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一位老將,戰功赫赫,輔佐孫堅、孫策、孫權三位主公

2020-12-19 聆聽說書人CD

提到漢末三國期間的聞名武將組合,非常多人的第一反饋即是蜀漢五虎大將和曹魏五子良將。

關於蜀漢五虎大將來說,指的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五人,而曹魏五子良將則聚焦了張遼、張郃、樂進、于禁、徐晃這五位名將。

現實上,關於東吳來說,也有本人的名將組合。

根據說明,江表之虎臣,是三國時東吳十二位將領的合稱,這十二人以勇猛善戰而為人歌頌。

憑據陳壽的《三國志》為其傳記的挨次順次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

他們為吳國基業的開發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軍功。

因此,陳壽在《三國志》中把此十二人合為一卷作傳(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盛讚他們為「江表之虎臣」,故名。關於筆者本日要說的程普,即是「江表之虎臣」中的一名,而且,從資格和軍功上來看,程普徹底能夠稱之為「江表之虎臣」之首。關於程普這位宿將,軍功赫赫,曾幫手孫堅、孫策、孫權三位主公。

一開始,程普,字德謀,生卒年不詳,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今唐山市豐潤區銀城鋪鎮)人。程普從前在州郡擔負仕宦,頗有邊幅風韻、戰略計謀,擅長應對論對。後跟從孫堅到處交戰,在宛縣、鄧縣進犯黃巾軍。孫堅起兵誅討董卓的戰鬥中,程普在陽人之戰中大北董卓。程普攻城野戰,數有軍功,身上多處受傷。由此,非常彰著的是,東漢暮年,孫堅起兵的時分,程普能夠說是他的左膀右臂了。換而言之,程普在東吳的職位,能夠類比關羽、趙雲、張飛在蜀漢的職位了。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徵討荊州,攻擊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度過漢水,困繞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集結戰士。黃祖帶兵返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冷箭,孫堅中箭身亡。興平元年至興平二年(194年—195年),孫堅身後,程普又在淮南跟從孫策,隨著他攻擊廬江,破城後,回師一路東渡長江。

在孫堅逝世後,程普沒有更換門庭,而是幫手孫堅的兒子孫策。關於這份忠義來說,在漢末三國期間天然是不足為奇的。彼時,更換門庭是相對多見的環境,乃至發現了呂布如許屢次倒戈前任主公的將領。二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率軍前至橫江、當利,擊敗張英、於麋等,轉而打擊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軍功,孫策給他增加兵員二千、戰馬五十匹。又進而攻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餘亢,程普立的軍功非常多。在孫策安定江東六郡的過程當中,程普立下了赫赫軍功。家喻戶曉,江東六郡是東吳非常初的地皮,恰是以江東六郡作為底子,孫權才氣登位稱帝,確立和曹魏、蜀漢相對抗的吳國。憑據《三國志》等史料的紀錄,建安二年至建安四年(197年—199年),孫策進來會稽,錄用程普為吳郡都尉,治所設在錢塘。後又轉任丹楊都尉,扼守石城,又進討宣城、涇縣、安吳、陵陽、春谷等處賊寇,將他們全都戰勝。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逝世,兵變四起,程普與張昭等配合幫手孫權,轉戰三郡之地,安定誅討種種不歸服的權勢。對此,在筆者看來,孫策的陡然逝世,不但影響到了江東的經歷走向,乃至對其時的諸侯權勢發生了緊張影響。在孫策逝世前,曾希望率軍狙擊曹操的後方,一旦勝利的話,曹操非常大概會在官渡之戰中四面楚歌,從而難以成為非常後的贏家。三同時,孫策的陡然逝世,讓年青的孫權難以服眾,從而造成江東面對著內憂外禍的疑問。但是,在這個環節時分,程普和周瑜、張昭等老臣盡力支撐孫權,從而確保孫權能夠順當執掌大權。建安八年(203年),程普隨孫權出徵江夏,回師途經豫章,獨自領軍誅討樂安,不久安定。建安十三年(208年),程普取代太史慈駐防海昬,與周瑜分任擺布督,在烏林戰勝曹操。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中,固然周瑜的勞績是非常大的。但是,關於程普等將領,一樣起到了緊張好處,也即恰是由於朋友們各司其職,相互合營,才氣打贏了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

