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早稻處於拔節孕穗期,單季晚稻處於播種或秧苗期,是水稻病蟲害多發和防治關鍵期。
近日,經省植保農藥站組織召開早稻中後期病蟲發生趨勢專家會商會研判,今年我省早稻中後期病蟲以「三蟲一病」 即白背飛蝨、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為主,總體為中偏重(4級)發生,將對我省早稻和單季晚稻造成嚴重威脅。各地須高度重視早稻中後期和單季晚稻早期病蟲害防控工作,牢固樹立風險防範意識和政治大局意識,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抓住重點病蟲、重點區域、關鍵時期,因地制宜開展病蟲防治。
農寶
防治重點~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分區治理,突出重點」的防治策略。
杭嘉湖平原單季粳稻區:做好種子處理和雜草防除,早播單季晚稻做好「兩遷」害蟲即稻縱卷葉螟和白背飛蝨防治。山區、半山區稻區做好稻瘟病預防工作,發現發病中心立即開展防治。建德、桐廬、富陽等地關注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寧紹平原單雙季秈粳稻區:主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兼治白背飛蝨,挑治二化螟。餘姚、象山、鄞州、諸暨等地關注水稻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
金衢盆地單雙季秈稻區:主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兼治白背飛蝨,挑治二化螟。金華開發區、婺城、蘭溪、龍遊、衢江、江山等老病區,做好水稻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預防;永康、東陽、龍遊、常山、江山等地老病區或感病品種種植區,做好稻瘟病的全面預防;武義、東陽、常山、江山等地關注南方黑條矮縮病。
溫臺沿海平原單雙季秈稻區:主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兼治白背飛蝨,挑治二化螟。上年早稻發生白葉枯病田塊做好預防工作,在穗期時兼治。單季晚稻全面開展水稻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預防。永嘉、泰順、文成等山區老病區做好穗頸瘟預防。
浙西南丘陵山區單季秈稻區:做好種子處理和雜草防除,早播單季晚稻做好「兩遷」害蟲即稻縱卷葉螟和白背飛蝨防治。山區、半山區稻區做好稻瘟病預防工作。
農寶
防治方法~
生態調控技術:在稻田邊種植硫華菊、百日菊、三葉草等顯花植物帶,寬度0.5-1米。田埂保留禾本科雜草。二化螟發生稻區田埂種植誘蟲植物香根草,每間隔3-5米種植1叢。
物理防治技術:在晚稻秧苗期,採用20-40目防蟲網或無紡布全程覆蓋,阻隔稻飛蝨,預防病毒病。
性誘劑誘捕技術:全程應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捕雄性成蟲,平均每畝1個誘捕器大面積連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每個誘捕器間距25米左右,採用外密內疏的布局方法。
藥劑防治:
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採用氰烯菌酯、咪鮮胺、乙蒜素及其混配製劑浸種,或甲霜·種菌唑、肟菌 異噻胺、氟環 咯 精甲種子包衣,預防惡苗病;吡蟲啉或噻蟲嗪等拌種劑播前拌種,防治秧苗期稻飛蝨、稻薊馬等,預防病毒病;移栽前根據當地病蟲發生種類,選用內吸性強的對口藥劑帶藥下田,預防稻瘟病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預防大田前期稻飛蝨和螟蟲等可選用氯蟲·噻蟲嗪等,預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唑鋅等。
稻縱卷葉螟:防治適期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防治指標為分櫱期百叢水稻束葉尖150個,穗期百叢水稻束葉尖60個。防治藥劑優先選用蘇雲金桿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穩桿菌、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等微生物農藥,或選用氯蟲苯甲醯胺、阿維·氯苯醯、甘藍夜蛾NPV、四氯蟲醯胺、茚蟲威等化學藥劑。
稻縱卷葉螟田間危害狀
白背飛蝨:防治指標為秧田期30-40頭/㎡,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1000頭、穗期百叢蟲量1500頭。施藥時對準稻叢基部噴霧,用藥後5-7天要及時檢查防治效果,對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防治藥劑可選用生物藥劑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或化學藥劑高含量的吡蟲啉、噻蟲嗪、吡蚜酮、三氟苯嘧啶,不推薦使用噻嗪酮。
白背飛蝨成蟲
二化螟:一般分櫱期於枯鞘叢率達到8%-10%或枯鞘株率3%時施藥,穗期於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藥;對主治藥劑產生高水平抗藥性的區域,要著重落實好區域綜合治理措施。防治藥劑可選用乙多·甲氧蟲、阿維·甲蟲肼、甲維·甲蟲肼等,溫州、台州、寧波等地對雙醯胺類藥劑已產生高水平抗藥性地區慎用含有雙醯胺類藥劑。
水稻二化螟危害狀
紋枯病:水稻分櫱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藥。防治藥劑可選用井岡·蠟芽菌、井岡黴素A(24%A高含量製劑)、申嗪黴素等生物藥劑或苯甲·丙環唑、肟菌 戊唑醇、苯甲 嘧菌酯、氟環唑、噻呋醯胺、咪銅·氟環唑等化學藥劑。
紋枯病危害狀
細菌性病害:病區移栽前做好帶藥下田,大田田間出現發病中心要立即用藥,沿海稻區颱風暴雨過後要全面用藥預防。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唑鋅、噻菌銅、噻黴酮等。
白葉枯病危害狀
稻瘟病:分櫱期田間發現發病中心時立即施藥控制葉瘟,破口前3-5天施藥預防穗瘟,病害流行時7天後第2次施藥。防治藥劑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春雷黴素等。
稻瘟病危害症狀
各地根據「兩遷」害蟲遷入、水稻生育期以及上次防治間隔時間而定,一般在6月中下旬。
編輯:蔡希師
責編:裘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