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讀後感

2020-12-12 紅薯米飯飯

一、作者簡介

該書作者是俞昌斌老師, 他是九十年代同濟大學城市規劃(景園建築專業)的畢業生,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國際會員(No.776049)。曾任上海市環保產業協會環境綠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同濟大學青年建築師協會會長。他也專注於景觀設計的教育工作,長期作為同濟大學景觀學系的校外評圖老師。

同時,他還是景觀行業內最知名的景觀評論作家之一。 他親歷中國房地產景觀設計的起步和發展階段,期間跑遍全國各地市及歐亞大陸多個國家,參與近百個樓盤的實戰設計,研究各地的豪宅景觀設計趨勢,與萬科、保利、華潤、天津泰達、遠洋、上實、新黃浦、綠地、世茂、新加坡星獅、仁恆等第一流的國內外房產集團親密合作,並參與了如中新天津生態城這樣國家級的重點城市規劃及景觀規劃項目。 他出版了一系列專業書籍如下:《源於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叢書一:景觀材料與細部》、《源於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叢書二:空間營造》、《2001-2010,十年,易亞源境與俞昌斌》和《現代營造》。

小區入口噴泉景觀

二、內容介紹

本次分享的是該書系列的第一集——材料與細部。這本書很好地闡述了如何在現代語境下,通過材料的慎重選擇與細部的巧妙處理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景觀,提出來的理念很具有理論研究性,值得思考和揣摩!

材料:磚、石、土、木、金屬、玻璃、混凝土、植物等;

細部:石景、水景、牆體、門窗、建築、雕塑小品等。

本套叢書以中國傳統園林的知識體系為主要脈絡,將中國傳統園林景觀與西方現代景觀的設計理念、手法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總結出「源於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的若干要點。#設計#中國的景觀設計將走向何處?怎樣塑造當代中國景觀?

作者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就是將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理念、手法、材料、細部、空間等和西方現代主義景觀設計的上述元素融會貫通起來,走出一條新路, 既保持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延續性,並融入各地的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同時又緊跟世界潮流,吸收西方先進的景觀設計理論和手法,並綜合運用傳統及現代的景觀材料,從而設計出適合中國的現代景觀。

以設計尺度為線索,貫穿於全書的邏輯結構,從材料、細部、空間,一直論述到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等一系列問題。

2.1 材料:

2.1.1 在鋪裝方面,傳統與現代景觀材料的相互搭配

①人行鋪裝中,傳統地磚(主要是青磚)為主與石材相互搭配,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差;

②瓦片與石材的搭配;

③卵石與青磚石材的搭配,主要用於對排水溝的遮掩;

④在重要節點處,融入一兩個地雕等傳統材料。

2.1.2 在豎向空間上,傳統(文化裝飾)與現代(功能與結構)景觀材料的相互搭配

①傳統瓦片與現代鋼結構;

②傳統瓦片與石材。

2.1.3 鄉土材料、手工製品及工業化生產的傳統材料的運用

竹子、竹竿和黑色網狀物、彩陶和鋼索、鋼結構和片巖與玉米棒子、新式瓦片和石板材堆疊成瓦片形狀。

2.1.4 景觀植物的選擇

①古樹名木的保護:榕樹、楓楊和古銀杏等;

②具有文化內涵的植物:「歲寒三友」松竹梅,北方的國槐、白皮松,江南的香樟、白玉蘭、雞爪槭,南方的椰子樹、三角梅、檳榔樹、海南粗榧,中西部的中國槐、石榴、櫻桃、桃樹、銀杏、珙桐和金花茶等;

③色彩豐富的植物:暖色調作為前景色,冷色調作為背景色;確定主題色或基調色;利用葉子的形狀、肌理和色彩,綠葉植物和彩葉植物搭配,增強立體感和層次感;大面積同種種植和自然式搭配種植;觀葉與觀花植物的冷暖色調對比;觀葉與觀花植物的對比色應用;

④將農作物作為景觀植物。

2.1.5 主要原則:

①四季有景。居住區中,快長樹和慢長樹的比例3:2,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的比例1:2~1:3,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的比例1:2~1:3,喬灌木與草坪(喬灌木樹冠投影面積中草坪除外)的比例7:3;

