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時候,留在東北的孤兒去哪了?多數人被細心照顧不肯回國

2020-12-14 雨田觀史海

在抗戰開始的時候,日本通過的「開拓團」的形式,開始對東北進行殖民入侵,而且開拓團以家庭我單位進行移民,再加上從1931-45年將近14年之久的移民,勢必產生一個特殊的移民——大量的日本移民兒童。

日本開拓團的民兵們

這些孩子參開拓運動基本上都是被動或者是父輩們裹挾進來的,不過雖然有小,但是他們也品嘗到了戰爭的苦澀和心酸,在日本戰敗投降時,這些最幼小的日本兒童或者追隨父母懵懂的自殺 殉國,但更多的是在戰亂中被父母遺棄,成為 「日本遺孤」。不過面對這些即是侵略者也是受害者的兒童,飽受侵略之苦的東北人民還是以德報怨,在竭力的收留和養育這些戰爭孤兒,通過施之以德,將他們撫養長大。

這些戰爭孤兒在東北都經歷了什麼,他們身上又有著什麼樣故事呢?

拖家帶口踏入東北的

開拓團兒童的組成

其實開拓團兒童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從日本過來,另外一種就是在東北出生的。

第一種,跟隨父母移民;

在開拓團中一部分孩子是隨從自己的父母一起加入到開拓團中移民到東北的,根據當時日本政府對開拓團移民的獎勵補助規定「如果接家屬入滿,旅費大人每人補助 80 元,小孩每人 40 元」。這就鼓勵了開拓團中人拖家帶口到遷移到東北,而且本身這種移民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參加移民的都是在日本活不下去的窮苦人家,如果將小孩放在日本可能會誤人照顧,還不如一起到東北方便照顧。而且到了東北之後,他們的身份一下子從在日本的底層混到有土地的富人,對小孩的成長環境也是不錯。

開拓團的婦女和小孩們

據日本拓務省拓務部門資料記載,1934年到1945年從日本拓務省的資料來看這些地從日本遷入的孩子比例佔兒童比例的65%-75%之間。而且由於舉家全遷的原因,這一時期隨從入遷的孩子數量有明顯增加。帶過來孩子的年齡稍微大些,有的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雖然懵懂,但對移民的目的和情況已有所了解,一部分孩子有的人甚至還在長大的時候加入了日軍,可以說這一部分孩子因為出生背景的不一樣,他們對東北其實沒有多大的感情在裡面。

第二種:則是在東北出生的兒童。

日本當局鼓勵移民東北的女性多生孩子,以確保更多的人口對於東北的佔領,於是他們就誕生下了—— 「開拓團」孩子。根據數據顯示,1941年的這些婦女的出生率為11%遠遠高於日本國內,不過兒童和從日本國內來的兒童相比,並沒有太多的日本歸屬感,一是他們懵懂的年齡(最大也才13歲),另外則是他們本身就是在東北出生,對於海那邊的祖國沒有多少認知。

在撤離東北時的開拓團兒童們

開拓團兒童的命運

這些開拓團兒童確實是經歷著生活和命運的過山車,在小小的年紀就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日本開拓團兒童的初期成長環境相較於處在戰火之中的佔領區人孩子而言,無疑很幸福。

首先他們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雖然日本的學校對孩子們宣傳軍國主義教育,並在書中讓他們將東北當成「第二故鄉」,對他們進行洗腦,強化他們對武士精神教育,但初步的識字和思維灌輸,還是讓他們比佔領區同齡的孩子能汲取更多的知識,而卻在開拓團的學校是免費對他們開放,甚至還有補助(日本掏一半,偽滿洲國掏一半)和各種福利。他們的教室是紅磚房和松木搭建成的。教師和學生比重也很高,平均每十個學生就有一個老師進行輔導。

