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
照片及文字均屬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者未經授權的引用。人生,就是不斷感受,不斷體驗,不斷修行!感謝在這一路上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和朋友們。
也許你和我一樣,都被這機箱的眩光特效驚訝到了,沒錯,現在的機箱和幾年前的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機箱內部結構的改變和散熱理念的更新換代以外,更多的就是增加了炫光RGB燈效,為了顯示主板等的RGB效果,機箱更是從原來封閉的鐵皮,改為現在的側透,不僅如此,機箱和散熱器,乃至風扇都增加了RGB效果,看上去儼然一個神奇的光的世界。
除了華碩ROG M8F主板外,其他的神奇的炫光效果來源於Antec NEPTUNE(海王星)240一體化水冷、NEBULA (星雲)120ARGB風扇,和Antec Dark Phantom (暗黑系-夜行者)DP501機箱。此外,暗黑系-弒星者M(DP301M)和暗黑系-復仇者X(DA601)也是不錯得及想想選擇。
由於拍攝過程中,意外遇到Sony SD卡卡崩的悲劇,導致很多相片損毀,所以不得不一改從零開始裝機的次序,而採用另外一種測評方式。不過這也給了我在安裝完成以後,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我們重新看一下這個安裝好的主機的機箱,在頂部是antec海王星散熱器,我採用了類似吊頂的一種安裝方式,有些人喜歡採用安裝在機箱前端那三個風扇處的方法。但我個人偏愛這種吊頂的模式,即使是單風扇的一體化水冷式散熱器,我依舊喜歡這樣的方式。對於放在機箱前端,我可以說三風扇那種水冷,完全在安裝上沒問題。Antec DP501機箱可以支持在機箱背部的1個120mm風冷或者水冷,頂部支持280或者240這樣的雙冷排水冷,也就是說支持140mm和120mm的雙風扇。而前側,則支持三個120mm風扇或者2個140mm風扇,因此支持三風扇的冷排,我在這裡是選擇安裝了2個星雲ARGB風扇,還有一個自帶的原裝風扇,那個風扇是不帶燈的120mm風扇。所以整體,這個機箱採用了5個風扇,兩個是水冷自帶的,2個是額外配置的,一個是轉移了位置的。Antec DP501這個機箱,安裝ATX板子,完全沒任何問題,因為ROG的裝甲,我不得不把原來位於機箱背部的風扇,放到了前端,因為這個不是RGB風扇,所以就放在了低端。所以整體的散熱效果就是前側和頂部的散熱,CPU採用的是一體化水冷式的散熱。這一面的走線,我們看起來還算規整。
鑑於機箱的長度,因此裝超長的顯卡是沒任何問題的,後來嘗試了一下技嘉GTX1660 SUPER,是一款三風扇的顯卡,不過看上去機箱裡面仍有空間,再長一些也沒問題。官網上,說支持小於等於380mm長的顯卡。此處,還需要注意一下側透,採用的是4MM厚的鋼化玻璃,好像最近廠商都喜歡採用鋼化玻璃的模式,而淘汰了有機玻璃了,其實鋼化玻璃,看的更清晰。安裝的地方,都有橡膠墊,這邊方式玻璃的剛性和金屬的剛性相剋,避免破碎。畢竟在玻璃上切口不容易。
讓我們繼續回到機箱內部。這次我們著重觀察Antec 海王星240一體化水冷散熱器。這款產品有幾個亮點,第一就是RGB燈效,主要是通過雙風扇和CPU的散熱裝置上的LOGO體現的。第二就是水泵的設計,以前水泵都設計在CPU的散熱裝置上,這款一體化水冷的水泵設計在水冷排的頂部,這樣就避免了震動對CPU帶來的傷害,而且CPU也可以使用超薄的冷頭。第三就是純銅的CPU接觸面,已經塗抹好了矽脂膏,更主要是純銅是比較典型的一種散熱媒介,被認為具有很好的導熱效果。第四就是水冷採用PTFE材質的水管+尼龍的包網,這樣能提升產品的格調。第五就是冷排的設計,經過優化,壁厚和水道寬度都有所調整。當然,為了適應現在主流的平臺,幾種主要的CPU腳針都要支持,如LGA115X,LGA2011/2066,及AMD的FM2/1/3/3+/4/TR4等,幾乎全平臺的接口配件。本來接觸面和很多細節都有圖的,可惜毀了,不過還是讓我們看看產品的一些細節,見微知著了。
首先是CPU水冷裝置,外觀上看起來更精緻,也增加了RGB燈效,依舊採用四角固定的方式,這需要安裝的時候,注意各方面的力矩,需要採用對角線安裝發,看水冷頭位置的裝置和水管及包網,做工都非常的精細,一看就是好產品。我嘗試過幾種位置,對於這款DP501機箱,240冷排有兩個安放位置,一個就是機箱頂部,一個就是機箱前端,個人更偏愛機箱頂部,整個誰管的扭矩也更加順暢,彎折也更自然。
燈效的另外一個裝置,就是這兩個RGB風扇,其實這個風扇和星雲是同一種風扇,只是外售的星雲風扇和這個接口稍微有所差異,但基本一致。看一下水冷頭在冷排上的接口,採用一體化鑄造的,不用擔心漏液等問題。水泵就在那個新的部位。
前面提及在機箱的前部,增加了兩個星雲ARGB風扇。星雲120ARGB風扇,為120mm風扇,厚度25mm,提供轉速600-1200轉,提供風扇4pin接口和ARGB 3pin接口,含3pin的公母頭。風扇為12V供電,ARGB為5V供電,特點是軸心側發光燈珠。
