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 Art | 在KAWS之前這些美術館早已開始AR實驗

2021-01-20 Philo Art

Philo Art基於對藝術領域傳播策略的思考,將持續推出「Philo Art藝術傳播與營銷」系列文章,以主題式的方式網羅國內外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優秀營銷資訊和案例,並希望藉此形式與大家分享並討論藝術內容傳播及藝術機構營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近期 KAWS 創作全新AR藝術作品 Expanded Holiday,並結合當下全球事件推出限時免費體驗,用戶下載 APP 便可用將 Companion 人偶擺放在任何手機攝像頭捕捉到的場景。此舉不但讓這位原本就活躍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再度引發社交媒體話題,更引起藝術圈關於 AR 將如何改變藝術創作、藝術收藏和藝術傳播方式的深入討論。

 

AR 技術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出現,2016年的手機遊戲 Pokemon Go 讓其廣泛為公眾所熟悉。如今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通過與環境互動介入我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流行與靈活,更促發了一些行業的革命性發展。過去在數位化的過程中,藝術行業似乎總是對這些技術保持警惕,然而現在隨著技術的可能性更多的被打開,美術館也越來越多的將AR、VR以及交互等技術運用到展覽、教育和娛樂中去。

 

與近期人們廣泛討論的虛擬展廳所運用的 VR(Virtual Reality)不同的是,AR 技術更注重基於現實場景的建構和交融,本文將重點梳理 AR 技術在美術館場景中的應用,來看看哪些美術館早已加入技術流的隊伍。

 

策劃/撰文:金怡

編輯:蘇夏一


Art Gallery of Ontario

ReBlink展覽


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美術館舉辦了名為 ReBlink 的展覽,美術館與藝術家 Alex Mayhew 合作,從館藏中挑選多件作品進行全新的 AR 創作。觀眾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同名 APP 程序,用攝像鏡頭對準畫作,畫作在屏幕上隨即呈現動態的效果,更可與人即時互動。

 


古典的人物在屏幕中呈現出當下日常生活的狀態,凡戴克筆下的貴族吃起了速食罐頭、傳奇女神 Marchesa Luisa Casat 舉起手機與觀眾玩起了自拍,低頭閱讀的男子手捧星巴克咖啡、頭戴耳機搖頭晃腦起來。這一有趣的增強現實體驗,將古典人物帶進現實場景,即使多少帶些對智能設備的嘲諷,但觀眾依舊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來源:YouTube


在美術館中運用 AR 技術看似是個自相矛盾的話題,觀眾們走進展廳需要獲得的難道不是放下手機沉浸在作品中的狀態嗎?而藝術家在闡釋創作靈感時表示,有研究稱人們在參觀美術館時平均在一幅作品前停留的時間不超過15秒,而通過這樣的 AR 創作,觀眾雖是通過手機觀看,但確實讓他們願意在經典前逗留更久,以一種玩樂的方式完成了一種當代性的欣賞。

Tate Britain 

The Virtual Wing


通過使用 Spark AR 平臺,Tate Britain 與 Facebook 共同選擇了八件藝術作品,並進行了重新布置。觀者通過使用手機的相機掃描激活 Spark AR,便可以獲得一個新的觀看藝術作品的維度。這些被挑選的藝術作品往往有著不尋常的或者鮮為人知的故事,通過 AR 技術,畫作背後的故事得以重新呈現。


在 John Singer Sargent 的作品中,觀者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流逝,花朵逐漸枯萎、凋謝,光線也收斂起來,整個畫面逐漸轉入夜晚的效果。William Turner 的作品由於在修復之前曾遭到撕毀,觀者則可以看到一隻貓撕破畫布,從畫中跳下地板。John Simpson 的《Head of a Man》則能看到 Ira Frederick Aldridge 的表情變化。作為美術館聯合社交媒體的絕佳案例,由熟悉最新傳播語言和流行技術的新媒體平臺提供技術,美術館提供相應優質藝術內容,兩者相互借力。


