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做農業,我們目前的主流觀念和做法是如何用最聰明的辦法和手段快速賺錢,沒幾個人會深思遠慮,為將來著想,這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吧!
昨天晚上,無意中刷到一個日本普通種水稻的農民的博客,深有感觸,下面把這位農民的日記分享給大家,或許我們從中能夠找到中國農業和日本農業為什麼有這麼大差距的原因。
2020年7月11日-18日
自六月以來,天氣一直很好。這個星期天氣也很好,但高溫的日子還在繼續。
這幾天稻田無事,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去了河上劃獨木舟。
雖然只有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在藍天白雲下劃獨木舟,那种放松心情的感覺真的很好!
上一次給大家介紹了6月15日稻田裡發生的事情,這一次我要寫的是6月22日發生的事情。
常規水稻田間管理
在常規水稻田間管理中,我上周給稻田開溝。由於溝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乾涸,我又開始注水。我想用深水填溝,但由於無法將溝填得這麼深,所以水位在5釐米左右。
常規水稻栽培的生長狀況
從常規水稻生長情況來看,今天測量的數據是:水稻平均株高41釐米,葉齡 9.7,莖數26根。(高度是以植物中最長的葉子距離土壤多少釐米來衡量的。) 葉齡是指母莖上的葉數。 莖數以植株上的莖數為衡量標準。 隨機選取5株植物進行測定,列出5株植物的平均值)。
與上周相比,植株的高度增長了7釐米,也就是說每天增長1釐米左右。上周的葉齡是8.8,所以一周長出了一片葉子,莖數也相應增加了。
無農藥水稻種植情況
直到去年,田裡的雜草大多是"蒼蠅",但今年幾乎沒有"蒼蠅",大部分雜草是"螢火蟲"和"黑威",這兩種雜草很相似。
"螢火蟲"和"黑豚"看起來很像,說實話,我一眼分辨不出來,但它們對無農藥的稻田來說,都比"螢火蟲"更麻煩,因為它們在根部還沒長好的情況下就會重新生長。
好像水稻從無農藥種植後,每年的除草、深水、鏈式除草、米糠除草,田間的"蒼蠅"數量減少了,但我想接下來的幾年裡,"螢火蟲"和"黑威"還得靠人工拔除。
順便說一下,除草前和除草後的稻田乾淨很多!
之前是這樣的
之後是這樣的
怎麼樣,你可能很難理解和相信,但是稻株之間的雜草真的幾乎消失了。
無農藥栽培的生長狀況
儘管這塊田是無農藥栽培的生長環境,但水稻的平均稻株高41釐米,葉齡為9.5,莖數為13。(高度是以植物中最長的葉子距離土壤多少釐米來衡量的。葉齡是指母莖上的葉數。 莖數以植株上的莖數為衡量標準。 隨機抽取5株進行測量,並給出測量結果的平均值)。
不打農藥的水稻植株的生長已經開始分化,部分原因是我落水開溝。與常規水稻種植相比,無農藥水稻目前的莖數還比較少,但我計劃今後將莖數增加到25根左右。
這個星期,我都將在這塊不打農藥種植的稻田裡除草。每年,我都會動腦筋嘗試使用這些方法和其他方法儘可能輕鬆地除草,但是今年我還是決定再次去稻田手工進行除草。
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人很累很辛苦,但下田手工清除雜草是迄今為止最可靠的清理方式,除非進入稻田遇到困難。
今年收穫的大米將是被大量汗水浸透的大米,哈哈!
後記:看完這個日本農民的日記,我想,對於我國目前很多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來說,日本農民對待農業種植日常管理工作的嚴謹態度,是不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或許有人說:「還這麼麻煩,一斤糧食還不夠買一瓶礦泉水,用除草劑就行了!」這樣不值。太辛苦了!
不錯!我們目前的情況的確如此,但這不是普通農民能左右的,大家或許還會說,如果我們種糧食也能像日本農民那樣賺錢,我們也會這樣下田除草,但事實上你們真的會嗎?
但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請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本文為鄉路十八彎1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