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佔庭帝國:拯救西方文明的東羅馬千年史》
歷史背景
公元5世紀,在環繞地中海沿岸,西羅馬帝國帶著一個偉大文明不屈,仿佛垂暮的夕陽般準備走向他的墳冢;在與他相鄰的地中海東岸,一個年輕的帝國正散發著蓬勃的光輝,並在之後持續照耀了整個西方文明千年之久。這個散發了千年光輝的偉大帝國正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現在後世傳頌的拜佔庭帝國。
拜佔庭帝國國祚1058年,歷12朝代,93位帝王。但是「拜佔庭」並不是這個帝國確切的正式名稱;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劃分給兩個兒子管轄,東羅馬帝國在希臘古城「拜佔庭」上重建都城,但是在之後歷經千年統治中帝國仍然稱「羅馬帝國」,17世紀西方學者為了區分神聖羅馬帝國,才使用了「拜佔庭帝國」這一叫法。在中國歷史上也用「拂菻」「大秦」「海西國」等稱呼拜佔庭帝國。
拜佔庭帝國的統治貫穿了整個西方世界的中世紀,從戴克里先設立「四頭制」到君士坦丁一世在拜佔庭營建新都並重新收回皇權。378年阿德裡安堡戰役東部皇帝瓦倫斯戰敗身死,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再次分裂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為主的北方蠻族侵襲下,倒塌在戰爭的廢墟之中,從此帝國永遠的失去了統一的可能。隨著西羅馬的滅亡,東羅馬作為古典文明的的傳承延續了千年之久,積千年文明沉澱,成為了今天書中的「拜佔庭帝國」。
文明地位
作為羅馬唯一的正統繼承者和古典文明的保存者,拜佔庭帝國在歷經千年的歷史中輾轉沉浮,迎來送往了一個個敵人,6世紀中葉的繁華鼎盛,大瘟疫和連年戰爭下的國勢衰退;馬其頓王朝復興下的三個世紀的「黃金時代」;並波斯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諾曼人、俄羅斯人、土耳其人爭鋒長達八個世紀。在宗教、律法、建築、繪畫、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延續)和城市建設領域都創造了及其燦爛的文明成果。如果在世界範圍從文明的延續性和創造性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能超越拜佔庭帝國的,就只剩下雄踞亞歐東海岸的華夏文明了。
公元1453年,經過兩年的包圍,土耳其人最終撬開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門,也為一個偉大帝國的埋葬撒上了最後一抷黃土,末代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東向西帶去的風沙最終將這個風燭殘年的帝國埋葬在歷史塵埃之中。
通讀全書,除了被作者深厚的歷史功底折服,還有貫穿全文以講故事方式呈現的敘事行文方式,使整本書通讀下來完全沒有歷史的乏味和枯燥感,慢慢襲來是貫穿書本之後歷史背後的深刻反思。
今天再去回望歷史,拜佔庭雄鷹偉岸的身影終究還是掩埋在歲月的蹉跎之中,但是延續千年光陰沉澱的文明成果依然在歷史的高峰上璀璨生輝。這個提供了人類當代社會三分之一歷史文化根基的偉大帝國,五百多年前轟然坍塌在歷史不可逆轉的洪流中。如果沒有拜佔庭,基督教或許已經成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伊斯蘭或許可以提前七個世紀封鎖亞歐大陸,形成全球泛伊斯蘭中心,中東地區或許已經成為泛全球中心之一;但是偉大的拜佔庭雄鷹抵擋住了覬覦已久的阿拉伯和土耳其長達八個世紀,就此改變了歷史的格局。
千年帝國,震撼我的並不是某位偉大帝王的文治武功,而是透過千年歲月,依然能夠叩響靈魂深處的輝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