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東北大米是當年的日本侵略者留下的

2020-12-24 騰訊網

幾年前,看微信同學朋友圈,班裡某個同學又在那裡轉帖說要抵制日貨,說什麼中國人只要三個月不買日本貨日本就會陷入經濟危機。

真是讓我笑死耶,於是我對她說:從明天開始,你別吃大米了。

她反問我,為什麼?

我說:難道你不知道東北大米其實就是日本大米嗎?

她很奇怪,問我為什麼?

於是,我給她科普了一下。我告訴她東北氣候原來其實並不適合種大米。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允許一些朝鮮農民來東北種植水稻。但是,從最早有記錄的1845年開始,朝鮮農民在東北種植水稻一直不太成功。最開始他們在鴨綠江對岸渾江種,但是,依舊不成功;朝鮮人一直堅持,又沿著渾江,一路種到遼寧的桓仁、吉林通化一帶也不成功。直到1875年,遼寧省桓仁縣的一位金姓朝鮮移民才試種成功了,只不過這種子是他從朝鮮帶過來的,但這種朝鮮粳稻在東北氣候寒冷、無霜期短的條件下,雖然生長起來了,但產量極低。

直到20世紀初,朝鮮移民帶來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種,東北水稻種植歷史才真正開始。記住啊,是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種啊!為啥北海道的稻種能在東北種植成功?因為北海道氣候緯度與中國東北近似,而成功移植東北的稻種,正是由札幌一個人苦心培育出的新品種,1873年才成功。日本人在研究水稻新品種的時候,大清國的農民在幹嘛?!但是,這只是試種成功,大規模的水稻種植還是在日俄戰爭之後。

當年,清政府為了驅除俄國勢力,鼓動日本打俄國。日俄戰爭日本勝利後,原由沙俄修建的中東鐵路長春至旅順段被轉讓給日本,也就是後來的南滿鐵路。這時,日本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帶來了資金、農場和稻種,從偽滿洲國政府手中租來土地,逐步推進東北農田水利設施和水稻品種改良,東北水稻才慢慢發展起來了。

作為日本經濟侵華的具體執行者——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專門成立了農作物獎勵委員會,把各個下屬的試驗場研究出來的新品種獎勵給東北的日本、朝鮮以及中國農民。經過試驗,日本農業專家發現,當時的大清國滿洲南部地區更適合栽種來自日本東北地區的「早生大野」和「龜尾」兩種粳稻。於是,日本專家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了更適合中國氣候的「大原」和「萬年」兩個品種。同時日本農林省也把自己培育的「陸羽123號」和「紅糯」也共同作為獎勵品種,派發給滿洲的農戶們。典型的公司加農戶模式,日本人早就在做了。

再後來,滿鐵又靠人工育種,為滿洲中部和北部地區培育出了「北海」「田泰」等品種。那時,日本人帶來的科學種田,大清國的農民也因此受益。除了水稻,日本人經過長期的試驗,還栽培出了新品種的黃煙、洋棉和甜菜,還為東北帶來了化學肥料、農業藥劑使用的技術,基本都是免費推廣。不過,當時的大清國農民對先進的技術不感興趣,直到「九一八」事變後,他們才開始接受日本農業技術,包括農機具。

「九一八」後,在日本商人和農場主的經營和推廣下,當時滿洲國的水稻耕種面積從1932年的6萬畝,到1940年一躍增加到三十多萬畝,產量也達到了八十多萬噸。一個東北就出80多萬噸。

從二十世紀初,再到九一八事變乃至滿洲國時代,東北大米完全是日本人研發出來的新品種,而且是規模化種植,是日本和朝鮮農民苦心經營的結果(有少部分中國人也種水稻,稻種也是日本人給的)。如今東北人愛吃的五常大米,實際上就是日本大米。是「滿鐵」時代日本開拓團留下的「陸羽123」「龜尾」品種,當然還有日本著名「越光米」的前身「農林1號」和「農林22號」的雜交。

農業是發展的,現在的東北大米品種也在更新。但是,即便是現在,以五常那邊流行的品種「五優稻4號」為例,它也是源於日本。它的前一代「五優稻1號」的父系親本「合江20號」看起來是個中國名字,但「合江20號」的母系親本卻是來源日本的「下北」,父系親本也是來自日本的「石狩白毛」、「膽振早生」和「早生坊主」。

因此,問五常大米為什麼好吃?相當於是問,日本大米為什麼好吃?

