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光?散熱?AntecDP501機箱+海王星240水冷一起都搞定

2020-12-22 數碼新奇特

版權聲明:

照片及文字均屬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或者未經授權的引用。人生,就是不斷感受,不斷體驗,不斷修行!感謝在這一路上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和朋友們。

也許你和我一樣,都被這機箱的眩光特效驚訝到了,沒錯,現在的機箱和幾年前的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機箱內部結構的改變和散熱理念的更新換代以外,更多的就是增加了炫光RGB燈效,為了顯示主板等的RGB效果,機箱更是從原來封閉的鐵皮,改為現在的側透,不僅如此,機箱和散熱器,乃至風扇都增加了RGB效果,看上去儼然一個神奇的光的世界。

除了華碩ROG M8F主板外,其他的神奇的炫光效果來源於Antec NEPTUNE(海王星)240一體化水冷、NEBULA (星雲)120ARGB風扇,和Antec Dark Phantom (暗黑系-夜行者)DP501機箱。此外,暗黑系-弒星者M(DP301M)和暗黑系-復仇者X(DA601)也是不錯得及想想選擇。

由於拍攝過程中,意外遇到Sony SD卡卡崩的悲劇,導致很多相片損毀,所以不得不一改從零開始裝機的次序,而採用另外一種測評方式。不過這也給了我在安裝完成以後,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

我們重新看一下這個安裝好的主機的機箱,在頂部是antec海王星散熱器,我採用了類似吊頂的一種安裝方式,有些人喜歡採用安裝在機箱前端那三個風扇處的方法。但我個人偏愛這種吊頂的模式,即使是單風扇的一體化水冷式散熱器,我依舊喜歡這樣的方式。對於放在機箱前端,我可以說三風扇那種水冷,完全在安裝上沒問題。Antec DP501機箱可以支持在機箱背部的1個120mm風冷或者水冷,頂部支持280或者240這樣的雙冷排水冷,也就是說支持140mm和120mm的雙風扇。而前側,則支持三個120mm風扇或者2個140mm風扇,因此支持三風扇的冷排,我在這裡是選擇安裝了2個星雲ARGB風扇,還有一個自帶的原裝風扇,那個風扇是不帶燈的120mm風扇。所以整體,這個機箱採用了5個風扇,兩個是水冷自帶的,2個是額外配置的,一個是轉移了位置的。Antec DP501這個機箱,安裝ATX板子,完全沒任何問題,因為ROG的裝甲,我不得不把原來位於機箱背部的風扇,放到了前端,因為這個不是RGB風扇,所以就放在了低端。所以整體的散熱效果就是前側和頂部的散熱,CPU採用的是一體化水冷式的散熱。這一面的走線,我們看起來還算規整。

鑑於機箱的長度,因此裝超長的顯卡是沒任何問題的,後來嘗試了一下技嘉GTX1660 SUPER,是一款三風扇的顯卡,不過看上去機箱裡面仍有空間,再長一些也沒問題。官網上,說支持小於等於380mm長的顯卡。此處,還需要注意一下側透,採用的是4MM厚的鋼化玻璃,好像最近廠商都喜歡採用鋼化玻璃的模式,而淘汰了有機玻璃了,其實鋼化玻璃,看的更清晰。安裝的地方,都有橡膠墊,這邊方式玻璃的剛性和金屬的剛性相剋,避免破碎。畢竟在玻璃上切口不容易。

讓我們繼續回到機箱內部。這次我們著重觀察Antec 海王星240一體化水冷散熱器。這款產品有幾個亮點,第一就是RGB燈效,主要是通過雙風扇和CPU的散熱裝置上的LOGO體現的。第二就是水泵的設計,以前水泵都設計在CPU的散熱裝置上,這款一體化水冷的水泵設計在水冷排的頂部,這樣就避免了震動對CPU帶來的傷害,而且CPU也可以使用超薄的冷頭。第三就是純銅的CPU接觸面,已經塗抹好了矽脂膏,更主要是純銅是比較典型的一種散熱媒介,被認為具有很好的導熱效果。第四就是水冷採用PTFE材質的水管+尼龍的包網,這樣能提升產品的格調。第五就是冷排的設計,經過優化,壁厚和水道寬度都有所調整。當然,為了適應現在主流的平臺,幾種主要的CPU腳針都要支持,如LGA115X,LGA2011/2066,及AMD的FM2/1/3/3+/4/TR4等,幾乎全平臺的接口配件。本來接觸面和很多細節都有圖的,可惜毀了,不過還是讓我們看看產品的一些細節,見微知著了。