②鄉土植物為主,體現植物的多樣性。<3000m2,>40種;3000~10000m2,>60種;10000~20000m2,>80種;>20000m2,>100種。

③上木設計宜簡單,選蓬形較大的,中、下木設計宜豐富。

植物與建築物及其他景觀元素的組合搭配,注意如下原則:

植栽設計要結合周邊的環境,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景觀,並應考慮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總體布局提倡生態自然,整體性強,使園林景觀達到簡潔而不單調,豐富而不零亂。植栽設計應合理組織空間,植物疏密有致,結合硬質景觀創造優美流暢的整體形態。要注意合理搭配各種植物,避免不同種類的植物因形態、個性等方面反差過大而造成的不和諧感。要遵循人的行為方式,結合地形,進行多角度的視線分析,著重處理好植物配置的前後、高低、大小、疏密、上下、遠近等不同層次的空間關係,使植物的立面高低錯落,創造出起伏變化的林冠線。植栽設計應分析其特定空間的功能屬性,並與硬質景觀緊密結合。其配置手法應簡潔明晰,切忌處處繁雜。2.2 細部:

在源於中國的現代景觀細部設計中,應體現以下幾個原則:

要有選擇地繼承中國傳統園林的細部設計手法,因地制宜地吸收國外的設計思想和設計規範,並靈活運用各種傳統和現代的材料,設計出既有中國韻味,又有現代感的景觀細部。要遵循現代性、地域性、藝術性、人本性、經濟性的原則,力求從功能、外觀和結構等三方面都取得好的效果。要講究「功能和形式的統一、 整體和局部的統一 、構造和施工的統一」。通過這三個統一,創造出具有整體感的、真實的、表裡如一的細部。要靈活運用「從對比中產生協調」的手法,通過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等各方面的鮮明對比和反差,在整體上形成一個協調而耐人尋味的細部。2.2.1 石景

石材的氣質:找到氣質上最匹配的。石景的勢:擺放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健康之美:儘量保留石材原始的狀態。適當加工;更具整體感的需要。布局形式:簡潔大氣。雕塑感與畫境石景與植物:松、竹、梅、紅楓、南天竹、垂柳等。石景與水景:寧靜致遠。對比與反差:質感、肌理、色彩。城市藝術品:通過不鏽鋼表現石頭的肌理;光學玻璃加工成石頭的造型;用青銅做成石頭的造型。2.2.2 水景

一方面要重視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追求水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通過水體的淨化和循環使用來保證水質不受汙染;另一方面從審美的角度要追求簡潔大氣的水景形式,形成靜態水景和動態的噴泉、瀑布等多種效果,並結合綠化、燈光、雕塑、構築物等進行創新。

2.2.2.1 摹擬自然的水景

靜態水景:靜態的水面及水邊優美的植物。溪流和靜態水景的結合 :通過溪流把大小不等的小水景串聯起來。溪流:聽覺和視覺上的新鮮感。瀑布 :出水口設計的隱蔽一些。島嶼 :在較大水域的邊緣,人工開鑿溪流和小湖泊,以分隔陸地。水體深度和安全區駁岸:形式有:自然草坡、石頭、石籠、木樁、漿砌塊石和鋼筋混凝土。橋梁 :圓拱橋、石拱橋和石質棧橋連接、小石板橋。水景與植物2.2.2.2 人工化的水景

空間布局及意境:幾何形狀;靜謐優雅。池壁與水面:池壁的頂部一般高出水面約20~40cm。鏡面水景:水面的高度可設計成與池壁一樣高,甚至高於池壁外側的鋪裝地面,並用不鏽鋼槽或石材收邊,使水面基本保持為一條直線,形成鏡面水景的效果。溢水及無縫水池:是指水面高於鋪裝地面。水深及池底做法:30~45cm。硬質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鋪一層石材和卵石。水中管線的隱蔽:在離池底一定高度的位置上撐起一層可活動的蓋板,以遮住底部的噴泉管線,形成乾淨、整潔的池底效果。水景與石景水景汀步:汀步用平整的燒毛面花崗巖石材製成,並採用等距的、間隔錯落的形式,產生現代空間的序列感。水景與植物:在建築空間中,通過兩者相對柔和的特性來化解建築物剛硬、冰冷的感覺,創造出生態自然的效果。噴泉:旱噴泉。人工化的瀑布水景中的雕塑小品2.2.3 牆體

