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歷史#
為什麼會叫作漢服,夏商時期的服飾又如何來定位!從廣義上來講,漢服的「漢」字代表的是民族特徵,是在以劉邦漢高祖政權建立之後,歷史國度空前的鼎盛繁榮,讓周邊萬國朝拜,為此「漢」的一字就代表了一個中原人士民族的統一,在漢朝之前戰國年代,人們稱自己為秦人,楚人,趙人等等;
那麼漢服的來源,其實就是根據漢朝時期傳承下來的,漢朝之後的所有中原人,不管是什麼朝代,他們的民族都自稱漢族,衣服就是漢服。那麼對於漢朝之前,比如夏商朝代時期的衣服怎麼稱呼呢,在夏商時期並沒有對衣服作以統稱,但是在後期在史詩上人們統稱整個五千年漢文明包括了夏商,也涵蓋了夏商的服飾,只是夏商時期遺留的考古文獻太少,無法更多的來還原漢服。
漢朝服飾男女多以曲裾/直裾為主,整體穿著展現了漢朝時期典型的儒家文化,保守,以禮待人;魏晉時期開始出現了衫,襦裙,衣袖也流行出半臂,裙子出現間裙,從穿著來來看上衣下裳開始諸多流行,魏晉服飾以交領大袖為主的衫裙,襦裙,整體顯得飄逸灑脫;南北朝時期開始流行了襖裙,襦裙更加輕紗大袖,風流相放;
到了隋唐時期,服飾出現了非常大的創新,大的朝代因為繁榮,服飾也會多樣化,齊胸襦裙登上了少女的視線裡面,圓領/坦領上襦,圓領袍男女均可穿,窄袖在唐朝時期較為流行,尤其在男子之中,騎射方便;五代時期在服飾上並沒有什麼革新的變化,因為一直處於戰亂;
到了宋朝,漢服服飾有一次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發展,褙子/宋褲/披風/長衫/吊帶/宋褲/兩片群/百褶裙/霞披,展現了宋代時期的服飾特徵;元朝是歷史上第一個徹底沒有漢服文明發展的時期,但是元朝並沒有對漢文化扼殺;
隨著明朝的到來,相信很多同袍,都是從齊胸開始喜歡,到明制而進行折服,是的明朝的漢服色彩多樣化,當時政治開明,通商海外,立領長衫,襖裙,馬面裙,披風,圓領長襖,比甲,盡顯大明風華!
明末之後,漢服便是迎來了歷史的中斷,直到今日我們再次重新讓漢服回到了我們的懷抱,現在聞名下的社會與漢服會有怎樣的融合,現代漢服體系的構建如何,我們一直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