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十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要點

2020-12-17 金稻穀農技

促進水稻生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規範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對當前十大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出如下應用要點,供廣大生產者參考。

一、翻耕滅蛹技術(主治螟蟲)

田間稻樁是水稻螟蟲越冬的主要場所。充分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搶在越冬代螟蟲化蛹期(一般3月底至4月上中旬),及時將冬閒田、綠肥田等有效蟲源田深耕曬垡,灌10釐米以上深水,浸沒稻樁10天以上,達到殺蛹滅螟目的。

二、抗性品種技術(主治病害)

推廣應用抗性品種是防治水稻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針對稻瘟病、稻曲病常發區,要結合本地生態氣候特點,選用無病種子及當地的抗耐病品種,避免栽種易感品種(抗性水平7級以上為易感),培育無病壯秧,增強對病害的抵抗能力。

三、水稻種子處理技術(主治病害)

1、預防惡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用25%咪鮮胺1000倍浸種10-12小時,浸好後直接催芽。

2、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種子催芽露白後,用60%以上吡蟲啉種衣懸浮劑或60%以上的噻蟲嗪種衣懸浮劑等藥劑拌種,涼幹4-10小時後播種,同時有效控制秧田期稻杆潛蠅、稻薊馬和稻飛蝨的為害。

3、使用 「碧護」或「芸苔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拌種,促根壯苗,增強抗凍、抗旱、抗病蟲能力。

四、生態調控技術(天敵控害)

根據田間壟塊分布,在田埂上合理布局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植物,為水稻害蟲天敵提供生境棲息場所和轉移通道,增強田間害蟲天敵蓄積功能,以此利用青蛙、蜘蛛、絨繭蜂、蜻蜓、黑肩綠盲蝽、隱翅蟲等撲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的控害作用控制害蟲危害。

五、健身栽培技術(增強抗性)

1、科學栽培管理。大力推廣種植綠肥和測土配方施肥,堅持有機肥與化肥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結合,不偏施,促禾苗生長健壯,增強植株抗耐害能力。

2、科學管水。堅持乾濕結合的原則。淺水分櫱,苗足曬田,溼潤長穗,特別是在分櫱末期適時曬田可有效控制紋枯病的發生蔓延。

六、性信息素誘殺技術(主治螟蟲)

1、放置時間。始蛾期開始放置,蛾末期收回。根據性誘劑誘芯持效期長短,進行誘芯更換。

2、放置密度。平均1畝放置1個。外圍區稍密,要求每隔15米放置1個,中心區稍疏,要求每隔28米放置1個。詳見示意圖:

3、放置高度。水稻分櫱期,誘芯距離地面的高度以50釐米為適宜,水稻穗期,誘芯位置以高於稻株頂端15-30釐米為適宜。

4、注意事項。①靠近大路邊或者高的田埂邊上由於風力難以企及,安放密度稍高。②誘芯儲藏適宜放在零下18℃的冰箱。③1個誘捕器只能掛1個誘芯。④若田塊有明顯的風向,誘捕器一般安放在上風口的位置。

七、生物防治(赤眼蜂防控)技術(主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

1、放蜂時間。赤眼蜂是卵寄生蜂,第一次放蜂時間宜早,應在害蟲(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產卵初期,赤眼蜂的羽化期與害蟲的產卵期相吻合。

2、放蜂次數。應根據害蟲的產卵歷期確定,一般每代釋放2-3次,根據對歷代重迭、產卵期長、蟲口密度高的情況,放蜂次數可增加1-2次。

3、放蜂量。初次放蜂,害蟲卵量不大,放蜂量可少些(0.8-1萬頭/畝次);卵始盛期,應加大放蜂量(至少1萬頭/畝次);產卵後期,赤眼蜂在田間的自然繁殖和田間其他天敵種群數量的增多,放蜂量可適當減少。

4、放蜂密度。提倡每畝地設5-8個放蜂點。

5、放蜂方法。蜂卡(杯式釋放器)掛放的高度與水稻葉冠層齊平至葉冠層之上10釐米;高溫季節蜂卡置於葉冠層下5-10釐米;拋撒型釋放器直接投入田間。

以上技術詳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可參照企業赤眼蜂產品具體產品說明進行使用。

八、殺蟲燈誘殺成蟲技術(主治害蟲)

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在田間設置誘蟲燈,誘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飛蝨、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的成蟲,降低蟲口基數。

1、放置密度。平原區每30-40畝安裝1盞燈,丘陵區每20-30畝安裝1盞燈,採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燈距為150-200米,燈高距地面約為1.5米。

2、開燈時間。增強燈光誘殺時效,一般天黑開燈,凌晨1點關燈,定時清掃蟲灰。

3、注意事項。優先選用扇吸式殺蟲燈,儘可能保護天敵,降低益害比,減少對益蟲的殺滅。

九、稻鴨共育控蟲技術(主治二化螟、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以及雜草

準備好田間飼養設施,即在田的四周圍逃生圈,在田的一角建鴨舍,並于田間開挖豐產溝若干條;掌握好放鴨技術,在水稻拋秧15天,移栽12天後,每畝放雛鴨10隻,每天定時收鴨,放鴨時間約為50-60天,至孕穗抽穗期收鴨。

