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跟父親軍旅生涯,孫權受母親教導學習,性格和命運卻截然不同

2020-12-24 資深人士說文史

談到三國時代最年輕的領袖,就不得不說一下佔據東南政權的東吳二代領袖孫權。孫權這個人眼光挺長遠,而且非常懂得收攏人心和招攬人才,不過孫權在政治經驗和各方面綜合素質上還是比曹操、劉備差的太遠。

孫策去世後,整個東吳政權就靠著張昭、周瑜、魯肅給撐起來的,可以說沒有這三人,孫權的江東基業將根本守不住;政治經驗在亂世東漢末年是各方首領能夠立足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如果領導人不具備這種政治經驗和素質,那麼是無法在亂世中生存。

孫權是典型的上進型君主,雖說年輕氣盛,但很有自知之明,曉得張昭和周瑜都惹不起,在赤壁之戰之前,直接把矛盾丟給張昭和周瑜,很多人不知道,因為赤壁之戰,張昭和周瑜的關係急劇下滑,而作為君主的孫權卻秉承,「誰強我就忍誰」,就靠著這種「」,孫權在周瑜去世後就很快掌握了東吳所有大權。那麼歷史上的孫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孫策跟隨父親,孫權受母親教導,命運不同

孫權是孫堅的二兒子,他哥孫策比孫權大了十幾歲,因為弟弟小,所有孫家各種政治軍事活動都是孫堅帶著大兒子孫策完成,而孫權就老老實實地念書;孫權的老媽是個典型的虎媽,從小就對孫權很嚴格,這也為孫權的博聞多識奠定了基礎。

可以這樣講,孫策從小跟著老爹南徵北戰,所以身上受到老爹的感染更多,孫策和孫堅一樣是屬於英雄式人物,但在軍旅中造就的粗狂和豪邁的性格,也讓孫策缺少了細膩。而孫權從小跟著老媽,老媽是典型的世家大族的女子,對文化和念書更加傾入培養,孫權跟著老媽就學會了隱忍和細膩。

在吳夫人的悉心培養下,孫權從小就有很深的城府和謀略,這一點偏偏是他哥哥不具備的,孫策以使用陰謀詭計而作為恥辱,而弟弟卻覺得只要結果好,管他陰謀詭計怎麼的,兄弟倆的性格特徵也註定了兩人的命運是不同的。

孫權換回父親屍首,贏得哥哥信賴

當兩兄弟的老爹孫堅被劉表伏殺了,孫策直接氣的要帶殘兵去和劉表拼命,並且誓死奪回父親的屍首;但是孫權卻冷靜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實力,他知道如果哥哥去拼命八成九死一生,而哥哥要是去談判,同樣的也是九死一生。

並且這時候,孫堅去世了,孫家的軍隊和家產毫無疑問是哥哥統領,那麼同樣為了保全自己,孫權必須要得到哥哥的信任,這也是諸侯家的無奈,父輩在世還可以保全自己,謀劃未來,但是父輩一旦突然去世,長兄就成為了最大的家主,在孫家也同樣是這樣。

孫權必須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謀取哥哥的信任,而最好的辦法就利用父親來讓哥哥產生兄弟情深;這時候的孫權也才是一個孩童,孫權主動請纓去交換父親的屍首,孫策智商雖然不是出類拔萃的,但是他也明白了弟弟的一番苦心,於是就忍痛讓他去交換孫堅的屍首。

孫權的第一次出使就表現出極為冷靜沉著的性格特徵,他小小年紀卻不懼怕任何人的威脅,劉表大將們都瞪著眼睛企圖把他嚇哭,但孫權就認定劉表這個人優柔寡斷,並且還是個慈悲心腸,就靠著這一點的猜測,孫權不理會其他劉表將領的威脅,禮節到位的一口一個劉伯父。

最後,劉表感覺十分不好意思,就答應了還孫堅屍首給孫權;孫權拿到屍首後,直接帶人火速的返回孫家大營,孫權的一片孝心和勇氣得到了孫家諸將領的認可,也無形中讓孫策獲得了舊將領們的忠誠。

