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雜交水稻養活數億人,享譽全球,世界欠袁隆平一個諾獎

2020-12-15 阿楚說歷史

《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眾所周知,在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糧食的補給,如果說一個國家常年處在糧食缺失的狀態下,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導致社會的動蕩。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這也為傳統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世界範圍內產出的糧食都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對於人類發展來說,這也是一種巨大的阻礙。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解決了許多人的溫飽問題,而正是基於他的努力,我國雜交水稻的產量才能夠實現不斷的突破。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卻始終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在袁隆平的一生中,他都做出過怎樣的成就?而為什麼他始終都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呢?

袁隆平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我國的環境是非常動蕩的,而袁隆平也度過了一個較為波折的童年。在袁隆平十九歲那年,他便來了重慶地區,開始了對農學知識的學習,而在1949年時,袁隆平也正式進入西南農學,並開始對農作物專業進行著系統的研究。後來,由於院系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因此,袁隆平所在的專業也被併入到了重慶地區新建的西南農學院中,而在這段學習期間,袁隆平對於農業方面的知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

在1953年時,袁隆平正式畢業,而在學校的分配下,他也來到了湖南懷化地區的一所農校中,對當地的農民進行農業知識的普及。在1960年的時候,袁隆平意外發現了試驗田內一株性狀特殊的水稻,在對這種水稻進行研究之後,最終,袁隆平也發現雜交水稻的出現,可以幫助水稻有著更高的產量。

在1961年的時候,袁隆平將培育出的變異雜交水稻種子播撒到了實驗田內,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他也開始了對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研究。在1964年,袁隆平成功在實驗田裡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的不育株,對於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來說,這也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在此後的幾年時間內,袁隆平成功繁育了幾代雜交水稻,通過他的努力,最終,無性雜交的學說也被徹底推翻。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以及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這三種雜交水稻,我國水稻的產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對於中國農業發展來說,這種水稻的出現也使得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雖說在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之內,袁隆平曾遭受過一定程度上的迫害,但是,他也並沒有放棄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而在此後的日子裡,袁隆平開始進行著關於雜交水稻的進一步實驗,最終,在1975年時,袁隆平成功克服了制種關,並摸索出了這種技術的成功經驗。這是因為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有著過人的成就,因此,他也被稱為了雜交水稻之父,通過他的努力超級雜交水稻的畝產記錄實現了不斷的突破,對於中國農業發展而言,雜交水稻的出現也能夠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水平實現進一步的提升。相比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農業發展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矚目。

雖然說袁隆平在水稻領域內有著非常突出的成就與貢獻,但是,他卻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授予。其實,在了解過諾貝爾獎的獲獎者之後就可以發現,雖然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功養活了世界上十幾億的人口,但是,他卻並不是雜交水稻這一概念的開創者。相比那些概念的開創者來說,袁隆平的成就已經得到前人的理論支持,而他也是在前人的經驗上進行著一步的突破。

結語

雖然說相比於其他的科學家而言,袁隆平始終沒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承認,但這卻並未對他的成就有著任何的影響。可以看出,只要是真正優秀的科學家,那麼,無論他們獲獎與否,都能夠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袁隆平先生也將鼓舞更多的中國人才,並帶領他們投身於科研事業的探索道路中去。

