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眾所周知,在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糧食的補給,如果說一個國家常年處在糧食缺失的狀態下,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導致社會的動蕩。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這也為傳統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世界範圍內產出的糧食都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對於人類發展來說,這也是一種巨大的阻礙。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解決了許多人的溫飽問題,而正是基於他的努力,我國雜交水稻的產量才能夠實現不斷的突破。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卻始終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在袁隆平的一生中,他都做出過怎樣的成就?而為什麼他始終都沒能拿到諾貝爾獎呢?
袁隆平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我國的環境是非常動蕩的,而袁隆平也度過了一個較為波折的童年。在袁隆平十九歲那年,他便來了重慶地區,開始了對農學知識的學習,而在1949年時,袁隆平也正式進入西南農學,並開始對農作物專業進行著系統的研究。後來,由於院系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因此,袁隆平所在的專業也被併入到了重慶地區新建的西南農學院中,而在這段學習期間,袁隆平對於農業方面的知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
在1953年時,袁隆平正式畢業,而在學校的分配下,他也來到了湖南懷化地區的一所農校中,對當地的農民進行農業知識的普及。在1960年的時候,袁隆平意外發現了試驗田內一株性狀特殊的水稻,在對這種水稻進行研究之後,最終,袁隆平也發現雜交水稻的出現,可以幫助水稻有著更高的產量。
在1961年的時候,袁隆平將培育出的變異雜交水稻種子播撒到了實驗田內,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他也開始了對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研究。在1964年,袁隆平成功在實驗田裡找到了一株天然雄性的不育株,對於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來說,這也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在此後的幾年時間內,袁隆平成功繁育了幾代雜交水稻,通過他的努力,最終,無性雜交的學說也被徹底推翻。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以及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這三種雜交水稻,我國水稻的產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對於中國農業發展來說,這種水稻的出現也使得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雖說在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之內,袁隆平曾遭受過一定程度上的迫害,但是,他也並沒有放棄對雜交水稻的研究。而在此後的日子裡,袁隆平開始進行著關於雜交水稻的進一步實驗,最終,在1975年時,袁隆平成功克服了制種關,並摸索出了這種技術的成功經驗。這是因為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方面有著過人的成就,因此,他也被稱為了雜交水稻之父,通過他的努力超級雜交水稻的畝產記錄實現了不斷的突破,對於中國農業發展而言,雜交水稻的出現也能夠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水平實現進一步的提升。相比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的農業發展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矚目。
雖然說袁隆平在水稻領域內有著非常突出的成就與貢獻,但是,他卻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授予。其實,在了解過諾貝爾獎的獲獎者之後就可以發現,雖然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功養活了世界上十幾億的人口,但是,他卻並不是雜交水稻這一概念的開創者。相比那些概念的開創者來說,袁隆平的成就已經得到前人的理論支持,而他也是在前人的經驗上進行著一步的突破。
結語
雖然說相比於其他的科學家而言,袁隆平始終沒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承認,但這卻並未對他的成就有著任何的影響。可以看出,只要是真正優秀的科學家,那麼,無論他們獲獎與否,都能夠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袁隆平先生也將鼓舞更多的中國人才,並帶領他們投身於科研事業的探索道路中去。
參考資料:《袁隆平院士與雜交水稻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