孫權出計,既保全舅舅又挽救了家人

孫策為了謀出一片基業,就跑到袁術那裡效忠,但孫策把吳夫人和孫權弄到他們舅舅家暫住,孫權得以再跟著母親學習文化,並且在此期間拜訪了許多名師和名人;後來孫策為了建立戰功就去攻打廬江,但是廬江是江東的門戶,而揚州的刺史就感覺孫策這個人心懷不軌,遲早打到自己頭上,於是就準備派人到曲阿,先把孫策的老媽和弟弟給抓過來。

而孫權的舅舅吳景雖然是當地的望族,但是也無法和這裡的軍閥對抗,孫權就主動的帶著父母弟弟們躲到曲阿的其他地方,既能夠讓舅舅豁免,又能夠保存自己。

孫權和家人們躲了追兵很久,後來孫策派的人終於趕到曲阿,孫權才得以鬆了口氣,雖說孫權天天跟著母親生活,但是長兄在外面拼搏,自己這個二弟自然就肩負起保護家庭的重任,現在總算自己一家人團聚了。

孫策有意栽培,孫權始終保持低調

孫權始終是以低調和別人相處,很多人總算把他和哥哥孫策比較,但孫權是什麼人?他曉得這時候必須要把哥哥名聲給抬起來,每當人談論,他總會多方的誇讚哥哥,並且慚愧和哥哥齊名,也因此,漸漸的人們知道孫家有孫郎孫策,卻對二郎孫權了解甚少。

而孫權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孫策有意培養孫權的領兵作戰的本事,不過這方面孫權好像沒開竅一樣,他根本不知道帶一支軍隊如何才是最佳作戰方式,其實這不是孫權沒開竅,而是孫權一直在藏著自己,他不能表現太過鋒芒畢露。

對外,如果別人知道孫家兄弟都是一代人才,那麼刺殺一下子就殺倆,那麼等於把孫家的脈都給掐斷了,對內,哥哥還是哥哥,雖說建立了基業,但是自己畢竟是他老弟,不是他兒子,那麼這片家業究竟傳給兒子還是老弟,這種比較一目了然。

不過孫策卻每次帶著孫權去出席手下宴會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對孫權說:「這以後都是你的手下。」但是孫權每次聽到這話,都會苦笑掩飾。

孫策臨終託付,讓孫權上位

後來張昭和周瑜成為了孫策隊伍的核心人物,對於這倆二號人物,孫權是禮節極為到位,表情十分的中肯;張昭挺喜歡孫權,他覺得孫權少了孫策身上那股英雄氣概,但是多了一股細膩的政治素養,張昭就經常給孫權講課,兩人的關係也是較為不錯。

但是周瑜呢?周瑜和孫策那是患難之交,周瑜一門心思把孫策當作自己的兄弟,他對待孫權也是把他看作弟弟對待,但在心底裡,周瑜只認孫策;周瑜的驕傲和自負都讓孫權看的清清楚楚,但是周瑜這個人的確很有軍事才能,江東一半的江山都是周瑜打來的,張昭和周瑜一直都不怎麼對付,張昭覺得周瑜這個人太張揚,做事太過自我。

而周瑜覺得張昭這個老孺天天酸的要死,也沒打過仗建立過戰功,兩方人代表著江東軍方和臣方勢力,當然這種勢力在孫策的居中調節下,都是十分的均衡。不過好景不常,孫策被許貢給弄殘了,到了生命垂危之際,孫策竟然不知道該讓誰繼承自己的基業和意願,孫策心目中是希望讓自己和大喬生的兒子繼承基業,但兒子太小了,根本搞不定手下。

孫策無奈之下只能召回孫權,他明白目前為止如果要保住孫家基業必須讓二弟上位,要是自己還能活十年,那麼自己的兒子毫無疑問可以繼承自己意願,可惜自己英年早逝,於是孫權得到了孫策的託付正式接過孫家大印成為了江東主君。

孫權成功收攏周瑜

孫權上位其他的兄弟和一些士族當然不願意,特別是各地反叛此起彼伏,好在這種反叛是局面性的,但是平叛交給誰去平叛,當然是周瑜,可以說當時的江東政權中,孫策去世,周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方第一號大佬,如果他出面,很快就平定叛亂。

