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十大節度使中,哪位節度使擁兵最多,戰鬥力最強?

2020-12-04 歷史紫陌閣

節度使的制度分散了唐朝政府的集權,是唐朝滅亡的一大原因。要說唐王朝九大節度使外加一個經略使中哪位總管統兵實力最強,就要說到王忠嗣了,而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在天寶初年的時候就有點上不了臺面了。可能我們熟知的節度使就是安祿山了,相對於前者來說,王忠嗣有顯得有點默默無聞。

但這位低調的王節度使在天寶五年(746)時,曾經同時掌管河東、河西、朔方、隴右四鎮兵馬,共統兵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人。而安祿山最多也就統領平盧、河東、範陽三鎮兵馬,共統兵十八萬三千九百人,而安祿山非血緣關係的堂兄弟安思順節度使統管河西、朔方兩鎮,共統兵十三萬七千七百人。這幾位就是唐王朝中實力靠前的幾位節度使,其中還要以王忠嗣實力最強,掌管近三十萬大軍,可謂史無前例。

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節度使,有什麼弊端,還有唐王朝的九大節度使和一經略使以及各大藩鎮。先說節度使,節度使是隋唐時期的一個軍事長官的職位名稱,準確說是唐朝時期的。在唐朝初期的時候是沿襲了北周和隋朝的一些制度,這種情況也就很正常了,什麼漢隨秦制、清隨明制的例子很多,加上李唐本就是北周時期的關隴貴族,沿用一下也很正常。

我們也知道在唐朝建立之初,唐朝並不是穩定了,還有多方勢力割據,還有外部的騷擾,相對於外部戰爭,我們對唐朝初期的內部戰爭比較了解,唐朝建立後,太子李建成因身份不能徵戰,然後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負責掃除其它勢力,之後一一剪除,李世民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為此開創了「天策上將」一職。

對外戰爭就不容易了,中原大地四周的國家、勢力以遊牧民族居多,相應就需要改變對敵策略,為此唐朝初期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善於騎射的騎兵,就是為了預防和對付邊境的遊牧民族襲擾邊境,之後唐朝趨於穩定,但是這些部隊也沒有取消,然後就在邊境的重要地區設置總管統兵,可以負責節調度的軍事長官,也就是所說的節度使。如果以行政權力劃分而言古代的節度使大概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以及數省省委書記兼省長所有人的總和,是幾個職位的綜合體,節度使的權利是非常的大。

這些邊境的節度使是可以招募軍隊,屯田養兵的。在唐朝初期的時候,這種節度使制度對唐朝鞏固統治,抵禦外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唐朝根基穩定之後,節度使的制度就開始弊端。因為權利越來越大了。在初期時候只負責管理調度軍需,外加管理屯田主管的是軍事、防禦外敵。到了唐朝中期天寶年間,節度使的權利增大。

不僅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還可以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到了「自成一國」的地步。而古代的士兵又一般是終身從軍,兄弟父子世代軍旅,節度使做為他們的直接長官,對他們有生殺、賞罰等權利,士兵們經過幾代培養,成為節度使的死忠,「唯知其將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這就使得藩鎮節度使們有了只忠於自己的部隊。

到了後期,唐朝中央為了減少開支,就不管這些藩鎮的糧食什麼的了,說白了直接讓這些節度使自己想辦法,本來初期這些節度使就可以自己屯田養兵,還能自己招募士兵,這樣的情況可以看做朝廷幾乎是沒有能抑制藩鎮的什麼能力,因為藩鎮有獨立財政,自給自足,自己可以招兵買馬,要是節度使保密,朝廷都不知道節度使有多少兵馬。對於古代封建專制的集權情況,節度使這樣的情況就會分散了唐朝中央的權利,皇權不集中,就會成為弊端,藩鎮兵力五十萬,而唐朝的直接軍隊只有十二萬。之後為此也發生了安史之亂的大事件,唐朝為此也由盛轉衰。

節度使成為正式職銜始於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之時,玄宗開元、天寶之際,為了預防邊境的需要,在邊防是上陸續設置了安西、北庭、河東、河西、朔方、範陽、平盧、隴右,劍南九大節度使和嶺南五府一經略使。這就是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的「天寶十節度使」。

