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三學生害怕的是父母的這些話,父母不理解才讓人痛苦

2020-12-19 思維故事

距離2020年結束就剩幾十天了,對於要在2021年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現在的複習時間只有五個多月。在備戰高考期間,只要想努力學習的考生,都會付出很多辛苦的汗水。為了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許多學生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整個高三一年是最難熬的。學習強度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還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有些學生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因此他們會憋在心裡,最後造成一些心理問題。對於「高三黨」來說最大的壓力可能不是學習,而是來自最親密的父母。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是非常值得理解的,但是如果這種執念太深,採用的方式不當,對孩子的傷害將是最可怕的。相信每個高三的學生最害怕聽到父母的這些話。與高考的學習壓力和艱巨的複習任務相比,父母的不理解也許才是最痛苦的。這是來自「高三黨」內心的聲音。

「考不上大學就……「!這應該是學生從父母那裡最常聽到的的話了。這句話不僅出現在高三家長的口中,有些父母甚至從小就以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大的鼓勵,讓孩子們明白如果他們未能進入大學就得怎麼怎麼樣。但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不是鼓勵,而是赤裸裸的「威脅」,甚至是「恐嚇」。

必須知道,高三最辛苦是學生。即使他們沒有進入大學,承擔後果的也是學生。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輔導老師或是做一頓美味的飯菜,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但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說到底,最後需要付出的還是學生。高考確實很重要。高考的成功確實對未來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父母希望學生能意識到這一點。出發點是好的,但必須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如果使用這種威脅或恐嚇方法,則只能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學習,其他什麼都不要管!」大多數學生都應該熟悉這句話,尤其是在高三的時候。父母一直強調,學生除了學習外什麼都不管,這真的正確嗎?這些話產生的效果,真的是家長們想要的嗎?許多父母都懷著好意說這些話,但今天我們仍然要向父母「潑冷水」,因為當這些話到學生的耳朵時,這特別刺耳。

學習的人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父母無法理解。有些學生適合沉迷於沒有欲望的學習中,而有些學生則適合於勞逸結合。父母說的這些話,等於把學生和學習綁在一起。高三的學習壓力本來就很大。如果學生沒有興趣,那麼如何釋放這麼大的學習壓力呢?如果長時間的放在心裡,會不會引起心理問題?這很可怕,卻也是現實。

諸如此類的話有很多,例如「其他人的孩子怎麼樣」,「誰的孩子又是第一名」或「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父母的初衷是好的 ,但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如果以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終結果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因此,父母在面對「高三黨」時必須儘可能多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這對他們才是真正的減壓。