但孫權卻不知道如何與周瑜說,但是周瑜這個人腦子有點怪,他太相信兄弟的話,他認為孫策把權力給了孫權,那麼自己就要貫徹這個拜把子兄弟的意願,好好輔佐孫權,孫權還沒說,周瑜直接帶兵把反叛勢力給滅掉了。

當周瑜帶著這些叛軍首領的腦袋趕回來的時候,孫權整個人都傻了,人們都知道周瑜雷厲風行,但是周瑜這麼快卻是讓人很意外,孫權還明白對付周瑜不能靠利益交換,而要靠交心和信任,孫權直接任命周瑜繼續擔任大都督,並且所有軍隊周瑜指揮,孫權的這一步成功的收攏了周瑜,也為赤壁的勝利贏得了先機。

結尾

赤壁之戰,周瑜建立了不世之功,江東很多大臣都憂慮周瑜功高蓋主,但孫權卻一點不在乎,其實也不是他不在乎,而是在乎也沒用,畢竟軍權在他手裡;周瑜在世的時候,孫權一直忍著,他很少忤逆周瑜的建議,可以說周瑜是真的把他當成自己弟弟一樣對待,而並沒有當成主公對待。

後來周瑜年紀輕輕去世了,孫權這才鬆了口氣,轉眼間就把軍權交到魯肅手裡,魯肅是誰?孫權身邊第一號的親信,魯肅掌權後也意味著孫權正式接管了東吳所有的權力和軍力。孫權就是靠著「忍」才得到這一切,當劉備曹操稱帝時,孫權也正是靠「忍」活到了最後。

