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國國防部頒發了《關於組織預備役師的命令》,先後在成都、武漢、昆明、蘭州等軍區組建了一批預備役部隊,這也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預備役部隊。
那麼預備役部隊和現役部隊有何區別?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何為預備役部隊。
預備役部隊的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預備役的士兵根據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規定,一般分為兩類:第一類、包括基幹民兵和經過預備役等級的28歲以下的退伍士兵與軍外技術人員;第二類、包括普通民兵和經過預備役登記的18至35歲的男性公民。
之後,我國又對預備役部隊進行了多次改革。如今,我國的預備役部隊各項制度已經趨於完善、成熟。並且重新規定了預備役部隊中士兵的兩大分類,在原有的基礎上,第一類預備役士兵包括:預編到現役部隊的預備役士兵、編入預備役部隊的預備役士兵。
第二類預備役士兵包括:經過預備役登記編入普通民兵組織的人員,其他經過預備役登記確定服士兵預備役的人員。
通俗點說,就是預備役部隊的士兵既是兵也是民,有著雙重身份,在執行軍事任務時,便是兵;在建設祖國或者從事相關社會行業時便是平民。
而預備役部隊和現役部隊的主要區別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軍銜
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預備役部隊中的士兵是沒有軍銜的,只有預備役軍官能被授予軍銜,而現役部隊中的軍人則都配現役軍銜。除此之外,兩者軍銜的最高等級也不相同。
預備役部隊的軍銜分為三等八級,最高軍銜為少將;現役部隊則分為的三等十級,最高等級為上將。
第二、人員構成
上文也論述了關於預備役部隊人員組成的相關規定,通俗點說,預備役部隊大都是由民兵和退伍軍人組建的,但現役部隊則全部都由現役軍人組成。
不過這並不代表預備役部隊中就沒有現役士兵,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預備役部隊是以少數現役軍人為骨幹,以預備役軍官和士兵為基礎,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統一編制所組建的,所以預備役部隊中也是有現役軍人的。
第三、士兵的自由程度
預備役部隊的士兵因為有著雙重身份,所以只需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即可,這點從一些影視劇中也能了解一些。比如著名軍旅題材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中就有關於預備役士兵和現役士兵的描述,其中,男主角小莊就是預備役軍官,他有著自己的藝術事業,所以只是偶爾前往部隊進行軍事訓練,其他時間都是在忙自己的事。
但現役部隊不同,現役部隊中的士兵必須參加部隊中所有的日常訓練,這點毋庸置疑。
第四、軍銜肩章、帽徽、紐扣、領章的顏色
早期的預備役軍銜肩章使用和現役軍官肩章外形、底面顏色和銜級標誌一樣,只是外端加綴了代表預備役的「Y」字型標誌。
2011年5月1日,預備役全體官兵統一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該軍服的標誌服飾由胸標、臂章、姓名牌和軍官級別章等品種組成。其外形、輪廓、面料等標準與現役軍官一樣,只是軍銜肩章、帽徽、紐扣和領章的顏色為銀白色,區別於現役軍裝的金黃色。
如今,預備役部隊在現代化國防和戰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引起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我國預備役部隊的數量也開始增多,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先進,與現役部隊的差距越來越小,相信在未來的現代化戰爭中,預備役部隊也會成為我國國防力量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