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挖掘:銀行評分卡製作——數據分箱、WOE、IV的意義

2020-12-24 CSDN技術社區

數據挖掘非常清晰的界定了它所能解決的幾類問題。這是一個高度的歸納,數據挖掘的應用就是把這幾類問題演繹的一個過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所解決的四類問題是如何界定的:


1、分類問題

分類問題屬於預測性的問題,但是它跟普通預測問題的區別在於其預測的結果是類別(如A、B、C三類)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值(如55、65、75……)。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在路上走著,迎面走來一個人,你對朋友說:我猜這個人是個上海人,那麼這個問題就屬於分類問題;如果你對朋友說:我猜這個人的年齡在30歲左右,那麼這個問題就屬於後面要說到的預測問題。

商業案例中,分類問題可謂是最多的:給你一個客戶的相關信息,預測一下他未來一段時間是否會離網?信用度是好/一般/差?是否會使用你的某個產品?將來會成為你的高/中/低價值的客戶?是否會響應你的某個促銷活動?……。

有一種很特殊的分類問題,那就是「二分」問題,顯而易見,「二分」問題意味著預測的分類結果只有兩個類:如是/否;好/壞;高/低……。這類問題也稱為0/1問題。之所以說它很特殊,主要是因為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只需關注預測屬於其中一類的概率即可,因為兩個類的概率可以互相推導。如預測X=1的概率為P(X=1),那麼X=0的概率P(X=0)=1-P(X=1)。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很多人已經在關心數據挖掘方法是怎麼預測P(X=1)這個問題的了,其實並不難。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大前提就是通過歷史數據的收集,已經明確知道了某些用戶的分類結果,如已經收集到了10000個用戶的分類結果,其中7000個是屬於「1」這類;3000個屬於「0」這類。伴隨著收集到分類結果的同時,還收集了這10000個用戶的若干特徵(指標、變量)。這樣的數據集一般在數據挖掘中被稱為訓練集,顧名思義,分類預測的規則就是通過這個數據集訓練出來的。訓練的大概思路是這樣的:對所有已經收集到的特徵/變量分別進行分析,尋找與目標0/1變量相關的特徵/變量,然後歸納出P(X=1)與篩選出來的相關特徵/變量之間的關係(不同方法歸納出來的關係的表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如回歸的方法是通過函數關係式,決策樹方法是通過規則集)。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決策樹、Logistic回歸、判別分析、神經網絡、Inpurity 、Entropy、Chi-square、Gini、Odds、Odds Ratio……等相關知識。


2、聚類問題

聚類問題不屬於預測性的問題,它主要解決的是把一群對象劃分成若干個組的問題。劃分的依據是聚類問題的核心。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故得名聚類。

聚類問題容易與分類問題混淆,主要是語言表達的原因,因為我們常說這樣的話:「根據客戶的消費行為,我們把客戶分成三個類,第一個類的主要特徵是……」,實際上這是一個聚類問題,但是在表達上容易讓我們誤解為這是個分類問題。分類問題與聚類問題是有本質區別的:分類問題是預測一個未知類別的用戶屬於哪個類別(相當於做單選題),而聚類問題是根據選定的指標,對一群用戶進行劃分(相當於做開放式的論述題),它不屬於預測問題。

聚類問題在商業案例中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如需要選擇若干個指標(如價值、成本、使用的產品等)對已有的用戶群進行劃分:特徵相似的用戶聚為一類,特徵不同的用戶分屬於不同的類。

聚類的方法層出不窮,基於用戶間彼此距離的長短來對用戶進行聚類劃分的方法依然是當前最流行的方法。大致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確定選擇哪些指標對用戶進行聚類;然後在選擇的指標上計算用戶彼此間的距離,距離的計算公式很多,最常用的就是直線距離(把選擇的指標當作維度、用戶在每個指標下都有相應的取值,可以看作多維空間中的一個點,用戶彼此間的距離就可理解為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最後聚類方法把彼此距離比較短的用戶聚為一類,類與類之間的距離相對比較長。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聚類分析、系統聚類、K-means聚類、歐氏距離、閔氏距離、馬氏距離等知識。


