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2020-12-16 網易新聞

12月15日,當地時間周一日本宇航局(JAXA)確認其小行星探測任務「隼鳥二號」(Hayabusa2)已經將太空巖石樣本帶回地球。

據悉,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在此次小行星探測任務的樣本容器中發現了黑色的沙子,他們認為這些沙子來自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

這對2014年發射升空的「隼鳥二號」探測任務來說是個好消息。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此前日本宇航局的工程師們還不能確切地確定太空飛行器是否採集到了任何樣本。雖然探測器按計劃在「龍宮」表面完成了所有採樣操作,但任務小組無法確認探測器是否能將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當地時間周一工程師們在日本宇航局的一個無塵室裡第一次打開樣品容器。

日本宇航局表示,「12月14日,返回艙內的樣本容器被打開,我們確認裡面有據信來自『龍宮』的黑色顆粒。似乎有小顆粒附著在樣本採集器的開口處。」

「返回艙內的樣本容器已經被打開,」日本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寫道。「樣本容器中有據認為來自小行星龍宮的黑砂顆粒。」

好消息還不止於此,因為工程師們可能還沒有發現更多的小行星材料。日本宇航局宣布發現的黑砂顆粒正好位於樣本容器的開口處。而樣本容器內部還有一個尚未打開的主腔室,裡面可能有大量的樣品。「隼鳥二號」的目標是從「龍宮「收集多達100毫克的物質。(辰辰)

相關閱讀: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

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研究小行星的意義在於揭示太陽系最早起源,並可能提供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此次隼鳥2號前往的小行星「龍宮」被認為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同時,「龍宮」屬近地小行星,類似小行星可能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因而有研究的價值和必要。

隼鳥2號準確講是JAXA的小行星探測計劃,主要目的是將隼鳥號探測器送往目標小行星「龍宮」執行任務。隼鳥2號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當時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的「龍宮」附近。

隼鳥2號2019年2月在小行星「龍宮」投下的陰影,JAXA/EPA

「龍宮」給隼鳥2號著陸帶來的挑戰在於它的低重力和比預想更加崎嶇的地表,後者分別於2019年2月和7月兩次登陸「龍宮」,並首次在小行星上製造了人造撞擊坑,執行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的採集任務。採集樣本後,隼鳥2號又繼續對「龍宮」進行了測量工作,收集了更多數據。2019年11月12日,JAXA稱隼鳥2號已完成對小行星「龍宮」的深入探測,將於13日開啟它的回家之旅,預計2020年年底返回地球。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的過程整體非常順利。12月5日,在著陸前的12小時,JAXA對隼鳥2號進行了著陸密封艙(回收艙)與太空探測器的分離操作,與回收艙分離後的隼鳥2號探測器則將繼續下一個探測計劃,飛往編號為的小行星1998KY26進行不採樣探測,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

當天隼鳥2號回收艙的分離彈射點距離地球約20萬千米,大約為地月距離(38萬千米)的一半。11月剛剛通過SpaceX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在空間站目擊到了隼鳥2號,「不幸的是用手持攝像機拍攝到的畫面不是非常清晰,但非常享受看到隼鳥2號的過程!」

著陸地點選擇在位於南澳大利亞沙漠中的伍默拉試驗場。這裡擁有廣闊開放的空間,是行星探測器返回的理想選擇。回收艙在進入大氣層約10千米的高空會打開降落傘,整個過程與載人太空艙返回地球的方式類似。此前,隼鳥2號任務負責人吉川誠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降落地點取決於那天的風向和風速。」因此降落過程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搜尋範圍可能覆蓋地面約96公裡。

JAXA地面工作人員在伍默拉試驗場安裝天線,為隼鳥2號回收艙的降落做準備/JAXA

回收艙進入大氣層產生的過熱空氣火球痕跡以及艙內的無線電信號裝置,為地面人員搜尋回收艙提供了依據。當地時間下午3點,JAXA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宣布,已找到隼鳥2號回收艙及其降落傘。

之後,隼鳥2號採集到的「龍宮」樣本預計將會在100小時內被送回日本進行進一步研究。這個過程必須非常迅速,科學家擔心地球空氣會漏入回收艙進而汙染樣本,負責隼鳥2號樣本分析的首席研究員立花博士表示,「沒有完美無損的密封。」在送回日本前,樣本首先會被直升機送往設立在伍默拉試驗場的實驗室進行樣本提取。

事實上,這並不是JAXA第一次從小行星採集塵埃帶回地球。2003年5月,JAXA曾發射「隼鳥號」前往「絲川」小行星執行探測任務,並於2010年6月將「絲川」小行星的物質微粒送回地球。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地球有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物質搜集的研究,也是第一個把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的任務,金氏世界紀錄認定其為「世界上首架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及「著陸目標最小的探測器」(「絲川」小行星直徑僅約500米,「龍宮」則為約1000米)。

