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虧損,股份出售,人員閃辭,多家知名藥企現高管換血!

2021-01-19 網易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醫藥行業內已有近百位高管離職。6月才過半,就已經有11位副總經理以上職務的國內藥企高管離職。

  6月15日,信邦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徐琪因個人工作原因辭去公司職務,辭去副總經理後仍擔任公司董事。具體公告內容如下:

  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辭職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董事會於 2020年 6 月 13 日收到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徐琪女士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徐琪女士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去副總經理後,仍擔任公司董事。

  根據《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規定,徐琪女士的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徐琪女士的辭職不會影響公司業務的正常運作。

  公司及董事會對徐琪女士在任公司副總經理期間為公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特此公告。

  貴州信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會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

  信邦製藥子公司股權全部轉讓?

  不知道此次的高管離職是否與上半年企業業績不佳有聯繫。就在6月14日,信邦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中肽生化100%股權、康永生物100%股權轉讓給泰德醫藥(浙江)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款合計為7.5億元。

  

  信邦製藥介紹,中肽生化、 康永生物主要從事多肽原料藥定製化服務和體外診斷試劑銷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2019年多肽和體外診斷試劑銷售收入分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18%和0.76%。

  信邦製藥表示,為降低經營風險,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更好地配置公司資源,貫徹聚焦醫療服務的發展戰略,本次關聯交易符合公司實際經營和未來發展需要。

  據了解,受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信邦製藥多肽業務、體外診斷試劑業務均面臨了發展瓶頸,康永生物2019年度和中肽生化2020年一季度都出現了虧損。為尋求破局需要考慮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並在境外投資建廠,大額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必然會對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哈藥兩年現5位副總閃辭

  除此之外近來還有一家知名藥企頻現高管離職引起了大眾的注意:6月10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高磊先生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高磊先生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資料顯示,高磊擔任副總經理的任期為2018年9月13日至2020年10月25日。

  

  這已經是自2019年以來哈藥第5位離職的高管,據哈藥股份2019年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3月31日,劉幫民、吳志軍、周行、魏雙瑩4位副總經理離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除吳志軍因退休原因辭職外,其餘三人離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而劉幫民在職僅僅19天。

  高管閃辭背後,企業危機四起

  6年來,哈藥情況並不客觀。該公司自從在2013年實現收入181億元的高峰之後開始走下坡路,2014-2018年分別為165.09億元、158.56億元、141.27億元、120.18億元、108.14億元,連續5年下跌。2019年全年營收118.24億元,實現淨利0.56億元,同比下降83.88%。

  來源:哈藥股份歷年財報

  2020年一季度,哈藥股份處於虧損狀態,不僅營收、淨利分別下滑6.11%、28.58%,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也由上年同期的8.38億元下降至6.45億元。

  根據2019年年報,哈藥股份的主要產品銷量全面下滑。其中,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阿西莫林膠囊、雙黃連口服溶液的銷量同比下滑11.05%、16.1%以及18.3%。

  哈藥股份在此前的業績預減公告中解釋稱,公司淨利下滑的主要原因為:醫藥工業板塊因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的公布等行業政策影響,公司前列地爾注射液等產品的銷量下降;第二,公司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推進較慢,公司未獲得帶量採購政策紅利等。

  半個月已有11位高管離職

  福安藥業董事、總經理辭職
近日,福安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6月12日收到公司董事、總經理蔣晨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蔣晨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其所擔任的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總經理職務。辭職後,蔣晨將不在福安藥業擔任其他職務。蔣晨的原定任期屆滿日期為2021年12月20日。
在新的總經理到任之前,暫由董事長汪天祥代為履行總經理職責。福安藥業將儘快完成董事的補選和聘任總經理的工作。
天津力生製藥董事離職
6月11日,天津力生製藥發布公告稱,經核查,齊鐵栓因工作變動原因不再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戰略與發展委員會委員職務,其職務變動原因與實際情況一致。齊鐵栓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哈藥股份副總經理辭職
6月10日,哈藥股份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高磊的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高磊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其他任何職務。資料顯示,高磊擔任副總經理的任期截止至2020年10月25日。
哈藥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劉幫民、吳志軍、周行、魏雙瑩4位副總經理已離任,其中除吳志軍外的三人離職原因均為「個人原因」。
吉藥控股監事會主席辭職
6月10日,吉藥控股公告稱收到監事會主席趙麗媛女士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趙麗媛女士申請辭去公司監事會主席、監事職務,趙麗媛女士辭去上述職務後將繼續擔任公司子公司吉林金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等職務。
明德生物副總經理辭職
6月5日,武漢明德生物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周雲的書面辭職報告,周雲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其辭職報告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周雲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後,將不再擔任明德生物任何職務。在公司未正式聘任新的董事會秘書期間,公司董事會指定暫由公司副總經理王銳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公司將按照相關規定儘快聘任新的董事會秘書。

  康美藥業獨董離職

  6月4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因個人原因,張平先生辭去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和考核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辭任後,張平先生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這是繼證監會頂格處罰之後第8位離職的高管了。

