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一)水稻大米篇

2020-12-25 騰訊網

水稻是日本的主要農作物。在過去時代,稻米產量是財富的衡量標準。日本通常生產過量的大米。即便如此,日本的大米產量在過去十年中也下降了20%。日本有180萬水稻種植家庭。

「在這個國家,稻米是精神的試金石。「這個國家的靈魂-儘管對高科技的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現代魅力-仍然植根於土壤...日本天皇每年種植並收穫象徵性的秸稈,一些城市居民租用小塊土地在稻田上種水稻。該國的神話充滿了對稻米的引用,「稻田」的文字字符是許多姓氏的一部分。

北海道是日本主要的大米生產國。然而,那裡種植的大米的聲譽卻很差。如今,農民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品種來改變該島生產無味大米的聲譽。

日本的早稻種植

水稻農業

大米是世界上勞動強度最大的食品之一。在日本,播種和收穫大部分是通過機器完成的,但是在世界許多地方,這些雜物(除草,稻田和灌溉渠的維護)仍然大部分是手工完成的,而水牛幫助耕作。大米是勞動密集型的事實,往往會使土地上有很多人口。

稻米還是一種渴水作物,需要大量降雨或灌溉用水在大多數亞洲國家種植的稻米經過一段時間的降雨後仍需要高溫,季風提供的條件影響了稻米的許多種植地。

稻農通常每年不添加或僅添加很少的肥料就可以生產多種作物。水為豐富土壤的養分和有益菌,通常將殘留物或先前的作物或焚燒後的殘留物或先前的作物添加到土壤中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日本生產的大部分稻米中,大部分仍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等商業化學品進行種植。有機農業在除草和其他勞動方面需要大量投入。現在許多農場都歸擁有和管理僅有一對年長的夫婦,並且沒有足夠的勞動力進行有機耕作,但幸運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所使用的化學藥品以及輸送系統有了很大的改善,例如,農藥的使用溫和得多。通常是用手或從低空飛行的無線電遙控直升機上直接噴灑到水稻植株上。過去,強大的化學物質從較高的高度掉落,並嚴重掉落在周圍的土地上。」

機械化水稻種植

機械化種植 在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農民現在使用小型柴油動力旋轉拖拉機耕作稻田,機械式水稻插秧機播種水稻。在過去,要花10到15人才能移植一種稻田的幼苗。現在,單個機械式水稻插秧機一天就能在幾十個稻田中完成這項工作。

幼苗放在帶孔的塑料託盤上,該託盤直接放在插秧機上。它使用鉤狀裝置從託盤上摘下幼苗,然後將其種植在地下。大約十個託盤裝有足夠的秧苗,以供一小塊稻田使用。

「收割時使用的拖拉機很小,但設計得非常好。一臺典型的頂置式機器一次可切成幾排米。稻穀會自動從秸稈中分離出來,秸稈可以捆成一捆或切成小塊,再撒回到稻田中。在某些型號上,大米穀物會自動裝到袋子中,而在其他型號上,它們會暫時存儲在船上的垃圾箱中,然後通過吸力式動臂轉移到等待的卡車上。」

大米收割後,經常將麥茬和收割後的廢品一起燃燒,然後將灰倒入田中施肥。炎熱的夏天通常會導致水稻收成少和稻米質量低下。

稻田生態系統

稻田營造出美麗的風景,並擁有自己豐富的生態系統。諸如小魚,泥鰍和其他魚類可以在稻田和河中生存,水生蝸牛,蠕蟲,青蛙,蝦,甲蟲,螢火蟲和其他昆蟲甚至某些螃蟹也可以在稻穀和河中生存。白鷺,翠鳥,蛇和其他鳥類和捕食者以這些生物為食。鴨子被帶到稻田裡吃雜草和昆蟲,並消除了對除草劑和殺蟲劑的需求。