Mauritshuis Museum 

倫勃朗的解剖課


如果說 Tate Britain 的 AR 技術對藝術作品的再現仍然只停留在平面角度,那荷蘭的 Mauritshuis Museum則是真正地再現了一個空間。為了紀念荷蘭畫家倫勃朗逝世350周年,美術館聯合荷蘭設計機構Capitola開發了一款名為「Rembrandt Reality」的 APP,通過這個程序,觀眾在通過一扇拱門後,便將走入《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這幅畫中,親臨現場,觀看這群外科醫生們完成這場解剖課。



為了體驗感能夠達到最真實的狀態,美術館邀請了演員來扮演場景中的角色,並對畫中的服裝、布置、光線等進行了完整還原。通過數次掃描與建模,才誕生了這個360度的解剖室空間。「這是一種觀看藝術的新的方式,它將觀看藝術的方式帶入了未來。」對此,Mauritshuis Museum 的館長 Emilie Gordenker 評價道。


在這一項目中,AR 技術其實體現的不僅僅是科普的價值,通過這一手段觀眾一方面得以極近距離地觀看畫作細節,更是能夠選擇任何自己希望觀看的角度。新技術實現了一種新的視覺語言,更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雙向關係。


New Museum 

[AR]T


AR 技術使得藝術擁有更多的發生場景,甚至可以走入街頭,參與到生活場景中去。紐約的新美術館與 Apple 在去年推出了一系列藝術AR體驗,這個項目挑選了七位藝術家(包括Nick Cave、Nathalie Djurberg、Hans Berg、曹斐、John Giorno、CarstenHöller和Pipilotti Rist)的作品,並投放在全球六個城市(倫敦、舊金山、紐約、巴黎、香港和東京)。


通過手機,人們將會看到看到 Nick cave 所創造的奇怪的外星生物在城市建築上跳舞,或者是城市上空漂浮著 John Giorno 創作的有趣的短語,亦或是 CarstenHöller 提供了一個通往其他世界的入口。


在以上六個城市中,觀眾可以到指定商店報名參加蘋果與 New Museum 共同策劃的城市公共藝術項目 AR[T] Walk。藝術欣賞的地點轉變為城市中的蘋果零售店,這一場美術館與科技公司的合作,真正完成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美術館更為蘋果用戶提供在線的 AR 教學和工作坊課程,擴展藝術的接收邊界。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ArtLens Gallery 


當年輕人越來越習慣於觸控螢幕與各類新技術的當下,美術館如何在傳統互動關係中增加新的吸引力?Cleveland Museum of Art (以下簡稱CMA)在其新的 ArtLens 畫廊中進行了新的探索。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與 AR 技術的結合,觀者可以與館藏作品進行多種互動方式,包括合影、再創作等。通過與藝術的互動,CMA 提供了一種具有創造性的體驗方式。


CMA 的首席信息官 Jane Alexander 說:「ArtLens 畫廊強調技術與創意之間的無縫結合,並將其成功融入到美術館中。在這裡,觀眾們可以體驗到最前沿的空間互動。」交互技術成為一種新的工具,讓觀者更仔細地觀看藝術品。「我們正在利用數字創新以促進個人與社會參與,並建立一種公共話語,以此來推進人們與美術館之間建立全新關係的目標。」



Augmented Reality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 AR 技術在很多歷史類博物館中已被廣泛運用,它們通常被用來為參觀者呈現藏品被還原到特定歷史時期的場景。而AR在醫療、教育甚至軍事領域的運用,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都是顛覆性的。AR 技術的核心正是基於「增強現實體驗」的原則,那麼在美術館的場景中我們不免思考,到底要增強什麼體驗,又為何要增強。