建安十四年(209年),左都督程普跟從右都督周瑜攻擊南郡,擊走曹仁。拜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縣邑。彼時,程普作為東吳的左都督,在職位上稍微低於右都督周瑜。在中國傳統經歷上,存在左卑右尊的說法,好比貶職普通被稱之為左遷,而提升則是右遷。再好比左將軍和右將軍之間,也是右將軍的職位更高。固然,關於其時的程普,只是稍微低於周瑜,至於其餘的江東將領,則沒有人在官職和職位上跨越程普。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逝世,程普代領南郡太守。孫權分荊州與劉備後,程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在周瑜逝世後,程普能夠說是東吳第一名將了。四非常後,程普生卒年不詳,據《程氏宗譜》和瑞昌處所志裡所紀錄:程普於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病逝,身後葬於桂林崗。但《三國志吳書步騭傳》紀錄,太子孫登鎮守武昌時,曾致書東吳重臣步騭,要求教育。

步騭因而把其時在荊州界內擔負緊張職務的十一名官員,逐一列出,此中便包括了蜀漢降臣潘浚和程普。對此,在很多經歷學者看來,思量潘浚投效東吳是在公元219年。而孫權稱尊號時,曾追論程普之功,封其子程諮為亭侯。故此能夠揣度出程普的逝世時間,該當在219年—229年之間。總的來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漢末三國期間,非常多宿將給人留下了深入的影像,好比蜀漢的黃忠、廖化等人。與此相對應的是,關於起先跟從孫堅起兵的程普,在江東天然能夠稱之為一名宿將了。在此底子上,江東早期的將領,以程普年紀非常大,其時人們稱號他「程公」,程普本性樂於施予,喜好交友士醫生,惟曾與周瑜不睦。據《江表傳》紀錄:程普頗以己年長之故,數次凌辱周瑜。周瑜折節容下,永遠不與程普計算。程普後來尊崇周瑜而更加親重,更向人說:「與周公瑾交,如果飲醇醪,不覺自醉。」對此,你奈何看呢?迎接留下你的概念,讓咱們一路談論

