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2021-01-11 中山網


   12月8日,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在民眾鎮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


   市民在展示會上免費試吃新品種果蔬。

12月8日,以「綠色、創新、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盛宴——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在位於民眾鎮新建村的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此次展示會共設12個展區10個作物種類,展示的新品種包括玉米、葉菜、辣椒、番茄、瓜果、草花等各類農業新品種221個,還展示了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微量元素葉面追肥技術等11項新技術,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的大批農民到場參觀學習。

近年來,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簡稱「市農科中心」)著力開展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工作,並堅持以每年舉辦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作為重要手段,加快良種良法的引進示範推廣,全方位提升中山市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為推進中山市「糧食安全生產」和「菜籃子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市農科中心著力抓好民眾基地和五桂山基地兩大農業示範推廣平臺建設,加強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運營管理,注重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

市農科中心今年先後在民眾基地召開「中山市2020年春季農業新品種展示暨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早造水稻新品種展示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等活動,共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86個;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11項新技術;打造五桂山種養基地為畜禽特色產業試驗示範平臺,每年引入一個名優特家禽品種進行試養推廣,今年共推廣白鶩鴨、中山麻鴨、五黑雞、蘆花雞、金蘆花等禽苗13900多羽。2019年市農科中心主導開展的石岐鴿農產品地理標誌申請在今年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意味著中山市首次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實現「零」的突破。

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今年實施「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等多個項目,今年全年已實現在孵創業團隊31個,成功出孵10個團隊,展示創業項目20個;由退役軍人領銜的創業團隊獲第二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大賽決賽二等獎殊榮;創業項目「種植生產健康花果類食品」成功晉級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總決賽;今年該孵化基地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範基地」。

■強化「五新」產業項目示範推廣

市農科中心以民眾基地為核心,採取「1+N」模式推進「五新」科技入戶,今年新增中山市坦洲鎮巨豐水果種植場、中山市欣圃生態農場、中山市翠山茶園有限公司共3個「五新」農業示範基地,通過提供相應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設備等服務,有效提升示範基地的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今年3個「五新」基地 示範面積為584畝,推廣新品種31個,示範推廣應用新技術6項。目前全市共有18家農場企業被評定為我市「五新」農業示範基地。累計推廣農業新品種90多個,應用新技術10項以上,示範面積3500畝以上,輻射帶動面積5萬畝以上。

■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工程

耕地質量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科中心積極做好土壤質量監測、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試驗和新型施肥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推進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市農科中心積極推廣秸稈腐熟劑施用技術,今年向各鎮街派發秸稈腐熟劑共 33.16 噸,推廣面積10365畝,舉辦1期秸稈還田技術培訓,培訓農戶250人次;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從2016年開始連續5年開展農業環境監測項目,今年選取全市有代表性的63個監測點,監測點數量比往年增加58%,完成63個監測點的土壤、農產品及灌溉用水的樣品抽樣檢測;積極示範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港口鎮建立一個面積為90畝的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範區,印製了測土配方宣傳小冊子8400冊免費派發到全市各鎮街農戶手中,並在坦洲、三角、沙溪、民眾、南朗共5個鎮設置了6個測土配方施肥宣傳廣告牌。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使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0952.29畝,大大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的危害。

■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綠色防控是採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手段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為此,市農業農村局今年年初印發了《2020年中山市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引導全市開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技術應用,並認真做好水稻、蔬菜、果樹等各類病蟲監測點管理,採集病蟲害數據500條,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12期。

據統計,市農科中心今年對全市主要農作物實施滅蟲燈、粘板、套袋、昆蟲性誘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面積達到82549畝,覆蓋率達52.98%;水稻無人機統防統治技術應用面積81103.81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8.61%;開展農田鼠害TBS技術示範,在大湧鎮起鳳環村水稻田建設了870米的滅鼠圍欄,推廣農田鼠害綠色防控技術;舉辦一期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現場會,培訓農戶200多人次;今年全市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面積約1543畝,發生處置率96.67%,防治效果達91.98%,有效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為害,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開展紅火蟻春秋季防控面積超17萬畝次,有效地壓制威脅群眾健康的紅火蟻快速擴散的態勢。

■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

減少水產養殖中面源汙染是當前農業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之一,市農科中心堅持走技術創新與示範推廣並舉之路,積極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今年5月份完成《中山市水產健康指南》編制並派發給養殖戶。該指南主要介紹水產健康養殖環境條件、苗種、飼料、漁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與具體操作技術方法,也對中山的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烏斑雜交鱧等漁業品質的健康養殖技術進行了總結,提供給廣大養殖戶進行參考。

同時,市農科中心在水產養殖標準制定方面也有了新突破,組織制定了《安南龜繁養技術規範》《烏斑雜交鱧養殖技術規範》,預計本月底可完成養殖標準稿件。另外,以開展中山市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為契機,主要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等創新模式。並積極開展多個新模式試驗工作,包括「小球藻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技術試驗」「羅氏沼蝦+水草生態養殖技術模式試驗」「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試驗」等,今後將視試驗效果和技術成熟程度適時向全市水產養殖戶進行推廣。