3、關聯問題

說起關聯問題,可能要從「啤酒和尿布」說起了。有人說啤酒和尿布是沃爾瑪超市的一個經典案例,也有人說,是為了宣傳數據挖掘/數據倉庫而編造出來的虛構的「託」。不管如何,「啤酒和尿布」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要善於發現這種關聯。

關聯分析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一群用戶購買了很多產品之後,哪些產品同時購買的機率比較高?買了A產品的同時買哪個產品的機率比較高?可能是由於最初關聯分析主要是在超市應用比較廣泛,所以又叫「購物籃分析」,英文簡稱為MBA,當然此MBA非彼MBA,意為Market Basket Analysis。

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一個用戶購買的所有產品假定是同時一次性購買的,分析的重點就是所有用戶購買的產品之間關聯性;如果假定一個用戶購買的產品的時間是不同的,而且分析時需要突出時間先後上的關聯,如先買了什麼,然後後買什麼?那麼這類問題稱之為序列問題,它是關聯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序列問題也可以按照關聯問題來操作。

關聯分析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三度」:支持度、可信度、提升度。假設有10000個人購買了產品,其中購買A產品的人是1000個,購買B產品的人是2000個,AB同時購買的人是800個。支持度指的是關聯的產品(假定A產品和B產品關聯)同時購買的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即800/10000=8%,有8%的用戶同時購買了A和B兩個產品;可信度指的是在購買了一個產品之後購買另外一個產品的可能性,例如購買了A產品之後購買B產品的可信度=800/1000=80%,即80%的用戶在購買了A產品之後會購買B產品;提升度就是在購買A產品這個條件下購買B產品的可能性與沒有這個條件下購買B產品的可能性之比,沒有任何條件下購買B產品可能性=2000/10000=20%,那麼提升度=80%/20%=4。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關聯規則、apriror算法中等相關知識。


4、預測問題

此處說的預測問題指的是狹義的預測,並不包含前面闡述的分類問題,因為分類問題也屬於預測。一般來說我們談預測問題主要指預測變量的取值為連續數值型的情況。

例如天氣預報預測明天的氣溫、國家預測下一年度的GDP增長率、電信運營商預測下一年的收入、用戶數等?

預測問題的解決更多的是採用統計學的技術,例如回歸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回歸分析是一種非常古典而且影響深遠的統計方法,最早是由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在研究生物統計中提出來的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目標變量與影響它的若干相關變量之間的關係,通過擬和類似Y=aX1+bX2+……的關係式來揭示變量之間的關係。通過這個關係式,在給定一組X1、X2……的取值之後就可以預測未知的Y值。

相對來說,用於預測問題的回歸分析在商業中的應用要遠遠少於在醫學、心理學、自然科學中的應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後者是更偏向於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需要有理論支持的實證分析,而在商業統計分析中,更多的使用描述性統計和報表去揭示過去發生了什麼,或者是應用性更強的分類、聚類問題。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最小二乘法等相關知識。


數據挖掘的應用領域

數據挖掘一開始就是面向應用而誕生的,前面說到數據挖掘主要解決四大類的問題,如果把這些問題演繹到不同的行業,我們將看到數據挖掘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以我們經常接觸的移動通信行業來說,結合前面提到的四大類問題,我們看看數據挖掘在通信行業都有哪些應用。


分類問題:

離網預測:預測用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離網的風險。

信用申請評分:根據用戶資料評估用戶是否可以授信(如預付費用戶可以透支、後付費用戶可以延長帳期)。

信用行為評分:根據用戶過去的消費行為特徵評估信用得分高低,便於調整話費透支額度或者付費帳期。

定位產品(如彩鈴、WAP、增值數據業務等)目標用戶:構建模型篩選產品營銷的目標用戶群。


聚類問題:

用戶細分:選擇若干指標把用戶群聚為若干個組,組內特徵相似、組間特徵差異明顯。當然用戶細分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都是採用聚類方法。聚類的優點是可以綜合處理多維變量,缺點是隨之帶來的不易解釋性。一種便於解釋的細分方法是結合業務對用戶群進行人為的劃分,習慣上稱為Pre-Define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於解釋且應用性強,缺點是對業務要求比較高,劃分邊界比較難定,對多維變量處理有難度。


關聯問題:

交叉銷售:針對用戶已經使用的產品和業務,向其推薦他沒有使用的,但可能有興趣的產品。交叉銷售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也可以理解為分類問題,與定位產品目標用戶這個問題比較相似。