相關焦點

  • 為何孫策不把位子傳給兒子孫紹,卻傳給弟弟孫權?孫紹後來如何?
    所謂亂世出英雄,不少英雄豪傑在紛亂中想方設法要瓜分這早已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其中脫穎而出的就有孫策、孫權兩兄弟。孫策和孫權兩兄弟齊心協力,四處徵戰,勇猛無敵,成為了後世「東吳」政權的奠基者。孫策建立基業之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二十多歲的他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軍隊後變得越發成熟,他的管理有方使軍隊比起以前更加的紀律嚴明。
  • 此人是東吳開國名將,一生忠於東吳,死後被兒子帶著屍體叛逃曹魏
    早在東吳創立之前,韓當就開始追隨孫堅,先後輔佐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韓當「以便弓馬,有膂力」,數十年間徵伐四方,身經百戰,立下赫赫戰功。 韓當一生忠於東吳,算得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當然,東吳也沒有虧待他,孫權對這位開國老將十分尊敬,封他為石城侯,加都督稱號,可謂官高德重。
  • 《三國演義》孫策如果沒有被刺殺,統一天下的可能就是東吳了
    江東多才俊說得並不假,項羽是江東的霸王,而今天所要講的也是一位江東的小霸王,如果這位霸王沒有英年早逝的話,三國時期的格局可能就會改變,他就是孫策。在三國時期的人物中,孫策的出現就像是流星一樣,令人們豔羨後就早早的划過天際。因此人們對孫策的認知可能不如對劉備曹操那樣深刻。孫策也的確算得上三國時候的梟雄,他是將軍孫堅的兒子,也是孫仲謀的哥哥,在打下東吳這片疆土後,早早的離世了。
  •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
    歷史上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置美貌的嫂子大喬?很多人不敢相信!孫策是江東孫吳政權的絕對奠基者,但也是三國歷史上最悲情的英雄之一。孫策十六歲時,討伐董卓期間屢立戰功的父親孫堅,就被權術所玩弄,死於黃祖之手。
  • 孫權的能力、相貌如何?其兄孫策為什麼讓他接掌江東?
    孫權是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堅和孫策經過拼搏奠定了東吳政權,不過可惜的是孫策英年早逝,臨終前孫策讓孫權接掌江東,從而孫權成為一方諸侯。那孫權相貌如何,能力才華又如何呢?孫權父兄孫堅、孫策打下江東奠定江東基業,孫權後來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劉備打敗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並且後來他又登基為帝,能和劉備、曹操兩個英雄人物三足鼎立,並且後來能得以稱帝,這一切都是說明孫權的能力才華是不弱的。當然,孫權的能力和孫策的能力側重點不同。江東基業是孫堅、孫策經過衝鋒陷陣打下來的。
  • 如果三國時期東吳也評五虎將,孫權哪些大將有資格?
    在孫策徵討江東的時候,太史慈曾與之有過一場大戰。當時太史慈是去偵查軍情,只帶了一名小卒,剛好碰上孫策,孫策等一共十三騎,其中還有黃蓋、韓當等大將,但是太史慈毫無畏懼,直接上前對戰,與小霸王孫策打個平手。在合肥會戰中,太史慈與張遼大戰幾十回合而不落下風,從中就能看出太史慈絲毫不遜於五子良將。
  • 孫策跟父親軍旅生涯,孫權受母親教導學習,性格和命運卻截然不同
    孫策去世後,整個東吳政權就靠著張昭、周瑜、魯肅給撐起來的,可以說沒有這三人,孫權的江東基業將根本守不住;政治經驗在亂世東漢末年是各方首領能夠立足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如果領導人不具備這種政治經驗和素質,那麼是無法在亂世中生存。
  • 孫堅孫策稱帝,吳國才算完整?《三國志14》的孫權原來這麼沒用!
    那自然是吳大帝孫權了。孫權年少有為,在老派大臣建議不要與曹操發生爭鬥時,孫權接受了周瑜的意見,與劉備聯軍在赤壁上大敗曹操,迅速拿下了江東的勢力範圍。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孫權不過是在父輩們搭好的階梯上行走罷了,如果不是孫堅和孫策早逝,哪能輪得到孫權做皇帝?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照顧」嫂嫂大喬和其四個子女的?
    確實,翻遍歷史來看,像孫權這樣從童年到青年一直都很聰明的人可是真不多見。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功於孫權後天的努力,也是因為孫家的基因實在是太好了。從其父孫堅、其兄孫策來看,孫權也是受到了父兄的影響,從而耳濡目染成長為一個青年才俊的。 孫權機智果敢,他向來是用人不疑。當曹操的幾十萬大軍南下時,孫權也曾在和與戰之間徘徊。但當他一旦做出了選擇,他便沒有再動搖了。
  • 孫策死後,他的兒女們卻被孫權當做棋子,還被不明不白的殺掉
    在開始這個問題之前,有一個東西特別重要,就是必須先讓大家了解清楚江東的基業是怎麼建立的,為什麼說孫權是從孫策和孫堅手上接過來的?黃巾起義之後,孫堅又帶著江東子弟屢立戰功,本來孫家就是江東那邊的豪門望族,加上孫家這麼牛,亂世之中什麼人最容易有民心?當然是可以保護一方百姓的人了,而且大漢這種尚武到見鬼的朝代,孫家又是孫武之後,那威望槓槓的,可以說是妥妥的江東扛把子。