功能:①作為主要景觀元素的牆體,應著重考慮它的體量和形態,以及它與別的景觀元素( 如植物、水景等)相結合,共同構成景觀細部;②分隔邊界的牆體,則要著重考慮人行的交通流線,以及需要牆體進行分隔的空間。尺度:0. 45 ~ 0.6m的牆體適合花壇的收邊以及供人坐憩,0.6~ 2. 4m的牆體適合作為主要的景觀元素,2. 4 ~ 3m的牆體大多用於分隔邊界。當牆體要與建築物相結合,或形成特色節點、流水景牆以及牆體挖洞供人穿行時,則可適當升高到3~4.5m,甚至更高。石牆:石材景牆。磚牆:與其他現代材料結合使用。鄉土材料構築牆體:竹、木材等。傳統和現代材料構築牆體:鋼結構和青磚、瓦片、木格柵等;建築碎片、廢料的使用。牆體演繹歷史故事:牆體通過不同材料的變化和組合,可以用來演繹發生在該地區的歷史故事。2.2.4 窗

對景、借景和框景窗的符號性 :當窗不局限於建築立面的一小塊區域,而是拓展到整個立面的時候,用現代而簡潔的窗來進行設計,能產生與眾不同的效果。現代幾何形式的窗 :幾何形、解構式、不規則。天窗 :透光,不斷漸變的光影效果。鄉土材料構築窗2.2.5 門

傳統風格的門樓及牌坊現代主義的門傳統的門與現代的構築物相結合現代的「粉牆黛瓦」:當前在大門的設計上,可通過將白牆設計成簡潔的幾何形體,將瓦片屋頂簡化成深色的線條,來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院落感月洞門:是特別富有中國情調的造型門洞。在當代中國的景觀設計中,一般在劃分不同空間並需要相互對景的情況下設計月洞門。2.2.6 景觀建築

亭:有歷史遺蹟處,適當修建;注重綠化效果處,木亭,注重生態自然的建茅草亭;把握好尺度和比例,滿足使用功能,推敲空間感受;周邊建築物較多時,體量應小巧、精緻;造型可以大膽創新。廊:體現歷史風貌的地方建;更多地採用現代的材料來設計具有現代中式風格的廊。軒:具歷史文化的地區;用現代的建築形態建造。傳統與現代的建築材料相結合:通過立體構成手法以及色彩的對比來體現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另外,建築師王澍先生認為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就是將「自然」置入「城市」。用現代的設計語言來創新:現代中式」絕不僅僅是簡單地複製傳統的建築和園林形式,而是要吸取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核心內容,並加以現代的抽象,然後通過全新的設計語言來表現的建築和景觀風格。強化象徵意義:將建築物的功能弱化,並把它演變成景觀雕塑小品這樣的符號。體現地域文化特色2.2.7 景觀設施

標識及指示設施:在風格上,要與周邊的建築風格相統一,並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在造型上,要以現代、簡潔及體現文化內涵的形態為主。燈具:既展示出現代幾何形體的體塊感,又給人一種高雅的現代中式的意境。座椅垃圾桶欄杆:外框為漆成黑色的鑄鐵框架,內部為竹條編織而成,簡潔耐用,並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樹池和花壇陰井蓋2.2.8 景觀雕塑小品

雕塑 :在適當的景區中,布置反映中國歷史典故或地方風俗的雕塑作品,是表達現代中式最觀比較常用的手法,往往能成為景觀的視覺焦點。用古董作裝飾剪紙鼓 :鼓是中國歷史及社會生活之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樂器之一。我們也可以將「鼓」作為一個符號,來體現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景觀設計。水井:水井是很有特色的中國歷史和文化符號之一。竹:竹不僅是很好的植物品種,也是設計雕塑小品的重要材料。漢字:把漢字結合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融入到我們當代的景觀設計之中,將能極大地強化「源於中國」的效果。中國紅:強化該項目所處的地域文化,突出當代中國的藝術地位。同時,紅色又代表了包容的心態,可以自由地展示各種不同的藝術和文化。三、書中結合相應的論述,精選了大量專業景觀設計案例的圖片,以供讀者參考借鑑。