首先是CPU水冷裝置,外觀上看起來更精緻,也增加了RGB燈效,依舊採用四角固定的方式,這需要安裝的時候,注意各方面的力矩,需要採用對角線安裝發,看水冷頭位置的裝置和水管及包網,做工都非常的精細,一看就是好產品。我嘗試過幾種位置,對於這款DP501機箱,240冷排有兩個安放位置,一個就是機箱頂部,一個就是機箱前端,個人更偏愛機箱頂部,整個誰管的扭矩也更加順暢,彎折也更自然。

燈效的另外一個裝置,就是這兩個RGB風扇,其實這個風扇和星雲是同一種風扇,只是外售的星雲風扇和這個接口稍微有所差異,但基本一致。看一下水冷頭在冷排上的接口,採用一體化鑄造的,不用擔心漏液等問題。水泵就在那個新的部位。

前面提及在機箱的前部,增加了兩個星雲ARGB風扇。星雲120ARGB風扇,為120mm風扇,厚度25mm,提供轉速600-1200轉,提供風扇4pin接口和ARGB 3pin接口,含3pin的公母頭。風扇為12V供電,ARGB為5V供電,特點是軸心側發光燈珠。

現在看看機箱另外一面的走線。我只能說我儘量做到規整,奈何需要接的地方太多。首先,將海王星水冷和DP501機箱組合起來,因為各自的RGB燈效設計,所以對SATA口的佔用還是挺大的。我這塊電源一共4個sata口,被佔用了三個,還剩下一個,給僅有的一個HDD供電,這次我採用的是板載的M.2接口的SSD,如果我用SATA的SSD,你就會遇到跟我一樣的尷尬,接口不夠。或者找一個多接口的,後來我換了一個6sata口的電源,剛剛夠用。因為背後的空間比較小,但是背後的設計其實挺多的。採用了ATX機箱後面的設計,電源和主板區域分離,因此電源和背板區域在一起,但是看一下HDD盤位和SSD盤位,就會發現,如果是這種串聯的SATA電源口或者是彎折的SATA數據線,在這裡的安裝就會遇到問題,因為主板對彎折的SATA的兼容性不好,而這裡機箱區域小,這後掛式的雙SSD盤位,同樣會造成數據線和電源線的不便。HDD盤位留給電源防止電源線的位置也不夠充裕,因此很多線直接會和HDD硬碟位衝突,對於硬碟,下面的那個盤位,不支持彎折SATA數據線,安裝不上去。此處,水冷散熱器和機箱的RGB控制盒,搭載的線,不僅造成了SATA電源口的緊張,還造成 一定程度線的混亂,雖然我做了多次嘗試,還是無法,讓兩個控制盒同步。如果在考慮上主板,則是三個RGB光效同步,雖然我做了嘗試,但並沒完全成功。自家的水冷和機箱的同步統一接口,可能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說,背板空間利用率還是蠻高的,因此也有些狹窄,所以線材有些亂。可以看到,機箱上的RGB接口,還有很多沒用,但是不能接上水冷的,因為水冷的同時還負責有轉速和RGB同步,因此這裡是個矛盾。此處,我將所有的RGB風扇都接在了水冷散熱器的RGB控制盒上。

兩個SSD盤位,如果裝了SSD會和和水冷用的SATA接口會有一定的衝突。上周線口和側面的走線口,以及底部的走線口,否發揮了比較好的作用,因此,在正面你才看到很少的走線,但反面反而成了重災區。當然,蓋上背板,什麼都看不到。

CPU散熱背板的位置,有足夠的大小,這樣主板安裝上以後,也可以拆裝散熱器,而無需拆卸主板,比起小的背板開口,方便許多。

底部採用獨立的防塵網,並且四個支撐墊腳,都有橡膠墊。

機箱的前部,有RGB等效,不開的時候,是白色的,也顯得很別致,打開以後,流光溢彩,更有時代感和科技感。

機箱的控制面板在頂部,除了後面的磁吸式散熱墊以外,主要就是機箱的主控制面板和接口,此處將Reset按鍵調整成一體化水冷的MODE鍵了。其他的按鍵照舊,機箱不提供USB2.0接口,兩個接口都是USB3.0的,足夠用,而且速度快。在電源鍵旁邊,就是機箱的MODE鍵,在機箱和水冷還有主板的神光同一的部分,說明書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一下。