在美術館的 AR 應用場景中,如果過於受限於技術的視覺效果,不免落於將藝術簡單化為有趣體驗的營銷陷阱,真正值得驚喜的是 AR 如何改變了創作者和參觀者之間的單向關係。在上述倫勃朗的解剖課中,參觀者通過技術擁有了對這一經典作品的上帝視角,在 New Musuem 和 KAWS 的案例中,AR 甚至給與參觀者改變城市景觀的自由權利。雖然這一權利似乎只實現在虛擬空間中,然而在如今人們逐漸越來越習慣於在各種虛擬空間中收穫關注和樂趣的趨勢中,這樣的創作藝術的自由似乎已足夠讓人滿足。

 

雖然美術館對於 AR 技術作為創作和傳播手段的運用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其中包括至今十分模糊的藝術作品版權使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開發技術等等。但相信通過虛擬體驗在美術館的現實空間中實現參觀者的最大程度介入,也許將成為未來必然的趨勢。




今天的靈感彩蛋依舊來自川普,通過一個名為 HOLO 的 APP 便可實現「邀請」川普到你家來跳舞的願望,甚至你可以像這樣邀請三個川普同時為你起舞。在這樣一個場景背後其實我們能想像 AR 能實現的多種可能性,除了川普你也可以邀請別的明星或名人或創造一個你熟悉的真人,他/她不但可以為你跳舞,便同樣也可以做任何你希望的行為。AR 牽涉到的法律和倫理問題不言而喻,在愈加模糊的虛擬/現實的邊界,人們的親密關係是否會被改變,人們的生活場景是否會被重塑,藝術家們如何回應對於未來的想像也許更讓人期待。





本文由PhiloArt團隊原創出品,如需轉載、投稿及相關合作洽詢,請聯繫info@philo-art.com

美術館的 Instagram 有多少種玩法?


About Philo Art

Philo Art 是一家藝術內容傳播推廣和營銷諮詢公司,由擁有豐富的美術館工作經驗、資深的媒體平臺經驗的藝術從業者創立。Philo源自拉丁語,與愛同義。我們基於媒體洞察,致力於藝術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愛與思考」是我們團隊的核心能量。