相關焦點

  • 中海甲叄號院 消隱的現代景觀詩學
    從深圳來到北京,AECOM並非簡單復刻,而是浸潤於城市文脈,尊重土地性質,傳達出更高的審美要求,此次與中海甲叄號院的共識,皆源於對現代美學都有更高的要求。從拿地那一天起,既是創造,又是傳承。對於鍾情全球都會的AECOM團隊來說,大國之心的內城之地,才是他們的完美之選。「現代幾何園林,極簡的藝術」
  •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建科園林景觀設計
    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建設是科學發展觀落實的實際需求,也是城市進一步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所在,生態園林的建設必須要從戰略和全局角度出發,從小做起,充分做好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相關工作,保護好環境資源。下面淺談一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要點,以期對今後的城市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提供一些思路。
  • 「居住區景觀設計」保利天璽花園小區景觀設計說明
    - 以綠動園林保利天璽花園小區園林景觀工程為例 綠動設計師在做保利天璽花園小區景觀設計方案時,將懷古的浪漫情懷與現代人對生活的需求相結合,兼容華貴典雅與時尚現代,反映出個性化的美學觀點和文化品位。整體以現代歐式為景觀設計主題,打造商業、居住於一體的現代簡潔型的"四維"空中花園式新型人居典範。
  • 2017中國最具特色規劃及建築景觀設計展覽會在京召開
    2017中國最具特色規劃及建築景觀設計展覽會--暨2018中國最具特色規劃及建築景觀設計展覽會啟動儀式2017中國最具特色規劃及建築景觀設計展覽會於11月4-5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舉辦。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地域特徵和現代風貌」的規劃和設計理念,傳承和弘揚中國特色建築文化,增進業界學術交流,調動廣大設計人員的創作積極性,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及人居環境與建築文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最具特色規劃及建築景觀設計方案」活動,為「美麗中國」的城鄉建設勾繪更具地域特徵、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發展藍圖。
  • 古典園林設計理念與現代園林設計的融合思路
    除此之外,古典園林設計理念具有較高的欣賞和藝術價值,通過運用古典園林設計理念不僅能夠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夠使得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加多樣美觀,展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和內涵,從而使得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具有實用且美觀的雙重特性。在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通過對於古典園林設計理念的融合使得設計成果獨樹一幟。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以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精神。
  • 多元解讀健康景觀設計
    實現碳中和促進高質量發展如果把城市景觀設計放在中國城鎮化進程、工業化進程的歷史大背景下,你能發現,健康景觀其實必須是低碳景觀。中國人對發展的渴求,已不再局限於增長甚至快速增長,而是日漸轉向美好、更加美好。
  • 現代景觀雕塑設計作品賞析—假山篇
    如果要問景觀設計中佔比最多的景觀雕塑是什麼?我想那一定非假山莫屬了。假山,顧名思義,就是非自然的、人工製造的山。假山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用各類真的石頭搭建而成的,二就是用鋼筋水泥製作的。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用鋼筋水泥製作而成的塑石假山。
  • 地產設計的三國——建築、景觀與室內
    居者有其屋通過現代的建造技術也是可以實現的。住房變革也應運而生,房屋從配給變成了自購。國人從等待分配房屋變成自己攢錢買房,到貸款買房,國人擁有自己的居所越來越有了希望。房屋變革不僅給國人到來希望,也給從事房屋設計的設計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誘惑。原有體制下的設計王國也隨著市場的誘惑變得四分五裂。像極了周朝末年,群雄並起,各路諸侯紛紛瓜分市場。
  • 鄉村景觀設計解讀
    從人文景觀來講,景觀規劃設計要深入農村的文化資源,如當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等等,通過多種形式加以開發利用,提升農村人文品味,以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融入性原則 在進行村莊的規劃布局時要吸納當地村落布局方式,建築的設計要體現當地的風格,同時還要尊重村莊中現有的池塘、山坡以及植被狀況,因地制宜的設計一些人工景觀,儘量保持原汁原味的鄉村景觀形態。鄉村景觀設計要點是什麼?