日本的稻米生產

大多數稻米種植是由「周日農民」完成的,他們以其他方式獲得大部分收入。種植稻米幾乎沒有利潤,許多稻米種植僅是因為繼承了土地。

一個典型的擁有一公頃稻田的農民生產大約一噸大米。這樣就足以養活他的大家庭。

日本的水稻種植

水稻播種前幾周,將稻穀犁好並裝滿水。移植是通過機器完成的。噴灑肥料和殺蟲劑僅需幾個小時。

最耗時的任務是種植種子來生產幼苗。水稻幼苗在單獨的床中生長。首先將種子浸泡在水中,然後縫在設計成適合安裝在水稻種植機上的特殊設備的緻密墊中。

種植是通過看起來像帶有機械式的摩託艇的機器完成的。背面有一個傾斜的八字形,可將調色盤餵入小的鉗子,這些鉗子會旋轉並一次拔出幾根嫩芽,然後將它們粘在盤中。兩輪機用於小型領域。四輪機器速度更快,可用於更大的領域。難以到達的地區是手工穿的。使用這些機器進行播種僅需幾個小時。有時,學習驅動機器所需的時間比現場工作要長。

播種機的機械手指非常靈巧,可以從墊子上摘下幾片幼苗,然後整齊地種植。還可以使用看起來像美國收割小麥的大型收割機的微型版本的收割機進行收割。

日本的現代稻田

傳統的稻田很小,形狀不規則,充滿了柔軟而深沉的泥漿,這使它們幾乎無法使用拖拉機和其他機器。

現代稻田更大,更結實,呈矩形,並且在冬天部分乾燥,因此可以通過拖拉機等機器更輕鬆地進行作業。日本的許多稻田都有地下排水系統,在淡季時,水會滲入河。河水被加深,使排水更容易。結果是稻田更易於在機器上使用,但不適應傳統上生活在稻田中的野生生物,並且特別依賴於在淡季將稻田裝滿水。

除了梯田山坡上的小稻田外,大多數稻米都生長在山谷底部和低洼的衝積平原上,如果保留自然狀態,它們將被沼澤和溼地所佔據,並留有蘆葦和貓尾巴。被稻米取代的許多植物仍然活在田間邊緣和溝渠中。當土地閒置時,這些植物又回來了。

帶有地下排水系統的田地淡季乾燥,相當堅固,易於翻耕和機械種植,而年復一年的含水田地太軟,無法由重型拖拉機作業,必須人工種植。

混凝土灌溉溝渠是日本稻田的固定物。它們作為大型公共工程項目而建造,與需要定期修理,清潔和除草的傳統土方溝渠相比,所需維護少得多。然而,混凝土溝渠對稻田生物不太友好

所有者死亡或年齡過大而無法撫養後,許多田地便被廢棄。

水稻種植與全球農業

近年來,夏季高溫以及雨水過多或過少都對稻米收成產生不利影響。高溫導致單產降低,並產生澱粉含量低的未成熟穀物。有些人指責全球變暖。

農民開始嘗試使用耐熱水稻。這些口味與通常的口味大不相同,有人預計它們可能需要十多年才能被消費者接受。

一些日本人堅持認為全球變暖已經影響了米飯的味道。東京區一家高檔飯店的廚師:「過去,我可以撒一點鹽就能真正品嘗到米飯的味道。這不是一個科學的觀點……但是在過去的四到五年中,我真正發現好吃的米飯已經變得罕見。」

日本的進口限制和大米補貼

日本食用的大米大部分是日本大米。「外國大米適合外國人。日本人只喜歡日本大米。」

多數年來,日本政府將大米的進口限制在市場的4%以保護日本農民,方法是將價格保持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十倍之內,並對進口大米徵收關稅。一些涉及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最激烈的貿易爭端都涉及大米。

大米得到了補貼,以幫助日本農民並解決人們對海外食品供應中斷的擔憂。「這是我們的主食,因此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擁有可靠的供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主張自給自足。」

