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戶參加農作物 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活動 主動學習新知識 爭當...

2020-12-22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江門日報訊 (記者/周曉營) 12月10日,在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試驗田裡,農戶何文作摘了一個白肉甜玉米作為樣本,準備帶回農場研究種植。當天,他作為種植大戶代表,受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邀請,到試驗田參加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活動。參加活動的有恩平市的種植大戶、經銷商代表。

當天的活動共展出優良品種農作物五大類共198種,其中茄果類55種、瓜豆類58種、葉菜類35種、甘藍類15種及玉米35種。它們都是近年來選育並商品化的優良品種,抗性好、效益高、市場潛力大,為參加活動的種植大戶、經銷商提供了良好的參考。

據悉,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多年來致力於開展農作物良種良法的引進、試驗、示範、推廣,以及農業技術培訓等方面工作。該中心有科研基地面積4萬平方米(60畝),合作科研示範基地約20萬平方米(300多畝),有馬鈴薯、水稻、蔬菜試驗區,經濟作物試驗區及大棚栽培區,並建有農科實驗室、溫室大棚面積2000平方米、種子專用曬場面積800平方米、種子檢測實驗室、種子倉庫、測土配方實驗室及智能控溫種子儲藏室等科研場所,配套多功能現代農業設施設備。

近年來,恩平「三農」水平工作不斷提升,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是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抓好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很有必要,這關係到當地農業是否健康發展,關係到能否穩定農業規模、市場供給和糧食安全。」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幹部何藝超說。