  華潤雙鶴藥業董事辭職

  6月4日,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高管離職公告。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董事會近日收到範彥喜先生提交的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安排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專門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申請自送達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範彥喜的辭職未導致公司董事會低於法定最低人數,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的正常運作。

  天銳醫藥總經理辭職
6月3日,桂林天銳醫藥接連發布兩條公告,宣布公司總經理鍾銘,董事、監事趙桂芳辭職。公告顯示,鍾銘、趙桂芳因個人原因辭去上述職務。辭職後,鍾銘繼續擔任董事長職務,趙桂芳繼續擔任監事職務。
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董事辭職
6月1日,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董事、總經理侯文玲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調整原因,侯文玲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並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復星醫藥副總裁辭職
6月1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接到李建青的書面辭職函。因個人原因,李建青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副總裁職務,自2020年5月31日起,李建青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復星醫藥已有三名副總裁辭職。4月17日,復星醫藥副總裁戴昆因個人原因辭去職務;5月6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公司高級副總裁Hequn Yin辭去職務。

  其實大多數藥企受到了疫情的影響比想像中嚴重,據米內網統計,今年一季度超過50%的A股醫藥企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跌,有53家藥企淨利潤虧損,而去年同期僅有16家。截至6月5日,共有39家醫藥企業披露上半年業績情況,不足一半的藥企預喜。