開拓團的兒童和婦女在接受軍事訓練

其次,他們的成長環境也很不錯,因為年紀小,所以不用參加勞動,也不用背負更多的生活和思想負擔,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總體而言日本孩子還是在「開拓地」過著一種較為幸福的生活,而且本身日本開拓團就是一等國民,這些「國民」的孩子更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物質基礎比那些東北佃戶的子女要豐富,這種優越感往往體現在欺辱中國孩子身上,因為有偽軍和警察的庇護,這些孩往往無法無天,經常在鄉裡橫行霸道。

在田間勞作的開拓團小孩

當然,他們幸福的時光也是短暫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兵員全面緊張,孩子們的父兄都要上戰場,開拓團只剩下老弱小孩,而為了要彌補青壯走後的勞動力空缺,這些年滿13歲的小孩都要參加到強制的勞動裡面去,他們被編入 「滿洲建設勤勞奉獻隊」,學校也停課,很多小孩都要去撿煤球。

由於戰時保證「糧食增產」需要,很多生產出來的物資都被開拓團送到的前線去支援戰場,他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只能留部分的口糧,尤其到了 1945 年,日本戰敗投降前後,移民生活狀況每況愈下。原來每天都能是吃大米,到了最後甚至雜糧都吃不飽。在那個時候大人們尚且吃不飽,更不要說孩子的境遇了。到了蘇聯進攻東北的時候。由於兵力不足,很多年齡很小的青少年甚至是被當成肉彈去做炮灰。

日本戰敗被日本軍人殘害的日本小孩

從1945年的8月蘇軍進攻東北開始,這些開拓團們剩餘的老弱婦孺們開始了慌亂的大逃亡。甚多兒童在逃難的過程中和母親失散,一些母親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遺棄,殺掉或同孩子一起自殺。在電視劇《紅十字:女人們的入伍通知書》中就講到了出身開拓團的女主角和兒子失散的片段。根據日本外務省在戰後的統計開拓團中的大人選擇自盡的人數在萬人左右,這也讓他們的孩子變成了了遺留孤兒。

這也是日本在為自己不正義的戰爭付出的代價吧。

電視劇中,面對蘇聯進攻母子分離的場面

雨田君說

不過和日本人竭盡全力想要將東北變成殖民地,在東北做出慘不忍睹的慘案不同。當地的人們雖然痛恨這些日本侵略者,但對於那些同樣無辜捲入戰爭中的兒童,更多的是懷有憐憫之心,很多人都收留了這些日本人的「棄兒」,甚至還用母乳不與那些還在襁褓之中的被遺棄嬰兒。

