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博展出的《通惠河漕運圖》卷,聊聊此河與曹雪芹的不解之緣!

2020-12-14 江蘇石渠寶鑑

目前,國家博物館《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中,展出有一卷絹本繪《通惠河漕運圖》(局部)。該圖設色清雅,描摹生動,不僅沿岸景色得到神還原,而且還形象得再現了當年通惠河「舳艫蔽水,帆檣林立」的情景。

《通惠河漕運圖》局部

通惠河開鑿於元代,由郭守敬主持修建,連接大都至通州。從南方運糧的船隻,可以由此水道直達城內的積水潭,可謂千帆競泊,熱鬧非常。元末明初,河流上段被廢棄。展出的這捲圖軸,描繪了清代康熙年間的情況。當時水源減少,漕船只能到城東南的大通橋為止,漕糧要由人夫搬運到閘上遊停泊的船隻中。

這幅圖之所以放在「經典的創作背景」這一單元,恰因通惠河與曹家有著不解之緣。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中,曹寅進京遣嫁長女於鑲紅旗王子納爾蘇(即平郡王),曹寅女及妻李氏是奉命乘船北上,最後一段當走通惠河到的北京。

康熙四十七年二月,曹寅離京,三月抵達官署,其弟曹宜三月底奉佛船至揚州。據推測,當年曹宜去揚州,可能就是坐船順通惠河先到張家灣,然後再沿大運河南下的。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曹被過繼給曹寅並襲職,七月上奏家產事,折中明確寫道:「通州典地六百畝;張家灣當鋪一所」,均在通惠河左近。

雍正六年,曹氏被抄家,曹雪芹隨(叔)父曹、祖母李氏由江寧返京,長途跋涉也應是走水路,最後過通惠河到京。

通惠河當年修有24座水閘,到清代時只保留了5座,其中的二閘,名慶豐閘。這一帶景色頗好,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來郊遊。閘南的「望東樓」和閘北的「望海樓」極富盛名。雪芹逝世後,敦敏於乾隆三十年暮春,在此樓寫下了著名的《河幹集飲題壁兼吊雪芹》。

曹公諱霑墓的拓片,在1968年秋後張家灣大搞平整土地時挖出,被村民用作了蓋房的山牆石,直到1991年翻建新房,才再次取出。馮其庸認為這「不是用來豎立的墓碑……而是隨死者埋葬作為標誌的墓石」,並據墓石上的「壬午」紀年,修正了自己過去主張曹雪芹卒於「癸未」的舊說。

不過此墓石的出現,在學者之間引起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激烈爭論。若以馮其庸先生的意見為是,則曹雪芹最後的埋骨之地,也在通惠河旁,可見此河與曹雪芹的緣分確實很深。

