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 文/攝)7月16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召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新聞通氣會。現代快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預計江蘇今年秋熟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形勢嚴峻,江蘇將加強監測監控,逐步構建智能病蟲疫情監測預警體系,推進病蟲綠色防控,保障全年糧食穩定生產有效供給。
△ 通氣會現場
「今年江蘇夏糧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4億斤,這個成果來之不易。」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馬德雲介紹。根據近期專家綜合分析秋熟水稻、玉米及在田蔬菜的主要病蟲發生基數、品種抗性等,加上夏秋季天氣等因素,可以預計,全省秋熟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將偏重。
今年入梅早、梅雨期長、雨量大,給農作物帶來哪些影響?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副站長楊榮明表示,「受此影響,遷飛性害蟲將偏重發生,流行性病害將呈現局部偏重流行態勢。」比如,水稻稻縱卷葉螟與稻飛蝨(水稻「兩遷」害蟲)遷入早、遷入蟲量大。水稻稻縱卷葉螟成蟲數量明顯高於上年及常年同期,加上南方稻區發生程度重、蟲源基數高,下一階段還會大量遷入江蘇。
「流行性病害方面,受6月中旬以來持續降雨、田間溼度大等影響,今年水稻苗瘟和葉瘟在感病品種上發生早,發生普遍。」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站長田子華表示,接下來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適宜稻瘟病、紋枯病等流行性病害的發生。
2019年,「能吃、能飛、能生」的草地貪夜蛾首次遷入中國,也給江蘇的玉米地帶來一定危害。「今年草地貪夜蛾在江蘇的遷入時間早、遷入範圍大。」楊榮明介紹,儘管目前大多為點狀發生,但由於華南等南方蟲源地發生普遍,7-8月還將持續遷入江蘇,預計夏秋季沿海、淮北、沿江等地將可能出現連片危害。
如何保障秋熟作物豐收?省農業農村廳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今年7月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宣傳月,期間將積極宣傳條例,讓廣大農民了解了條例內容、意義和目的,同時在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糧食生產全保障、綠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
比如密織天網,加強監測監控。目前,江蘇建成1個國家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分中心、42個國家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57個標準化病蟲觀測圃、近500個系統監測點、1個省級應急防控中心。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主要農業縣(市、區)的病蟲監測和防控指導網絡。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逐步構建智能病蟲疫情監測預警體系;完善農作物病蟲分類管理,定期組織專家會商;及時發布預報,提高中短期預報的精準性;同時加強病蟲防治服務指導,推進病蟲綠色防控,保障全年糧食穩定生產有效供給。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