  • 孫策26歲去世時,娶了大喬才四個月,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遺孀的
    公元200年5月,孫策準備北上偷襲許都,在揚州丹徒山打獵,遇到了許貢的三個門客要刺殺他,由於孫策一個人脫離大部隊,以一對三寡不敵眾,孫策在射中一人後,被另一人用箭射中面頰,身受重傷,臨死前孫策指定自己的大弟孫權為繼承人,這個決定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
  • 孫策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孫權接位後是怎麼對待大喬這個嫂子的?
    孫策能夠將大位傳與弟弟孫權,也是因為維護孫氏家族在江東地位,做為長兄沒有選擇弟弟和周瑜輔佐年幼的兒子孫紹,說明孫策於家於私還是對弟弟的照顧還是很優秀的。相反孫權當了皇帝後,對於父親孫堅,孫權也只是出於禮法,追尊為帝。而對於哥哥只追尊孫策為桓王,那麼就意味著,孫策的後代沒有資格要求皇位。
  • 東吳四英傑及十二虎臣
    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呂蒙,字子明,少年時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
  • 以「五虎上將」為參照:孫權手下八位名將誰能入選「東吳五傑」?
    但是很多人會感到奇怪:曹操陣營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劉備手下個個堪稱精英,那江東孫權又拿什麼跟曹劉抗衡?而據正史記載,孫權的人才儲備一點也不比曹劉差,可以說只要孫權全心全意幫助一方,那麼另一方的處境就危險了。江東地盤是孫堅和兒子們一刀一槍搏出來的,手下要是沒有幾把硬手,別說三分天下,就是自保也難。那麼哪五位江東名將具有跟五虎和五子抗衡的實力呢?
  • 孫策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孫權?為了保住後代
    孫策是孫堅之子,當年孫堅乃江東之虎,徵戰能力極強。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孫策為將,有智有勇,英姿勃勃,其治軍嚴整,軍紀嚴明。但在徵戰中由於年輕氣盛,難免出現處事不慎、好勇鬥狠的弱點,這為其結怨和遇刺種下了禍根。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有多恐怖?曹操:不敢與之為敵!
    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是誰?孫策人稱小霸王,是孫權的哥哥,孫堅的大兒子。當初孫堅被劉表手下黃祖殺死,手下將領群龍無首,孫策只能帶著孫堅舊部投奔了袁術。但是孫策是一位很有魄力的人,他不甘心屈居人下,找機會帶著孫堅的舊將脫離了袁術,獨自在江都地區打下一番基業,也就是東吳。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有多恐怖?曹操:不敢與之為敵。從孫策的綽號小霸王就可以看出孫策的強悍,霸王可是項羽,而孫策被稱為小霸王,說明他的實力堪比楚霸王項羽。
  • 安徽省淮南市籍東吳六大將領:壽縣三人,鳳臺縣三人
    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揚州的淮南郡,有六位將領效力於東吳集團。其中,三位來自淮南市下轄的壽縣,三位來自鳳臺縣。第一位:蔣欽。蔣欽,字公奕,東吳集團中的早期名將,壽縣人。蔣欽是自孫策起兵之初加入了孫氏的隊伍,相對於程普、黃蓋等這些早期跟隨孫堅打天下的老將來說要晚一點。蔣欽在跟隨孫策徵伐江東諸郡的過程中屢建軍功,期間擔任過別部司馬、縣長、西部都尉、討越中郎將等職。江東平定之後,蔣欽在地方上安民討賊的過程中也屢有功績,比如率部平定呂合、秦狼等賊寇叛亂;與東吳名將賀齊共同徵討黟縣的山越叛亂等。
  • 孫策之死,幕後得益最多者竟然不是孫權,而是孫堅以前的一位戰友
    小霸王孫策自公元195年踏足江東,到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前統一江東,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可是就在他打算帶兵北上,和曹操、袁紹爭一日之長短的時候,卻遭遇到了一場暗殺。 孫策在公元200年五月五日的當天單獨出去打獵,在丹徒山遇到了原吳郡太守許貢的三位門客。
  • 三國演義中,魏國五良將,蜀國五虎將,孫權有哪五大將呢?
    第一位;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時期名將,人稱「神射」,重義氣、守信、知恩圖報。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為報恩突出重圍向劉備求救。孫策掌兵大敗太史慈,聞其名,親手鬆綁,禮賢下士,詢問其進軍策略。太史慈說出需安撫的策略。孫策把重任交與他,希望太史慈明日午時還能回到這裡來商議軍事。孫策周圍的人都說他去了肯定就不會回來了,孫策卻堅持相信他。果然第二天太史慈回來了。
  • 為何大家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權到底比他哥差在了哪裡?
    實際上,這完全是三國演義給大家帶來的誤解,真正歷史上的孫策是有勇有謀的,孫權完全比不上他,若孫策不死,當真就不會有三國存在了,最後很可能是兩家獨大,平分天下! 拋開三國演義中孫策超強的個人武力不說,我們先來看看孫策最大的三個優點!這三個優點,是之後東吳眾人再也難能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