部分的RGB燈效,信仰光,還是非常酷炫的。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其實還有很多酷炫的燈效,等你們自己去嘗試和體驗。

既然是散熱解決方案,就不能單純只是酷炫,還需要實測一下散熱的效果,我也不麻煩了,就用OCCT+AIDA64來個燒機實時吧。這是過程中的拍照。

這是過程中的截圖,AIDA64和OCCT的過程結果。

這是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後的OCCT結果對比。

這是OCCT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到整個過程中,CPU在40-50℃之間波動,沒有超過50℃,所以整個過程的散熱效果,還是不錯的,維持穩定。

總結:

客觀總結一下 Antec DP501機箱+海王星240水冷+星雲ARGP風扇,這個機箱水冷一體化散熱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優點:

1非常酷炫的燈效,信仰光,從散熱器,到機箱,主板,風扇,都在發光,鋼化玻璃的側透,給燈效以展現的平臺和機會,鋼化玻璃側透的安裝,都採用了橡膠墊,更加安全可靠

2從最終的OCCT燒機效果來看,這個散熱解決方案可行,並且效果不錯

3無論是機箱還是散熱器,都在外觀和性能上進行了創新,並且都增加了RGB燈效,並且都可以調控

4Antec DP501機箱適合ATX主板和超長的三風扇顯卡,並且接線口的開口比較適中,結構比較緊湊

5無論是 Antec DP501機箱,還是海王星240水冷,都增加了對RGB的控制盒,做到光效可調

6水冷的做工更加精細,對泵的位置也進行了創新,同時減少了對CPU的傷害

7整套裝置的外觀,是酷炫+有型,富於科技氣息

不足:

1 Antec DP501機箱+海王星240水冷的控制盒佔用的SATA口較多,對電源的SATA口有一定的要求

2Antec DP501機箱的背板空間較小,SSD盤位的電源線和SATA數據線可能會衝突,HDD硬碟位最下面的硬碟無非採用彎折SATA數據線

3 Antec DP501機箱的HDD和電源之間的空間比較小,對於電源的藏線有一定的限制

4對於控制盒的互聯,需要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全文完,感謝欣賞,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個讚或者關注一下作者,謝謝

