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 許多家長都奉行著這麼一句話。現如今的家長往往都對自己孩子抱著非常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極其重視,孩子成績出現下滑便要求孩子禁足家中,不得外出不得接觸電子產品,否則輕則說教辱罵,重則體罰孩子,但是這對孩子真的好嘛?
近年來,青春期孩子弒親、離家出走、自殺事件時有發生,家中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了,一般孩子在12歲之後就會進入青春期,大量孩子在這個年紀離家出走、弒親都是在這個年齡段,近日就發生了這麼一起時間
南京一高三學生持刀弒母,疑因被長期說教辱罵
在南京有一高三學生小李在一天放學後的晚上正在家裡寫作業,當時因為正在讀高三,學習壓力比較大,再加上母親的本職業是教師而且常在身邊陪讀,小李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母親的說教辱罵當中,當天晚上在寫作業時再次遭到母親謝某的辱罵。但是這一次他沒有選擇再忍下去,他手持菜刀揮向了母親,連砍數刀之後,發現母親謝某已經沒有了一絲氣息,隨後小李慌張的離開家來到同學家借宿。
據鄰居回憶,謝某一直對小李的管教極其嚴格,但是小李因為沉迷遊戲,經常與母親謝某發生衝突,終於,在這天晚上小李的精神徹底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走向了極端的道路。
不得不說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家長們對孩子成績的期望越來越高,孩子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跟家長和老師的矛盾也越來越深,再加上有的家長對孩子長期進行著語言暴力似的教導,孩子緊張的神經得不到放鬆,才會釀成這樣的慘案。
家長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要適應孩子青春期帶來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不論是在生理亦或者是心理上,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大部分都是自我意識決定的表現。他們會嘗試著衝破家長的約束和管教,甚至犯下一些錯誤這是正常的,家長們要考慮孩子們的感受,讓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
在生活上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包辦,讓孩子成為「高分低能」患者的同時會讓孩子覺得他失去了自由,是一個被父母操控的提線木偶,這和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增強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家長和孩子才會經常發生衝突。
不要用命令式的方式跟孩子說話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命令式的口吻會讓孩子覺得他一事無成,什麼都要聽從父母的安排,心裡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試想,為人父母的我們面對領導命令式的口吻是否也會覺得有著莫大的壓力呢?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心思也很簡單,他們往往渴望被當成大人,他們也想要得到大人們的尊重和認可。
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對事情的自我辨知能力,父母應當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嘗試著用他們的思維做事,不要一味的讓孩子按著自己設計的路線走,這樣更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從而跟家長對著幹
不要翻舊帳
在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們不要老是翻舊帳,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厭煩。應該在對孩子的批評中簡單明了地指出問題所在,在責罵孩子的同時要多多尋找矮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讓孩子做出改變。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長的關心愛護,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
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找朝夕間就能完成的,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是在於互動和溝通,對孩子要和氣一些,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打罵。將心比心,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也會尊重你。和孩子交朋友,幫助孩子一起去改掉一些不良習慣才是父母該做的。
欣媽說
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往往都有著一對不肯長大的父母。生活沒有彩排,悲劇發生也不會有重來的機會,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青春期時與父母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家長要學會在維持彼此之間親子感情的同時向著好的方向教育孩子,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