現在看看機箱另外一面的走線。我只能說我儘量做到規整,奈何需要接的地方太多。首先,將海王星水冷和DP501機箱組合起來,因為各自的RGB燈效設計,所以對SATA口的佔用還是挺大的。我這塊電源一共4個sata口,被佔用了三個,還剩下一個,給僅有的一個HDD供電,這次我採用的是板載的M.2接口的SSD,如果我用SATA的SSD,你就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尷尬,接口不夠。或者找一個多接口的,後來我換了一個6sata口的電源,剛剛夠用。因為背後的空間比較小,但是背後的設計其實挺多的。採用了ATX機箱後面的設計,電源和主板區域分離,因此電源和背板區域在一起,但是看一下HDD盤位和SSD盤位,就會發現,如果是這種串聯的SATA電源口或者是彎折的SATA數據線,在這裡的安裝就會遇到問題,因為主板對彎折的SATA的兼容性不好,而這裡機箱區域小,這後掛式的雙SSD盤位,同樣會造成數據線和電源線的不便。HDD盤位留給電源防止電源線的位置也不夠充裕,因此很多線直接會和HDD硬碟位衝突,對於硬碟,下面的那個盤位,不支持彎折SATA數據線,安裝不上去。此處,水冷散熱器和機箱的RGB控制盒,搭載的線,不僅造成了SATA電源口的緊張,還造成 一定程度線的混亂,雖然我做了多次嘗試,還是無法,讓兩個控制盒同步。如果在考慮上主板,則是三個RGB光效同步,雖然我做了嘗試,但並沒完全成功。自家的水冷和機箱的同步統一接口,可能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說,背板空間利用率還是蠻高的,因此也有些狹窄,所以線材有些亂。可以看到,機箱上的RGB接口,還有很多沒用,但是不能接上水冷的,因為水冷的同時還負責有轉速和RGB同步,因此這裡是個矛盾。此處,我將所有的RGB風扇都接在了水冷散熱器的RGB控制盒上。
兩個SSD盤位,如果裝了SSD會和和水冷用的SATA接口會有一定的衝突。上周線口和側面的走線口,以及底部的走線口,否發揮了比較好的作用,因此,在正面你才看到很少的走線,但反面反而成了重災區。當然,蓋上背板,什麼都看不到。
CPU散熱背板的位置,有足夠的大小,這樣主板安裝上以後,也可以拆裝散熱器,而無需拆卸主板,比起小的背板開口,方便許多。
底部採用獨立的防塵網,並且四個支撐墊腳,都有橡膠墊。
機箱的前部,有RGB等效,不開的時候,是白色的,也顯得很別致,打開以後,流光溢彩,更有時代感和科技感。
機箱的控制面板在頂部,除了後面的磁吸式散熱墊以外,主要就是機箱的主控制面板和接口,此處將Reset按鍵調整成一體化水冷的MODE鍵了。其他的按鍵照舊,機箱不提供USB2.0接口,兩個接口都是USB3.0的,足夠用,而且速度快。在電源鍵旁邊,就是機箱的MODE鍵,在機箱和水冷還有主板的神光同一的部分,說明書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一下。
部分的RGB燈效,信仰光,還是非常酷炫的。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其實還有很多酷炫的燈效,等你們自己去嘗試和體驗。
既然是散熱解決方案,就不能單純只是酷炫,還需要實測一下散熱的效果,我也不麻煩了,就用OCCT+AIDA64來個燒機實時吧。這是過程中的拍照。
這是過程中的截圖,AIDA64和OCCT的過程結果。
這是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後的OCCT結果對比。
這是OCCT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到整個過程中,CPU在40-50℃之間波動,沒有超過50℃,所以整個過程的散熱效果,還是不錯的,維持穩定。
總結:
客觀總結一下 Antec DP501機箱+海王星240水冷+星雲ARGP風扇,這個機箱水冷一體化散熱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優點:
1非常酷炫的燈效,信仰光,從散熱器,到機箱,主板,風扇,都在發光,鋼化玻璃的側透,給燈效以展現的平臺和機會,鋼化玻璃側透的安裝,都採用了橡膠墊,更加安全可靠
2從最終的OCCT燒機效果來看,這個散熱解決方案可行,並且效果不錯
3無論是機箱還是散熱器,都在外觀和性能上進行了創新,並且都增加了RGB燈效,並且都可以調控
4Antec DP501機箱適合ATX主板和超長的三風扇顯卡,並且接線口的開口比較適中,結構比較緊湊
5無論是 Antec DP501機箱,還是海王星240水冷,都增加了對RGB的控制盒,做到光效可調
6水冷的做工更加精細,對泵的位置也進行了創新,同時減少了對CPU的傷害
7整套裝置的外觀,是酷炫+有型,富於科技氣息
不足:
1 Antec DP501機箱+海王星240水冷的控制盒佔用的SATA口較多,對電源的SATA口有一定的要求
2Antec DP501機箱的背板空間較小,SSD盤位的電源線和SATA數據線可能會衝突,HDD硬碟位最下面的硬碟無非採用彎折SATA數據線
3 Antec DP501機箱的HDD和電源之間的空間比較小,對於電源的藏線有一定的限制
4對於控制盒的互聯,需要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全文完,感謝欣賞,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個讚或者關注一下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