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2020-12-12 浙江在線

2020-10-04 23:34 |蓮都發布

  機械化作業

  種植過程詳細記錄

  蓮都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開始收割啦

  ↓↓↓

  △試驗田開始收割啦,點擊視頻了解下

  10月4日上午,在麗水碧湖虹菊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裡,長江中下遊水稻秈稻的42個試驗品種迎來收割。種糧大戶厲定偉駕駛著收割機作業,一旁的農技人員為收割下來的稻子進行稱重,並記錄數據。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2014年,合作社被華智國家水稻分子育種中心選定為全國19個試驗點之一、浙江省唯一試驗點,承擔起了超級水稻品種試驗任務。種糧大戶厲定偉從那時起,便開始種植試驗田。

  2020年9月7日,蓮都區人民政府與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湖南長沙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式牽手蓮都發展。

  在收割現場,厲定偉向小布介紹,第一批收割的稻穀從5月25日開始播種,6月份移栽到試驗田。從收割的情況看,試驗田的稻穀抗倒伏、抗病蟲能力和穗頭漲勢都很好。根據多年種植試驗田的經驗來看,跟往年的品種相比,試驗品種明顯一年比一年好。

  碧湖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人員曾勝威說,為了選育出適合推廣的稻穀品種,農業部門對試驗田的數據做了精準的採集。從播種日期、移栽日期,基本苗和最高苗的高度,到試驗田裡的病蟲害發生情況以及受天氣影響情況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試驗田收割結束後,他們將把真實可靠的數據提供給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專家對水稻品種進行鑑定。

  試驗田稻穀的產量和質量

  跟咱們國家未來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

  共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

  小布了解到,蓮都區地理氣象環境優越、農業基礎出色,屬於長江中下遊水稻秈稻品種的主栽區。自2014年以來,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蓮都區進行項目合作,在蓮都碧湖平原成功建立國家級水稻品種審定蓮都試驗基地,合作期間該基地共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具有深厚合作基礎。

  在袁隆平院士團隊指導下,蓮都區政府與華智生物將在智能生物大數據應用、分子育種技術創新、「麗水山耕」數位化平臺建設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國家級現代育種智能示範基地建設。

  下一步,雙方還將以打造全國標杆性試驗基地為共同目標,將田間表型環境型科學數據與華智國家分子平臺基因型數據進行分析匹配,為作物新品種國家級審定和種植區域適應性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積極承擔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審定試驗和高科技育種雙重任務以及現代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全力為蓮都打造具有國家現代育種示範意義的科技「金名片」。