本公號編者按:轉發上述信息,僅僅是好奇這樣一種說法。本公號無法驗證上述信息的真偽,請各位愛國人士不要亂噴。順便說一下,小麥、玉米、地瓜、土豆和胡蘿蔔、辣椒、西紅柿等,都是從世界各地引進的外來農作物,比如,著名的煙臺蘋果就是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帶來的。這個本公號有證據和資料。

來源:鍶覓空間 本次分享:山海會公眾號

===================

信息文明和智能革命背景下的思想和視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東北抗聯之侵略:當我們面對侵略者的罪行,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而唱我們東北的義勇軍,唱我們的抗日聯軍。當年,這首歌是唱遍大江南北,很快就成了東北抗聯的軍歌。一名老抗聯曾回憶說:有一次他們被日軍包圍,大家統一思想,做好了同歸於盡的準備。於是,大家一起唱起了這義勇軍進行曲。他說:當時唱得大家熱血沸騰,頭髮都豎了起來,可謂是怒髮衝冠。
  • 百年東北大米,走上國人飯桌,離不開朝鮮人的培育,日本人的稻種
    百年的時間,東北水稻卻完成了「植物大入侵」,  幹翻了高粱,讓高粱無處可種植。  幹蔫了大豆,取代了很多傳統的大豆旱田。    高產、口感好,讓東北大米登上了東北人乃至全國人的飯桌,走進了國人的舌尖生活。  2020年,東北的五常大米連續兩屆獲得國際大米節金獎,品牌價值達700多億元。
  • 日本大米比中國大米究竟貴在哪裡?
    而印度有自己的文化,用手抓飯吃,而且他們的大米「長得」跟我們國家的大米不一樣,米粒細長煮出來一絲一絲的,粒粒分明,口感更幹,只能做炒飯、抓飯,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相比較之下,除了泰國大米好吃,日本的大米也頗合中國人的胃口。作為農業人,我家裡年年都種著幾百畝水稻田,各種大米吃了不少,還是覺得中國大米好。
  • 日本戰敗時候,留在東北的孤兒去哪了?多數人被細心照顧不肯回國
    不過面對這些即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的兒童,飽受侵略之苦的東北人民還是以德報怨,在竭力的收留和養育這些戰爭孤兒,通過施之以德,將他們撫養長大。這些戰爭孤兒在東北都經歷了什麼,他們身上又有著什麼樣故事呢?這就鼓勵了開拓團中人拖家帶口到遷移到東北,而且本身這種移民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參加移民的都是在日本活不下去的窮苦人家,如果將小孩放在日本可能會誤人照顧,還不如一起到東北方便照顧。而且到了東北之後,他們的身份一下子從在日本的底層混到有土地的富人,對小孩的成長環境也是不錯。
  • 東北五常稻花1號大米在河南上市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張慧) 10月15日,2020河南餐飲行業技能大賽歡迎晚宴暨稻花1號五常大米新品發布會,在河南御璽中州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作為發布會的主角,稻花1號出場後,徵服了眾多與會嘉賓。當服務員把蒸好的大米,分發到每個餐桌後,500人的大廳裡,叫好聲此起彼伏,「這大米真香!」、「軟糯微甜有嚼勁!」
  • 四等人吃大米算經濟犯罪:偽滿時期東北老百姓竟然被劃分等級
    相信很多了解老東北歷史的人都知道東北有過那麼一段屈辱史——偽滿洲國。 長春在偽滿洲國時期,時稱「新京」。 相信看過《懸崖》這部電視劇的人都會記得一個鏡頭,就是東北人吃大米是犯法的。
  • 慘無人寰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到底犯下了什麼罪孽?
    慘無人寰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到底犯下了什麼罪孽?各位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近幾日日本首相安培晉三來我們中國訪問。這讓小編在看新聞的時候想起來當年日本在中國犯下罪行。想起那些一幕幕小編的心是非常沉痛的,以前聽我的奶奶說過,日本人在山東是如何的喪盡天良。
  • 日本宮城縣大米產業對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的借鑑
    3)第三產業:宮城縣的仙臺是日本東北最大的商業都市,有近鄰各縣的消費者和大型商店與個性化商店。受汽車社會發展的影響,大型商店轉向郊區,且由於地域間的競爭激烈,中心商店街比較空洞。由此可見日本人對這種米的厚愛。目前除了日本本地可以購買,還可以通過京東、海淘網購買2)伊達正夢:2018年,一種新的大米品種從宮城縣的古川農業試驗場正式問世。它就是由「元氣丸」與「東1126」雜交培育而來新品牌大米「伊達正夢」(日文名:だて正夢)。以高級大米的身份能「佔領」日本的餐桌。「東北210號」。就是「伊達正夢」。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軟糯的口感和甜度。
  • 侵略者為掠奪資源建高檔住宅區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侵略者將罪惡的魔爪伸向鞍山。1905年後,日本侵略者加快了在鞍山的探礦步伐。1919年4月29日,1號高爐點火,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鞍山制鐵所正式投產。 從統籌規劃到礦業公司成立,再到制鐵所成立、投產,日本侵略者在對鞍山礦產資源加速掠奪的同時,面臨著一個實際問題,那就是制鐵所日本管理者及家屬的居住與生活問題。
  • 白山黑水築牢血肉長城——東北三省聯合召開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
    新華網哈爾濱7月30日電(記者鄒大鵬、馬曉成)92歲高齡的抗聯老戰士李敏和戰友們靜靜地坐在臺前,聆聽著專家學者緬懷艱苦卓絕的抗聯歲月,布滿胸前的勳章微微震動,仿佛在訴說當年慘烈至極的戰場記憶。30日,東北三省在哈爾濱聯合舉行「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座談會」,社會各界在銘記歷史中凝聚著振興發展的強大力量。