天寶十大節度使控制著當時大唐全國絕大多數有戰鬥力的兵力,剩下的就是中央禁軍和一些其它軍隊,因人數較少,戰鬥力較低就忽略不計了。十大節度使的兵力是:

範陽節度使也稱為幽州節度使,也就是相關影視劇中的幽州,是河北三鎮之一(河朔三鎮)。幽州節度使負責防禦奚、契丹。初轄幽州,先是裴寬,後是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北京地區,兵力91400人。

平盧節度使,轄地河北東部,遼寧南部等地,預防室韋、靺鞨。統轄平盧軍、盧龍軍、安東都護府。天寶時節度使為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遼寧朝陽,兵力37500人。

河東節度使,防禦突厥,轄地太原府。統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岢嵐軍、雲中守捉及忻州、代州、嵐州,三州郡兵。天寶時節度使是田仁琬、王忠嗣、韓休琳、安祿山,大致範圍是現今山西,兵力55000人。

朔方節度使,又稱靈州節度使,防禦突厥汗國,轄地靈州,統轄經略軍、豐安軍、定遠軍、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統7軍府,領6州。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忠嗣、張齊丘、安思順,大致範圍是現今寧夏一帶,兵力64700人。

河西節度使,轄地涼州,是十大節度使裡軍事實力最強的節度使,預防吐蕃、突厥,統轄赤水軍、大鬥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新泉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順、哥舒翰。大致範圍是現今甘肅一帶,兵力73000人。

安西節度使是唐朝在安西四鎮設置的節度使,預防西突厥、西域,鞏固西北邊防,轄地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天寶時節度使為夫蒙靈曜、高仙芝、王正見、封常清。大致範圍是現今新疆南部,兵力24000人。

北庭節度使是唐朝在新疆地區設置的節度使。統轄瀚海軍、天山軍、伊吾軍等,轄地庭州,預防突騎施、堅昆。天寶時節度使為來曜、王安見、程千裡、封常清。大致範圍是現今新疆北部,兵力20000人。

隴右節度使,全稱為隴右節度大使。主要任務是防禦吐蕃,轄地鄯州,統轄臨洮軍、河源軍、白水軍、安人軍、振武軍、威戎軍、莫門軍、寧塞軍、積石軍、鎮西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大致範圍是現今青海一帶,兵力75000人。

劍南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四川省中部設立的節度使,預防吐蕃,南蠻,轄地益州,統轄團結營、天寶軍、平戎軍、昆明軍、寧遠軍、澄川守捉、南江軍等,天寶時節度使為章仇兼瓊、郭虛己、鮮于仲通、楊國忠。大致範圍是現今四川一帶,兵力39000人。

嶺南五府經略使,也可以算作是嶺南節度使,安撫當地少數民族,預防僚族(壯族先民)。轄地廣州,統轄經略軍、清海軍,天寶時裴敦復為五府經略使。大致範圍是現今廣東一帶,兵力15400人。

從兵力上說,範陽節度使兵力最多,高達91400人,73000人的河西節度使和75000人的隴右節度使次之。在天寶初期王忠嗣擔任河東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共統兵267700人。

在天寶後期,藩鎮中形成了實力很強的兩大集團。以範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為中心的東師,東師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安祿山被封東平郡王,共統兵183900人。

以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為中心的西師。西師的代表人物是兼任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的哥舒翰,哥舒翰則被封西平郡王。共統兵148000人。黃埔惟明和安思順也曾統兵十萬以上。

在天寶前期實力當屬王忠嗣,在天寶後期當屬安祿山和哥舒翰。當時各鎮節度使的軍馬數量和軍事屯田數量,均擴充至此前數倍,唐軍實力也大大增強,大唐王朝也達到了之前歷朝前所未有的極盛之世,也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巔峰。

節度使的制度也讓當時的統治者放鬆警惕,致使唐玄宗李隆基不斷下放各種權力,將人事權、財政權,劃撥給各大藩鎮,節度使,最終讓安祿山這樣的野心家捉住機會,發動了讓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從此,半獨立的藩鎮時代就持續了200餘年,一直延續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方告終結。