相關焦點

  • 【娓娓稻來】亞洲水稻概況—日本
    日本水稻概況 日本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生產國和消費國,稻米產業化程度、機械化程度較高,當前稻米自給率達到95%以上。近兩年,針對國內大米消費過剩,日本政府提出要改守為攻、主動擴大大米等農產品出口。 日本水稻 1、概況 日本水稻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關東·東山、北陸和九州四大區域。2019年,日本水稻種植面積146.9萬公頃。
  • 日本宮城縣大米產業對我國一村一品發展的借鑑
    我國自2011年開始實施「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項目,目前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到2964個,成為鄉土特色產業品牌化、集群化發展的平臺和載體。開展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創建對打造特色品牌農業、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難怪日本農業做得好,同樣是種水稻,日本農民太用心了!
    不僅是做農業,我們目前的主流觀念和做法是如何用最聰明的辦法和手段快速賺錢,沒幾個人會深思遠慮,為將來著想,這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吧!昨天晚上,無意中刷到一個日本普通種水稻的農民的博客,深有感觸,下面把這位農民的日記分享給大家,或許我們從中能夠找到中國農業和日本農業為什麼有這麼大差距的原因。
  • 原來,東北大米是當年的日本侵略者留下的
    幾年前,看微信同學朋友圈,班裡某個同學又在那裡轉帖說要抵制日貨,說什麼中國人只要三個月不買日本貨日本就會陷入經濟危機。真是讓我笑死耶,於是我對她說:從明天開始,你別吃大米了。她反問我,為什麼?我說:難道你不知道東北大米其實就是日本大米嗎?她很奇怪,問我為什麼?
  • 日本農業技術有多先進呢?
    如果您仔細想的話就會發現,日本的農業機械都是針對其本國的農業特點而開發的精細化的小型機械,在這一點上與我國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差異最大的是日本農產品的口感而不是品質。為什麼這麼說?我來談談我的看法。首先,日本農業生產中的農藥消耗量遠超我國。我國有18億畝耕地,是日本耕地面積的32倍,日本的耕地面積大概在5600萬畝左右。
  • 日本大米比中國大米究竟貴在哪裡?
    而印度有自己的文化,用手抓飯吃,而且他們的大米「長得」跟我們國家的大米不一樣,米粒細長煮出來一絲一絲的,粒粒分明,口感更幹,只能做炒飯、抓飯,不太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相比較之下,除了泰國大米好吃,日本的大米也頗合中國人的胃口。作為農業人,我家裡年年都種著幾百畝水稻田,各種大米吃了不少,還是覺得中國大米好。
  • 林擁軍:我國抗蟲轉基因水稻大米及米製品可以出口美國
    我主要採用上課時間介紹,專程到各大高校對生物學專業師生和電視臺農業節目記者做科普報告,以及跟身邊的人介紹等方式做轉基因科普。我夫人和孩子都是學生物的,是我工作的堅定支持者。 祝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 中國著名的水稻之鄉——吉林萬昌
    永吉縣境內匯集了飲馬河、岔路河、一拉溪河等大小河流38條,有4座大中型水庫和78座小型水庫,水面面積5733.1公頃,水儲總量6.8億立方米。永吉縣土地資源豐富,耕地面積4.5萬公頃,佔幅員面積的54.06%,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0.33公頃,耕地平整,固園化面積多,永吉縣水田土壤主要是衝積型和草甸型水稻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中富含水稻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如磷、鎂、鋅、矽等,偏酸性土壤更適宜水稻生長。
  • 魚米之鄉江蘇醞釀再發力,在「大米江湖」如何趕超黑龍江
    中國大米哪家強?產糧大省黑龍江與魚米之鄉江蘇必然是榜上有名。12月15日,「江蘇省優良食味水稻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啟動會在南京召開。一場關於江蘇大米的品牌建設以及優良品種的培育計劃開始了。江蘇與水稻有關的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數量,科研水平和水稻生產水平在全國處於前列。江蘇更不乏優質的品種大米。比如江蘇省農科院歷經10多年研發培育的南梗稻種系列,軟糯有韌勁,食味值指標上已和東北米、日本「越光米」不相上下。但是,江蘇有好品種,卻沒有與日本「越光」相媲美的大米品牌。「缺乏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是江蘇核心的短板。」王才林說。
  • 在自家窗臺種出能吃的彩色水稻,浙大水稻專家把農業玩出了新花樣
    紅遍大江南北的彩色水稻,正是吳殿星研究團隊的神筆之作,把糧田繪成色彩斑斕的畫卷,讓水稻田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用創意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用科技創新助力農村農業大發展。彩色稻長在田間地頭,還要種到千家萬戶的陽臺在餘杭的永安稻香小鎮中,以五彩水稻為筆,繪出一幅幅「長」在泥土裡的畫,像憨態可掬的老鼠懷抱一顆大米、展翅欲飛的喜鵲銜來稻穗;在嵊州水稻新品種大會現場,以彩色稻描繪稻田裡的「兩山理論」,繪製全面小康下的美麗鄉村,寓意豐收金穗的稻夢空間……吳殿星將彩稻作品用圖片一張張展示出來,同時,他語速飛快地介紹了彩色水稻
  • 肇源大米,從田間一隅到香飄世界的華麗轉身