參考資料:《袁隆平院士與雜交水稻四十年》

相關焦點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多出來的50.1%,幫這個曾為吃飽肚子愁了千年的東方古國,養活了數億人——近年來,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兩個黑龍江省。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多出來的50.1%,幫這個曾為吃飽肚子愁了千年的東方古國,養活了數億人——近年來,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兩個黑龍江省。 美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認為,雜交水稻是中國人戰勝飢餓的重要方法。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
    11月16日,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向袁隆平頒發「麥哲倫海峽獎」。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新華社長沙11月16日電(記者周勉)11月16日晚,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代表智利政府在長沙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頒發了「麥哲倫海峽獎」。
  • 瞭望丨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多出來的50.1%,幫這個曾為吃飽肚子愁了千年的東方古國,養活了數億人——近年來,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優良品種,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以上,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相當於兩個黑龍江省。  美國著名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認為,雜交水稻是中國人戰勝飢餓的重要方法。
  • 90歲老人袁隆平院士是中國的脊梁,養活10億人,我們應該向他致歉
    袁老的雜交水稻對世界的貢獻,可以養活10億人說起袁隆平院士,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詳文明世界的華人,他不僅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總設計師,被譽為我國「雜交水稻之父」。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研究的雜交水稻目前已經推廣到了全世界,尤其是解決了貧窮挨餓的非洲水稻產量,增長了好幾倍,解決了全球近十幾億人的吃飯溫飽難題。
  • 袁隆平院士獲「紀念麥哲倫海峽500周年獎」
    華聲在線11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朱玉文 攝影 張勁夫 辜鵬博 宛俊餘)「我們從世界的盡頭而來,向袁隆平院士表達我們的敬意,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國分享他的成就。」今天下午,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及代表團專程來到長沙,代表智利外交部國家形象委員會將「紀念麥哲倫海峽500周年獎」頒發給袁隆平院士。農業農村部、省外事辦、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頒獎儀式。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二樓報告廳裡,身著西裝和領帶的袁隆平院士,在夫人鄧則的陪伴下,高興地接受了獎章。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謂的?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雜交水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4年,立志改變糧食現狀的袁隆平發現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1965年,他又在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正是這些不育株的發現,打破了米丘林-李森科的傳統水稻「無性雜交」理論。並且推論了雜交水稻優勢理論的可行性。而且,雜交優勢更明顯。比如: A品種水稻產量高但是容易得病; B品種產量低,但是不容易得病。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水稻種遍全球
    但艱苦的環境並沒有打擊袁隆平從事農業研究的熱情,他在與農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農民要跑到很遠的山上去換水稻種子。農民告訴他,施肥不如勤換種。這句話對他有很大的啟發。農業生產要靠優良的種子。他把目光投向了雜交育種。但在當時,國內外的主流觀點都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就是說試圖通過雜交的辦法來獲得優良的水稻種子,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 今天,我欠袁隆平的大米,終於有機會還上了!
    今天,我欠袁隆平的大米,終於有機會還上了!,關乎民生以2017年的一份數據看為了維持米價平穩當年我國水稻進出口逆差12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位!導致敢選擇這個方向的學者越來越少可文章開頭的那位老人卻偏不信邪60年前他剛剛開啟雜交水稻的研究曾許下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如今一一實現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和孩子剛剛讀過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袁隆平的故事》正是這套叢書的其中一本,通過書名,大家很容易就能知道它講述的正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當他的父親為他取名袁隆平時,或許從未想到這個名字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被全中國的人知曉,甚至被連同他的事跡也一起被載入歷史。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小時候的袁隆平很調皮,又充滿好奇心,總是提出一些讓老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見,幼時的他是多麼愛思考啊!我相信,袁隆平之所以會有後來的成就,跟這有很大關係。
  • 諾貝爾和平獎?袁隆平:沒那奢望-諾貝爾,和平獎,袁隆平 ——快科技...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近日公布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名單,名單包括278個組織和個人,現年84歲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榜上有名。其他引人注目的候選者還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稜鏡門」主角斯諾登、教皇方濟各等。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貢獻卓著,卻為何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們先看看袁隆平的經歷,袁隆平1930年在北京出生,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學校教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他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並在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
  • 袁隆平領銜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多公斤
    ■2日,袁隆平在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測產現場進行視頻連線。新華社發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變性」「雜交」,起底水稻育種背後的秘密:由量到質
    說起「變性」、「雜交」二詞,如果不和水稻育種在一起,容易讓人想入非非。在植物學研究中,這兩個詞是和繁殖有關係的,是植物育種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育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後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3、超優千號雜交水稻「超優千號」 (廣湘24S/R900,或湘兩優900)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親自精心選育研發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3個兒子,如今過得如何?
    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鏗鏘誓言。90年來,袁隆平在農業糧食生產領域默默耕耘,無怨無悔。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和世界的水稻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 穿35元衣服,餵飽8億人!這個中國專家又在杜拜沙漠種出了水稻
    杜拜的沙漠裡能長出水稻,你相信嗎?  近日,袁隆平團隊就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沙漠裡種水稻,畝產超500公斤。  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袁隆平為什麼跑到杜拜的沙漠去種水稻?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很多人都對他的成就感到佩服,卻忘記了袁隆平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在生活中也有養「寵物」的需要。所以袁隆平在培養出雜交水稻後,還領養了一隻「美短虎斑貓」。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袁隆平熱淚盈眶!生日願望實現了!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
    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產;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 自稱「90後」的袁隆平,數十年間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雜交水稻超高產攻關上不斷刷新新紀錄的同時,袁隆平還帶領團隊潛心研究「海水稻」,並積極致力於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正是源於他和團隊的不懈追求,中國雜交水稻始終位於世界科技前沿。
  • 袁隆平重磅發聲:中國不會出現「糧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憂。記者電話聯繫到了正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攻關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瞭望|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
    但他早已得遍這個領域最高的榮譽: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十幾年前就拿了世界糧食獎、沃爾夫獎,習近平總書記向他頒授「共和國勳章」,還有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外國駐華大使到他的辦公室拜訪。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警糧食供應危機,人們急切期待他的回應。有網友說:「只有袁隆平可以說我胖,我真吃他大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