十、科學用藥技術

1、化學農藥科學用藥技術

加強病蟲監測,精準預報,在水稻主要病蟲害的關鍵防治適期或達到防治指標時(表1),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綠色新農藥,集中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提倡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合理輪用與混配,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藥劑。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操作規程用藥(表2),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稻米質量安全。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禁止使用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謹慎使用有機磷類農藥,儘量應用氯蟲苯甲醯胺、烯啶﹒吡蚜酮等環境友好型農藥。

2、生物農藥科學用藥技術

2.1防治紋枯病,使用井岡黴素、臘質芽胞桿菌;

2.2防治稻瘟病,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或春雷黴素、四黴素;

2.3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使用農用鏈黴素;

2.4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害蟲,使用多殺黴素、蘇雲金桿菌、綠僵菌等。

在病蟲發生初期和輕發生時使用生物農藥,早防早控、減輕後期壓力,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減緩抗藥性的產生。

3、秧苗送稼藥技術

秧田送嫁藥,可有效預防大田前期螟蟲、稻薊馬、稻飛蝨、稻杆潛蠅等害蟲。

表1. 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指標和時間

表2.水稻主要病蟲草害防治常用藥劑及注意事項

農業防治技術一:統一抗病品種及栽培模式

農業防治技術二:翻耕深水滅蛹技術

綠色防控區放置性誘劑誘殺二化螟雄蛾

二化螟性誘劑防治效果

性誘技術誘集的稻縱卷葉螟

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

殺蟲燈防治效果

生態調控技術一:田埂栽培大豆

生態調控技術二:田埂種植香根草及被二化螟危害狀

生態調控技術三:田壟種植芝麻為天敵提供密源食物

生物防治技術一:稻鴨模式控制田間害蟲及雜草

生物防治技術二:赤眼峰投放示範區

生物防治技術三:批量投放青蛙

生物防治技術四:投放後的青蛙

推廣種衣劑拌種、秧苗帶藥移栽技術

科學合理用藥技術一:無人機飛防防控

科學合理用藥技術二:使用壯谷動力、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0%阿維菌素·甲氧蟲醯肼等高效、低毒、環保、增產藥劑