相關焦點

  • TANC Art Talk 從地下到山野,這周六我們一起重新想像美術館現場
    《藝術新聞/中文版》主編葉瀅將與四方當代美術館創始人陸尋、上海chi K11美術館館長黃聖智、以及將「龍爭虎鬥II」從倫敦帶回上海的藝術家張鼎和以作品《練習曲-慢板樂章III》參與「山中美術館」的藝術家于吉,一同討論他們近期的探索與實驗,如何激活在場感,為美術館的內容創新提供新的樣本。
  • 你有買過KAWS的玩具嗎?如果你未曾買過,我想你一定見過!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潮流人士人手一個的玩具——kaws! 這隻大玩偶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漂浮過, 如今在街頭你已經看不到kaws的塗鴉了,因為他的東西已經走進了殿堂級美術館。
  • 松岡美術館 Matsuoka Museum of Art
    我的夢想就是讓後代有機會欣賞到這些我所收集來的作品」。松岡清次郎(Seijiro Matsuoka1894-1989享年96(滿95歲)歲)在滿80歲的時候,決定公開自己所收藏的美術品,成立美術館,與廣大的美術愛好者分享。1975年11月,在東京港區新橋的公司大樓內創建了「松岡美術館」。
  • 後元音ar的發音方法的文字
    第五課 後元音的發音方法本文發布後元音ar的發音方法的文字。5、後元音: [ar] , [ar] , [ar] [ar] [ar] 。發音方法:雙唇張大,牙床2食指,舌很低,平放在口中,後舌稍稍隆起,長元音,喉頭肌肉鬆弛。注意:口腔後部打開、共鳴。漢語的「啊」 口腔前部打開,是口腔前部共鳴。
  • 買不到kaws聯名,就來看看kaws大神的家吧!
    雖說這次是kaws與優衣庫的終結之作,但是kaws的大動作,向來都是受到各界關注的,公仔價格更是不菲,但凡有點品味的明星家中,也都少不了kaws限量玩偶的霸屏!這些玩偶全部出自KAWS之手。Kaws,原名BRIAN,1974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街頭藝術家。2006年創辦街頭潮流品牌Original Fake,kaws成為了時尚界炙手可熱的元素。
  • 奈良美智 & KAWS 們在 Pop Art 的貴圈裡——榮視文化
    我之前說過,現在的藝術品中比原先還附帶了一層的「社交貨幣價值",而這兩位背後的社交貨幣價值是相當龐大的。李蘭芳藝·凱旋負責人、資深藝術市場專家:不能說是主流,但是可以看到幾代收藏家觀念的交替,明顯地突出輕概念技術、重潮流符號化。伍勁玉蘭堂負責人、資深藝術品經紀人:潮流藝術代表了「80、90後」年輕人的一種偏好,並且經開始影響到過去所謂的「嚴肅藝術」的部分。
  • 再次突破創作界限 KAWS「EXPANDED HOLIDAY」推出 AR 實境雕塑
    虛擬藝術(virtual art)乍看之下讓人很難想透,藝術不就是應該有實體不然怎麼感受創作者真實的想法,不過從早年的藝術市場開始,影像就已成為藝術甚至可上拍賣的一環,甚至虛擬實境也成為了藝術創作的媒介之一,學理上虛擬實境可以同時編寫空間與時間的敘事結構媒介,相似於文學與電影等媒介,更能進一步重組虛構的世界觀,STARFiSH Concept 之前協助的「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
  • Artchina 訪談|對話藝倉美術館藝術總監張熹:讓美術館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日本開始關注這一部分,中國的研究者和藝術家大部分精力還在關注歐美當代藝術的動向,對亞洲的關注則遠遠不夠。 第二,美術館也是基於研究而建立的,這也是滿足人類好奇天性的需求,研究首先是完成事實判斷,其次才是完成價值判斷,未來時機合適,也可以有收藏,有基於館藏的研究。但研究是前提,之後才會有教育。如果這些都沒有,那就不是美術館了。 藝:從這個角度上講剛才提到的對亞洲藝術的關注會不會成為藝倉收藏和研究的切入點?
  • 優衣庫和kaws聯名T恤被瘋搶之後,預想中的天價並沒有到來
    瘋搶過後對於那些從戰鬥「一線」下來的人盼望著的就是手中用「尊嚴」換來的衣服可以在二級市場起飛,豪賺一筆成為這些人最美的夢。但是結果往往都是事與願違,這一批聯名服飾中,即使是最熱門的款式漲幅也不大,轉賣利潤最多也在百元之內,所以到頭來這些人「衝」到的不過是一件T恤的錢。
  • kaws和芝麻街什麼關係 kaws是芝麻街嗎
    kaws並不是芝麻街哦,kaws和芝麻街是聯名合作的關係,大家不用弄混淆了,kaws經常會跟不同的品牌和卡通人物帶來聯名系列,芝麻街就是眾多聯名中的一個
  • 陳冠希推崇的kaws到底有多厲害?看看這些聯名,你心裡就有答案了