    同時,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現有規模以上大米加工龍頭企業16家,全部實行「龍頭+基地+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全部引進日本及國內最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全部擁有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21個產品通過農業部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多個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獎項。
  • 《天穗之咲稻姬》種水稻攻略 稻田如何育成
    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天穗之咲稻姬》種水稻教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穗之咲稻姬稻田育成詳解 插秧期 整田 田地好壞是農業的基礎,... 天穗之咲稻姬怎麼種水稻?
  • 日本山區引進水稻種植機器人
    日本山區引進水稻種植機器人為了節省嚴重缺乏勞動力的山區的農業勞動,在日本巖手縣北上市和賀町的稻田上,正在使用先進的自動水稻種植機器人進行示範實驗。從今年開始的未來兩年中,日本將尋求建設人口少的可持續高效農業。作為日本農林水產省智慧農業示範項目的一部分,執行機構是日本北上市市中山地區智慧農業聯盟。它由縣市,農業和食品工業技術研究組織(農業研究組織)的日本東北農業研究中心(盛岡市)以及生產者的西部開發農產品(北上市)組成。水稻種植機器人是由日本農業研究所去年開發的。首先,人們繼續在稻田周圍種植幼苗。
  • 日本農民「繡花」般的細心與精緻,卻來自先進的農業機械化
    說起日本農業的先進,就不得不佩服日本農業的精緻和品質,這主要得益於日本農民「繡花」般的細心與精緻,也得益於日本農業先進的管理方式。以大米為例,與我們國家追求大米畝產量為目標的農業生產不同,日本水稻的畝產大多並不是特別高,基本上在300-400公斤的畝產,但是其大米的品質確為上乘,香味和口感俱佳。其它農產品也同樣如此。 在日本,農業生產就如同工廠一樣,他們生產的絕大多數是商品,當然也是按照非常嚴格的市場競爭機制進行農產品品質把控。
  • 不輸日本大米的「小站稻」也滯銷!5塊錢一斤「真香」!
    本周,海河傳媒中心廣播新聞中心與天津市農業農村委聯合推出「愛心助農特別行動」,我們在12:30——13:00播出的《美麗鄉村說》節目中陸續為大家推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滯銷的優質農產品。今天我們的「愛心助農特別行動」繼續進行,要給大家推介的是:寧河區廉莊鎮和七裏海鎮的鄉親們種植的小站稻,共33萬斤。
  • 瞭望|吉林大米如何從香到「響」
    >素有「天下糧倉」之稱的農業大省吉林,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地處北緯41度至46度之間,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水稻帶。但長期以來,吉林大米香而不響,陷入要麼賣散米,要麼被知名品牌收購貼牌出售的窘境。「五常與榆樹僅一條拉林河之隔,同為產糧大市,為什麼五常大米忙著打假,榆樹大米卻賣不上好價?」這是吉林榆樹人心中解不開的疙瘩,也是吉林大米的不甘心。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30年!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 更欣漠漠稻田豐——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再起徵程
    為了給全省優良水稻品種推廣提供科技支撐,吉林省建設種子繁育基地,成立優質粳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加強優良品種研發,向農戶推廣市場反響較好的吉宏6號、吉粳81、吉粳511等具有吉林特色的圓粒香、小町等優質品種。  對於吉林大米企業而言,守護產品品質就是在守護產品根基。從一棵棵綠油油的稻苗到香噴噴的米飯,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吉林大米人的精心呵護。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水稻種遍全球
    但艱苦的環境並沒有打擊袁隆平從事農業研究的熱情,他在與農民交談的過程中,發現農民要跑到很遠的山上去換水稻種子。農民告訴他,施肥不如勤換種。這句話對他有很大的啟發。農業生產要靠優良的種子。他把目光投向了雜交育種。但在當時,國內外的主流觀點都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就是說試圖通過雜交的辦法來獲得優良的水稻種子,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 通訊:鍾章美成就竹子與水稻超遠緣有性雜交
    而在粵東山區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靄嶺村的農藝師鍾章美,憑一已之力,歷經四十多年成功將竹子與水稻超遠緣有性雜交,培育出了高產、優質的新物種--「竹稻」,至今卻默默無聞。竹稻米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竹稻米含有竹子基因及其控制生成的多種有益營養元素,富含竹黃酮、蛋白質、鋅、硒、鈣、鐵等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鈣、鋅、硒等含量是普通大米的數倍到數十倍,遠超泰國香米和日本「月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