孫權與孫策,一奶同胞,一個跟隨父親,一個跟隨母親,一個軍旅生涯造就的粗狂性格,一個母親教導的細膩與隱忍的品質,正是這兩種性格差異,造就不同的命運和人生。

相關焦點

  • 孫策26歲去世時,娶了大喬才四個月,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遺孀的
    穩定了局勢之後,孫權開始處理內部宗室的安撫工作,那麼孫權是如何對待孫策的遺孀和遺孤的?除非孫權賜婚,否則沒有人敢娶,孫權是江東之主,因為孫策去世,所以自己嫂嫂的婚姻就是他說了算,但是孫權還有個母親在世,孫權可以讓孫策的妻妾陪著自己母親盡孝,畢竟孫權自己常年忙著徵戰,沒有時間,但其實這個方法有點殘忍,這等於是讓大喬守活寡了,她只跟了孫策四個月,然後要守幾十年活寡。
  • 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
    而現在,這群嬌妻美眷的命運,更多的並不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上,而是繼承了政治權力的孫權手中。 由此可見,孫氏家族在江東的統治並不穩固,而孫權在孫氏家族內部的合法性也飽受質疑。 孫權的能力手腕還是一流的,這些問題三下五除二都被解決了。那麼,孫權是如何處理自己與孫策的關係的呢?
  • 孫權,是如何對待他兄長孫策的子女的?孫奉是誰殺的
    孫策的妻子大橋(《三國演義》描寫為「大喬」),與孫策成婚只兩年,孫策就沒了,孫策臨死前囑咐大橋要扶助弟弟孫權。這其中就是反話正說。是希望孫權及母親吳氏能夠善待自己的遺霜大橋與尚年幼的兒子孫紹。孫權對大橋和她兒子孫紹就比較戒備了。史書上沒有記載關於大橋在孫策死後的情形,但據傳孫權將大橋母子遷出了江都。其實,不論有沒有記載,大橋母子被迫「遷出」江東政權中心的說法,還是合乎邏輯的。若任由大橋母子久在身畔,等到孫策兒子孫紹長大,若有他人搭合著要他孫權還權力於孫策之子,那就麻了!
  • 孫策在戰死之前明明有兒子,為何要把霸業傳給兄弟孫權
    孫策大家應該不陌生吧,號稱東吳小霸王,不管是謀略還是武力都是極其厲害的,是一位非常勇猛的戰士,讓其父親(孫堅)非常喜歡,把霸業毫不猶豫地給了孫策,可是在孫策戰死的時候,卻把霸業給了自己的兄弟孫權,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的這篇原創文章來跟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哥哥孫策死後,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貌美如花的嫂子大喬的?
    長兄如父,何況當年父親孫堅去世的時候,孫權才僅僅10歲而已,此年孫策17歲,此後照顧和撫養弟弟的重擔自然落在了孫策身上,此後兄長孫策照顧培養弟弟孫權8年,也算是在臨終前成功替父親完成了將弟弟培養成人的人生使命。
  • 孫權真的忘恩負義?為何既不追尊孫策為帝,也不重用孫策後人
    孫家創業時期最艱難的階段分別是由他的父兄,烏程侯孫堅以及吳候孫策率領大家一力渡過的,孫權只不過是從父兄手中接過前人的遺澤而已。 孫權和孫策的父親孫堅,自稱孫子的後人,在東漢末黃巾之亂時響應朝廷的徵召,成為佐軍司馬,孫堅募集了過路的商旅以及鄉裡的壯丁過千人加入朝廷的部隊,他作戰勇敢,數次冒著矢石衝鋒在前,升為別部司馬。
  • 孫策去世後,其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大嫂大喬的?
    孫策是東吳的奠基人,他拿著傳國玉璽從袁術手上換來幾千兵馬開始徵戰江東,先奪下廬江郡作為基地,隨後跨江攻擊江東刺史劉瑤,借用江東士族的力量破城。吞併劉瑤部曲後繼續徵伐吳郡、會稽郡,用時6年統一江東。公元200年孫策病危,臨終前將江東和自己的兒女託付給孫權。
  • 哥哥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大喬的?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
    而且孫策不僅軍事能力強,他的戰略眼光也非常厲害,曾經想趁曹操和袁紹交戰之際,偷襲許都,挾持漢獻帝到江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完全就是一個翻版的曹操,連曹操本人都對孫策十分忌憚,想用聯姻的關係穩住孫策。
  •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你可能想不到
    簡短來說,就是孫策打算向袁術求取孫堅的部眾,然後帶領他們返回丹陽聯合舅舅吳景割據江東。張紘經不住孫策的死纏爛打,告訴他江東的確是用武之地。孫策聽完很高興,將家人託付給張紘後便起身西行至壽春拜見了袁術,希望能得到父親的「餘兵」。《三國志》記載,袁術對這位少年的談吐「甚貴異之」,然而當時袁術正與曹操、陶謙交戰,最終他「未肯還其父兵」。不過,出於對孫策的欣賞,袁術允許孫策可返回丹陽自行募兵。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照顧」嫂嫂大喬和其四個子女的?
    確實,翻遍歷史來看,像孫權這樣從童年到青年一直都很聰明的人可是真不多見。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功於孫權後天的努力,也是因為孫家的基因實在是太好了。從其父孫堅、其兄孫策來看,孫權也是受到了父兄的影響,從而耳濡目染成長為一個青年才俊的。 孫權機智果敢,他向來是用人不疑。當曹操的幾十萬大軍南下時,孫權也曾在和與戰之間徘徊。但當他一旦做出了選擇,他便沒有再動搖了。
  • 孫策去世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大嫂大喬的?講出來你可能不信
