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探測器花了2年時間12月3日 到達貝努小行星神秘接觸

2021-01-09 騰訊網

美國時間今天12月3日,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到達一顆叫貝努小行星上。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歷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於2016年9月份發射一枚探測器來收集一顆小行星的巖石樣本。NASA擔心,這顆小行星可能某一天會撞擊地球,上演現實版的「世界末日」。該探測器將於2018年到達「貝努」,隨後,將花費一年時間調查這顆小行星的化學組成、礦物分布和地質歷史,觀測期間收集到的信息將幫助科學家們理解其吸收和釋放陽光如何影響自身的航線,接著會從小行星提取樣本,隨後於2023年回到地球。

「奧西裡斯-雷克斯」將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2點(格林威治時間17點)抵達貝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45分(格林威治時間16點45分)開始現場直播。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15分(格林威治時間16點15分),一項任務計劃將開始。

我們在了解一下貝努:

貝努(Bennu)是一個威脅近地天體且非常神秘的小行星(101955),科學家預測22世紀末將近距離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500分之一

「貝努」赤道的直徑約為500米,在太陽周圍旋轉的速度約為63000英裡(101389千米)/小時。貝努是一個有威脅性且非常神秘的近地天體。每隔6年當它穿過地球軌道時,人們能從地球上看到它。

神秘的貝努:

但是這顆小行星在哪裡呢?儘管很容易假設小行星的任務是小行星帶的目標,但貝努克並沒有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巖石區域內被塞進這個區域。相反,貝努的軌道在地球和火星之間搖擺,平均距離太陽約1億英裡(1.6億公裡)。這讓它成為了一顆近地小行星,

不過,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以前也曾訪問過小行星帶。是由「黎明」號宇宙飛船完成的,該飛船今年早些時候結束了使命。在工作結束前,曙光號研究了小行星帶最大的兩個天體:灶神星和矮行星穀神星。

雖然Bennu現在不在小行星帶,但科學家們認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目前的理論認為,這種鑽石形狀的太空巖石曾經是一顆更大的小行星的一部分,這顆小行星可能有康乃狄克那麼大。那塊太空巖石在7億到20億年前的一次巨大碰撞中,撞碎了本努和其他碎片,最終在某個時間終結。自撞擊以來,Bennu似乎逐漸向太陽旋轉。

在奧西裡斯-雷克斯留在本努期間,科學家們希望了解更多關於太陽系早期的情況,因為小行星是行星形成時留下的碎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ennu是小行星的一個罕見的子集,被稱為b型小行星,這意味著科學家懷疑它上面可能存在有機化合物和溼粘土。這意味著Bennu可能與地球在生命誕生之初的樣子相似——這顆小行星成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引人注目的科學目標。

所有這些激動人心的事情從今天開始。在進入軌道進行兩年多的科學觀測之前,「奧西裡斯-雷克斯」將小心翼翼地接近目標。探測器還將仔細收集小行星的樣本。然後,在2021年3月,探測器將返回地球,以便在地球實驗室中沉積樣品。

