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高校牽手政企共促科技成果轉化

2020-12-19 瀟湘晨報

三方籤約儀式

楚天都市報11月11日訊(記者鄒浩 通訊員郭雅靜 曹思媛 楊雪 史策)9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在該校學術報告廳舉辦。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領導及企業代表齊聚該校。當日,武漢華夏理工學院與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武漢海聚科技投資公司現場籤署了「三方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協議」。該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執行校長郭彪致辭

在校外創新創業導師聘任儀式上,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常務副校長杜輝為四位企業指導老師頒發了聘書。現場籤約的橋梁檢測技術、模具設計系統、空氣品質檢測、化學過濾裝置等科研轉化項目,針對性解決技術難題,市場前景廣闊。

學生路演

在學生項目路演環節,「育樂思玩教具」「物聯網快速開發平臺」「多功能助老床」等項目針對教育、養老社會熱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得到了武漢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琦琳和評委們的高度認可,並吸引不少投資人的關注。

武漢市科技局副局長趙峰在講話中表示,政府將繼續大力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工程,通過三方共建,探索校區、園區、資本聯動發展的創新創業新模式,實現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的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進人才聚合、技術集成和服務聚力。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執行校長郭彪介紹了學校的優勢資源,他表示,學校將積極響應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召,緊緊圍繞區域和行業發展科技需求,繼續深化與政府、企業的多層次合作,聚焦產業、聯合攻關,打造發展共同體,積極促進校企產學研用,助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完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行業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0日 08:50 來源:中新網湖北 通過三方協同合作,華夏理工學院的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當天,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大學科技園、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成功舉辦。
  • 校企合作加速直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11月23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將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舉辦。
  • 武漢科技成果轉化海歸創業專場籤約2380萬元
    (圖)籤約現場中新網湖北新聞7月18日電 (徐澤洪)7月17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海聚國際專場」成功舉辦。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船舶與航運學院、武漢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三峽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的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籤約金額2380萬元。
  •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走進民營企業 園區、高校、企業將在...
    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周鑫)11月23日,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舉辦「鬥魚專場」。活動上,8項針對直播領域的科技成果籤約落地,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 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武漢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
  • 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榜單出爐,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加速度
    《報告》全面、系統對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整體情況進行了分析,重點評價體制機制活力、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網絡、科技創新成效和創新創業人才等因素,並制定廣東高校創新能力榜單,引導科研評價的質量和貢獻導向,響應國家"破五唯"改革,摸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癥結,提出政策性措施,助力探索建立科學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服務社會發展。
  • 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做到企業裡
    在今年5月份,該校就和江西省興國縣籤訂了合作協議,約定在「紅軌」的成果轉化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聚焦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學校通過市校共建創新轉化高地、百名博士教授進百企、舉辦科技成果專場對接會等舉措,讓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插上『翅膀』,飛越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裡』。」江西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楊斌表示。 高校是江西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科技成果項目籤約3600萬!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天使翼專場圓滿舉行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副局長趙峰致辭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副局長趙峰在活動致辭中表示,目前,全市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各項工作正在系統、持續、穩步地推進;也將持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武漢樣板」,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通過高校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進一步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造的動力和活力,
  • 鬥魚與武漢理工大學籤約《科技成果轉化協議書》
    原標題:鬥魚與武漢理工大學籤約《科技成果轉化協議書》   鈦媒體11月24日,在「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佛山新聞網訊記者林海詠報導:12月10日-11日,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承辦的2020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總決賽在佛山舉辦,進一步搭建高校與企業對接合作的橋梁,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成效,促進佛山乃至全省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 廣東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路徑:高校創新精神對接產業需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政策設計不斷加碼的進程中,廣東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路徑是,搭建校企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高校研究與產業需求對接,從而破解當前常見的科研、經濟「兩張皮」困境。其中,支持高水平大學尤其是理工科高水平大學建設,則被視為實現產學研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而廣東連番出臺的科技政策,主要意圖正是將政產學研合作推向縱深。
  • 武漢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專場活動 籤約10.1億發布「AITT」計劃
    11月24日上午,2020年第七批科技成果轉化人工智慧專場活動在武漢舉辦。活動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洪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湖北技術交易所、洪山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承辦。來自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建三局、江漢大學等單位的7項人工智慧重點項目現場籤約,活動總計促成了31個項目成功籤約,合作金額達10.1億元。數字孿生技術與未來水處理、心腦血管疾病智能診斷、水上電子眼……來自瑞典環境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專家帶來了智能終端、智慧建造、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優質項目現場路演。
  • 「十三五」期間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高校服務國家發展,在科技創新中取得的成果。雷朝滋表示,「十三五」期間,高校秉持「引領創新、支撐發展、科教融合、開放協同、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凝心聚力,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基礎雄厚。
  • 鬥魚(DOYU.US)攜手武漢理工大學,加速直播技術成果轉化
    智通財經網 鬥魚(DOYU.US)在直播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上有了新的動作。11月23日,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武漢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鬥魚專場」,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成功舉辦。
  • 武漢市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功籤約2380萬元
    項目籤約儀式 (胡麗莎 攝)人民網武漢7月18日電 7月17日下午,「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海聚國際專場」成功舉辦。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船舶與航運學院等高校的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籤約金額2380萬元。
  • 山東印發方案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青島3所高校入選
    為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今天,省科技廳牽頭印發了《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確定將在省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遴選8家單位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
  •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本報訊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根據今年工作計劃,受省人大常委會委託,對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符英與部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教科文衛華僑委員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組成執法檢查組,到多個鎮進行檢查。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已達成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北航智能研究院、中財成果孵化平臺落位,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金融、保險、績效管理、評估等服務。據了解,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昌平區利用昌平中小微企業雙創發展基金、昌平區中小企業成長投資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和30餘支合作子基金資源,為相關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孵化、資本等資源,起到「助推器」作用。其中,奇點中心入駐的門羅生物、可瑞生物團隊已獲數千萬投資。
  • 青科大「三個堅持」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
    學校獲批山東省首家「高校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高校」,通過科研成果轉化或提供核心技術而上市的公司達到了7家。2020年,青科大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獲批的3所非部屬高校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高校。在《2020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青科大實現轉化244件,居全國第57位、省屬高校第1位。
  • "昌發展"未來奇點系列活動 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
    活動深度聚焦昌平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和沙河高教園重點學科方向,通過組織優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線上路演,加強高校、投資機構、企業與產業園區的深度交流,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實現快速資本化、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