    有一天,孫策看到自己臉上有太多疤痕,長得像鬼一樣的樣子不生氣,打碎鏡子,最終傷口裂開。那天晚上孫策為了歸天,特地把朱瑜、張昭、朱瑜叫到身邊,當著他們的面,囑咐他們把孫權作為繼承人,好好輔佐孫權。然後交代孫權,對他小兒子的地方好,再告訴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對照,允許了對照的改嫁。說完就閉上眼睛去世了。孫權犧牲對比穩定江東。大喬在那個時代赫赫有名。
  • 臥龍吟:孫策死後,嬌妻大喬結局如何?孫權這一做法讓世人唾棄!
    其中曹操自兗州起家,歷經大小戰事無數,終一統北方,坐擁九州之六;劉備自荊州起家,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取荊、益二州,退可守進可攻;唯獨這孫權,是憑空得了其兄孫策留下的基業,坐享江東六郡!當年的孫策有多猛?脫離袁術後,孫策在短短不到6年的時間內,就帶兵打下了六郡之地,只可惜天妒英才,年僅26歲的孫策就死於刺客刺殺,打下的大半江山全部丟給了孫權。不僅如此,孫權剛打下江東時,從橋公那裡娶到的美嬌妻大喬也不幸成了遺孀!那麼,孫權在接收了自己兄長的江山之後,又是怎麼處理兄長的美嬌妻大喬的呢?
  • 孫策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孫權接位後是怎麼對待大喬這個嫂子的?
    孫策能夠將大位傳與弟弟孫權,也是因為維護孫氏家族在江東地位,做為長兄沒有選擇弟弟和周瑜輔佐年幼的兒子孫紹,說明孫策於家於私還是對弟弟的照顧還是很優秀的。相反孫權當了皇帝後,對於父親孫堅,孫權也只是出於禮法,追尊為帝。而對於哥哥只追尊孫策為桓王,那麼就意味著,孫策的後代沒有資格要求皇位。
  • 孫策死後,孫權如何安排貌美的大喬?做法雖招人指責卻也很無奈
    而有一人恰恰符合這些,這個人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孫策是有名的英年才俊。孫策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大將,曾經幫助漢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孫策的父親在他九歲之時就被派去平定黃巾軍起義,而孫策則在家鄉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孫策本就聰慧,為人豪爽,在當地很受歡迎。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兄長的「嬌妻」大喬的?有三種可能性!
    而孫權看著如此美麗的嫂子,孫權會怎樣去處理呢?其實在歷史上很少有關於大喬和小喬的史料,很多人也不知道孫策死後大喬去了哪裡,所以有一個推斷,就是孫策死亡之後,大喬因為悲傷過度也去世了。這種說法的確讓人難以相信,那麼孫權有沒有可能讓大喬給自己哥哥孫策陪葬呢,由於在史料當中從來沒有提及大喬和孫策生過兒女,因此在古代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很有可能就為先王陪葬了。
  • 孫策明明有兒子,卻把位置給孫權,又是誰造成了孫策之死呢
    孫策有一個兒子叫孫紹,很少有人聽到過這個名字,但是孫策沒有把位置傳給他,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孫權。既然孫策有兒子,那為什麼還要把位置傳給孫權呢?其實這也不難想像,按著孫策十六歲生子的話,這個時候的孫紹也就十歲大,還是個孩子呢,而孫權上位的時候已經十八歲了,至少要比孫紹成熟的多,而且孫權很小的時候就有自己獨特的政治眼光,倍受父輩們的讚賞。
  • 孫策為何將打下的基業傳位給孫權,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提到孫策,大家都知道他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年少成名,在自己父親孫堅被黃祖殺死之後便全家遷到了江都。為了繼承父親的事業,孫策不得已投靠袁術。興平二年,孫策率兵攻打劉繇。接著,又在建安二年攻打王朗。緊接著,他又被朝廷封為「吳候」,在建安四年,他終於替父報了仇打敗黃祖。
  • 三國大懸案:孫策三弟孫翊之死,居然和孫權有關!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孫權第一次徵剿黃祖的時候,由於山越族人趁機再次暴動,致使孫權不得不放棄江夏的攻勢,轉入了鎮撫山越的軍事行動。而在這期間,孫權的弟弟,時任丹陽太守的孫翊和孫策非常看重的家將孫河被害,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在哥哥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的?大喬原來這麼悲慘
    不過,孫權的嫂子也就是孫策的妻子,只有一人留下名字,她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美女——大喬。 換句話說,大喬和小喬都是戰俘,根據當時的慣例被收納的,也就是妾室。 除非出生在豪門大戶,而且家庭又在軍閥混戰當中站隊正確,不然很容易就會成為戰利品,大喬的命運就是如此。 大喬嫁給了孫策不過四個月,孫策就在一次狩獵當中被許貢的門客所刺殺,所以大喬不僅不是孫策的正妻,而且沒有子嗣留下。 所以,大喬的地位可想而知是很低的。
  • 孫權守業(上):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十九歲的孫權無奈上位
    但也正是許貢說了這樣的話,才最終死於非命,許貢的上表被孫策截獲,孫策大怒,召來許貢對質,最終絞殺許貢。許貢是殺了,但孫策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大概有本事的人,都有毛病,項羽,孫策這號人,就如郭嘉說的一樣,輕而無備,有實力的人都自信,比如秦武王,李世民,都是這樣的例子。性格決定命運是有道理的,孫策最終還是吃了這個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