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1月15日電 冬日暖陽下,瀏陽市鎮頭鎮躍龍河恬靜秀美,河水清澈,偶有行人在沿河景觀帶上散步,三兩孩童在旁嬉戲,浪卷千堆,風光旖旎,水綠魚肥,人與自然構成一幅和諧溫馨的畫面。
躍龍河位於瀏陽市西南部,流經葛家、鎮頭等2個鄉鎮,全長13.7千米,流域面積35.35平方千米,流域內人口1.27萬人。然而在2018年以前,躍龍河還是當地一條遠近聞名的「臭水河」,沿岸居民避之不及,水質一度淪為劣V類,汙染十分嚴重,與現在的躍龍河有著天壤之別。
多措並舉
躍龍河三年華麗巨變
2020年,躍龍河美麗河流示範創建工程順利通過長沙市河長辦驗收,正式完成「醜小鴨」的華麗轉變,實現「一河一景一品一韻」。目前躍龍河水質已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成功讓水留下來、活起來、淨起來、美起來。
鎮頭鎮雙橋村村民鄭夥亭對此深有感觸:「1998年開始我就住在躍龍河邊,20多年前,村裡的生活汙水、家禽的糞汙都直排入河,完全是一條臭水河,平日都不敢開窗。這幾年,明顯看到水質變清了也不臭了,河兩岸也都種上了樹,環境好了,我們生活更舒心了。」
躍龍河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始於2018年,為了改善躍龍河的水質,鎮頭鎮對躍龍河水質做了全面摸排,調查發現躍龍河受沿線生活汙水、養殖廢水無序排放和農村面源汙染的影響,河水中氨氮和總磷含量超標。在了解躍龍河水質汙染的原因後,鎮頭鎮迅速反應,打出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的「組合拳」。鎮頭鎮成立躍龍河(鎮頭段)綜合治理先鋒黨支部,採用「黨建+河長制」的方式,分段分片區明確職責,通過建立各級河長責任體系壓實監管責任,針對性實施「三減三增」綜合治理辦法,躍龍河水質逐步改善。
「三減三增」
綜合治理守好一方碧水
「三減三增」看起來很簡單,就四個字、六個方面,但是實際工作的開展卻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涉及了多個方面,持續了近三年之久。「三減三增」的成功,凝聚著市鎮村三級的努力。「三減」即減少畜禽養殖汙染、生產生活汙水、河道淤積垃圾。在治理期間,鎮頭鎮先後完成沿河109戶養殖戶的退養工作。連續三年共投入100餘萬元對躍龍河河道開展清淤疏浚,並建立28人保潔隊伍,及時清理打撈河道及周邊垃圾,引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
「三增」即增加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農業綠色生態防控措施、河道景觀創建示範點。鎮頭鎮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760處、新建了1座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和2處「小型汙水處理設施 人工溼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配備太陽能光伏殺蟲燈15臺、蚊蟲誘捕器200餘臺,有效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時以河流自然景觀為基礎,規劃建設5.5公裡的沿河景觀帶。
在治理過程中,「三減」為躍龍河汙染源頭做好了「減法」,從根源上拔除汙染源。「三增」工作滿足了居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美化了躍龍河建設,密切了人與水的關係,提升了附近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如今,躍龍河已經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附近的居民滿意度上升,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了躍龍河的美景。(龔枳宇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