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篇幅較長,建議對此方面有疑惑的人深度閱讀
以前,我們總聽說什麼呢?就是給小學生的書包減負,不能把他們的個子壓的長不起來。
如今在高考大背景下,在家長的期待目光中,在社會「金榜題名」光環的渲染中,高三學生也要減減壓,高強度的備考氛圍就像是一個溫室大棚,看起來社會各界送溫暖;
實際上,長在裡面的花花草草,早就熱的喘不過氣來,是時候,放放風,找到一個合適的姿勢,看看外面的環境,把那些緊張、焦慮、抑鬱等症狀,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的情況都斬殺殆盡。
輕裝上陣這話說的好啊,不往下減,怎麼能輕,就像是背著沙包跑步,腿上再賣力,還是不輕鬆,我們都知道高三學生心理壓力產生,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家長、社會、學校和教師應共同努力,把握高三學生心理壓力的成因及規律,緩解高三學生心理壓力的措施,提高高三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適能力,我們的目標很一致,也很明確,所以解救備考「戰士」計劃,勢在必行。
心理壓力是指由於各種刺激因素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和精神上的緊張、焦慮、苦悶、煩躁等不良反應。對於進入高三的學生來說,個人的需要、動機、願望和理想,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情。
社會對高學歷的需求,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等,使高三學生頭腦中總有一根緊繃的弦,學習不敢絲毫懈怠,他們在體驗著繁重課業負擔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 如何引導學生、家長、教師、社會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方式緩解高三學生的心理壓力,已成為當前高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01一、高三學生心理壓力表現
1. 鬱鬱寡歡。
進入高三後,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原本活潑的學生變得不愛說話,不願跟同學、老師和家長交流,神情變得嚴肅甚至難以捉摸,人也變得憂心忡忡、精神不能集中。
在強大的高考壓力下,高三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生活的樂趣,整日鬱鬱寡歡。
2. 學習緊張。
學習緊張是所有學生進入高三後共同面對的問題,這種緊張使人腦細胞活動處於抑制或半抑制的狀態,從而降低學習效率,而學業進步緩慢,反過來又加重了學生本人對學習的緊張感。
因此形成惡性循環。雖然部分學生白天學、夜裡學,使出渾身招數,但成績非但沒有明顯上升,還會大幅度下降。
3. 考試焦慮。
對高三學生而言,考試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個好的學校,從而完全扭曲考試本來的意義,將評價人發展的手段變成了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分數成了中學生獲得自尊的重要砝碼。
4. 社交障礙。
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同學之間的競爭,使他們缺少關愛、缺少奉獻,更多的是相互間的嫉妒、索取,從而造成相互間的交流太少,進而產生社交障礙。
對於家長的過高期望值和學校老師的「窮追不捨」,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甚至與家長、老師「 反目成仇」, 不與家長、老師溝通,影響了正常的交往。
5. 反向行為。
心理壓力越大,學生就越想在適當的時候以另外的方式表現出來。
如易怒, 因一點小事與同學大吵大鬧,甚至拳腳相加;如迷戀上網,沉迷於虛擬世界,妄圖擺脫現實如離家出走,以期擺脫父母期望的眼神。
02二、高三學生心理壓力成因
1. 家庭原因。
學生進入高三後,家長為了讓孩子一心一意地複習備考,家務不讓做,衣服不用洗,營養補品等應有盡有。有些家長甚至暫停工作, 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為孩子提供學習之外的各種方便。
父母的過度呵護,使這些已經懂事的孩子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壓力,認為考不上大學就對不起父母。隨著高考的臨近,看著父母忙碌的身影和期望的眼神,他們的心情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焦慮中。
2. 社會原因。
「金榜題名」可以「光宗耀祖」,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的觀念,在中國早已根深蒂固。金榜題名便會有人喝彩,而名落孫山則會被人輕視。
這種不好的社會風氣,對高三學生的心靈形成巨大的壓力。有的同學一針見血地指出:「讀高中就是為了考大學,對沒考取大學的學生大家有一種瞧不起的心態。」
再加上鄰居、親戚、朋友時時的議論和比較,學生長期處於一種無形的壓力之下,生怕考不好,生怕被人嘲笑。
3. 學校原因。
認為學校的升學率能反映出該校的辦學水平、管理水平和師資力量的看法普遍存在,增大了學校的生存壓力。
學校把這種壓力施加給教師,教師通過填鴨式的灌輸,通過由「點」 到「線」, 再由「 線」 到「面」的強化訓練,通過期考、月考、模擬考、聯考等形式,通過分數排名等手段,強迫學生學習。
為應付考試,為提高自己的排名, 高三學生不得不對每次考試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另外,學校老師的一遍遍提醒及教室到處可見的高考倒計時等,都成為學生的壓力源。
4. 個人原因。
對高三學生來講,在父母、老師的期望下,多數人都渴望成功。
但多數學生不能很好地評價自己的真實能力,導致自信心不足。再加上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承受挫折、失誤的能力相對較差,極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再加上高三學生正處於從青春期進入成人的轉折時期,心理變動劇烈,對高考的渺茫、對異性好感的壓抑等,很容易導致高三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03三、緩解高三學生心理壓力的途徑
1. 營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心理減壓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切忌一味地高標準、嚴要求。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苛求等於毀滅。在對待高三學生方面,要通過鼓勵、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責任感、自制力,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通過關懷和思想交流,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因此,家長必須盡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給予子女適當的空間、合理的關懷和恰當的期望,使家庭成為學生緩解心理壓力的「避難所」,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
2. 營造輕鬆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高考指揮棒下,高三學生一直處於辛苦的複習與訓練之中,老師由於過多地關注學生成績,缺少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學生缺少在緊張之餘的放鬆。
因此,學校應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探討好的學習方法, 避免學生整天埋頭於題海和忙碌於各種模擬考試當中。
老師應定期召開 班會,邀請家長參加, 就學生的學習和高考進行討論,增進家長、學生、老師間的理解和支持,從而緩解家長和學生雙方的心理壓力。
3. 教會高三學生進行自我調節。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教師應通過心理健康課等途徑 教給高三學生正確的心理調節方法,教會學生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高三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平靜的心境和平常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意志;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要樹立多元成才觀,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 職業教育、自學考試、成人教育、自主創業等,都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可行途徑。
高三學生還要學習一些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正確對待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正常變化,不為生理上的正常發育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減少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04四、有關心理壓力的的典型案例及應對方法
1.「考試焦慮」及應對方法
小周是一個女生,性格內向,和老師交流時總帶著點兒惴惴不安的表情。學習成績不理想,化學的薄弱讓她在理科班裡抬不起頭。
隨著高三後階段學校增加考試頻率,她的一些反常舉動也開始出現。最初她總在考試當天請病假,說是肚子疼;
後來她越努力,考試成績反而越下降。經過幾次交談,我才了解到她總是擔心考不好,拿到試卷腦子會一片空白,頭上是汗,手心也是汗。在這樣的煎熬中完成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小周的情況是典型的考試焦慮在高三學生中較普遍,只是程度輕重不同。這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大都是各班的優秀學生,進入高中後,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學習方式的變化,加上高考壓力,內心緊張、憂慮和恐懼,越想考好越考不好,導致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