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西南角的李棕體藝中心,旨在創建一個自發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休閒、娛樂、教育於一體的多元化空間。這座21,6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宏大,設施完善,其中包括一層的學生中心,體育館,影劇院,寫字樓,商鋪和餐廳;二層的健身房,音樂練習室和教室;以及三層的遊泳池,音樂圖書館和多功能廳。
本著尊重城市綠化的原則,在這座三層高的宏偉建築的大廳前,翠綠繁茂的古樹佇立兩側,為李棕體藝中心創建了一個開放式的自然環境。整體設計具有濃烈的現代主義色彩,而氣勢宏大,古典優美的巨大圓頂設計仿若進入了古羅馬時代,並與現代化的設施完美結合。
DP工作室以教育創新為設計理念,將教學安排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空間,而不再是局限於傳統的教室。在一個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能夠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體驗,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自主學習的課堂。寬大的樓梯設計滿足了學生起坐和磋商,營造出歡快輕鬆的學習氛圍。
靈感來自於馬來西亞砂拉越洲的長屋,DP工作室根據當地地形,將建築的美觀與可持續性融為一體。鋁製的頂棚不僅宏偉壯觀,還有吸收紫外線、避暑遮陽的作用。而南北釉面外牆的設計能夠讓光線大量湧入,且門廳對準盛行風的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沿著人行道自然通風,有效地降低了綜合能耗。一樓的體育館同樣採用了類似的建築理念和環境戰略。館外的屋簷有著柔和彎曲的邊緣,美觀大方,垂懸的屋簷也保障了人行道免受暴雨和烈日的侵襲。
項目的另一大特點是它動態起伏的內牆,內牆的設計將光影、色彩和動感有趣結合。太陽全天的移動使得陽光散落在牆壁上形成不同的圖案,創造了一個不斷變化的外觀。為體現出整體的設計效果,內飾的材質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例如隨機的地板圖案,反映出空間整體的青春活力。
作為公共場所,李棕體藝中心的地板和天花板的引入了更多自然元素,流暢的曲線和手工切割的花崗巖瓷磚掛毯,增添了一種戶外露天的感覺。來自該建築本身的教育性質以及書架的質感,牆壁線條和圖案的處理凸顯了幾何學構造。
屋頂有五個大型的玻璃天窗,而這些天窗毫無保留的將自然光納入這美麗的空間,展現出天空不斷變化的色彩。
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精心的空間構想,DP工作室致力於將李棕體藝中心創造成一個更加自然和親切的學習環境,既響應它城市綠化的原則,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樣化的動態空間,去互動學習,探索發現。
提示: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