預測問題:

比較成型的應用不多,一般多為用戶數預測、收入預測等。


相關焦點

  • 乾貨| 基於 Python 的信用評分模型實戰!|python|離散化|dataframe...
    score card,申請評分卡)、B卡(Behavior score card,行為評分卡)、C卡(Collection score card,催收評分卡)和 F卡(Anti-Fraud Card,反欺詐評分卡),分別應用於貸前、貸中、貸後。
  • 風控必備的評分卡模型,TempoAI 10分鐘搞定
    為了應對信用卡帶來的大規模逾期,多家銀行在二季度開始加大信用卡整頓力度,而評分卡模型正是銀行最常見的金融風控工具之一。銀行利用評分卡模型對客戶的信用歷史數據的多個特徵進行打分,得到不同等級的信用評分,從而判斷客戶的優質程度,據此決定是否準予授信以及授信的額度和利率。傳統的信貸風控主要靠資深從業人員依靠自身的經驗設置的專家規則,相較而言,評分卡模型的使用具有很明顯的優點。首先,判斷快速。
  • 這篇文章把數據講透了(四):數據挖掘
    ,如何對淨菜進行加工烹飪,讓它變成有價值、有意義的美味佳餚,即數據挖掘的過程。 二、數據挖掘(烹飪) 數據挖掘是對既定的「淨數據」進行加工利用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烹飪加工的過程。
  • 民生銀行發力移動大數據
    原標題:民生銀行發力移動大數據  京華時報訊民生銀行信息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該行基於阿拉丁移動雲平臺,相繼研發投產了「蒲公英」、「啄木鳥」、「貓頭鷹」三大數據產品,率先邁出了大數據「移動化」的重要一步。
  • 數據挖掘如何建模?
    為什麼需要數據挖掘 對於數據挖掘,很多人會認為它和數據分析是一回事。 其實從廣義上講,兩者都互有交集,在技術和範疇上有很相似的地方,只不過,數據分析重在「分析」,而數據挖掘則更重「挖掘」。
  • 數據挖掘顯示任天堂或有意再製作卡洛斯地區《寶可夢》
    一直以來,任天堂想要繼續製作卡洛斯地區的《精靈寶可夢》遊戲的傳言一直沒斷過,而最近有玩家進行的數據挖掘從側面證實了這個傳言。《精靈寶可夢:日/月》的源碼近日洩露到了網絡上,有玩家進行了數據挖掘,發現了兩個不同的佔位符,分別是「Kalos Reserved 3」和「Kalos Reserved 4」,認為這正是任天堂計劃給卡洛斯地區再製作兩款遊戲的證據。
  • 新一代靈雲智能語音質檢,全量質檢、客觀公正、數據挖掘只是標配
    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輕鬆將通話錄音精準地轉為文字,分析通話內容,並根據既定評審規則進行評分,發現並標註客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 微眾銀行發布「數據新基建」白皮書,助力釋放數據要素生產力
    會上,CCF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微眾銀行區塊鏈底層平臺研發負責人李輝忠發布《打造數據新基建,釋放數據生產力》白皮書。微眾銀行數據新基建白皮書今年10月27日,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在第六屆萬向區塊鏈全球峰會曾發表主題演講,闡釋了微眾銀行關於打造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為基礎的數字"新基建"以釋放數據生產力的相關觀點。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則是對這一觀點的全面論述,並詳細介紹了微眾銀行"數據新基建"的具體方案及應用案例。
  • 數據挖掘顯示《超級馬裡奧3D合集》使用模擬器運行
    有玩家通過數據挖掘發現,其實三款經典遊戲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模擬器在Switch上運行的,而並非針對Switch重新開發或移植。根OatmealDome在推特發布的消息,《超級馬裡奧3D合集》中包含的《陽光馬裡奧》和《超級馬裡奧銀河》使用名為「hagi」的Wii和NGC模擬器運行,這款模擬器很可能是由歐洲任天堂分公司開發製作。而《超級馬裡奧64》也同樣適用N64模擬器運行。
  • 玩家挖掘數據發現任天堂或正在製作卡洛斯地區《精靈寶可夢》新作
    任天堂旗下的《精靈寶可夢》系列遊戲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了,近日國外有玩家通過對網上洩露的《精靈寶可夢:日/月》源碼進行數據挖掘發現,任天堂或許正計劃給卡洛斯地區再製作兩款遊戲,一起來了解下吧。
  • 數據分析基礎內容介紹 — 模型、工具、統計、挖掘與展現
