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從零死磕第67天
今天的分享,也還是從最近的感悟入手
以前大學的時候見過一些朋友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
和你打交道
你感覺他們目的性很強
伴隨著一個動作——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吧
做人目的性太強了 不好
但是步入社會以後
漸漸發現
很多事情都是要見結果的
比如說營銷
或者說電商運營
你說的天花亂墜
實際出不了幾單
那有什麼用呢
所以我迷惑了
那到底目的性強一點好,
還是弱一點好?
其實這不單單是一個問題
深究下去更可能是兩種信仰和兩種選擇
目的性強的人往往都能聚精會神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說了這個月要幹到30W業績,
就一定要幹到30W
哪怕是晚上不睡覺
也要想方設法達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達不到,自己內心就會失落恐慌 無助
而目的性沒那麼強的人的做法通常是
未思勝先慮敗
這件事情做不到會怎麼樣
這件事情做不好會怎麼樣
這件事辦砸了自己怎麼辦
所以 這其實是兩種思維方式
有人是前者,有人是後者
在延伸出一些有意思的
例如打卡
目的性強的人往往覺得打卡可以讓自己精進
就像給自己定的目標一樣
他們每天早上給自己定的目標比如說6點起
6點起床 打卡 覺得精力充沛
又完成了一項挑戰
但是也有人不是這樣
有人不適合這種方式
同樣是6點打卡
有人卻覺得一天精神狀況都好差
於是他們覺得打卡不適合自己
自己適合自然醒
那麼目標呢,也自然是隨緣
比如大概是個30W的目標吧
慢慢做
能做幾成是幾成
做的好與不好自己心裡都有個底,
自己會努力就是了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
其實也並不是要在這裡比出一個優劣
哪一個比哪一個更好
這很難說
因為每個人可能適合的方式有所不同
但是我最近的感受是什麼呢
是做人,目的性不要太強
做事,目的性一定要強
舉個例子:剛才的銷售
本來公司給每個人都劃分好了業績目標
結果你思前想後決定去幹了
接著幹不到30W 自己覺得也無所謂
其實,對你影響大不大我不那麼清楚,
但是我知道 對公司的影響肯定是大的
對團隊肯定是有影響的
所以,你要想幹成點什麼,是要事上見的
更現實一點的是:結果上見
就像開頭那樣說
你說的天花亂墜,
自己執行起來全盤不動,無所謂
不就應了那句話
一頓操作猛如虎
定睛一看,原地杵。
所以做事,是要看結果的
就像你身邊的朋友,
今天跟你說 這個項目很好
接著告訴你他準備幹了
幹了幾個月,毫無聲息
你問他 怎麼樣了
他說 哎呀別提了 那個項目·····
根本不行,不幹了
如果再過幾個月你去問,
十有八九得到的答案還是一樣
這樣的人,
我覺得都在事情上沒有這個決心
沒有這個決心那做他幹什麼呢
就為了混個經驗安慰自己嗎?
做,就盯著最好的方向去做
做,就要拿到冠軍的結果
取法乎上,乃得其中
目標都定好,自己都不敢去做,
肯定結果好不到哪裡去
大家是不會看你碰到什麼問題的
大家只知道 XX做CC項目
一個月幹到了第一
牛逼
XX做CC項目 毫無聲音
又做了VV項目 毫無聲音
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你的失敗
那你想站起來,就難了
因為一旦你想做什麼
社會還沒打擊你呢
你身邊的熟人都在打擊你了
你不行,你不行,你不行。
所以,做事的時候,
我覺得目的性要強
要朝著結果去跑
幹擾源就屏蔽掉
把精力都拿出來挑戰自己的目標
這樣才會拿得到好結果
而做人呢,我覺得目的性不要太強
目的性太強了,就會有點機械
就像機器人不會去觀鳥
不會去養魚,不會去觀日一樣
因為這個對他沒有意義
機器就是為了結果而生的
而我們之前也聊過
高僧沒有香火氣,
儒商沒有銅臭味。
為什麼?
其實也是,
做人的目的性不要太強,
不要做一個項目就看誰都像目標客戶
就像揣著幾百萬感覺誰都像小偷
所以做人 最重要的
還是開心,走心,真
思維厲害不厲害的,去學習就是了
感情濃烈不濃烈的,去表達就是了
溝通厲害不厲害的,去走心就是了
自己依著自己的心去講,去做
別人就算牛逼,
我也是欣賞喜歡他的牛
不產生自卑,
不是因為我弱
所以我才想靠近你
是因為你強 我欣賞你
敬佩你 所以我靠近你
心態正,行為就正
不會卑躬屈膝,
也不會目的性太強
否則你接近一個人
就是為了學什麼東西
目的性非常明確,
別人都是知道的
都能感受到
這種感覺大家應該都有
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所以,我的感觸就是
做事,目的性一定要強,
要拿結果
做人,目的性不要太強,
依著自己內心的情感
去做去表達就好了
這樣很真,這樣很輕鬆,
這樣很快樂
不信,你試試?
好的,今天的分享我分享好了。
很高見在這裡遇見大家
感恩大家給我機會上場
明晚同一時間,我們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