相關焦點

  • 「高三黨」最渴望父母能聽到的3句話,句句扎心,句句又很現實
    「高三黨」最渴望父母能聽到的3句話,句句扎心,句句又很現實對於中國學生來講,當今學習壓力真的很大,學歷壓力巨大用在高三學生身上形容最為貼切。很多人說過,如果心理醫生去高三,能查出一大批心理有嚴重問題的學生,而這些問題幾乎都集中在「備考壓力」方面。關於學生壓力的來源,其實,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家長,家長在無形中給學生施加的壓力讓他們快喘不過氣來。
  • 江蘇一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給所有父母上了一課,痛心的同時要反思
    大家都知道,高考是我們國家人才選拔的重要方式,為了能夠讓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所有的高三學生都在努力拼搏!因為只有考上好大學,未來才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高三是最辛苦的一年,這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
  • 別懷疑,如果父母讓你一直很絕望很痛苦,那麼他們就是不愛你
    因為後者是可控的,可以解決的,可以釋然的,有出路的;但前者,卻無處可逃,只能臉朝下被威權踩在地上碾壓一百遍,還要聽那些「父母永遠是對的,無論他幹了什麼事都是愛孩子」的屁話。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這種恨。
  • 高三生不服生母管教,喪盡天良,痛下殺手,給當代父母敲響了警鐘
    據當地小區附近的其他住戶稱,楊某的性格其實挺不錯的,與其他同學的關係都挺好的,而楊某的母親(徐某)平日裡沒有什麼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女人。在外人眼裡,徐某的人緣與性格都不錯,旁人也不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而徐某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
  • 跟父母無法溝通,這是父母太固執嗎?到底誰不理解誰?
    有些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之中,從父母那裡學會的是封閉自私、不信任他人、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等等。由於從小沒有學會如何去愛,而產生的不安全感,又讓他們想要通過打擊、否定的方式來,來控制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我們現在討論的「家庭創傷」,也就是說不幸的家庭總是一代一代驚人的相似。
  • 父母和孩子相處,這些話很傷人
    居裡夫人說:「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家和萬事興。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親密無間、言傳身教的關係,孩子長大後,還可以是朋友關係。孩子有出息,家庭才有希望。可是,越來越多的父母,說話很急躁,對孩子的教育毫無耐心。
  • 鍾美美:痛苦不分深淺!父母:你的學習是我的痛苦之源
    你認為程度最深的痛苦是什麼?鍾美美:「痛苦不分深淺。」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考58分比59分更痛苦?吃冰激凌比吃蛋糕更快樂?在孩子看來,每一種痛苦都是痛苦,每一種快樂都是快樂,哪有什麼深淺。可是,在很多父母看來,即便是痛苦,也需要算計,稱一稱重量。重量多的才是痛苦,重要少得不值一提。如果是父母,會怎麼回答?
  • 可以讓學生及時感悟親情,學會感恩,增進學生對父母的理解和包容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係,具有極強的情感親密性,直接影響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展,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調查表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各因子檢出率多高於普通高校大學生,提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相對較多,主要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身體症狀、恐怖傾向和衝動傾向等。親子關係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明顯影響。新入學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大多是因為沒有升入理想大學而產生自卑,心理壓力較大,同時又面臨適應新的環境和人際關係,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 疫情期間他們成了學生的「線上父母」 | 致敬教育逆行者
    對於首次試水新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這一次適應性考試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蘇同學的父母因在戰「疫」一線,無法抽身監考、陪伴。一個人的居家考場,蘇同學並未讓老師操心,也並未讓父母擔心。考後,秦冬玲開闢「雲上小灶」,組建「特別關注群」,其中包括12名家長不能經常在家陪伴的學生及其父母,蘇同學和他的媽媽也在群中。
  • 「媽媽,我不要了」,孩子的「假懂事」,實際上是父母的不理解
    回到家殷媽媽反覆思量,想起孩子似乎從來不會主動要什麼東西,經常從女兒口中聽到「我沒事」「我不要了」「我可以」這樣的話,是孩子真的不想要嗎?是我們作為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忽略了她感受。
  • 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用7國語言播報天氣:這群高三學生太有才了!
    近日,濟南外國語學校發布了一段高三學生用7國語言播報天氣預報的視頻,很快就走紅了網絡上。據悉,很多學生從初一就開始學習多國語言了,到了高三畢業時,他們已經學習6年了。而每逢畢業季,濟南外國語學校的高三畢業生都會用多國語言播報最後一次的天氣預報。視頻中的這幾位學生便是2020屆畢業生。他們分別用漢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播報了當天的天氣預報。我們可以聽得出來,這些學生發音標準,表達流利。有網友聽著時還以為自己在國際機場。
  •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會開始討厭父母?很可能和這些有關
    ,還總是不聽話,還會討厭父母,這是為什麼呢?看到這些圖片就明白了 1、孩子需要陪伴 在很多家長的心裡都存在這攀比心,孩子必須樣樣都要優秀,所以,就會讓他們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知識,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和見識, 而孩子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他們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做他們最喜歡的事情,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畢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 原來他也害怕父母逼婚
    前言:不知道有沒有人親身經歷過被家裡人催著找對象的呢?畢竟有些時候兩個人的緣分沒有到,感情這種事情確實是強求不來,但是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也應該去體會。在漫畫中,金老師突然成為了對阿衰百依百順的侍從,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Re0第二季:蔡躍宇的成長是可喜的,但他的父母必須承受痛苦
    蔡嶽昴宿星是動畫片《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的主人公,由於有存檔和歸還的能力,並且只能通過轉世來促進劇情,所以才有了穿越者的「地獄模式」。回顧Re0之前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蔡躍宇有很多缺點,比如盲目自信,魯莽衝動,這些都與他的過往經歷有關。
  • 高考後,父母要離婚,孩子很難受,該怎麼辦才好
    父母一直熬到孩子高考完後,才提出離婚,可知道他們忍了多久?心裡又是有多麼痛苦?現在很多父母都等到孩子高考後再離婚,他們都是在為孩子著想,怕影響孩子高考,所以就一直忍著,甚至連一點情緒都不敢爆發出來,怕影響孩子。
  • 67投稿丨這些歌,陪我走過高三
    咽在喉嚨裡無人訴說 我們到底在追求些什麼 為何一直不斷往前衝」 每個人的高三,或多或少,都在心底藏下一個坐標,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
  • 鹽城一17歲高三學生將陪讀的母親弒殺,我們現在的孩子怎麼了?
    近日,鹽城一位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又上了熱搜,引爆了輿論的熱潮。據知情者透露,該學生殺害母親後潛逃兩日後,回到小區時才被警方捉捕。12月13日,鹽城某小區有住戶反映,有一名46歲的女子死在家中,經警方調查,該女子已經去世兩天了。而陪讀的兒子卻不見了蹤影。附近的住戶說前兩天有聽到母子倆的爭吵聲。隨後救護車到小區把母親拉走。
  • 高三一年備考,孩子的這些心理壓力和異常行為,家長要尤為重視
    進入高三後,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原本活潑的學生變得不愛說話,不願跟同學、老師和家長交流,神情變得嚴肅甚至難以捉摸,人也變得憂心忡忡、精神不能集中。在強大的高考壓力下,高三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生活的樂趣,整日鬱鬱寡歡。2. 學習緊張。
  •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的作者王雪巖老師是一名知名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她從事心理學研究十幾年,她的文筆優美流暢,解秘日常瑣事中隱藏的心理學,讓讀者很有親切感,她也成為了知乎的心理學大V,擁有了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