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世界上最複雜的雷區——中越邊境161雷場 排雷裝備至關重要

2020-12-14 智慧軍警裝備聯盟

上個世紀70年代,越南同前蘇聯結成軍事同盟,宣稱中國整個廣西省都是越南的,對中國大打出手。我國被迫反擊,開始了一場長達十年嚴酷無比對越自衛反擊戰。

而在這場長達十年的邊境戰爭中,中越雙方均埋下大量地雷。據不完全統計,邊境線上雙方埋設地雷超過200萬顆,雷場面積達到400平方公裡,形成了中國最複雜的161雷場。為此,中國掃雷部隊無數先烈前僕後繼,耗費了無數人力物力乃至犧牲也在所不惜,為的就是徹底清除這些戰爭毒瘤。而這樣恐怖的雷場,也只有雷場警示牌的倒下那一刻,才能說明這片土地算是徹底安全了。

戰爭已遠,危險猶存。布雷一分鐘,掃雷則花費幾十年。探雷器是排雷行動中應用的最基本的裝備,操作簡單易上手,無論是在平原地區還是崎嶇的山路地區,都是掃雷的最佳選擇,探雷器的技術含量和敏感度直接影響掃雷結果。尤其在中越邊境複雜的地形,在這裡,人很多時候都會寸步難行,一不小心就滾落谷底,掃雷機器人分分鐘就歇菜,所以很多時候都是人工掃雷,如此面臨的危險係數就非常大,因此我們的掃雷兵一來到這個地方就寫好了遺書,有的戰士十幾年都不敢對家人說自己在做什麼……

因此,我國在不斷加強排雷裝備的研發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排雷探測器,以求滿足了特種部隊的特殊需求,為排雷士兵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德國Vallon是開發、生產和提供用於爆炸物檢測的創新硬體和軟體的全球領先公司之一,是專注於人道主義和軍事應用的國際性的運營商。北京東美森泰作為德國vallon探雷器公司中國區總代理,引進了一批質量優秀的探測器產品用於地雷及金屬探測。