雖然有很多孩子選擇回到了他們的故鄉,但有更多的孩子本身就是在東北長大,他們早已將東北當成自己的家,再加上中國父母的養育之恩,他們更多的選擇留下來,報答這裡樸實的人們。甚至在70年代兩國建交的工作中,他們也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遺留在我國的10萬女性去哪了?難怪日本人不願提起
    在日軍戰敗投降後,各個地區的日本士兵也就都成了俘虜,而當時中國戰場上的日軍數量最多,在這些日軍俘虜被遣送回國之後,他們還留下了10萬多名女性在我國的東北地區。而這些婦女基本是等於已經被日本遺棄了,那麼她們後來都去哪了?結果又如何?日本二戰投降後,隨著善後工作的逐漸開展,大量戰俘先後被遣送回國。
  • 日本戰敗後,遺棄在東北20萬日本女人結局如何,一些留在了中國
    當日本天皇宣告投降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的中國時,無數侵華日軍選擇自行剖腹,無數在華僑民也選擇了集體自殺以表示效忠天皇。在這種情況下,仍有不少日本僑民滯留在中國各個地區,其中滯留在東北的日本女人就有十幾萬人。照片中是日本戰敗投降後滯留在東北的日本僑民,從圖中可以看出她們已經打包好行囊等待著被遣返回國。
  • 日本天皇投降後,留在東北的10萬女人去哪了?難怪日本人不願提及
    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從古至今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近代歷史上,日本趁中國最弱的時候,發動了侵華戰爭,過盡各種手段想要佔領中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將東北三省佔領,而日本一心將要把東北變成自己的,所以什麼手段都使上了,比如說策反中國人,讓中國人給他們當漢奸。
  • 戰後流落中國的日本孤兒有多少?他們說:我們也是中國人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軍侵略惡行宣告失敗。戰敗以後的日本開始向國內撤離,不過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返回日本而是滯留在中國,其中不少都是被戰爭遺棄的孤兒,人數大概在5000人左右,幾乎都集中在中國東北。 面對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中國人民放下了仇恨選擇收養他們。
  • 二戰後,10萬日本女人都留在我國東北,難怪日本不願提及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作為戰勝國我們遣返了日本的戰俘和滯留在我國的日本平民,雖然日軍在二戰期間在我國暴行無數,但是我國還是秉持著人道主義原則,並沒有傷害日本的戰俘和平民,然而讓人頭疼的是,當時有十萬日本女人堅持留在我國東北不願意回國,而日本對此也羞於提及。
  • 日本投降後,嚴令禁止這150多萬人回國,最後17萬人在東北餓死!
    但是在日本戰敗以後,嚴禁150多萬僑民回國,這又是怎麼回事了!那麼這麼多人,又是從哪裡來的,這就是日本的移民計劃,在當初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她們就把十幾萬的日本人遷移在中國來,因此有了這麼多的日本人。
  • 一個日本女子,臨死都留在中國,日本人請她回國她稱:我是中國人
    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有正義感的日本人,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毅然選擇了正義。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這樣一個日本人。她是個日本女護士,叫伊藤鬱子,她認識到了日本在推行軍國主義,看到了戰爭帶給人們的苦難和危害。她加入到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和中國人一起抗擊日本,她的這種大義凜然的氣節,值得我們去學習。
  • 日本戰敗後,至少有11萬的日本女人,嫁給了東北農民,這是為何?
    在這期間,有很多日本女子乘坐,交通工具來到中國,成了中國的特殊居民,日本以為這些人就會一直在中國境內安居樂業,徹底佔領中國,不給中國人一點翻身的機會,但是後來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愚蠢。1945年8月,日本在各個勢力的聯合鎮壓下,選擇了公開投降。
  • 那些最終成為了中國人的日本孤兒
    中國殘留孤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軍進攻和關東軍撤退的時候,沒能回到日本,被迫留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據說有大約150萬人留在了中國東北。戰爭結束之前,日本人不得不回到日本,有小孩的人因為帶著很危險,就只能拜託好心的中國人照顧。就這樣,留在中國生活的日本孩子就叫做中國殘留孤兒。戰爭結束後,中國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因為暫時和日本沒有外交關係,所以雙方的國民不能自由往返。
  • 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這些寶貝是日本關東軍的命根,日本戰敗後,死也要帶回國交給天皇 當年,他被馮玉祥趕出北京後,流離失所,落魄不堪,當時,日本正侵略中國,想在中國找一個戰爭代理人,溥儀成了日本人的理想人選。 當時,清朝被推翻了,溥儀也被從故宮趕了出來,他氣憤難平,鬱鬱寡歡,有心去光復清朝但力不足。當日本人找到他要求「合作」時,他喜出望外,一拍即合,以為找到了盟友。
