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2月14日訊(大眾衛生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璐 通訊員 劉健美)「閉關宅在家,身邊一直充斥著電視、網絡、廣播鋪天蓋地的新冠疫情報導,這會讓孩子不斷感受真實的恐懼,害怕死亡,甚至出現兒童心理失常。」2月14日記者從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兒科專家羅唯一處了解到,正在「延期開學」的孩子們可能比大人對待疫情更加敏感。兒童由於處於身心發展的激烈變化之中,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社會閱歷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更易失常。羅唯一提醒,兒童心理失常信號不容忽視,如果得不到及時宣洩會給社臺、家庭和其本人造成嚴重的影響或危害。
兒童心理失常主要應激表現有:
1.平時開朗、活潑、愛玩鬧,突然變得沉悶、內向、膽小、不愛動。2.以前無憂無慮、積極樂觀、與人為善,變得心事重重,敏感多疑,易怒愛哭。3.以前熱愛學習、計劃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強,突然學習興趣下降、焦躁不安、做事雜亂無章。4.睡眠失常、多夢,變得異常順從、出現反抗、攻擊行為、刻板動作、語言倒退。5.嚴重者出現抑鬱症,神經症表現。
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方式呢?羅唯一表示,家長們也無須過度緊張,可以嘗試做好以下幾點:1.注意勤觀察仔細詢問。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否出現異常心理行為,通過鼓勵書寫日記、交談等形式發現失常原因,及時予疏導。
2.陪伴進行預防性晤談。耐心地陪伴孩子,多與孩子進行學習、運動和生活互動。對於學習能力強,喜歡關注新冠疫情的兒童,尤其是對確診和死亡病例人數特別關注、反覆重複可怕消息的孩子尤其要重視,謹防孩子出現死亡恐懼。可以多分享一些積極應對及成功救治的案例,減輕壓力協助適當釋壓,並且儘量轉移其注意力,減少對疫情的關注,多做一些需要手腦結合的事情,比如拼樂高,做手工,玩一些桌面遊戲,和家人一起做家務,做飯菜,開展家庭運動會等。完成一件作品,一桌飯菜,或者取得遊戲比賽的勝利,都能讓人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
3.及時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安慰。開學延期,停課不停學,各種網絡課堂、學習軟體、網絡興趣班,有些孩子甚至沒完成寒假作業又來了家庭作業,孩子學習壓力並沒有減輕,加之家庭學習氛圍沒學校濃厚,孩子學習壓力增加,更容易焦躁、憂鬱,這時家長更應該多為孩子著想,多給予情感支持,耐心引導、安慰,不強求、不壓迫一切以孩子身心健康為重。首先要全家行為一致,調整心態,家長自己不要焦慮,停課一個月對低年級的孩子不會產生什麼質的影響,對於高年級畢業班的孩子,只要跟著老師循序漸進也不會明顯落下進度。選擇網課應以學校安排的為主,興趣班的網課沒有精力應對則不要選擇,因為網課對孩子自覺性要求高,低年級需要家長監督。不要給孩子安排過多的課分散精力,更加疲於應付。
此外,應控制網課時間。小學生一天1-2小時,一節課30分鐘。中學生也儘量不超過4小時,中間有課間休息。儘量讓孩子不感到疲累的學習,才能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有條件的家長儘量陪伴上課,低年級孩子尤其需要,可扮演同學、助教等身份,及時和孩子互動,了解孩子的掌握情況。
同時,構建有效危機判斷和解決模式。強化孩子新冠防護意識,具體細化到行動上,比如:口罩佩戴、體溫監測、手衛生、外出回家消毒、家庭消毒、私家車消毒等,必要時予預警行為演練,提高孩子危機應對能力及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