  • 日本投降時在華留下百萬移民,為何中國沒有大和族?
    目前,人口最少的塔塔爾族不足4千人,而1945年日本投降時在華留下百萬移民,人口遠遠多於許多少數民族,為何中國沒有大和族呢? 這對歷經戰亂、飽經滄桑的中國無疑是沉重的負擔,中國人是勒緊褲腰帶將這群侵略者送回去的。遣返工作歷時一年,滯留中國的日本人基本遣返完畢。
  • 90%的五常大米都是假的,新米上市季如何挑選正宗五常大米?
    ——《舌尖上的中國2·時節》 俗話說「中國大米看東北,東北大米看五常」。 但凡是東北產出的大米,質量和口感都算得上是國內翹楚,基本上人人都會留下東北大米好吃這樣的印象,即便在有「稻米之鄉」稱呼的江浙地區,東北大米也十分暢銷,而「五常大米」更是東北米中的極品了。 在五常大米的所有種類中,最好的品種又是稻花香。
  • 日本友人聽後流淚的軍歌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中共中央、毛主席就將深邃的目光投向中國北方,準備利用日軍在東北留下的飛機、航材和航空設施,搶佔先機籌建航空學校,為建立人民空軍培養人才。 籌建航校缺少大量飛行教員。恰在此時,東北民主聯軍勸降收編了一個日軍飛行隊。
  • 抗戰末期的日本士兵生活多窘迫?為了食物將武器賣給農民!
    前言:眾所周知,在1937年7月7日到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便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現在到歷史課本上已經將選來的八年抗戰,改為從1931年918事變開始的14年抗戰。原因是很簡單的,918事變之後,日本入侵中國東北地區,這時的抗戰是局部的抗戰,而七七事變之後的抗戰則是全民族的全面抗戰。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初期,國民黨政府無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中國東部的各大城市相繼被日寇所攻佔淪陷,無奈的國民黨政府只能採取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在最初由於日軍侵略者的強大,中國軍隊在各方面實力上都遠不如日軍,故而只能用此種策略。這時候便是毛主席所說的戰略防禦階段。
  • 全營在淞滬會戰血戰七日,最後500人英勇殉國,侵略者鳴槍致敬
    早就計劃要侵略中國的日本人在1931年9月18日夜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當時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者驕橫地進軍前進,瀋陽被日軍佔領,之後東北三省也是不費催灰之力便佔領下來,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隨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 日本侵略者曾經做出過什麼樣惡行!讓社會陷入非人之慘境
    自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侵略東三省由於國民政府的最高層下令不能進行抵抗,十分強大的東北軍撤出東北,日軍掠地千裡,日軍一天之內佔領瀋陽、長春、撫順、鞍山等20多座城市,大面積的國土的淪喪,日本侵略者在孕育一個怪胎,將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建立偽滿洲國,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清朝遺老、漢奸的鼓動成為了,
  • 當年的東北有多富?1945年偽滿洲國就超越日本是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毫無疑問,關東就是我們說的今天的東北,它為什麼叫做關東呢?歷史背景它是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也被稱之為關外,這裡因為是當年清朝時期滿族人的龍興之地,所以當滿清人掌握了政權之後,就一度把這個地方給封禁起來了,避免有心懷不軌的人觸動滿清統治者的龍脈。
  • 日本侵略者曾在這裡建海外最大兵工廠
    從1936年侵華日軍南滿陸軍造兵廠第三製造所籌建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戰敗投降,再到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援建、我國自力更生謀求發展,這片歷史文化街區在80餘年間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作為遼陽境內十分珍貴的聚落類型活態文化遺產,當地政府計劃融入文化展示旅遊元素,讓這片歷史文化街區重新煥發生機。
  • 侵略者在山東——日本帝國主義時期
    日本侵略者不讓中國青年學生有愛國思想,不準讀中國歷史、地理,凡是教科書上講愛國思想的地方,一律塗改掉。在文化教育方面日本侵略者為了加速消滅我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強制中國各類學校開設日語課。日本只準許山東大學開辦農學系和醫學系,其它社會學和人文學的系科,則不準開辦。
  • 韓國有壽司,日本有飯糰,那中國是什麼?其實就在東北
    大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主食。但我們通常吃米飯,更多的只是食物。米飯能做什麼特別的食物?你知道,韓國的米飯可以做成壽司。日本有飯糰。中國是什麼食物?事實上,如果我們談論飯糰,在街上隨處可見,但大多數都是來自韓國和日本的小吃。然而,中國的飯糰什麼都想不起來。事實上,他們在東北。這種飯糰是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