探雷器產品一覽

相關焦點

  • 我軍雷場鐵漢曾僅用一把剪刀排除70多枚地雷
    11月3日,隨著「轟隆」一聲炮響,400餘精兵挺進雷場,拉開了中越邊境第三次較大規模排雷的大幕。未來兩年,他們將在6個縣70餘平方公裡的雷場上,演繹一場與危險和死神較量的活劇。 這是幾代排雷兵未竟的偉業。過去的23年,上千排雷兵曾奉獻了青春與熱血,有的甚至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20名曾參加中越邊境較大規模排雷的老兵,今天再赴雷場。
  • 納卡衝突後的掃雷行動,讓我想起了中越邊境的殘酷雷場
    看到納卡地區被埋進土地的地雷,我想起了分布在中越邊境的289平方公裡內的186個雷場。十年戰爭,中越邊境埋下超過130萬枚地雷、48萬枚(發)各類爆炸物。這還不包括首戰部隊、輪戰部隊從外地自行運來的地雷和爆炸物。三十年間,有太多邊民因為雷區而失去了自己的雙腿、雙腳,有的村莊,甚至每戶都有至少一名因踩中地雷致殘的村民。
  • 中越自衛反擊戰多難打?規模遠不如抗美援朝,老山一役耗費十年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的對越戰爭結束後,越南人仍不死心,在我國大部隊撤出越南後仍舊不思悔改,對我國邊境地區進行騷擾並且甚至有些越軍「佔山為王」大肆在我國領土上修築工事,意圖長期佔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1984年我軍為了肅清越南侵略軍,發動了老山戰役,意在徹底殲滅依舊在我國境內負隅頑抗的越軍,徹底收復老山,者陰山。
  • 不被重視的排雷火箭:從「康茄鼓」到UR-83P,原理幾乎沒變
    當遭遇到雷區時,需要邱吉爾AVRE將康茄鼓排雷車牽引至雷場外圍。在此之後,操作人員需要用康茄鼓排雷車上的「主炮」對選中的路徑進行瞄準,發射之後康茄鼓排雷車就會將一枚5英寸的火箭彈發射到雷區的另一邊。火箭彈後還連著一根軟管,也就是說康茄鼓排雷車發射後,火箭彈會帶著一根軟管從雷區中穿過。至此,康茄鼓排雷車就已經完成了安全的排雷步驟,剩下的排雷步驟都極度危險。
  • 1000多次進出雷場排除2400多枚爆炸物,卻在27歲失去雙手雙眼
    抗疫一線的杜富佳她說哥哥是軍人,在雷場上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是一名護士,理應在抗疫的戰場上做出自己的貢獻。哪怕今年是哥哥時隔7年後回家過的第一個春節,她也依然選擇了「上戰場」。對於妹妹的選擇,杜富國也表示支持妹妹。
  • 盤點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邊境戰士們!
    我們現在的幸福,是基於我國的邊境戰士們付出所有去艱苦努力的工作才得到的。12月17日,環球網報導稱,12月15日,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黑河好八連」官兵執勤巡邏途中,發現轄區數公裡邊境設施被江水淹沒。若不及時打撈,必定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當時正值傍晚時分,江面上的溫度在零下5攝氏度到零下36攝氏度之間,並且,江水仍在不斷上湧。環境十分地惡劣,但情況非常危急。
  • 這裡到處是骷髏頭標誌,堪稱中國最危險村落,特種兵也不許向前
    這個村落位於我國雲南省,名叫「八裡河」,靠近中越國境線。可能說到中越國境線很多人就開始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其實這個村落還有一個名稱,叫做「地雷村」。這一切都源於上世紀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那場戰爭讓人無語的是,硬是在長達1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布有數百萬顆雷,有跳雷、詭雷、防步兵雷等各種各樣的雷,這些雷又不像其他武器一樣比較好發現,這就給後人留下了非常大的困擾。像八裡河村這樣的小村落走出村外到處都有標有骷髏頭的禁區警示牌,事實上像八裡河村這樣的村子還有不少。
  • 中越邊境上有一個漢代的關樓,2000多年了還在正常使用
    友誼關是中越邊境最大、最重要的邊防,是中國九大關口中唯一仍在正常使用的邊防口岸。廣西過境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旅行。沿著邊境一路走,你可以學到很多歷史和地理知識。友誼關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南界第一路。這條路與越南的一號路相連。這是廣西第一條瀝青路面公路。
  • 1887年中越劃界,為何邊境地區的越南人爭相歸附中國?
    ,朝鮮族多是當年不堪日本侵略者壓迫,而移民到中國東北的朝鮮人後裔;而京族歷史,則牽扯到中越兩國上千年的和相互移民的歷史: 11世紀之前,整個越南都是中國直屬領土,當時越南地方(交趾)和內地自然有不少人文交流,沒有任何隔閡。
  • 中越邊境的友誼關,沒有山海關有名,為什麼能成為十大名關之一?
    中國從秦朝到明朝修建了長城,東起遼寧的虎山長城,西至甘肅的嘉峪關,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但經過幾次才最終連接並環繞了中國的大部分邊境,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成就。友誼關建在中越邊境,也是目前越南重要的一級門戶,如果站在關口,你會發現連接中越的道路明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顏色,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邊界在哪裡。友誼關沒有山海關和嘉峪關有名,有的人連聽都沒聽過,卻能成為十大名傳之一,為什麼?主要是這裡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 中越邊境文化奇才馬貴益
    (農林 攝)馬貴益家住中越邊境線上的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貴平村板煙屯,全屯有165戶580多人,這裡風光秀麗,民風淳樸,民族民間文化底蘊深厚。該屯與越南近在咫尺、雞犬相聞,村邊的田間和山腳下依次矗立著9塊中越界碑。
  • 中越邊境的美女小販,什麼都賣,卻有一樣東西讓中國男性接受不來
    越南和中國接壤,擁有著7大口岸邊境,尤其是雲南的河口和廣西的東興都是很多的口岸城市,擁有著陸運等方式可以乘坐到越南,比起泰國方便。在經濟和生活水平上,越南這幾年的發展快速,遠比寮國和緬甸要富裕很多。在旅遊資源上,越南的大力開放,相比於這兩個國家,也有著海島風景,佛教文化,特色建築等等,這也是為何每年都會擁有百萬人次的遊客前往越南旅遊的原因。
  • 中越戰爭老照片,戰場上不幸目睹戰友犧牲,歸來時痛哭流涕
    每一場戰爭的發生意味著就要有鮮活的生命的逝去,中越戰爭也不列外。中越戰爭被人們熟知的是另一個名字,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發生於1979年的2月份,三月份我軍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撤軍,並未能停息這場戰事,反而越軍與我方在邊境地區整整對峙和摩擦了將近十年之久,中越戰爭也是我國最為特別的一次戰爭。
  • 信任背摔、荊棘排雷……一起來圍觀新兵心理行為訓練
    近日,為緩解新入伍戰士心理壓力、激發訓練熱情,陸軍第75集團軍某新兵連嚴密組織開展信任背摔、荊棘排雷、穿越「電網」等團體心理行為訓練。
  • 中越邊境廣西那坡查獲400餘張鱷魚皮及一批製品
    遊輝 攝中新網百色3月25日電(李遠平 遊輝 楊陳)廣西出入境邊檢總站百色邊境管理支隊25日通報,該支隊日前在中越邊境那坡縣開展邊境封控執勤時,從一輛越野車上查獲404張鱷魚皮和631條鱷魚皮帶製品,案值約436萬元人民幣。圖為民警將鱷魚皮集中擺放。
  • 中越邊境查獲2.4噸疑似非洲野牛、犛牛角
    中越邊境查獲2.4噸疑似非洲野牛、犛牛角 2018-06-01 13:57:00來源:央廣網
  • 穿越3000公裡 2021款哈弗F7x中越邊境之旅圓滿收官
    11月12日,2021款哈弗F7x「穿越中越邊境」之旅圓滿落下帷幕。旅程中,2021款哈弗F7x在彎道加速、操控性能、智能安全中的優異表現,不僅為用戶帶去激情的駕馭體驗,其「掌控全場」的硬核實力,也再次展現了「地表最強15萬級轎跑SUV」的王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