    陳冠希一直以來以潮神自居,2008年退出香港娛樂圈以後,專心開始經營自己的潮牌,也真正做出了成績,成為紐約和巴黎時裝周首個邀請的中國潮牌。陳冠希的潮牌也一直搞聯名,和世界各大頂級品牌合作,可見其影響力。
  • 我們瘋狂的模樣丨就是kaws最大的街頭藝術
    我給大家看個圖,這是kaws其他聯名款的價格明白了吧,因為他以前的聯名款實在是太!貴!了!這次99元的價格更是被網友戲稱為這是你離kaws距離最近的一次誇張的價格促成了這次誇張的實事件發生6月3日早晨,早已排隊許久的人們瘋狂的衝勁個大優衣庫門店,爬進鐵柵欄,場面堪比往日不在的喪屍群途中小哥手機掉了卻渾然不知俺實在是受不了了,給老子爬!
  • 京滬美術館在線PK(文末福利)
    藝倉美術館館長暨聯合創始人。滬上著名策展人與藝術推動者,出版人、翻譯家及作家。翻譯包括《鬥陣俱樂部》等英法文傳記及小說,並參與法國實驗戲劇創作。《CN Traveller 悅遊》專欄作家。成功創辦《PLAYBOY》、《FHM男人幫》、《MAXIM風度》、美國時代出版《INSTYLE型時代》,擔任出版人暨總編輯。之後出任周迅工作室總經理,成為周迅的經紀人兼合伙人。
  • 優衣庫聯名瘋搶的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kaws成名史!
    01 初識品牌Kaws 「藝人明星也是狂熱粉絲」說起第一次對kaws的認識,應該是3月份在香港維多利亞港海面上展出的37米長的大型灰白色kwas公仔conpanion。那次香港的展出是繼首爾和臺灣《kaws:HOLIDAY》的第三站,還在微博上了熱搜,換句話說第一次認識kaws的時候,是從這個公仔開始的。
  • 「KAWS x 優衣庫」KAWS x 優衣庫聯名衣服
    今天剛醒,洗完臉刷完牙走到工作室小黑很瘋狂的拿出別人在商店門口等著開門的視頻給我看我覺得是很多喪屍在追著他們,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衝向UNIQLOl裡面去搶奪最後一件kaws1.kaws為什麼會令這麼多人喜歡生活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潮流藝術大師 KAWS,是當前公認的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所創作的作品均在國際知名藝術殿堂舉行了非常成功的展出。 談起與優衣庫的合作,KAWS 表示:我希望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親民,能讓全球範圍內的任何人都很容易就能擁有,也可以隨心所欲的穿著。
  • DS亨卓| Krs的糖果骷髏,論藝術AR對觀者身份的革新
    AUDIENCES|資訊時代下美術館與畫廊的存在性問題AUDIENCES|The existential issues that contemporary art museums and galleries fa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2017年3月,一場名為「觀眾
  • 優衣庫kaws聯名會補貨嗎?kaws聯名什麼時候補貨
    優衣庫kaws聯名會補貨嗎?kaws聯名什麼時候補貨 6月3日優衣庫kaws聯名系列T恤在國內發售,線上平臺和線下都十分火爆,不少朋友都沒有搶到這款T恤,這款優衣庫kaws聯名會補貨嗎,什麼時候會補貨呢。
  • 優衣庫kaws為什麼這麼火?kaws聯名火熱的原因是什麼
    優衣庫kaws為什麼這麼火?kaws聯名火熱的原因是什麼 6月3日優衣庫發布了kaws聯名T恤以及帆布袋,而這款聯名T恤上線後就遭到了非常多人的搶購,線上銷售幾分鐘內售罄,線下的搶購也非常火熱,那麼為什麼這款T恤這麼多人買呢,
  • 優衣庫kaws聯名款發售遭哄搶 全員kaws是什麼梗?
    【#優衣庫kaws聯名款發售遭哄搶#瞬間售罄】6月3日,優衣庫發售與kaws合作款商品,多個城市實體店出現鑽門、扒模特衣服、肢體衝突等行為。3日零點,優衣庫各網店發售,不到幾秒鐘商品就全部售罄。據搜索發現,原價為99元的商品已經被炒到了200到400元。今天#全員kaws#,你搶到了嗎?
  • 「塗鴉怪盜」kaws
    我想,你可能會經常在一些手辦店鋪,或者某寶,看到過這些玩偶,但是卻沒有了解過這些作品背後的作者吧,所以我決定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些作品背後的主人——「塗鴉怪盜」的kaws。他的成名之路也挺新奇,今天也就順帶一起給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