業的支持。

長期以來,江西省高校和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開展科研攻關,取得了一批重大協同創新成果。南昌大學牽頭成立的江西綠色食品產教聯盟就是成功的典範。

該校針對聯盟內企業需求研發的南酸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與應用,去年拿到了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產教聯盟成立後,溝通成本縮減了,學校根據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做研究,貼近市場前沿,貼近學科前沿,研究成果又服務企業,服務行業。」聯盟負責人、南昌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陳軍說。

近年來,江西不斷提高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實現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青年長江學者等一系列零的突破。

2015年以來,江西全省高校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348項,以第一完成單位身份獲國家級獎勵8項。高校在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佔比逐年提升,從2015年度的38.3%提升到2019年度的66.9%。

校企科研合作成果豐碩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校企之間供需信息不對稱,創新工作「供需脫節」「供需不平衡」,大量科研成果不能及時轉移轉化;科研人員價值得不到充分保障,積極性降低。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校企通合作平臺,加大技術經理人隊伍培養力度,保護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和智慧財產權,進一步調動高校科技人員從事校企合作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江西省教育廳副廳長汪立夏說。

(責編:羅娜、吳躍軍)

相關焦點

  •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走進民營企業 園區、高校、企業將在...
    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周鑫)11月23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舉辦「鬥魚專場」。活動上,8項針對直播領域的科技成果籤約落地,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 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武漢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佛山新聞網訊記者林海詠報導:12月10日-11日,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承辦的2020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總決賽在佛山舉辦,進一步搭建高校與企業對接合作的橋梁,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成效,促進佛山乃至全省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 武漢高校牽手政企共促科技成果轉化
    三方籤約儀式楚天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郭雅靜 曹思媛 楊雪 史策)9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在該校學術報告廳舉辦。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領導及企業代表齊聚該校。當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與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武漢海聚科技投資公司現場籤署了「三方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協議」。該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在南昌開幕 現場籤約56個項目 籤約金額高達...
    第三屆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現場(張淑芳攝)12月11日,第三屆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A3、A4館開幕。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施小琳,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朱虹,省政府副省長孫菊生,省政協副主席湯建人,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羅方述,省政府副秘書長樊雅強出席並上臺啟動對接會,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羅方述,省政府副省長孫菊生並致辭。
  •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路徑:高校創新精神對接產業需求
    如何促進高校研發能力對接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是幾年來廣東「創新驅動」政策設計的主要命題。稍早前出臺的廣東省2016年「1號文」中提出,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一批高水平理工類學科,探索對接創新需求的「高校+研究院+企業」合作模式。連續兩年廣東省以「1號文」的形式,將政策目光對準「創新驅動」。
  •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0日 08:50 來源:中新網湖北 通過三方協同合作,華夏理工學院的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當天,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大學科技園、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成功舉辦。
  • 科技成果項目籤約3600萬!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天使翼專場圓滿舉行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副局長趙峰致辭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副局長趙峰在活動致辭中表示,目前,全市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各項工作正在系統、持續、穩步地推進;也將持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武漢樣板」,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通過高校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造的動力和活力,
  • 校企合作加速直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11月23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將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舉辦。
  • 「十三五」期間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服務國家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果。雷朝滋表示,「十三五」期間,高校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凝心聚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基礎雄厚。
  • 山東印發方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青島3所高校入選
    其中,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及青島科技大學3所駐青高校成為試點。  根據《方案》,試點單位為國家設立的省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優先選擇一批改革動力足、創新能力強、轉化成效顯著、示範作用突出的單位開展試點。除了3所駐青高校,試點單位還有山東理工大學、濟南大學、煙臺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及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據了解,奇點中心是昌平區國有企業北京昌平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貫徹落實北京市「校城融合」發展戰略,重拳打造的科研資源共享集聚地、成果產業化前沿陣地。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已達成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北航智能研究院、中財成果孵化平臺落位,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金融、保險、績效管理、評估等服務。
  • "昌發展"未來奇點系列活動 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
    活動深度聚焦昌平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和沙河高教園重點學科方向,通過組織優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線上路演,加強高校、投資機構、企業與產業園區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資本化、產業化。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知本諮詢在《國企科技成果轉化五種激勵形式及實施難題破解》一文中,就涉及到的自主實施、作價投資、許可使用、技術轉讓、項目跟投等五種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激勵工具進行了大致介紹。很多企業的朋友,政策文件讀了很多遍,各種激勵工具的名詞也能倒背如流,但是具體到本企業一項具體科研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還是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在五種激勵工具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激勵工具?
  • 武漢市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功籤約2380萬元
    項目籤約儀式 (胡麗莎 攝)人民網武漢7月18日電 7月17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海聚國際專場」成功舉辦。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船舶與航運學院等高校的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籤約金額2380萬元。
  • 江西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記者12月8日從省教育廳獲悉,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全省高校在各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主動作為,實現了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逐漸加大。 省教育廳做好頂層設計,推動出臺《關於依託高校科研平臺推動產學研用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促進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落地江西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激發高校創新創業活力。
  • 青科大「三個堅持」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
    學校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實錄丨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新聞發布會
    為搭建面向國內外高校院所、企業、投融資機構的高端科技交流合作平臺,有效推動校企、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互促互融、互惠互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三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將於今年10月25日至26日在新鄉市舉行。為了讓大家更詳細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重點介紹本屆高博會的主要安排和籌備進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西安:「科技大市場」催化科技成果轉化
    新華網陝西頻道6月3日電(記者藺娟、陳鋼)「科技強、經濟弱」曾困擾西安的發展。近年,西安市通過「科技大市場」統籌科技資源、創新市場化服務、推進成果轉化,促進了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科技資源共享    「通過科技大市場的共享平臺,我們在家門口找到了檢測設備,每年為公司節省檢測成本上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