大家對唐朝節度使一職怎麼看?有沒有覺得權利過大呢?都可媲美諸侯國了。下方留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從晚唐五代河東節度使,看節度使制度從鼎盛到衰敗的軌跡
    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更迭的亂世時期,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仍是李唐王朝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 後梁和後唐是李唐王朝的藩鎮(朱溫為宣武軍節度使、梁王,李克用父子為河東節度使、晉王),後晉是後唐的藩鎮(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後漢是後晉的藩鎮(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後周是後漢的藩鎮(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包括五代後的後漢劉崇也是劉知遠的河東節度使。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而且就這三種官職在唐朝的發展來看,節度使是伴隨著行軍大總管和都督的沒落而產生、發展和強大起來的,以至於後來擁兵自重,造成部分藩鎮格局。三者之間,單純就軍權來說:行軍大總管權力最大,官職最大,節度使次之,都督最小。如果看綜合權力,則節度使的權力是最大的,要不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中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唐朝因藩鎮割據而亡,那你知道天寶十節度使是都有哪些節度使呢?
    次年五月,在李淵父子的操縱下,隋恭帝楊侑主動「禪讓」,李淵登基即位,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唐朝建立之初,土地制度仍舊是施行的均田制,於是,唐朝又沿用隋朝舊制,實行府兵制度。因為唐朝建立之初尚未完成統一,加上為了中央集權,唐朝府兵制度的基層組織——折衝府,絕大部分位於關中,其次便就是防禦突厥南下的戰略要地河東道,形成了「內重外輕」的軍事布局。
  • 盛世的終結者:唐代節度使
    在這個階段,地方區劃的層級經歷了從郡縣二級制發展為州郡縣三級制,可惜在此後南北分裂、地方割據的亂世中,這套體系最終崩壞。從最高統治者的角度看,三級制不能持久穩固,最大的原因在於:州一級統轄區域過大、權力集中,一旦州長官把軍事、民政和財政權掌握在手裡,必然會造成對最高權力(皇權)的直接挑戰。
  • 唐末梟雄李克用是唐王朝的忠實擁護者?並不是,他有自己的野心
    而唐懿宗的回應是則派右金吾大將軍康承訓等人前去平叛,後者申請帶著沙陀三部落使(這是個官職)朱邪赤心等附屬於唐王朝的少數民族兵馬同行。在其後的平叛戰鬥中,每逢惡戰必定充當前鋒沙陀騎兵極為勇猛,曾經以3000鐵騎大破敵軍三萬人。公元869年底叛亂平定後,為了嘉獎朱邪赤心的大功,唐懿宗將其召進朝廷,任命為左金吾上將軍,並賜名李國昌。
  • 西夏前身定難軍:節度使歸降也未被消滅的藩鎮
    公元1038年,党項首領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王朝(此前他已放棄唐賜李姓、宋賜趙姓,改名嵬名曩霄),党項族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直到1227年亡於蒙古。不過,李氏家族的統治絕不止西夏這189年的國祚,西夏也不是李元昊這一代人建立的。党項李氏家族的統治史,可追溯至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
  • 唐朝的行軍總管、都督、節度使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我們分別來介紹:都督:唐初設都督府,以都督(大都督)為主官唐朝的都督府其實源自於前朝的總管府,隋煬帝廢除總管府之後,唐高祖於武德初年又將其恢復,不久後改名為都督府,一般設置於「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即容易爆發軍事衝突的地區。
  • 唐朝一鎮節度使有多少軍隊?他們真敢威脅朝廷嗎?威脅都是小意思
    主要看一下,安史之亂前的緣邊節度使的軍隊情況。河西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這兩個得一起說,因為河西節度使往往兼任隴右節度使,而且都是為了對付吐蕃、駐守西北才建立起來的。河西節度使,最早建立,而且前期實力最強。因為一是要打吐蕃、二是要支援西域。
  • 唐玄宗後期的節度使,為什麼多用少數民族將領?
    「安史之亂」前一人兼領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深得帝寵。安思順,胡人,與安祿山是把兄弟,不過此人對大唐忠心耿耿,多次揭發安祿山,後被冤殺。從軍戍邊四十餘年,天寶年間,歷任河西、朔方兩鎮節度使。哥舒翰,突厥人,大唐名將。唐詩《哥舒歌》:「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誇讚的就是他。
