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隔天,準確的說叫做曬田、晾田,根據程度的不同還有烤田的做法。水稻的曬田,主要是在水稻由於氮肥施用過量造成的旺長、徒長階段以及田間莖數達到70-80%左右、對水分缺失不是很敏感的營養生長階段進行人工調控田間水分的方式進行曬田的作業。需要說明的是在水稻的孕穗期直至揚花期的階段是不能曬田的,會影響到生殖生長分化的質量而影響到最終的產量。1、田間氮肥施用過量造成的秧苗旺長、徒長情況下採取曬田的措施。氮肥是水稻種植中需求量最大的肥料。氮肥的缺失,會影響到水稻營養生長的程度和生殖生長期間葉綠體的合成以及光合作用的強度,從而影響到最終的產量。
但是,氮肥的過量施用也會造成秧苗出現旺長、徒長、葉片顏色過於濃綠等負面的表現,會影響到秧苗的抗逆性、抗倒伏能力以及造成秧苗過早的封行鬱閉、無效分櫱過多等情況。這個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進行曬田的作業,降低水稻體內非水解性銨態氮的濃度、阻斷水稻根系對土壤中氮素的吸收、使得水稻的葉色逐漸從濃綠轉變為正常的綠色。2、田間莖數達到目標莖數的70-80%的階段進行曬田、減少無效分櫱的發生。水稻的產量組成因子中,分櫱數量和有效穗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分櫱數量越多,不見的產量就會更高;分櫱數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分化出目標有效穗數、保證一定的結實率降低空殼率才是穩產和豐產的保證。
之所以要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就是因為無效分櫱對穩產、增產的作用極為有限,還會影響到有機物向有效穗的籽粒運輸和積累。而且,無效穗很難正常的成熟,也會增加水稻收穫之後的存儲難度。因此,控制無效分櫱是必要的手段。但是,不同地區由於品種和氣候的差異,對低位分櫱的數量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說黑龍江東部的寒地水稻種植區,最多只能利用第1-4片葉的同伸分櫱,後期的晚生分櫱不能安全的成熟,都可以算作無效分櫱,需要控制第4片葉以後的同伸分櫱數量;但是在吉林和遼寧地區,由於有效積溫較高、品種的分櫱能力強,可以採取稀植、利用第1-5片葉甚至是第1-6片葉的同伸分櫱來增加產量。
所以,在吉林和遼寧地區則需要控制第5或者第6葉之後的晚生分櫱。因此,我們就需要在田間莖數達到70-80%的階段及時的曬田、控制晚生分櫱的生發、減少晚生分櫱的增加對養分的消耗。3、曬田的積極作用。曬田除了可以控櫱、控旺、抑制晚生分櫱的發生之外,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釋放土壤中的有毒氣體、壯根、提高抗倒伏和抗病的能力、促進生殖生長的轉化等作用。3.1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水稻田的土壤需要經歷泡田、整地的措施將田面表層的土壤整成均勻的泥漿狀之後才能移栽,還要經歷長期泡水的過程。土壤板結、黏重、土壤顆粒間空隙較小,對水稻根系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通過一定程度的曬田之後,田間出現一些大小不一的縫隙,能夠增加土壤團粒結構間的空隙,對土壤的理化性質有一定的改善。3.2釋放土壤中的有毒氣體。稻田土壤中殘留大量的秸稈、根茬以及一些動物的殘骸,在長期的浸水過程中會逐漸的腐爛釋放出一些有毒的氣體,這也是為什麼稻田的爛泥總是有著惡臭氣味的原因。這些有毒氣體對水稻根系的生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經過曬田的措施之後,這些有毒氣體可以從土壤顆粒空隙間逐漸的逸出來,減少對水稻根系的不利生長。3.3壯根。根系的生長情況直接影響到農作物地上部的生長狀況、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所以,農業種植過程中需要關注農作物的根系生長情況。通過人工調控田面含水量、人為創造適當的乾旱環境,迫使根系向地下深層生長、增加根系的生長量。因此,「溼長苗、旱長根」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3.4提高有機物積累以及促進生殖生長的轉化。農作物體內的有機物累計對農作物的抗性有著直接的影響。水稻體內的有機物積累越充分,莖稈就越有韌性,對倒伏和病害的抗性就越強;其次,通過曬田也能調節水稻的營養生長強度,將水稻的營養生長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也能促進水稻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化。4、水稻曬田的一些技術要點。對於常規的稻田,可以採取適當程度的曬田,田面出現1-2釐米左右的裂縫即可復水,避免過度乾旱造成水稻的早衰;而對於過於低洼的地塊,則可以採取烤田的方式,增加曬田的力度、使田面出現更大的裂縫,減少長期淹灌對土壤和水稻的不利影響;還有就是水稻在進入幼穗分化期之前,除了施肥、用藥的階段都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曬田措施。
只要不出現過度的乾旱,就不會影響水稻的分櫱和正常的生長。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曬田影響封閉藥劑和肥料的施用效果;最後就是在水稻幼穗分化直至揚花的階段,是水稻整個生育期對水分需求的最高時期,此時不宜採取曬田的措施,反而需要在田面始終保持3釐米左右的花達水層,滿足這個階段對水分的需求。否則,很容易因為生殖生長階段的缺水,影響到幼穗、穎花和花粉的分化而降低水稻的結實率。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