  期待著

  蓮都人才科技工作更上一層樓

  編輯| 艾琳

  記者、視頻製作| 孫毅

  責編| 昕壹審核| 凡影

  轉載請註明出處

  ▼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點「在看」,是對小布的最大鼓勵

1601825680000

相關焦點

  • 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
    11月11日,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儀式上,陽春市戰略合作夥伴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廣東)有限公司獲有機轉換認證證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陽江市副市長丁錫豐,中植企業集團營運長牛佔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處長龍成,社會各界涉農企業相關人員等參加了活動。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們先看看袁隆平的經歷,袁隆平1930年在北京出生,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學校教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他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並在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 袁隆平院士點讚!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這是來自袁隆平院士的點讚。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超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創紀錄,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標誌,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也實現了藏糧於「地」的戰略目標。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 ...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
    【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斤】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此前,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研究的雜交水稻屢破水稻單產紀錄。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通過視頻連線了解到現場情況後,這位雜交水稻之父說道。 中午,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宣布測產結果——平均畝產911.7公斤。加上今年7月測得這個基地的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雙季稻畝產實現了「1500公斤高產攻關」的目標,超世界紀錄。
  • 袁隆平領銜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多公斤
    ■2日,袁隆平在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測產現場進行視頻連線。新華社發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謂的?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雜交水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4年,立志改變糧食現狀的袁隆平發現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1965年,他又在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正是這些不育株的發現,打破了米丘林-李森科的傳統水稻「無性雜交」理論。並且推論了雜交水稻優勢理論的可行性。而且,雜交優勢更明顯。比如: A品種水稻產量高但是容易得病; B品種產量低,但是不容易得病。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
    11月16日,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向袁隆平頒發「麥哲倫海峽獎」。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新華社長沙11月16日電(記者周勉)11月16日晚,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代表智利政府在長沙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頒發了「麥哲倫海峽獎」。
  • 瞭望丨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徐欽攝 / 本刊  雜交水稻  年屆九旬的袁隆平透過大屏幕,盯著200公裡外的稻田。氛圍有些緊張。他等待的是一場考試的結果,考生是水稻,分數是畝產。  「剛接到現場電話,我的信心,從九成五上升到九成八了。」通過視頻連線了解到現場情況後,這位雜交水稻之父說道。  中午,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宣布測產結果——平均畝產911.7公斤。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很多人都對他的成就感到佩服,卻忘記了袁隆平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在生活中也有養「寵物」的需要。所以袁隆平在培養出雜交水稻後,還領養了一隻「美短虎斑貓」。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新疆建設兵團機械化種水稻 畝產超1噸打破袁隆平超級稻紀錄
    農業部專家組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6畝示範田進行了精準測產驗收新疆水稻產量打破袁隆平紀錄該水稻試驗田是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主持的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技術人員對146畝水稻試驗田進行測產水稻種植的機械化革命觀察者網查詢發現,羅錫文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十多年來在水稻生產機械化新技術與新機具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3個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鏗鏘誓言。90年來,袁隆平在農業糧食生產領域默默耕耘,無怨無悔。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和世界的水稻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 「變性」「雜交」,起底水稻育種背後的秘密:由量到質
    個人以為,在我國作物育種研究中,當屬水稻的育種研究最為出色。這要得益於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科學家們在雜交水稻領域所做出的貢獻。隨著生物科學、基因編輯等技術的發展,水稻育種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正如袁隆平院士說的:「超優千號水稻」優質高產,我們做到了!本期話題,我們就來聊聊水稻育種背後的故事。1、什麼是雜交育種?
  • 央視新聞:袁隆平雜交水稻再破紀錄——晚稻畝產911.7公斤!
    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此前,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研究的雜交水稻屢破水稻單產紀錄。 (總臺央視記者 張鵬軍 王源晨 畢樂成 楊德才 揚超 王濤 王剛 黃羽麒 劉虔)
  • 雜交水稻養活數億人,享譽全球,世界欠袁隆平一個諾獎
    在1960年的時候,袁隆平意外發現了試驗田內一株性狀特殊的水稻,在對這種水稻進行研究之後,最終,袁隆平也發現雜交水稻的出現,可以幫助水稻有著更高的產量。在1961年的時候,袁隆平將培育出的變異雜交水稻種子播撒到了實驗田內,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他也開始了對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研究。
  •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部長:雜交水稻是來自湖南的珍貴禮物
    「雜交水稻是來自湖南的珍貴禮物」——專訪柬埔寨農林漁業部部長榮薩孔「雜交水稻是來自湖南的珍貴禮物。」5月14日,率代表團來湘商談水稻項目合作事宜的柬埔寨農林漁業部部長榮薩孔說,此次訪問對柬埔寨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推進農業領域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 ZR902系列超級雜交水稻組合產量刷新糧食高產紀錄
    2020-07-23 14:52:17 來源: 十點新聞 舉報   據了解,為推廣袁隆平高產雜交水稻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水稻種遍全球
    權威的科學家都這樣認為,袁隆平陷入了迷茫之中。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農校試驗田偶然發現了一處高大、穗大、顆粒飽滿的優良稻株,多達230粒。他以為找到了優良的種子,在第2年春天種下之後卻發現,所有的水稻都參差不齊。但是,他通過統計稻株比例統計發現,水稻是有雜交優勢的,那株優良的水稻就是天然雜交稻。遺傳學理論上一直否認自花授粉的作物有雜交優勢,袁隆平卻質疑這個理論。
  • ...第三代雜交水稻示範點隆平稻香園160畝試驗田 預計8月迎來早稻...
    據介紹,預計在8月中旬,這片田野將迎來早稻收割。   據悉,隆平稻香園160畝試驗田被確定為第三代雜交水稻示範點,是廣東省唯一納入全國28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點的項目,被袁隆平院士寄予雙季稻畝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