相關焦點

  • 利民Frozen Magic EX 240水冷散熱器開箱試玩
    提起利民散熱器,不少玩家第一反應就是電鍍回流焊和各種高性能單塔散熱器,其實早在19年利民就推出了自家首個水冷系列frozen EYE,其各表現還算不錯,最近利民更新了產品線,推出全新的水冷散熱器Frozen Magic冰封幻境系列,管家也入手了一個EX版的240款,來給大家做個開箱分享。
  • 銀欣發布 ITX 機箱:模塊化設計支持 240 水冷
    打開APP 銀欣發布 ITX 機箱:模塊化設計支持 240 水冷 信鴿 發表於 2020-12-22 09:09:52 機箱支持 3 槽全長顯卡,顯卡最高長度為 330mm,高度 148mm。   銀欣 SG15 機箱可以自定義多種配置。在安裝 120mm 水冷排的情況下,支持 2×3.5 英寸 HDD+3×2.5 英寸硬碟。
  • TUF LC 240 RG水冷散熱器評測,遊戲玩家性價比之選?
    內部採用了厚實的瓦楞紙箱分層緩震,每個部件都有塑膠袋防塵保護。作為一款多平臺水冷散熱器,LC 240 RGB支持AMD和Intel主流平臺,除了水冷排和散熱風扇外,附件也一應俱全。扇葉外側也有一條凹槽,提升水冷排導風散熱的同時並降低噪音,還能夠獲得安靜的使用體驗。風扇有兩條線,一條是RGB控制線,一條是電源線。當然,兩個風扇在使用前需要裝在水冷排上,這裡就不贅述了。散熱水冷排採用了薄型設計,長約270mm,厚約120mm,集成了電源線和RGB線,大多數機箱都能夠完美安裝。
  • 動態平衡防漏液,洩壓冷排,九州風神堡壘240RGB水冷散熱器如何?
    包裝正面是水冷的彩色渲染圖,右上角「Anti-Leak Tech Inside」的標識,就是說這款九州風神堡壘240 RGB 水冷散熱器,搭載這全新的動態平衡防漏液技術。而包裝的側面和背面分別介紹了,動態平衡防漏液技術的效果和原理,和這款堡壘240 RGB 水冷散熱器的各種參數。
  • 水冷不必360冷排240就夠了?電腦散熱效果超頻三水冷測試
    東西到了,是超頻三的凌鏡GI-CX240 ARGB CPU水冷散熱器。240的水冷盒子果然比360的要小多了,外面都冷排+RGB風扇和RGB冷頭的造型,現在流行光汙染,沒個RGB都不好意思出來溜達。型號是GL-CX240 ARGB,ARGB現在是很流行了,是趨勢。右上角有寫著支持TDP250W,這個夠大的了。
  • 酷冷NR200P機箱V650電源海魔240水冷利民AK120風冷9種裝法烤機
    NR200系列機型分兩個型號,499的NR200有著上述的基本配置,而699元的NR200P多個顯卡豎裝的轉接線,還有透明側板和網孔側板兩塊一起提供,性價比方面差不多。不過目前NR200在售的只有黑色版,白色版的顏值明顯更高,所以個人強烈建議選擇白色的NR200P。 白色的NR200P看起來非常精緻,連右側板都是遍布散熱孔,給人很放心的感覺。
  • 外觀精緻,散熱效果出眾、喬思伯天使眼240 Pro一體式水冷 評測
    其冷頭部分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發光的面積更大,造型也更加的誇張,冷排風扇部分也使用了全新的設計風格,扇葉部分不發光,而扇葉四周發光,配合扇葉表面亮面的設計,整體的顏值還是很高的 並且,這個天使眼系列水冷是喬思伯的上一代天使眼系列水冷的一個迭代產品,在水冷的外觀方面升級很大,細節方面也優化了許多,散熱能力方面提升巨大 相比較於全新的產品
  • 散熱、噪音問題怎麼解決?選對機箱事半功倍!
    如果你現在的電腦散熱、噪音問題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要對機箱進行升級工作,換到那些可以裝更多風冷或者水冷的機箱。 航嘉Alpha α 阿爾法全塔靜音伺服器機箱前部支持安裝3個120mm或3個140mm風扇;機箱頂部可安裝3個120mm/140mm風扇,或者安裝240mm/360mm一體式水冷;機箱後部可安裝1個120mm/140mm風扇,或者安裝120mm一體式水冷,它能夠完全滿足高端顯卡以及風冷的需求。
  • 599元的360水冷不香麼?酷冷至尊冰神B360 CPU水冷散熱器 評測
    不管是120、240還是360一體水冷,都是由水冷頭、冷排、風扇構成,它們最大的結構差異就是冷排的大小,360冷排的面積更大,所以散熱面積更大,風扇更多,所以才會有更好的散熱效果,不過價格也是最貴的。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散熱快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散熱面積,越大越好。如上圖,水冷排上波浪形散熱薄片,能夠提供足夠大的散熱面積,使散熱更快,目前基本所有的水冷都採用這種散熱方式。根據自己機箱的風道設計,以及機箱的支持,決定水冷風扇的安裝位置,我的機箱支持正裝。
  • 機箱太佔地方,CPU散熱也不好,不足700元簡單升級,全解決了