隼鳥號的本體已於返回地球時在大氣層燒毀,隼鳥2號是隼鳥號的後繼探測器,基本保留了與前任相同的總體設計。

隼鳥2號

據報導,大約一年後,隼鳥2號採集的部分「龍宮」樣本也將與其他國家科學家共享以進行進一步研究,其中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SA曾於2016年發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並在今年10月在小行星「貝努」上取樣,預計2023年將樣本送回地球。科學家表示,「貝努」和「龍宮」在外貌和結構等方面出奇相似,不過「貝努」小行星巖石含水量似乎要多於「龍宮」。

隼鳥2號觀測到的小行星「龍宮」(左,JAXA/JiJi Press)與「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觀測到的小行星「貝努」(右,NASA)

「我們也將在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採集樣本返回地球後,學習隼鳥2號的相關經驗。」新澤西州羅文大學的地質學教授、奧西裡斯-REx探測器樣本分析科學家Harold C. Connolly表示,「兩者展現出的相似和不同非常迷人。」

報導還稱,隼鳥2號的任務預算遠小於奧西裡斯-REx,同樣也攜帶有更少儀器——前者成本不到3億美元,後者則將達到10億美元。

日本金星探測器「破曉號」觀測到的縱貫金星南北的弓狀雲層,橫看如一道微笑

除隼鳥2號外,JAXA目前還在金星軌道運行有名為「破曉號」(Akatsuki)的金星探測器,用以研究金星惡劣多變的氣候,並且正在與幾個歐洲國家合作執行一項前往水星的任務。未來幾年中,日本同樣計劃從火星的衛星火衛一帶回巖石樣本,並繼續與NASA目標為重返月球並登陸火星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合作。

碎石橫濺!日本隼鳥2號飛船再次在3億公裡外暴力採礦

還記得2019年2月21日日本隼鳥2號首次對3億公裡外龍宮小行星的暴力採礦過程嗎?當時日本航天機構發布視頻顯示,隼鳥2號飛船離開小行星表面那一剎那,只見腳下碎片橫飛,好不暴力,確實讓觀看者大開眼界,更有意思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地球之外。

如果大家不記得那次事件,沒關係,因為7月11日10時,隼鳥2號再次對龍宮小行星進行了暴力採礦,儘管這次日本航天機構沒有向外界提供隼鳥2號採礦視頻,但擔供的這些精彩照片展示的細節驚人,現場碎石橫濺,似乎比上次更加暴力,場面更加驚人。

事實上,早在多天前日本任務團隊在為這次「暴力採礦」作準備,7月10日46分,隼鳥2號接收地面指令,開始從20公裡高度下降,速度為每秒0.4米,比正常人行走步伐還要慢。21時06分,下降速度降至每秒0.1米,7月11日9時40分,隼鳥2號飛船距離龍宮小行星表面只有最後30米了。

此時隼鳥2號飛船停止下降,自動開啟TM攝像頭對下方地面進行掃描和定位,再次確定下方地面環境,確保隼鳥2號上近一米長喇叭狀採樣器接觸地面時,不會碰到高度超過0.5米的大巖石。9時53分隼鳥2號繼續下降,10時5分隼鳥2號喇叭狀採樣器成功觸地。

緊接著隼鳥2號飛船釋放一股高壓氮氣,地面頓時碎石橫濺,喇叭狀採樣器開始收集碎石樣品。隼鳥2號飛船也跟著迅速上升,不過由於隼鳥2號飛船並未配備檢測樣品數量設備,是否收集到足夠樣品,只能依靠人工來判斷了。

