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火」的是什麼?沒錯最火的是新冠病毒,無論是剛懂事的小孩,還是頭髮花白的老人,提到新冠病毒都是「頭皮發麻」。我國也餘清明節(4月4日)當天舉行全國「哀悼」的集體性活動。但是新冠病毒不是只帶來了死亡和災難,同樣帶來的還有技術的飛躍,和時代的進步。
有句話說得好,絕地逢生。面對疫情帶來的災難,之前沒有完善的5G也很快地投入到了醫療建設當中;智慧機器人崛地而起,一時間出現在街道、醫院、隔離器區等各大危險的場所;提到智能,就不得不說人工智慧,也就是AI。任何智能化得的產品都離不開AI,就在上一個3.23氣象紀念日,同樣宣布了AI在氣象科技圈內正式啟用,以後將用於天氣預測。
那麼,AI既然「攻佔」了實時天氣預報,到底能夠有什麼科技成果呢?不僅谷歌用了全新的AI模式實現了實時天氣預報,而且經過計算,AI智能仿真器能把模擬器的模擬速度提高十億倍。並且谷歌稱現在的實時天氣預報近乎是即時報導。可見,AI與天氣預報結合之後,速度就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與傳統的天氣模擬預測相比,AI模擬預測就像是天氣預報的一個新紀元。
不僅AI方面有巨大成就,1月2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了史上最高清的太陽,面對發展迅速的技術,刺眼的太陽也只能在一次面臨被爆高清照片的命運。這張照片是使用丹尼爾·井上太陽望遠鏡(DKIST)拍到首批高清太陽照片,DKIST同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顯示了太陽表面沸騰的等離子的湍流,甚至DKIST還能在未來幫助氣象科技圈預測日冕內部的磁場,提高我們對天氣的理解。
最後,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服務計劃》也成功出爐,計劃建設包含服務提升、產品推廣、數據共享三個大方面共22個建設項目。並結合中國「一帶一路」國情與國際氣象情報站接軌,加強與世界上部分國家氣象組織的合作。
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能更好地與氣象工作想融合,結合5G高新技術,一定能提到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和及時性,以便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