歡迎大家關注,轉發,收藏,

每天了解知識,樂享生活,歡迎大家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
  • 12月6日凌晨,「隼鳥二號」採集的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地球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表示,「隼鳥2號」先在12月5日下午14時30分左右分離,向地球釋放裝有樣本的密封艙,然後密封艙在距離地球約22萬公裡高度分離後進入大氣層,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快來了解一下「冥王號」登陸小行星取樣吧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1日凌晨6點12分,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在離開地球四年之後,首次在距離地球超過3.2億公裡的小行星Bennu(貝努)上短暫著陸,並採用了「即取即走」(Touch and Go)的方式採集了一些樣品。
  • 「冥王號」登陸貝努小行星取樣 將帶來「太陽系嬰兒照」
    (冥王號)探測器,在離開地球四年之後,首次在距離地球超過3.2億公裡的小行星Bennu(貝努)上短暫著陸,並採用了「即取即走」(Touch and Go)的方式採集了一些樣品。如果樣品量已經足夠,任務團隊將引導探測器小心地保存好這些珍貴的樣品,並於2021年3月開始返回地球。如果採集到的樣品不夠,他們準備再明年一月份再進行一次採樣。這個確認過程大約將花費一周的時間。   冥王號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將使用多種技術來遠程識別和測量樣品。首先,他們將比較著陸地點在採樣之前和之後的照片,了解有小行星表面有多少物質因氣體爆炸而發生了移動。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為什麼要去小行星挖土? 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在貝努小行星上採樣的冥王號 NASA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冥王號可以採集60克樣品,這個量已經很多了,樣品類型也會比較豐富,可以開展很多非常系統的研究。估計至少可以研究幾十年。」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NASA發射的冥王號探測器成功登陸小行星,整個過程只用了6秒鐘!
    這幾天「嫦娥五號」採集月球土壤順利返回的消息成為了熱鬧新聞,事實上NASA發射的冥王號探測器(OSIRIS-REx)在10月份也完成了在小行星貝努採集樣本的任務,小行星貝努距離地球有3.2億公裡,冥王號探測器在太空中飛行了四年時間才到達目的地,在貝努表面進行了短暫停留後採集了約
  • 科學家在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在11月2日,有與地球接觸的可能性!
    小行星真的要來了?2年前就已經被發現,預計在11月2日靠近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小行星撞擊事件時常發生,通過月球表面的坑洞就可以看得出來。正是由於月球的存在,才幫助地球阻擋了更多的危險。在今年上半年,經常看到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報導,這些小行星最終都與地球擦肩而過,飄向了宇宙的深處,近日,又有一篇關於小行星在11月和地球「見面」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茫茫宇宙當中出現,小行星進入地球範圍內也並不是奇怪的事情,那麼報導中信誓旦旦,所講到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否會發生呢?
  •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將 帶著「龍宮」物質樣本返航
    在太空中遨遊了6年後,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就要「回家」了。據外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於2014年發射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於12月6日返回地球,屆時將降落在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的伍默拉鎮。
  • 去貝努小行星挖土 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近日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出發
    2020年的現在,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兩次採樣,帶著小行星龍宮的樣本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在這長達1年的歸途中,本系列會系統回顧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敬請期待。這個名字的另一個意義在於,「龍宮」是一顆C型小行星,或者說是碳質小行星,這類小行星上有大量含碳礦物——表明小行星上有著含量不低的水,這也非常符合「海底龍宮」的意味。(這點不同於小行星「絲川」,它是一顆S型小行星,或者說巖質小行星,這類小行星上有大量矽酸鹽礦物。)之所以選擇探測這顆小行星,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這對2014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探測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一飛好多年,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本文轉載自量子學派(ID:quantumschool) 人類能夠活到現在,其實是一種偶然十年最近,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9月2日0時,近十年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NASA數據顯示,這顆名為2011ES4的小行星,直徑為22m至49m,速度為8.16公裡/秒,將於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
  • 在3億公裡外的星球製造爆炸,並完成世界僅有2次從小行星...
    當我們在歡呼我們的嫦娥探月工程成功、嘲諷印度「月船2號」著陸失敗的時候,我們的鄰國已經在悄悄地跑到更遠的小行星去了。日本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太空探測器「隼鳥2號」已經完成從「龍宮」小行星著陸、拍照、取樣的步驟,目前已經在加速返回地球的路上。
  • NASA拍到的!直徑20米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進軍,9月2日距地球最近!
    但偶爾也有意外情況,有時便會出現一顆小星體,突破了軌道的束縛,與地球來一個「親密接觸」。根據NASA的最新監測數據來看,他們監測到有一顆小行星正向地球極速運行,預測將在9月2日的零時12分與地球距離最近,距離在12萬公裡左右,它就是2011ES4。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行星是怎樣定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