  • 植物景觀設計的一些思考
    因此,庭院景觀的設計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但同時,在植物景觀設計方面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過分注重硬質元素,或過分注重植物色彩造型等方面要素,亦或是沒有根據庭院的實際規模、形狀以及本地的氣候和地理位置,就把國外的庭院風格直接照搬照抄等等。因此,如何依靠植物在庭院中的造景功能來創造出一份「光、色彩、線條」與「功能、美觀、比例」取得平衡的庭院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成了一個重點。
  • 嘉禾田經典案例別墅園林景觀設計效果圖
    如今,私家庭院的景觀設計直觀地反映了人們對當下生活的追求。私家庭院景觀設計的內容從宏觀角度不斷豐富和細化,如屋頂花園設計、陽臺設計、庭院設計等。無論以上哪種設計,都要從整體出發,形式統一,內容多樣。設計之前要明確想要的風格,比如中國風的黑、白、灰。
  • 中小學學校、高等院校景觀雕塑設計
    學校是一個充滿文化氛圍的地方,校園的整體規劃設計能體現出一個學校的特色建設,而雕塑在整體校園景觀設計規劃中必不可少。為了凸顯學校的校風、校訓及特色,大部分採用雕塑的形式在校園景觀設計中體現出來。校園文化內涵主要在景觀設計中通過雕塑的材質、造型、色彩、紋理等形式表現出來。本文將介紹校園景觀雕塑在校園景觀中內涵的主要表現形式。
  • 風水理論與景觀設計
    5.作為風水地形之補充的人工風水建築物,如寶塔、樓閣、牌坊、橋梁等,經常作為環境標誌、控制點、視線焦點、構圖中心、裝飾對象或裝飾點出現,所有這些都很容易識別和裝飾,如南昌的滕王閣、武漢的黃鶴樓、杭州的六合塔等,都是選擇和欣賞風景的最佳場所,說明風水物的設置和景觀設計是統一考慮的。
  • 鄉村景觀設計,為城鄉融合找個支點
    從傳統的新農村模式,到通過環境提升、文化提煉和產業升級等多方驅動的鄉村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美麗鄉村」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城鄉融合」的重要抓手,逐漸深入人心。清華大學副教授羅德胤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到,營造鄉村景觀,不僅是提升鄉村居民生活幸福感與舒適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鄉村文化風貌的展示窗口,更是鄉村新吸引力的展現方式。在營造鄉村景觀時,充分的走訪,對生活、文化的深度體驗,將傳統景觀與現代功能的融合與創新,都對鄉村規劃師與設計師提出了很高要求。
  • 日式庭院:16個「枯山水」景觀花園設計,真正的匠心獨運,極美
    在新日式和新中式風格的現代景觀設計中,有些甚至排除了植被,總體特徵是以山,白沙和米石為主體,被用來象徵自然界中的山脈,水,湖泊和海洋。 關於枯山,幹水和幹石,每個設計師或文化學者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例如禪佛的藝術觀念,過去與現代之間的對比,例如在海裡遊泳的巨龍等。
  • 景觀牆這麼設計就美爆了!
    景觀牆之間,加上符合意境的雕塑呈現,掩映之間,設計之美如清風徐來. 山水意境的經常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下面這款現代簡約款同樣很養眼,讓人耳目一新.
  • 山海間的養老社區-日本太陽城神戶養老公寓景觀設計
    來源:景觀設計小學徒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速,2019年全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預計到2025年,中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真正成為超老年型國家。」,在這樣的趨勢下,老齡群體的養老和住房問題成為了我國的重要社會議題。
  • 十大景觀元素設計,讓鄉村更美麗
    十大景觀元素設計,讓鄉村更美麗 2020-06-27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配置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但是在現代城市中,人口膨脹、建築樓主群密集、城市下墊面的改變等導致「熱島效應」的產生並不斷加劇,因此人們對綠色空間更加嚮往。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季相變化,這些特點營造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園林植物在園林在園林景觀營造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 現代景觀雕塑設計作品賞析—人物雕塑篇
    在現代景觀雕塑中,人物雕塑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材質的選擇也非常多,有銅、玻璃鋼、水泥等等。在人物的製作手法,每種都是不同。今天帶大家一起看幾個採用水泥,用不同手法製作的人物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