相關焦點

  • 你見過夕陽下豔得肆無忌憚的北京通惠河嗎?
    夕陽下的通惠河因為一整天都有點霧蒙蒙,出門時還想著今兒拍照效果不會太好,卻意外地被夕陽下的通惠河驚豔到了,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機拍個不停,全然忘了今天是過來看橋這回事兒。20201217 夕陽下通惠河中花園閘橋附近小區倒影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運河道,由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主持設計修建。
  • 國博中為什麼會有兩件一模一樣展品,原因就藏在一個展籤裡
    我在整理自己拍的國博展品照片時,發現分處不同的展廳的兩件展品,竟然長得一模一樣。難道是臨時借展?這種情況在國博也常有。比如前段時間「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時,「利簋」等就從地下調到了三層。再比如現在正在展出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也將地下的「碧玉C形龍」借去了。
  • 北京東二環通惠河邊新開森林公園
    北京東二環通惠河邊新開森林公園 2020-09-2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天津博物館上新「新安畫派」,蕭雲從《山水圖卷》全卷展出
    天津博物館上新「新安畫派」,蕭雲從《山水圖卷》全卷展出 天津博物館 2019-07-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 通惠河上漂死魚 盲目放生行為反而殺生不值得提倡
    最近幾天,站在橋上,可看到通惠河的河面上不斷有死魚漂過。「魚的個頭都挺大,不少魚看上去得有2斤多重。」昨天傍晚,按王先生的指引,記者來到通惠河八裡橋河段。剛站到河邊不多會兒,記者就看到河面上陸續有死魚漂了過來。這些死魚白色肚皮朝上,隨著水流往下遊漂去。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些死魚的頭部有須。「這麼多的魚怎麼突然都死了呢?」
  • 酒仙榜|酒了 · 曹雪芹
    雪芹放下酒杯,又咂了咂嘴,眉峰跳動,面露欣喜之色,拈鬚贊道:「此酒還不錯呀,雖然取名金谷牽強攀附了些,比起那些市賣的散酒還是強了許多的!」敦誠知道曹雪芹住在西山黃葉村,家計勉強,不得已時只能買些粗劣的酒過過癮,此時聞得雪芹喜歡,倍感舒暢愜意,繼續把酒滿上,與雪芹推杯換盞,不大工夫那壇酒已去了大半。
  • 擺渡線客流遠超專36 探訪通惠河北花園兩橋建設大工地
    為了滿足前往傳媒大學地鐵站的需求,在專36路總站附近特別設置了下車點,經過此戰後乘客已經所剩無幾。 在花園閘橋旁邊將同時修建一座新橋,新橋名為通惠河中橋,是定福莊西路南延道路工程中的一部分。
  • 覽鏡鑑微:國博「鏡裡千秋」展中銅鏡發掘品的考古故事
    後調撥至國博大型鏡、中型鏡各一面,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出。今見「鏡裡千秋」展覽上的是一面中型弦紋鏡,背面飾以六周凸弦紋,其間填以細密的短豎線紋。綠鏽覆蓋鏡背,散發著古樸、悠遠的韻味。直徑11.8、厚0.2釐米(圖二)。安陽殷墟發掘至今,僅清理出六面銅鏡。這次展出的婦好墓出土銅鏡,彌足珍貴。
  • 禮儀是金 細節至上 通惠河畔園區開展國際商務禮儀講座
    2021-01-01 16:24:37 來源: 通惠河畔 舉報
  • 北京雙橋將新增過河橋 通惠河中橋橋墩已經澆築完畢
    在北花園正在改造加固的花園閘橋旁邊將同時修建一座新橋,新橋名為通惠河中橋,是定福莊西路南延道路工程中的一部分,據雙橋熱心群眾消息,目前這組新橋的橋墩已經澆築完成。5月底,改組橋墩就已經澆築完畢,來源雙橋熱心群眾。
  • 八大山人精彩長卷《河上花圖卷》筆墨細節!
    《河上花圖》卷高47釐米,長近13米,以水墨描繪了沿河而生的荷花、蘭竹和坡石流水。 《河上花圖》表面上描繪的是河上荷花,但實為朱耷人生長河的真實寫照。
  • 「五一」小長假 北京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都在展出些啥?
    一起來看下,北京地區博物館、美術館等「五一」期間都在展出些什麼?齊白石《綬帶牡丹》(局部)國家博物館:主要有3個展覽,分別為「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和「《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
  • 故宮、國博開了!約麼?
    抵達路線請觀眾從東華門外經東筒子河前往故宮午門。5月1日起,故宮、國博有序開放你會和朋友約起來嗎?
  • 過半首次展出!遼博藏國寶級宋代文物傾囊而出,國博唐宋八大家畫像...
    遼博也拿出了自家的「壓箱底」:《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領銜,網紅文物宋徽宗《瑞鶴圖》《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明仇英赤壁圖卷》《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卷》《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卷》等國寶級文物均在展覽中展出。
  • 通惠河開建新橋,北花園小區居民明年出行不再走危橋
    記者來在這座小橋邊看到,小石橋寬只有六七米,長四十五米,橫跨通惠河,石橋南北兩端入口處均有限高標誌,石欄上還有被劃花了的紅色標識牌,上有「險橋」字樣。記者在橋體雙側石欄上均能發現大小不一的裂縫,有的地方已露出鋼筋,橋面西側地面有一趟拱起來的厚石板,只能容一人行走,透過腳下石板的縫隙可以看到通惠河水緩緩東流,記者走在上面心裡都有些打鼓。
  • 國博中的「后母戊」或「司母戊」鼎,是真正的「鎮國之寶」
    收藏於國博中的「司母戊鼎」,現稱「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鼎呈長方形,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 除了大以外,鼎的造型也很優美。
  • 中巴服貿會今日開幕 通惠河畔攜園區企業參加
    中巴服貿會開幕式於北京時間9月3日(巴西時間9:00)舉行,通惠河畔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攜園區企業合寶文娛、戲精學院參加,推動中巴企業在文化、體育、影視等行業的交流與合作。
  • 打開二次元空間 第九屆中國西部動漫節10月1日亮相國博
    記者今(6)日從組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九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將在重慶國博中心S1、S2、S3館舉行,總展出面積達5萬平米。其中,S1為特展館,S2為同人展和Live秀,S3為電競館、非物質文化展等。
  • 「兩會」速遞|王春法委員:打造「雲端」主陣地 拓展國博「朋友圈」
    我們還先後推出五次「雲直播」活動,百餘萬網友在直播間「參觀」國博,與講解員互動交流,「吸粉」之餘還有強勁的帶貨能力,將線上吸引的觀眾反哺線下,撬動IP開發。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頂層設計,加大資金、人才、技術等投入,優化「雲端國博」的「基建」工作,把線上展示傳播作為新陣地主戰場。
  • 此是人間未見書:八大山人《河上花歌》書法藝術賞析 文藝課堂
    疫情當前 為了不耽誤學生學習 在家裡上網課變成了一大流行趨勢 那麼今天 小藝就帶你上一堂文藝界的網課 【文藝課堂】鎮海書家嚴振浩對八大山人《河上花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