相關焦點

  • 日本隼鳥2號帶100毫克小行星土返回地球,同樣採土差別這麼大?
    回收艙中有歷時六年採樣得到的,十分珍貴的,大約100毫克小行星土。 相比之下,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太空取土這件事上又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00毫克啊,比中國少了足足兩萬倍!請問還能再少一點嗎?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帶回小行星碎石樣本探索太陽系起源
    該密封艙或於日本時間6日凌晨2時50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據報導,可能被帶回的碎石樣本,或有助探索太陽系起源。   密封艙或在澳沙漠著陸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導,密封艙的投放地點是澳大利亞軍隊訓練的場所。該地平時對人員出入實施嚴格管制,但此次允許媒體4日對回收密封艙的相關設施進行採訪。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送回小行星樣本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經過6年的長途太空旅行後,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釋放的返回艙於12月6日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透露,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飛抵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目標小行星「龍宮」附近,並首次通過在小行星上製造人造撞擊坑的方式,採集小行星地表和地下巖石樣本。據稱,小行星「龍宮」直徑約1公裡,它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前蘇聯曾先後發射「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完成了三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總共帶回326克月球地質樣品。我國於今年11月24日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升空23天後把大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到地球。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日益受到重視。日本通過「隼鳥」和「隼鳥2號」成功完成了對「系川」和「龍宮」兩顆小行星的採樣。
  • 日本與NASA合作,分享隼鳥二號帶回樣本
    現在,該機構下屬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正期待著接收小行星龍宮(Ryugu)的樣本,後者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隼鳥二號探測器剛剛送回地球的。上周末,隼鳥二號向地球發送了其從小行星龍宮上採集的樣本。根據JAXA和NASA之間達成的協議,NASA可獲得部分樣本。
  •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和美國同時期採取樣本的國家,還有前蘇聯,在1970年月球16號飛船成功著陸,帶回了101克月球樣品,這是人類歷史上第1次採用機器自動取樣,在此前美國採用的都是人工取樣,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之後,太空人進行土壤採集,然後帶著太空人和月球土壤共同返回地球。相比之下,蘇聯的自動取樣顯得更為高級一些。
  •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
    日本飛船飛行52億公裡後,將帶回太空物質,已與美國籤訂協議!在南澳大利亞的一個小鎮上,有一群日本人已經蓄勢待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因為他們即將迎接日本飛船從數億公裡之外所採回的太空物質,這些物質來自於小行星龍宮。
  • 嫦娥5號月球取樣和隼鳥2號小行星取樣,哪一個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 快來了解一下「冥王號」登陸小行星取樣吧
    目前,冥王號實時傳回的數據表明,它的觸碰式樣品採集設備(TAGSAM)成功接觸了小行星的表面,並發射了一股氮氣,這股氮氣攪動了貝努表面的灰塵和礫石,其中有一些應該已經進入了樣品採集裝置中。冥王號的工程師還確認,太空飛行器與小行星表面接觸後不久,便啟動推進器並安全地撤離了貝努。
  • 「冥王號」登陸貝努小行星取樣 將帶來「太陽系嬰兒照」
    目前,冥王號實時傳回的數據表明,它的觸碰式樣品採集設備(TAGSAM)成功接觸了小行星的表面,並發射了一股氮氣,這股氮氣攪動了貝努表面的灰塵和礫石,其中有一些應該已經進入了樣品採集裝置中。冥王號的工程師還確認,太空飛行器與小行星表面接觸後不久,便啟動推進器並安全地撤離了貝努。位於華盛頓的NASA總部行星科學部主任Lori Glaze說:「這次採樣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歷經52億公裡,滿載珍貴小行星貨物的宇宙飛船就要回到地球
    在太空遨遊六年之後,日本航天探索機構的「隼鳥二號」宇宙飛船將於2020年12月6日最終返回地球。最為難得的是,它攜帶著難以置信的稀有、珍貴且來之不易的物資:至少100毫克從小行星龍宮表面收集的物質。它將把裝有樣本的太空艙拋向地球,而飛船將繼續訪問更多的小行星目標。
  • 「隼鳥2號」把小行星塵埃帶回地球
    圖片來源:AP/Shutterstock 本報訊 本周,日本航天探索局(JAXA)確認完成了將小行星塵埃帶回地球的任務。近日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中的「隼鳥2號」返回艙中,裝有小行星「龍宮」上的黑色顆粒。 JAXA太空系統專家Yuichi Tsuda表示,這一操作對項目組和JAXA而言都具有裡程碑意義。
  • 小行星上居然挖到了人造物?!「隼鳥2號」樣本回收行動概要
    通過對富含水和有機物的C型小行星的探查,解讀地球、海洋與生命原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進化的奧秘,促進太陽系科學的發展。 挑戰新技術:通過衝擊裝置在小行星表面產生人造撞擊坑,並在其周圍進行採樣。使日本在這個領域進一步確立領先優勢。 確立成熟的太陽系天體往返探測技術。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
  • 小行星上居然挖到了人造物?!ーー「隼鳥2號」樣本回收行動概要
    通過對富含水和有機物的C型小行星的探查,解讀地球、海洋與生命原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進化的奧秘,促進太陽系科學的發展。挑戰新技術:通過衝擊裝置在小行星表面產生人造撞擊坑,並在其周圍進行採樣。使日本在這個領域進一步確立領先優勢。確立成熟的太陽系天體往返探測技術。
  • (科技)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蘇聯月球飛船共獲得301克月球樣品 1970年9月12日,蘇聯發射了月球16號,1970年9月20日成功著陸月球,1970年9月24日,月球16號成功回到地球,它帶回了101克月球樣品,這是人類機器首次完成在月球上自動取樣,雖然樣品數量很少,但是意義非常重大,為太空飛行器自動取樣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