  • 十大名將復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王朝
    李晟出身軍伍世家,十八歲便投身軍旅,李晟原為邊鎮裨將,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徵討吐蕃。他身高六尺,勇武絕倫,善於騎射,曾一箭射殺吐蕃猛將,名揚軍中。769年,吐蕃進犯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李晟時為鳳翔右軍都將,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關(在今陝西隴縣西),直奔臨洮。
  • 利用刺史來瓦解節度使,究竟是唐朝皇帝瘋了,還是一劑良方?
    在這百餘年中,唐朝中央一直在尋找方法,試圖解決藩鎮問題。在德宗建中初年,以及憲宗元和時代,都發起過大規模的削藩戰爭。武力削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削藩方式。但由於唐中央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只能依靠藩鎮去消滅藩鎮,被當槍使的藩鎮,多半「欲倚賊自重」,並不肯出死力作戰。
  • 安史亂後唐王朝的復興,小小一個淮西吳元濟竟然打了3年
    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唐憲宗再次把李吉甫從淮南召回京城二次為相,唐王朝的中興終於走上了正軌。 【李吉甫,元和中興的第一功臣】 李吉甫與其說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不如說是一位極有執行力的實幹家,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強。
  • 劉煥解讀十大梟雄7——他時若遂凌雲志,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霸氣
    唐王朝命令各地節度使起兵,平定王黃起義軍,可各地藩鎮都想保留實力,不願意和起義軍交鋒,互相觀望,使得唐朝也無可奈何。唐朝決定分化王黃起義軍,決定先招安王仙芝,王一旦被招安,王黃大軍自然便會瓦解。這一次黃巢起義軍聚集了60多萬人,軍隊中還有很多新加入的福建、廣東人,黃巢軍北上攻打湖南,荊南節度使被其打得大敗,黃巢起義軍到達湖北,順流而下,攻打蘇南一帶,隨後北上渡過長江,攻打揚州,嚇得淮南節度使高駢謊稱中風,躲進揚州城不敢應戰。
  • 大唐王朝「毀滅者」:朱溫!做人很失敗,但運氣太好?
    大唐王朝無疑是中國歷史最鼎盛的朝代之一,唐王朝的經濟發展迅速且包容!和世界其他民族關係相處也相當融洽,可以說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大帝國。但就是這樣一個強大帝國卻最終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推倒了!這個人就是:朱溫!後梁開國皇帝梁太祖,其還被史載為名聲最臭的開國皇帝,此人一直都不被史學家怎麼看好,都將他譽之為地痞流氓而已。
  • 《新唐書》:建中二年,使來朝,德宗曰,拜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
    建中二年,昕遣使來朝,德宗詔書褒獎,拜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是怎樣的功績,能官拜「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有詩云:獨守邊疆無人問,致敬忠烈安西軍。孤懸域外數十載,滿城儘是白髮兵。到了大明王朝,開國元老幾乎都是名將,像是徐達常遇春,傅友德,藍玉等等,哪一個不是屈指可數的人才?更有代表將領戚家軍的領頭人戚繼光!他可以算是我們國家的民族英雄,打敗了日本倭寇對我國東南沿海的侵犯,這樣的事跡就算是對我們現在也是由很大的幫助!
  • 建立五代後唐的沙陀,唐代三百年從西突厥別部發展到山西代北集團
    唐王朝消滅西突厥汗國是一個長期過程,也是唐王朝實施西進戰略的一個重要步驟,這一過程中,已經衰落的西突厥並未與唐王朝爆發大規模戰爭,只有一些互相試探性質的中小規模衝突。 而沙陀,這時還叫處月,一直還是西突厥的忠誠手下,表現的比較活躍。
  • 黃俊捷《萌醫甜妻》演節度使,為展現高冷努力想憂愁的事
    該劇由黃俊捷、孫千主演,講述了甜萌小太醫田七,遇到了俊美無雙、風流倜儻的節度使紀衡,兩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烏龍囧事,一場錯位愛情徐徐展開。1月22日,主演黃俊捷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起初進入人物狀態也並不容易,「挺有困難的,導演跟我說,要表現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一直皺著眉頭,我也一直努力在想很憂愁、不開心的事。」《萌醫甜妻》黃俊捷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