相關焦點

  • 種植大戶參加農作物 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活動 主動學習新知識 爭當...
    江門日報訊 (記者/周曉營) 12月10日,在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試驗田裡,農戶何文作摘了一個白肉甜玉米作為樣本,準備帶回農場研究種植。
  • 惠州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 助糧食生產安全高效
    2020年全市晚造水稻優新品種現場觀摩會日前在龍門縣召開,33個水稻優新品種亮相,助推我市糧食生產安全高效。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我市通過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今年晚造糧食生產略有增長,努力保障糧食有效供給。
  • 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基層...
    從會上了解到,深度融合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與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合力打造試驗示範基地,大力培訓基層農技人員業務能力,培養產業人才,為產業技術模式成熟推廣打下基礎。2018年至2020年,我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聚焦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已建成1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累計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試驗示範(項)1190項,共配套、建立示範推廣基地(場)1026個。
  • 壽光市:智能化大棚為現代農業注入澎湃新動能
    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表示,「智慧化」已經成為東斟灌村蔬菜大棚的發展方向,「數字溫控、智能霧化、水肥一體等物聯網管理技術在近三年的新建大棚中應用率已達100%,幫助新一代菜農實現輕鬆種菜、精準種菜。將智能化設備應用於蔬菜大棚,實現「雲上」種植管理,讓壽光農業生產從「汗水農業」邁向「智慧農業」。
  • 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公布
    食品夥伴網訊  11月27日,中國農學會公布了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29項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經形式審查、網絡初選、複選、會議終選和徵求農業農村部行業司局意見後產生,包括新技術9項、新產品10項、新裝備10項。
  • 激活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助推青梅產業提質增效
    激活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助推青梅產業提質增效 2020-11-18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浦東農民科技節拉開序幕「新農人」奇思妙想為新農業添動力
    當區塊鏈與農業碰撞,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在昨日開幕的浦東新區第十三屆農民科技節上,8名「新農人」帶來的奇思妙想,為浦東農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本屆農民科技節以「創新創業砥礪同行」為主題,通過舉辦農村創新創業大賽和線上問答、VR探特色果園等活動,普及農業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會上,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各項部署,努力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國和現代種業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全社會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正確引導植物新品種維權執法,保障公平競爭的種子市場秩序,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法律服務中心遴選了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範本,並正式公開發布。
  • 科技創新賦能現代農業
    近年來,抓住一粒小小的種子,昌吉州將種業發展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龍頭企業作為帶動,不斷壯大種業產業集群。目前,全州有種子生產企業68家,其中國家、自治區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分別達到5家和8家。  這幾日,在位於新疆昌吉市三工鎮的九聖禾農業科技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忙著裝運裝袋封包的玉米良種。每天,園區內的自動化種子加工生產線加工能力約為100噸。
  • 數字賦能產業 新經濟迸發新活力
    數字賦能產業 新經濟迸發新活力 2020-12-16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酒泉:保護種質資源 打造現代農業「新內核」
    「十三五」期間,酒泉市制種產業已發展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十四五」期間,酒泉市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培育龍頭企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內核」,促進位種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動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近日,酒泉市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順利通過國家認定,這標誌著肅州區以蔬菜、花卉、玉米等農作物制種為主導產業的國家優勢特色種業示範區建設邁入新軌道。
  • 插上科技之翼 助力農業振興
    按照「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要求,廣西持續壯大農業科技支撐力,加快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良種先行助脫貧「現在我們種優質稻,畝產超過600公斤,比以前種老品種水稻多了50%,家裡的糧食完全自給自足,剩下的拿去賣,又增加一筆收入。」
  • 從「新」出發|發展現代農業,傳統板慄吃出「新」滋味
    這一切,都得益於遷西縣以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品,讓傳統板慄吃出了「新」滋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遷西板慄的標準化生產體現在哪裡?又是如何實現優質高效的呢?請跟隨長城新媒體記者的腳步,到遷西縣一探究竟。
  • 全國科技系統在貧困地區推廣5萬餘項新技術新品種
    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推動了秦巴山片區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示範和推廣,推動秦巴山片區中藥材種植、木耳及珍稀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持續增強秦巴山片區內生發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累計投入經費近5.2億元,支持片區五省一市選派科技人才2.75萬名,培訓5211名農村科技創業骨幹。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王希錄/提供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推動「農業+旅遊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發展「農業+基地」模式,促進現代型農業穩步發展。一是建立科研基地。引導各入園企業與高校院校、農業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新引進了覆盆子、慄香薯、草莓等新品種30多項。
  • 為廣州番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創新力
    今日,廣州番禺海鷗島迎來三位重量級院士,將在「漁業王國」海鷗島為中國傳統漁業轉型升級開闢一片創新「試驗田」。 7月18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現代農業重點項目開工暨麥康森院士工作基地揭牌儀式在石樓鎮海鷗島舉辦。活動由番禺區農業農村局主辦。 麥康森院士工作基地的揭牌成立備受關注。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引領熱區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和不懈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的大規模芒果生產基地。芒果已成為攀枝花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攀枝花市景觀芒果變為優勢產業的故事只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支撐熱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山東壽光:農業農村局舉辦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訓班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徐憲玉 濰坊報導為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素質水平,提升科技推廣能力和服務效能,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10月13日,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舉辦全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專業技術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 做現代農業發展「領頭雁」 聞喜:手工粉條增收入
    發展科技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籍福保出生於農村,深知躬耕隴田之苦。公司成立後,他堅持走科技發展道路,以科技發展農業、科技帶動農民、構建全產業鏈為重點,積極探索園區建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新路徑,有力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