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向地面釋放可能裝有小行星「龍宮」碎石的密封艙。該密封艙或於日本時間6日凌晨2時50分被投放到澳大利亞南部的沙漠地帶。據報導,可能被帶回的碎石樣本,或有助探索太陽系起源。
密封艙或在澳沙漠著陸據日本廣播協會報導,密封艙的投放地點是澳大利亞軍隊訓練的場所。該地平時對人員出入實施嚴格管制,但此次允許媒體4日對回收密封艙的相關設施進行採訪。
該設施內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控制中心,相關人員對推斷密封艙著陸地點的具體操作順序等進行了確認。
報導稱,該投放地也是澳大利亞原住民生活的地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藤本正樹表示:「這是一片廣闊平坦的大地,最適於密封艙安全著陸,是能夠馬上將樣本運回日本的絕佳環境。」
另據日本共同社此前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4日召開了記者會。該計劃負責人津田雄一教授表示,「探測器非常順利」,並強調「認為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成果」。
津田介紹稱,密封艙將在縱100公裡、橫150公裡的橢圓範圍內落地。如果使用火藥的密封艙分離工作失敗,就會像2010年返回的第一代「隼鳥號」一樣,整個機體進入大氣層,以回收樣本為優先。第一代「隼鳥號」的機體當時燃燒殆盡。
可能帶回小行星碎石樣本2014年12月3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搭載H-IIA火箭26號機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2月和7月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表面,採集到了「龍宮」地表下的巖石標本。2019年11月,它結束了約1年半的停留,向地球出發。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5日下午,在經過6年60億公裡的往返航行後,「隼鳥2號」在22萬公裡的高度向地面釋放密封艙。日本時間6日凌晨,裝有巖石樣本的密封艙將進入地球大氣層,並於凌晨2時47分至57分,降落在澳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鑑於其直徑只有40釐米,尋找它的任務「十分困難」。抵達伍默拉的日本專家已在多個地方設置衛星天線接收信號,當地航天局和國防部也將協助執行搜索和檢索任務,最快當地時間6日中午前後可將密封艙回收。科學家們期待這些樣本能幫助他們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隼鳥2號」或將繼續前行報導指出,如果密封艙成功分離,在太空中孤獨地航行6年之後,「隼鳥2號」仍將繼續前行。根據計劃,機體留在太空,釋放密封艙後,它將用剩餘燃料繼續前往另一顆遙遠的小行星,名為「1998KY26」,踏上長達11年總計100億公裡的新旅程。
綜合中新網、新華社、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