  • 日本戰敗後,300萬士兵回國,結髮妻子是怎樣迎接的?
    據資料記載,二戰日本戰敗後又有300多萬日本軍人戰敗回國,當時在我國境內就有100多萬的日本戰俘被遣返回國。這些日本人很多其實在其國內都已經成家立業甚至有了孩子。這就令很多人疑惑,當這些戰敗的日本軍人回到其國內,他們的結髮妻子、以及其他女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 日本戰敗士兵回國後生活怎樣,妻子怎麼對他們?士兵:不如死了
    這是當時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結束,這雖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消息,但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卻讓人無法忽視,即便現在距世界大戰結束已經好幾十年了,但一想起當年的戰爭,畫面還是觸目驚心。世界各地戰勝國軍人在戰爭結束後,便全部歡呼雀躍回到祖國,而戰敗的日本人也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那麼面對這些回國的日本戰敗士兵,結髮妻子是如何迎接的呢?有些士兵答道:「還不如前線戰死。」
  • 嫁到東北的日本姑娘,三年後回國激動感慨:幸好沒嫁日本
    我國東北當初就備受蹂躪,所以不少人都建議日本遊客儘量別去日本。但是事實上現在人們還是很理智的,甚至於在東北當地,日本媳婦也並不算罕見,比如一位嫁到東北的日本姑娘就表示,自己一開始很害怕,但是現在卻完全改變印象了,甚至於三年後回國激動感慨:幸好沒嫁日本!
  • 日本新年將至,疫情後回國和留在日本你會如何選擇?
    的日本政府來不來得及…… 而現在,日本將在感染未控制、也沒有疫苗得情況下迎來聖誕節和新年,到時候會有更多人去寺廟祭拜,去商場搶福袋,利用假期旅行探親等等,所以很難說節日過後,感染數字是會讓我們驚喜還是驚訝了。
  • 日本戰敗前夕,十幾名日本男子殺死420名日本婦女,然後各自逃跑
    1944年3月,一艘載著七千多名日本人的輪船從日本橫濱出發,駛向我們中國。船上有農民,有商人,有手工業者,也有技術人員,有男人,也有女人。他們滿懷「大志」,就等著到中國來大顯身手。與他們一樣的日本僑民還有很多,只可惜來的時候雄心壯志,最後卻大都灰溜溜地逃了回去。
  • 裕仁天皇投降後,東北幾十萬日本女人過的咋樣?10萬人嫁給中國人
    不過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在中國的可不僅僅是日軍士兵,還有大批的日本老百姓,這些人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開拓團成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為了更好的控制東北,將大批日本百姓移民到東北,進行開墾耕作,並且在14年的侵華戰爭時期,這些日本開拓團成員享受到了高人一等的待遇,然而日軍戰敗後,這些日本人無疑就成為難民,當然他們也想回國。
  • 水崎秀子:日本兵敗後嫁給中國男人,晚年臨終才公開自己的身份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家住在陝西秦嶺大山附近的丹鳳縣竹林關鎮雷家洞村的一位老太太卻總是不肯配合。老太太平時為人和善,鄰居們都愛與她來往,但是就是每次要上戶口的時候,老太太就要找藉口各種推辭。這是怎麼回事呢?直到她快要去世時,大家才知道了真相。
  • 二戰後日本投降,為何不帶女兵回國,而是留在東北讓蘇聯處理呢?
    其實在經濟方面,日本通過侵華掠奪了中國國內很多的自然資源,並且大量的將這些資源運往日本國內,運往國內的部分,被日本政府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自然是用來發展經濟,另一部分就是儲藏資源,增加日本國內資源儲藏量。在人口方面,日本將很多國民遷入了中國境內,其中東北地區就是日本主要移民地,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由此可見,日本想要通過經濟、炮火和人口遷徙等多種方式,完全的佔領中國。
  • 蘇聯出兵東北,為何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卻不堪一擊?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根據《雅爾達協定》中的條款,出動150萬大軍進入東北,在四千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攻擊。 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本關東軍主力部隊。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為什麼戰鬥力強大的日本關東軍在面對蘇聯紅軍的時候,會突然變得不堪一擊了呢?
  • 日軍戰敗回國有多慘?回家看到妻子,後悔當時沒有切腹自盡
    1945年9月日本正式宣布戰敗無條件投降,作為二戰的發起國之一,日本的罪行罄竹難書,但令人遺憾的是日本投降後,很多戰犯都逃脫了罪責,甚至幕後真兇裕仁天皇連審判都沒有參加,包括我國在內的戰勝國大多都秉持人道主義原則善待日軍戰俘,因此日本士兵投降以後都被安全地遣送回國沒有吃什麼苦,但是他們回國後的待遇就沒有這麼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