    比如說在生產線上,在生產的資料庫裡面,各種各樣的數據,可能是銀行的業務數據,也可能是電信運營商在交換機裡面採集下來的數據等等,然後這些生產的數據通過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 的縮寫,用來描述將數據從來源端經過抽取(extract)、轉換(transform)、加載(load)至目的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把需要的數據放到數據倉庫裡面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王軍在24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銀行峰會」上,談到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轉型之道,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銀行自身發展而言,在數字經濟大潮之下,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能力短板和本領恐慌,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 郵儲銀行第一屆數據建模大賽成功舉辦
    12月11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第一屆數據建模大賽總決賽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舉辦。郵儲銀行行長郭新雙、副行長曲家文、工會主席劉敏和總工程師徐朝輝出席並頒獎。此次數據建模大賽是郵儲銀行2020年勞動競賽項目之一,由總行工會與總行管理信息部聯合舉辦。大賽自今年4月啟動,共有129支隊伍、461人報名參賽。參賽隊伍跨層級、跨條線,業技充分融合;建模選題聚焦業務重點和難點,覆蓋客戶服務、業務營銷、風險管理等多個經營管理領域。
  • Datafocus小學堂|什麼是數據挖掘
    簡單來說,數據挖掘,就是從數據中看透事物之間聯繫的真相,再為人類所用。為什麼要數據挖掘?概括起來就兩種情況。1.遇到問題了你想要解決問題。2.你發現某種現象想理解背後的原理再為人類所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按以下兩條邏輯線來看數據挖掘。1.「問題」、「原因」、「解決」邏輯線「問題」,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你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企業問題,打個比方,今年產品賣不太出去啊,產品銷量直線下滑,企業快撐不下去了。
  • 客戶微細分模型上線華為雲ModelArts,索信達以AI科技挖掘金融數據...
    (原標題:客戶微細分模型上線華為雲ModelArts,索信達以AI科技挖掘金融數據價值)
  • 超全,110+數據挖掘面試題整理(附答案)
    面試哥數據挖掘工程師面試寶典雙手呈上,整理不易,快來收藏吧!頻繁模式挖掘 B. 分類和預測 C. 數據預處理 D. 數據流挖掘3.當不知道數據所帶標籤時,可以使用哪種技術促使帶同類標籤的數據與帶其他標籤的數據相分離?(B) A. 分類 B. 聚類 C. 關聯分析 D. 隱馬爾可夫鏈4.什麼是KDD? (A) A. 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 B. 領域知識發現 C.
  • 三款APP投產 民生銀行發力移動大數據
    「行動裝置方興未艾,對數據收集、分享、分析挖掘等提出了實時性的新要求,雲計算也應在移動雲端應用方面突破創新。」民生銀行信息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行基於阿拉丁移動雲平臺,相繼研發投產了「蒲公英」、「啄木鳥」、「貓頭鷹」三大數據產品,率先邁出了大數據「移動化」的重要一步。
  • 不碰數據 又要建模?中國版FICO如何駕馭無數據場景|算力隱私專欄
    FICO評分系統全球分布圖美國的個人信用評分系統,主要是Fair IsaacCompany 推出的 FICO,評分系統也由此得名。一般來講, 美國人經常談到的你的得分 ,通常指的是你目前的FICO分數。
  • python數據挖掘常用工具有哪幾種?
    python數據挖掘常用工具有哪幾種? python有強大的第三方庫,廣泛用於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領域,下面小編整理了python數據挖掘的一些常用庫,希望對各位小夥伴學習python數據挖掘有所幫助。
  • 對不起,你的PPT數據不夠直觀,你可能需要讓數據動起來
    這篇文章就介紹了 Python 中一種簡單的動態圖表製作方法。數據暴增的年代,數據科學家、分析師在被要求對數據有更深的理解與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將結果有效地傳遞給他人。如何讓目標聽眾更直觀地理解?當然是將數據可視化啊,而且最好是動態可視化。本文將以線型圖、條形圖和餅圖為例,系統地講解如何讓你的數據圖表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