農作物病蟲害物聯網監測預警測系統

相關焦點

  • 香根草在水稻田綠色防控上的應用
    香根草在水稻田綠色防控上的應用汪佳涵等近年來,有學者發現香根草能夠有效誘集並殺害水稻螟蟲,可作為水稻螟蟲的「致死型誘集植物」。開發以香根草為基礎的水稻田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蟲的危害,還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育寄生蜂等天敵,增加農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1.香根草的主要特徵香根草又名巖蘭草,因其根部具有濃鬱香氣而得名,是一種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 陸良大莫古鎮創新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
    隨著「一縣一業」蔬菜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陸良縣大莫古鎮結合實際,以「綠色+質量」為總基調,半山區為主導開展露地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集成創新綠色防控技術,創建「陸良品牌」。本次試驗針對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綠色植保」理念為引領,通過向農戶發放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師範物資,在露地蔬菜白菜上通過使用殺蟲燈、黃(藍)板、性誘捕器、生物農藥對蚜蟲、菜青蟲、斜紋夜蛾、薊馬和金龜子等的防治效果與不使用任何處理的進行對比,為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推廣應用提供參考,保證產品質量安全。
  • 昌平區召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會
    11月17日,昌平區植保植檢站組織召開昌平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會,昌平區植保植檢站、昌平區農藥管理站和植保專防組織等20餘人參加。培訓會上,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的老師分別圍繞昌平區秋冬茬保護地蔬菜主要病害識別與綠色防控技術、草莓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韭菜病蟲害識別與防治進行等方面進行講解。通過學習,學員們更好地掌握了在種植過程中,如何巧妙運用綠色防控技術治理灰黴病、晚疫病、霜黴病等農作物病蟲害,為我區秋冬茬設施蔬菜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 冬春管好果園 來年喜樂豐收|我省啟動精品水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暨...
    做好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重施有機肥、精準施用化學肥、樹體保護、冬季清園等果園冬季管理工作,是保證來年果樹良好生長和開花結果的必要措施,冬季清園、深翻、病蟲害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源基數,減少防控來年病蟲害發生。為推進全省果園冬季管理工作,12月11日我省啟動了精品水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暨冬季管理行動。
  • 溫室蔬菜種植巧用綠色防控技術,向病蟲害和農藥殘留說拜拜
    如果在病蟲害發生前採取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立求以較低的成本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而綠色防控技術就是大家的首選之一。什麼是溫室大棚綠色防控技術?溫室大棚綠色防控是指在溫室大棚蔬菜生產過程中在確保蔬菜目標產量、質量和菜田生態環境安全的前提下,以減少化學農藥為目的,有限採用農業生態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綜合技術措施,達到控制病蟲為害的行為。
  • 江蘇拉響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警報」,加強監測「蟲口奪糧」
    江蘇拉響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警報」,加強監測「蟲口奪糧」 2020-07-16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華農專家到萬頃沙鎮開展番石榴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
    為解決萬頃沙鎮番石榴種植中遇到的病蟲害問題,提高番石榴種植水平,增加農戶收入,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與鎮商會番石榴分會特邀請華農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於8月31日到萬頃沙鎮舉辦番石榴病蟲害防控技術培訓。華南農業大學病蟲害防治專家冼繼東副教授與紀春豔博士分別作了番石榴重要病害識別及防控
  • 畝均增產27.2公斤 江西水稻「三控」技術抗倒防災降成本保豐收
    原來,他所栽種的水稻全部應用了「三控」抗倒綠色節本增效技術,大大增強了水稻抗倒伏能力。數據顯示,崇仁全縣應用面積58萬畝,應用率達97%,在今年早稻穗期遭遇持續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條件下,沒有出現早稻倒伏現象。而這一功勞得益於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此次展示會共設12個展區10個作物種類,展示的新品種包括玉米、葉菜、辣椒、番茄、瓜果、草花等各類農業新品種221個,還展示了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微量元素葉面追肥技術等11項新技術,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的大批農民到場參觀學習。
  • 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流行因素及防控技術,早知早受益,建議收藏
    3 水稻制種稻粒黑粉病防控技術3.1親本種子滅菌處理,定期輪換制種基地將精選之後的水稻親本種子用8%的鹽水進行選種將漂在水面上的黑粉病例進行淘汰,將剩餘的種子用清水進行浸種,在春季約浸泡6h,秋季約浸泡4h,在此之後用20%的強氯精可溼性粉劑以
  • 水稻在什麼時候擱田,有哪些技術要點?
    水稻的隔天,準確的說叫做曬田、晾田,根據程度的不同還有烤田的做法。水稻的曬田,主要是在水稻由於氮肥施用過量造成的旺長、徒長階段以及田間莖數達到70-80%左右、對水分缺失不是很敏感的營養生長階段進行人工調控田間水分的方式進行曬田的作業。
  • 2015「十大綠色創新企業」出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2015年7月7日,2015(第六屆)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暨2015十大綠色創新企業頒獎典禮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舉行,論壇的主題是「靠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助力企業海外拓展」,由《國際融資》雜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和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主辦。
  • 梅雨時節 謹防水稻病蟲害
    6月10日,在湖北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的水稻田裡,高級農藝師楊豔斌告訴記者。穗瘟防治的最佳時期是水稻破口前2~3天至齊穗期,可噴藥2次。早、中稻病蟲害藥劑防治要注意搶晴噴藥,為了及時防治,應根據氣象預報,抓緊時機搶晴天(4小時內不降雨)噴藥。如果噴藥後4小時時間內下雨,則要補充噴藥。
  • 抗震支架設備承德批發廠家產品的十大技術要點
    抗震支架設備承德批發廠家產品的十大技術要點 ,「g6u2seg3」   抗震支架設備承德批發廠家產品的十大技術要點    下面呢,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新型的大棚,不同於一般的大棚——連棟大棚。偏西角度在度為宜。
  • 二九一農場認真做好水稻關鍵期管理工作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藝偉)7月28日一大早,二九一農場三管理區第3作業站農戶陸強在農業生產技術部副部長、全國農業勞動模範陳國建組建的「國建農業科技工作室」中諮詢陳部長,「目前水稻還沒出穗,噴施野茨菇用什麼農藥比較安全?」陳部長在群中認真詳細地回答了農戶的問題。
  • 疫情、病蟲害、洪澇、乾旱疊加影響,今年夏收夏種還好嗎?
    疫情防控、病蟲害、乾旱、洪水……多災多難的今年,給我國糧食生產帶來多重挑戰,究竟影響幾何?谷河傳媒對我國湖北、河南部分地區夏收夏種展開一線掃描。 疫情首當其衝病蟲乾旱接踵而來 疫情對於冬小麥的影響首當其衝。
  • 芹菜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技術要點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合肥),根據生產基地調研情況,從安全生產實際出發,提出了芹菜安全生產防控技術要點。芹菜生產環節技術要點產地環境蔬菜安全生產首先應從產地環境抓起,符合規範要求的產地環境,為高質量蔬菜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源頭條件,由於芹菜具有遷移、富集環境中重金屬元素的特徵,可能會帶入質量安全隱患,因此種植基地選擇上,環境應首先符合NY/T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中土壤
  • 湖南省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及應用
    湖南省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及應用楊興娟等常德華冠食品有限公司集冬瓜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 2017 年以來開始探索提質增效新模式, 集成了綠色食品冬瓜大棚栽培技術規範, 利用大棚使冬瓜上市期提前或延後, 做到周年上市, 同時控制產品質量, 力爭打造綠色食品
  • 八五六分公司防禦莖瘟病促水稻提質高產
    針對當前高溫、多雨不利天氣易導致稻瘟病發生的嚴峻形勢,連日來,北大荒股份八五六分公司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踏查所有水田地號,了解水稻實際生長情況,隨後科學制定防控稻瘟病最佳方案,力爭使分公司水稻稻瘟病零發生,確保水稻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