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看沒看過一些日本的古代宮廷劇,裡面很多古代日本武士都留著一個非常有個性的髮型。他們腦門鋥亮,往上也是空空如也,到了後腦勺,還會出現一個髮髻,然而兩邊的頭髮卻異常濃密,乍一看和禿頂的中年男子十分相像。
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什麼禿頂的中年男子,古代日本武士是故意把髮型弄成這個樣子的。而且,這個髮型在日本還有個專屬的名詞,叫月代頭。
這麼奇葩的髮型為何能成為歷史上的日本武士最鍾愛的髮型呢?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它出現的歷史。根據日本歷史的記載,月代頭最早出現於日本平安時代末期,那會我國正處於唐宋交替時期。而那會的日本都是視中國為榜樣,中國幹什麼,他們都依葫蘆畫瓢。所以,有學者推斷月代頭可能是中國傳到日本的。
但問題來了,我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月代頭的相關記載,在出土的各種畫作上,也沒有見到我國古人留這樣的頭髮,日本又是怎麼憑空學到的呢?
其實,月代頭確實不是我們漢人的髮型,但的確在中國大地上存在過。當年北宋南宋交替的時候,北邊的女真人入侵中原,成了華夏大地上的主導勢力,而他們頭髮,就是如今日本月代頭的原型。
而女真人的髮型是啥樣的呢?和日本的月代頭稍微有些差別,綁辮子是基本,畢竟是以騎兵為主要軍事力量的部落,馬背上作戰肯定不能讓頭髮擋住了視線。到了後來,女真人的髮型更是發展到把劉海以及劉海往上的頭髮全部剃光,這樣便能維持很長時間不剃頭,滿足長時間作戰的要求。
後來,日本在和我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時,正好看到了女真人的這種獨特髮型。加上那會的日本也是常年處在幕府戰爭之下,而日本武士作為幕府的長期僱傭軍,剃這樣一個打仗專用的髮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到了後來的江戶時代,雖然幕府戰爭結束了,但這個髮型一直保留了下來。因為日本一直崇尚武士道精神,普通民眾都以成為武士為榮。所以,這個頭髮也逐漸在民間開始流行開來,一下成了古代日本最流行的髮型。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原因跟禿頂也不無關係。那些在日本幕府或是宮廷裡任職的官員,壓力是相當大的,掉頭髮是家常便飯,因此,很多官員很早就脫髮了。為了掩飾禿頂的事實,日本的上層統治階層開始自發流行起月代頭,將這種頭髮作為主流審美,也就沒有人會在意禿頂這回事了。
這就是日本為何特意將中間頭髮扒光,大搞月代頭的原因。不過,隨著幕府封建統治的結束,日本武士也成了過去時。後來,明治天皇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全盤西化的維新運動,還於1871年頒布了一條《散髪脫刀令》,鼓勵那些日本武士融入西方現代文明,可以不用綁髮髻留月代頭,甚至還可以不用隨身佩戴武士刀。
一直到今天,月代頭在日本可以算是絕跡了。歷史在發展,一些東西終究被時代淘汰,而這種毫無美感的月代頭,必然會退出歷史舞臺。筆者相信,肯定沒有日本人會懷念這款髮型,就好像我國人民不會懷念清朝的馬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