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 助糧食生產安全高效

2021-01-11 教育信息速報

2020年全市晚造水稻優新品種現場觀摩會日前在龍門縣召開,33個水稻優新品種亮相,助推我市糧食生產安全高效。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我市通過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今年晚造糧食生產略有增長,努力保障糧食有效供給。

在龍門縣龍田鎮西埔村水稻優新品種表證示範基地,來自全市各地的農技推廣人員、糧食生產大鎮農技推廣人員、農民合作社代表、水稻種植大戶等,現場觀摩和審視了參展的33個水稻優新品種。這些水稻優新品種均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育種單位和種子生產企業,所引進品種充分代表我省當前水稻生產用種發展趨勢。

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李雄兵就參展的33個品種的生育特性、穗粒結構、群體表現、綜合抗性以及米質等級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強調要充分認識抓好冬種生產對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重大意義,奮力奪取全年農業豐收。

今年我市農作物優新品種推廣力度大,為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堅實的良種科技支撐作用。據統計,今年我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9%以上,其中,水稻良種覆蓋率達99.5%,甜玉米良種覆蓋率達100%,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100%,花生良種覆蓋率達99%。

(惠州日報 記者劉建威 通訊員單澤林 王瑞紅)

【來源:惠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簡稱「市農科中心」)著力開展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工作,並堅持以每年舉辦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作為重要手段,加快良種良法的引進示範推廣,全方位提升中山市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為推進中山市「糧食安全生產」和「菜籃子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 種植大戶參加農作物 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活動 主動學習新知識 爭當...
    江門日報訊 (記者/周曉營) 12月10日,在恩平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試驗田裡,農戶何文作摘了一個白肉甜玉米作為樣本,準備帶回農場研究種植。
  • 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新華社發【聚焦我國糧食安全與種子問題(下篇)】編者按: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消息稱,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
  •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堅持科技創新 保障糧食安全
    12月18日,在2020海南自貿港與熱帶農業峰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發表主旨演講,為「科技創新與糧食安全」提出真知灼見。「水稻、玉米和小麥是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已實現自給自足,玉米自給率超過了95%。農業科技進步在我國糧食產業中的貢獻率突破60%,全國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謝華安說。
  • 透視小種子背後的大戰略——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聚焦我國糧食安全與種子問題(下篇)】編者按: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消息稱,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
  • 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開展
    李巧珍 攝中新網惠州12月18日電 (李巧珍 宋秀傑)12月18日,歷時1個月的「第三屆廣東航天農業嘉年華暨2020年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以下簡稱展示會)」在博羅縣農業科技示範場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45家種業單位1100個優新品種和23種技術集成展示。圖為展會現場。
  • 新疆農作物育種攻關聯合體推廣新品種超千萬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新疆農作物育種攻關聯合體成立3年來,已完成審定68個小麥、玉米、棉花和特色作物品種,累計制種面積超185萬畝,推廣新品種面積達1087.88萬畝。為充分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2018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織疆內外有實力的企業、科研單位成立玉米、棉花、小麥以及特色作物4個育種攻關聯合體,初步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育種技術體系。
  • 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
    為準確掌握我市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情況,加強種子隊伍能力提升,進一步強化業務人員專業素養和工作水平。9月10日至11日,我市召開農作物新品種暨玉米增密度觀摩培訓會。10日,與會人員一行先後來到黃龍縣玉米增密度大田生產現場、陝西萬福種業科研育種基地現場、市種子管理站省級農作物區試站現場及富縣種子管理站新品種更新換代項目展示田現場進行實地觀摩。各觀摩點負責人對玉米增密度、品種選育、新品種展示等情況作了詳細介紹。
  • 臨邑縣入選「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我縣入選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將進一步推進我縣農業機械裝備轉型升級、率先向全面機械化拓展,為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做出更大貢獻。」1月4日,臨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主任徐心剛對筆者說。
  • 中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6%以上 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
    種業自主創新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  本報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鬱靜嫻)記者從農業農村部近日在京召開的全國種業創新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
  • 科技助力優新品種「落地生根」
    惠州日報訊 (記者陳春惠)走進位於惠城區水口街道的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連片的水稻已完成拋插秧工作。稻田裡,種植的是市農科所今年推介的水稻優新品種。 記者了解到,市農科所農作物優新品種選育、對比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正在進行。
  • 倉滿廩實話豐年——忻府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的啟示
    一眼望不到邊的大田裡,種糧大戶王建軍和幾個農民在機具收割過的土地上「撿漏」……今年,忻府區糧食生產又獲豐收。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豐收來之不易。組建「1+6」農業生產服務保障組、狠抓春耕備耕農資供應工作、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抗旱良種、有機旱作技術、機械化規模化種植,有力地穩住了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 雲南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省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從全年糧食生產情況看,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為4167.40千公頃,較上年增0.04%。
  • 閃電評論|立志打贏種業「翻身仗」,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會議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糧安天下,種築基石。糧食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對於保障糧食安全極其重要。要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著眼新發展格局,著力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建強種子庫、攻關新技術、保障品種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種業體系,不斷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確保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志願隊伍聯村幫扶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志願隊伍聯村幫扶——來自湘西州農業農村局的故事花垣縣麻慄場鎮沙科村梯田風光。州農業農村局志願服務者幫助貧困戶插秧。5月11日,湘西州水稻機械化作業暨茶園間作旱糧技術現場會,在花垣縣吉衛鎮召開,有效促進加快推進全州科學化機械化作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廣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和培育農機經營主體發展。依託科技,突出特色優質產業「糧藏於技」。
  • 我省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糧食安全責任制,緊緊圍繞全年糧食產量目標,立足於抗災奪豐收,狠抓政策落實,強化科技支撐,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先後戰勝春旱、伏旱,特別是3場颱風等災害,積極推進糧食生產發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 2020年浙江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總結會在杭召開
    近日,全省各市、有關縣(市、區)種子管理站、展示示範承擔單位有關負責人,部分種業企業和科研育種單位齊聚杭州,參加2020年浙江省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總結會。會議指出各單位積極從事展示示範工作,主要農作物全年共展示67點次,展示品種1992個次,示範58點次,示範品種187個次,示範面積1.1萬餘畝,超額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以水稻新品種大會和鮮食玉米大會為核心的展示示範網絡已初具規模。
  • 雲南省4個草莓新品種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秋紅』『秋香』『秋怡』『夏怡』這4個日中性草莓(四季草莓)新品種,我們都已獲得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了。」近日,新近收到《2020年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的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阮繼偉博士開心地通報:「這是國內第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日中性草莓新品種,有望打破我國日中性草莓長期被國外品種壟斷的局面。」
  • 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 較上年增長1.38%
    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 較上年增長1.38% 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省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
  • 20年來 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50餘個玉米新品種
    近二十年來,由北京市農科院玉米中心選育的50餘個玉米新品種,已累計推廣全國2億多畝、增產糧食100多億公斤,為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貢獻了北京力量。蘇家峪村是密雲區的低收入村,全村老齡化嚴重,農業發展滯後,過去種植的玉米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