「這些年來,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種植了許多品種的玉米,我是第一次見到農技人員試驗種植這種白肉甜玉米,經他們介紹,我也想在自己的農場裡試一試。」有著40多年務農經驗的何文作是一位老農民,他表示,當下的新型農民不只是揮動鋤頭那麼簡單,還要儲備專業的知識,這樣才能有長遠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惠州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 助糧食生產安全高效
    2020年全市晚造水稻優新品種現場觀摩會日前在龍門縣召開,33個水稻優新品種亮相,助推我市糧食生產安全高效。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我市通過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今年晚造糧食生產略有增長,努力保障糧食有效供給。
  • 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此次展示會共設12個展區10個作物種類,展示的新品種包括玉米、葉菜、辣椒、番茄、瓜果、草花等各類農業新品種221個,還展示了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微量元素葉面追肥技術等11項新技術,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的大批農民到場參觀學習。
  • 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
    為準確掌握我市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情況,加強種子隊伍能力提升,進一步強化業務人員專業素養和工作水平。9月10日至11日,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閆建華,省種子工作總站相關科室負責人,市種子站、植保站、推廣站、農科所相關領導及業務科室負責人,各縣(市、區)種業系統共計60餘人參加此次觀摩培訓會。10日,與會人員一行先後來到黃龍縣玉米增密度大田生產現場、陝西萬福種業科研育種基地現場、市種子管理站省級農作物區試站現場及富縣種子管理站新品種更新換代項目展示田現場進行實地觀摩。
  • 2020浙江·長江下遊水稻新品種大會暨慶豐收活動隆重舉行
    24日至25日,嵊州市舉行2020浙江·長江下遊水稻新品種大會暨慶豐收活動,全面展示我國自主育成水稻新品種,推薦發布一批優質綠色水稻新品種,為建設「重要窗口」增添「種業」風景。大會由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長江下遊地區水稻種子企業和科研育種單位廣泛參加。「看禾選種」基地影響擴大嵊州市地理位置獨特,土壤、光照等條件好,是我省秈稻和粳稻的混合栽培區。特別是甘霖一帶,土質深沃、田塊方整,更是種植水稻的理想之地。
  • 科技助力優新品種「落地生根」
    惠州日報訊 (記者陳春惠)走進位於惠城區水口街道的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連片的水稻已完成拋插秧工作。稻田裡,種植的是市農科所今年推介的水稻優新品種。 記者了解到,市農科所農作物優新品種選育、對比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正在進行。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農村大眾報汶上訊 (記者 張超 通訊員周新國)7月20日,由山東愛農種業有限公司主辦的玉米新品種「迪卡667」現場觀摩會在汶上縣次丘鎮白馬河村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種子經銷商和玉米種植大戶約15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 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開展
    李巧珍 攝中新網惠州12月18日電 (李巧珍 宋秀傑)12月18日,歷時1個月的「第三屆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2020年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以下簡稱展示會)」在博羅縣農業科技示範場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5家種業單位1100個優新品種和23種技術集成展示。圖為展會現場。
  • 全國科技系統在貧困地區推廣5萬餘項新技術新品種
    通過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推動了秦巴山片區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示範和推廣,推動秦巴山片區中藥材種植、木耳及珍稀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持續增強秦巴山片區內生發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通過「三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累計投入經費近5.2億元,支持片區五省一市選派科技人才2.75萬名,培訓5211名農村科技創業骨幹。
  • 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博羅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開展
    12月18日,「第三屆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2020年惠州市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以下簡稱展示會)」在博羅縣農業科技示範場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5家種業單位1100個優新品種和23種技術集成展示。據介紹,此次展示會整體規劃分為七大展區,包括種植展示區、農業展銷區、智慧農業推介區、休閒農業展示區、現代農業裝備展示區、嶺南中草藥示範區、消費扶貧區。展示會歷時一個月。值得一提的是,種植展示區包含露地種植和大棚種植兩類,規劃面積約500畝。共種植來自中國農科院、廣東省農科院、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提供的蔬果類、中草藥類、花卉類及各種航天品種共1100個。
  • 2020年浙江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總結會在杭召開
    近日,全省各市、有關縣(市、區)種子管理站、展示示範承擔單位有關負責人,部分種業企業和科研育種單位齊聚杭州,參加2020年浙江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總結會。會議指出各單位積極從事展示示範工作,主要農作物全年共展示67點次,展示品種1992個次,示範58點次,示範品種187個次,示範面積1.1萬餘畝,超額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以水稻新品種大會和鮮食玉米大會為核心的展示示範網絡已初具規模。
  • 科技特派員攜手種植大戶共創產業扶貧新模式
    公司負責人朱海清積極配合科技特派員團隊的技術研發及試驗示範工作,在他的基地近年來陸續設置了試驗區,開展了「燕麥旱地有機燕麥高產栽培技術」、「燕麥田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產技術」、「燕麥綠色有機種養循環生產技術」、「燕麥節水高效栽培技術」、「燕麥免秋耕晚播蓄沙固土耕作技術」、「燕麥田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燕麥規模化生產草害防控技術」、「燕麥精加工產品多元化生產技術」等項技術試驗示範工作。
  • 提升種植效益 「甬秈」早熟早秈稻品種開始「挑大梁」
    早秈409科研人員在田頭選種本月上旬,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的「浙江省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新品種展示現場會在我市舉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由寧波市農科院自主培育的「甬秈」系列早熟早秈稻品種有特色、有創新,為浙江省早稻育種開闢了新路徑,為實現糧食增產增添了新動力。
  • 水稻新品種「齊粳10」大面積推廣獲成功
    8月23日,「優質、抗逆水稻新品種『齊粳10』及綜合配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示範」項目田間現場觀摩會在省農科院齊齊哈爾分院試驗地召開,來自齊齊哈爾、大慶、齊齊哈爾墾區等地的多家水稻種植合作社和水稻種植大戶,共同在現場觀摩了首次大面積推廣種植的「齊粳10」品種田間生長情況。
  •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普法宣傳活動知識問答公告
    為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傳貫徹工作,激發廣大植保人員和社會大眾學習《條例》和植保知識的熱情,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植保、支持植保的良好氛圍,根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統一部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將聯合舉辦《條例》普法宣傳活動知識問答活動。
  • 花椰菜西蘭花竟有700個新品種
    摘要:田間700個花椰菜和西蘭花新品種集中展示;有花椰菜播種、移栽、採收等全程機械化展示;有家庭菜園展示溫州名特優地方蔬菜品種……溫商網訊(記者 劉娜筱)田間700個花椰菜和西蘭花新品種集中展示;有花椰菜播種、移栽、採收等全程機械化展示;有家庭菜園展示溫州名特優地方蔬菜品種
  • 第四屆江蘇種博會在谷裡開幕,1630個蔬菜新品種將豐富市民「菜籃子」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周愛明 杜瑩   通訊員 尹興超 胡悅) 「萬種業興 豐蔬谷裡」——第四屆中國江蘇蔬菜種業博覽會暨谷裡街道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昨天開幕,國內外110家科研單位、種業企業的1630個蔬菜新品種集中亮相,讓人大開眼界。
  • 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2014年以來,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主動與蘇家峪村對接幫扶,送種子、配技術、搞培訓,讓玉米良種「京科968」在蘇家峪全村覆蓋、高效增產技術全面應用,推動了全村玉米產業提檔升級,助力蘇家峪村在去年成功摘掉了低收入「帽子」。「『京科968』比我過去種的玉米每畝多打三百多斤,抗旱稈硬還耐瘠,玉米粒更實更壓秤。」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糧食種植大戶的美好生活
    ,霍州市辛置鎮南下莊村種糧大戶楊德珠依託國家政策支持,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玉米種植,通過雙手在廣袤的土地上,不但成功實現了轉型發展,也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當地資源豐富,運輸業發達,擁有一身精湛電焊修理技術的楊德珠有一家修理鋪,收入一直不錯。40歲的時候,讓楊德珠突然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打算。楊德珠:每年(中央)1號文件發出來以後,這個政策我感覺傾向於咱們農村,我這樣尋思著逐步搞農業吧!農業以後成熟的話,想搞休閒農業。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為提高技能,王廷強參加廣宗縣農廣校高素質農民培訓,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發展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上。經過多年發展,廣順園公司形成了紅薯種植、加工、銷售完整產業鏈,覆蓋6個鄉鎮86個貧困村,累計帶動貧困戶733戶1680人脫貧致富,帶動就業5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