    說在前面:年前的時候,組裝了一臺主機,主板是MATX規格,但是使用的機箱是老主機替換下來的全塔機箱,體積很大,而且CPU的散熱也不好,最近終於有時間了,也給我這臺主機升級一下,出於價格和品質的考慮,我最終入手了這款Tt啟航者A1機箱以及他家的冰龍240 Sync RGB水冷散熱器,今天藉此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下。
  • 喬思伯C3-PLUS+天使眼TW2-240 PRO水冷打造新龍珠孫悟空主題機箱
    喬思伯C3-PLUS天生的機箱外形其實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畫板,整個機箱正正方方的,並沒有其他多餘的凹凸造型,因此類似這種輕度MOD進行起來是十分方便簡單,直接找某寶上的海報列印店家,自己發圖片過去定製,幾十塊就能搞定。
  • 散熱、噪音問題層出不窮 這些機箱為你一網打盡
    如果你現在的電腦散熱、噪音問題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大家應該要對機箱進行升級工作,換到那些可以裝更多風冷或者水冷的機箱。可能大家覺得機箱產品太多不知所從,接下來,我帶大家來看看幾款性價比高而且實用性更強的機箱。
  • 裝機配置決定好了,機箱散熱電源該怎麼選?
    常規機箱對於主板的安裝方式都是豎直安裝,顯卡為橫向安裝,如非全水冷配置來說,由於顯卡橫向放置,機箱的風道往往是拐彎的,這樣的安裝方式無論機箱風道多好還是避免不了熱量的堆積。而鑫谷開元G5則採用了顯卡垂直安裝方法,這樣一來解決了高性能顯卡時間長了之後PCB板變彎的情況和風道拐彎的情況,保護了顯卡的同時也避免了熱量堆積。
  • 機箱顏值拉滿不漏液,堡壘240開箱體驗
    在進行高負載任務或者超頻時,處理器的散熱也是不能忽略的問題,選擇一款CPU散熱器也是裝機中重要的一環。散熱器主要為風冷水冷兩種。由於處理器面積小,在散熱模式上,風冷水冷都是採用先傳熱,後散熱的方式。相比風冷,水冷可以利用高熱容的液體帶走更多熱量,依靠冷排更大的散熱接觸面積將熱量傳導給空氣。
  • 九州風神(DEEPCOOL)病毒ROG版水冷散熱機箱(支持ATX/內送360水冷...
    九州風神(DEEPCOOL)病毒ROG版水冷散熱機箱(支持ATX/內送360水冷散熱風扇/智能溫 2017年11月07日 13:34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NZXT Kraken X63 RGB 280水冷評測:散熱強悍更多兼容
    目前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市場已經相當成熟,240/360尺寸的水冷產品非常常見,為了極致的散熱效果,冷排都得往大了做,大家的旗艦產品都是360的。但其實市場上還有相對小眾一點的140/280尺寸的產品,其中的280水冷就是在保證相對可控的長度內,儘可能的增加寬度以提升散熱效果,這樣在保證了散熱效果的同時也能擁有還不錯的兼容性,畢竟目前大火的A4結構機箱和數量眾多的MATX機箱都無法裝下旗艦級360水冷。
  • 全景+電源上置+壁掛水冷機箱哪家好?月光寶盒稜白色版不容錯過!
    日新月異的機電硬體圍繞著遊戲體驗不斷地升級換代,機箱內部配置摸到天花板之後,周邊領域的視聽、屏幕、座椅都在跑步前進,即便是最不起眼的機箱也成為了「光汙染」、新一代散熱技術應用的主戰場。愛國者最新推出的月光寶盒「稜」機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這是一款面向年輕用戶推出的高顏值側透機箱,據說擁有很多創新之處,於是我們再也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想見到這款電競機箱。
  • 顏值出眾的MATX機箱——酷冷至尊中塔機箱智瞳輕體驗
    在炫光泛濫的電競遊戲裝備面前,是否已經有產品開始回歸?如果所有的遊戲裝備,都異常的絢爛,那麼久而久之,就會因司空見慣而顯得平淡無奇,畢竟還有審美疲勞這一說法。那麼就需要有的產品絢麗多彩,而有的產品甘為綠葉陪襯出整體的效果。正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 給發熱狂魔10700K降溫,九州風神堡壘240水冷排體驗
    這次我選擇的是九州風神堡壘240 CPU水冷散熱器,我這款是靜音超頻版,本想著是選擇炫彩版的,不過對於RGB燈炫不是很感興趣,以實用為主,當然,如果你玩RGB的話,炫彩版是不錯的選擇
  • 怎樣的機箱散熱好?看完這四點你就能明白
    為了呈現出更為炫酷的燈光效果,時下機箱前面板流行用一整塊透明材質打造而成。可無論是鋼化玻璃還是亞克力材料都無法在上面設置散熱孔,機箱只得在前面板底部或兩側設置面積並不算大的散熱孔,進而導致進風量不足,機箱的散熱性能自然不行。因此對散熱比較重視的遊戲玩家來說,在購買透明機箱時一定要注意前面板是否預留有較大面積的散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