  刨去這種不可控因素,4+7帶量採購、兩票制、招標降價、醫保控費和一致性評價等國家新一輪醫改政策也足夠壓得藥企喘不過來氣,如果企業不及時改變產業機構,不採取措施搶佔市場,制定符合市場的研發計劃,出現較大虧損只是時間問題,對於人才的流失也正是企業所面臨的現狀的一種表現;只希望這場行業困境能早點出現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葛蘭素史克、中國生物、恆瑞製藥等多家知名藥企驚現「離職潮」 或...
    作者:付曉雅近日,葛蘭素史克GSK副總裁、呼吸業務部負責人王虹離職,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 謝炳辭任首席執行,康亞藥業(872320.OC)何仲彤辭去總經理職務,恆瑞醫藥(600276.SH)包括蔣新華在內的4位副總經理同時辭職……幾個月內,接連幾十位知名藥企高管紛紛離職
  • 多位藥企高管離職
    ▍來源:賽柏藍▍作者:遙望▍2020,多家藥企高管離職1月8日,上市公司天津力生製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副總經理馬霏霏的書面職務變動報告,馬霏霏因工作變動原因,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 美國企業被東北知名藥企收購2年後破產,曾經全球最大
    在中國,哈藥集團曾是家喻戶曉的知名醫藥品牌,曾憑藉「三精」、「鈣中鈣」等產品一時風光無限;在美國,GNC(健安喜)被稱為為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品牌,至今已創建85年,在全美擁有5200家連鎖店。本無交集,卻同樣在走下坡路的兩個企業,在2018年因為一場收購走到了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兩年過去了,結果如何呢?
  • 33家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 大多鎩羽而歸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3家上市藥企涉足化妝品行業。不過,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進軍化妝品的藥企大多鎩羽而歸,僅有兩家在去年的年報或今年的半年報中提及相關業績。33家A股上市藥企進軍化妝品行業天眼查專業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有約26.4萬家經營範圍包含「中藥」或「西藥」且同時包含「化妝品」,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海底撈就塑料烏雞卷事件道歉 知名白酒現漲價潮
    ,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萬州分公司處於停產狀態。 濟南門店吃出塑料後,杭州門店筷子又檢出大腸菌群,海底撈快速擴張背後隱患初現 近期,海底撈食品安全問題頻現,自濟南門店吃出塑料後,杭州門店又被檢出筷子大腸菌群項目不合格。受疫情影響,海底撈2020年上半年虧預計損約9億元至10億元,但依然表示仍將積極開設新門店。
  • 業績大幅下修 合眾思壯多名高管「集體」辭職
    原標題:業績大幅下修 合眾思壯多名高管「集體」辭職   主營衛星導航定位軟硬體
  • 藥企年底花式保殼 頭頂退市新規 擦邊球還能「得分」嗎?
    來源:國際金融報截至1月15日收盤,已有超100家上市藥企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在市場上引起連串反響。例如,1月14日,亞太藥業發布業績預告稱,2020年度公司可實現扭虧為盈,預計歸母淨利潤達2000萬元至3000萬元,隨後該股連續收穫2個一字漲停板;同日,另一上市藥企聖濟堂也發布了業績扭虧公告,在近2個交易日中該股累計漲幅達10.93%……記者注意到,包括前述兩個順利扭虧的企業在內,還有數十家藥企為了保殼,在年底做出了「苦苦掙扎」得舉動。
  • 賣賣賣,跨國藥企扎堆剝離非核心資產,諾華7.9億元出售蘇州工廠
    有分析人士指出,跨國藥企剝離非核心資產,可以保持穩定的現金流,聚焦核心業務優勢,但這也意味著成本的消減和進一步的裁員。剝離非核心業務,諾華壓縮成本轉型升級蘇州諾華位於江蘇常熟市,是諾華公司在中國建設的第一家原料藥生產開發基地,也是諾華全球生產布局及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工廠於 2006 年初奠基,2007 年底投入營運,迄今為止投資總額達 2.925 億美元。
  • 裁員400多人,哈森股份上市之後業績就變臉
    業績一路下滑,2018年扣非後歸股淨利預虧1.21億元一葉可知秋,從子公司大量裁員便能看到些問題,哈森股份業績表現也令人堪憂。在披露裁員公告的當天,哈森股份披露公司2018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報告期內歸股淨利潤預計虧損7000萬元。
  • 高補貼、大裁員、疑抄襲,三座大山下哈森股份首現業績預虧
    高補貼、大裁員、疑抄襲,三座大山下哈森股份首現業績預虧1月22日晚間,哈森股份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7000萬元左右。此外,非經常性損益影響金額約為51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將虧損1.21億元。哈森股份自上市後年年盈利,此次預虧或將成為另一個裡程碑。
  • 仙樂健康出售資產狂賺8.5億,子公司陷大幅虧損
    公司最新於2018年11月更新了招股書,兩年間,除了仙樂健康融資胃口大變,需多融1.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外,其他募投項目和募集額未發生任何改變。仙樂健康近年來的業績雖穩步提升,但公司主要做給輝瑞等大廠代工,自身品牌度不夠,提起保健品,大多數人會想起湯臣倍健,而對於行業老二仙樂健康卻鮮有人知。
  • 聆達股份或轉型無望:亂蹭熱點主業持續衰落 公司高管頻出走
    來源:時代周報原標題:亂蹭熱點主業持續衰落,公司高管頻出走,聆達股份或轉型無望蘭爍「類似這種『清倉式』減持,有兩種可能,一是之前就有入主意願,其次是提前接觸到了賣家,為了避嫌需要緊急出售股份。這類交易涉及高管時,可能會有相關內幕消息。」
  • 軟銀集團公布全年業績預估,15年來現首虧
    當地時間4月13日,軟銀集團公布了全年業績預估,預計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9財年,公司將出現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而此前,市場預期軟銀集團全年將實現經營利潤4665.6億日元。報導稱,這將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也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虧損。軟銀集團稱,預計2019財年淨虧損7500億日元。
  • 幸美股份繼續虧損 人員大量流失或將加速企業走向衰落
    報告顯示,幸美股份2019年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遞減2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3.28萬元,同比增長81.6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718.31萬元,同比增長51.29%。這是幸美股份繼2018年虧損後再次虧損。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據健識局統計,2月10日以來,已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發布了2019年財報。輝瑞、羅氏、諾華名列前三,其中輝瑞的銷售額518億美元,羅氏495.9億美元,諾華474.5億美元。
  • 15家跨國藥企去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
    從業績增長情況看,至少默沙東、羅氏、阿斯利康等企業在華市場表現仍然可圈可點,甚至可以說,中國市場是跨國藥企業績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受到新冠肺炎,以及醫改持續推進帶來的影響,分析人士認為,跨國藥企2020年業績增長恐怕會受到影響。這些企業要想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還需要做出更多改變。
  • 沃爾瑪一季賺1300多億,卻要出售85%股權,打算撤離日本市場?
    加速撤離海外市場儘管海外市場業績有所增長,但沃爾瑪仍開始收縮這部分業務。因競爭激烈,沃爾瑪在日本的業務狀況似乎並不樂觀。11月16日,外媒透露,沃爾瑪出售了其所擁有的日本商超巨頭西友超市的大部分股份,以尋求從日本市場撤離。
  • 風神股份業績預虧!
    虧損4.43億到4.85億元,對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風神)來說,這樣的年度預虧公告是風神發展史上從未遇到過的情況。2018年1月27日,正處在與PTG(倍耐力工業胎業務,即PrometeonTyre Group S.r.l.)
  • 低估值高增長的新安股份,高管緣何忙於減持?
    這一點也在券商分析師的研報中得到印證,幾乎所有研報的標題都帶有高景氣、量價齊升、業績大幅增長等字眼,看多成了統一的方向。但現實市場的走勢卻並非如此簡單。公司股價在今年7月24日見頂19.94元/股(前復權,下同)後,就展開了持續的下跌走勢,儘管9月底在三季報預告業績大幅增長的帶動下出現過一波快速反彈,但隨著股價10月的持續下行,9月反彈的成果已經全部喪失。
  • 大佬套現13億,高管輪番減持,傑瑞股份員工成接盤俠
    受大盤低迷和國際油價暴跌等影響,今日,多家油服上市公司股價大跌,其中,中曼石油跌6.42%,中海油服超過8.5%。但除了外界因素,近日,傑瑞股份控股股東的大手筆減持也被市場視為一大利空,而這次減持的背後還有一個頗有爭議的員工持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