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NASA稱比英國大本鐘還大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2020-12-18 全球每日趣聞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13日報導,NASA稱有一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將會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和我們擦肩而過。

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大約介於46米到100米之間,整體面積略大於英國名勝大本鐘,正在以33000英裡(約99000公裡)的時速朝著地球飛馳而來。按照美國加利福尼利亞太空研究所的觀測數據,「2020 XO」將於當地時間周一,12月13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2點18分和地球軌道擦肩而過。

這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約為1.3個天文單位,屬於近地小行星。1.3天文單位雖然聽起來很接近,事實上,這塊太空石塊和我們的距離換算過來為1093961英裡(約3281883公裡)那麼遠。它朝著地球行進的速度為大約33129英裡每小時,也就是每秒鐘4.58公裡。

天文學家們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出「2020 XO」的寬度在46米到100米之間,面積大於英國的標誌性建築大本鐘。大本鐘有96米高,矗立在威斯敏斯特宮殿旁邊,每天的鐘聲都會響徹整個倫敦。而天文學家們稱按照他們所掌握的數據來看,「2020 XO」屬於比較體積較小的小行星,其他一些小行星有它的幾倍那麼大。

和「2020 XO」類似,之前有一顆以太陽神阿波羅命名的小行星,也是擦著地球的軌道而過。阿波羅小行星的寬度約為90米到210之間,它是12月裡經過地球的體積最大的小行星。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地球:NASA稱比英國大本鐘還大的一顆小行星將會和地球擦肩...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13日報導,NASA稱有一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將會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和我們擦肩而過。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兩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為啥人類總擔心「撞地球」?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多年前,有一部名為《絕世天劫》的經典科幻災難電影,描繪了小天體撞擊地球時的災難情景,當時一度引發轟動。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來源標題: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創下的
  • NASA蹭熱點稱小行星接近地球,其實不到2米,關於小行星的科普
    今天很多媒體都在報導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22日稱,一顆名為「2018VP1」的小行星將在美國大選的前一天11月2日接近地球。,是2018年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首次被發現。這顆小行星直徑約為6.5英尺(約1.98米),而且稱,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發生撞擊的概率很小,只有0.41%
  • 2021年初將有3顆小行星接連衝向地球,地球將內經歷多次「死裡逃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3月5日報導,美國宇航局科學家稱,一顆直徑46米的小行星將於明年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距離甚至將比人造衛星更近。 2018年4月29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報告稱,地球將在一天內經歷多次「死裡逃生」,有五顆小行星將會衝向地球,但值得慶幸的是它們並沒有「瞄準」地球。
  • NASA稱2021年初將有3顆小行星「探訪」地球
    &nbsp&nbsp&nbsp&nbsp海外網1月1日電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020年12月31日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預測,2021年1月初,將有3個小型近地天體在短時間出現在地球上空。
  • 今天一顆小行星跟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作者: 紫微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如果小行星撞向地球,我們如何絕地求生?
    目前,這顆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預計於北京時間11月20日8時8分與地球交會。「此次飛掠過程中,2020 VA1與地球的交會距離約為448萬公裡,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1.7倍,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說。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概率?
  • 小行星撞地球真的發生了!
    正因為如此,大夥現在一聽行星撞地球就會聞風色變。如果告訴您,就在幾天之前,就在咱們中國境內,發生了一起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您信嗎?據中國科學院旗下的科普平臺「科學大院」報導,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3號7點23分,位於青海西藏交界處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小城,一片寧靜。那個地方天亮的比較晚,此時距離天亮大約還有40分鐘,大部分人還躲在被窩裡。
  • 小行星「阿波菲斯」飛越地球 2036年或與地球相撞
    小行星「阿波菲斯」9日與地球「擦肩而過」,科學家稱,「阿波菲斯」並無與地球碰撞的危險。科學家推測它將於2036年4月重新「光臨」地球。綜合國外媒體1月9日報導,小行星「阿波菲斯」當天飛過地球上空,由於此次「穿越」距離地球1000多萬公裡,因此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NASA警告:三顆隕即將與地球擦肩而過、它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
    微信公眾號(BOSS爆料)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對地球生命的威脅似乎略有減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警告稱,目前三顆直徑超過40米的小行星可能會對地球造成威脅。僅在12月21日一天,三顆直徑5.1米至45米的小行星就將從地球上方飛過。
  • 【科普君】如果小行星撞向地球,我們如何絕地求生?
    小行星撞上地球的概率? 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科學研究表明,幾次大滅絕事件可能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這裡最著名就是恐龍滅絕事件。
  • 地球進入倒計時?研究發現,48年後「阿波菲斯」小行星將撞上地球
    ,是在2068年4月12日,它將撞上地球,而且後果是災難性的。位於太陽系外側的彗星群,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都讓太陽系內側的星球危機四伏,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月球表面坑坑窪窪,這些隕石坑都是月球經常遭遇小行星、彗星等撞擊的結果。地球也是如此。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小行星撞地球引發的生物大滅絕發生過多次,也讓地球生物演化被推翻重塑過多次。
  • 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最近僅370千米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11月14日,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距離地球最近時僅為370千米,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當時它正處於南太平洋上空。這一距離創下了非隕石類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紀錄,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剛剛創下的3000千米紀錄。
  • 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幸運的是,這三顆小行星都平安地從地球附近掠過,沒有對地球造成任何威脅。1 月 4 日,一顆小行星 " 路過 " 地球1 月 4 日,新年首個工作日,又有一顆名為 "2021 AB" 的小行星悄悄與地球 " 擦肩而過 "。" 中午 12 點 03 分,這顆小行星在距離地球 85 萬公裡的距離飛掠。"
  • 外媒:「阿波菲斯」小行星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據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體積較大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在非均勻輻射的影響下提高了飛行速度,如同被裝上了小型助推器。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經常聽新聞裡說「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一個卡車大小的小行星將於明晚飛掠地球」。這次的小行星約12層樓高。那麼,科學家是如何估計這些小行星的個頭的呢?其實,目前我們知道確切大小和形狀的近地小行星數量非常有限。
  • 當小行星來襲,除了讓地球流浪,我們還能怎麼做?
    事實上,那是一顆正以20公裡每秒速度向地球高速飛馳而來的小行星。不久後,天空亮如白晝,這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穿過了大氣層,撞向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海灣。小行星在海底撞出了一個直徑約180公裡的巨大隕石坑,釋放的能量等效10億顆廣島原子彈。高速撞擊掘起大量海底物質拋向平流層。巨大的海嘯吞噬了整個墨西哥灣,沿岸變成一片汪洋。
  • 小行星撞地球時,你該怎麼辦?
    2015年2月,黎明號宇宙飛船向地球發回了迄今為止距離穀神星最近的一張照片。這幅圖像呈現了位於小行星表面的光斑,而關於這些光斑,天文學家至今還無法解釋。地球附近有多少顆小行星?太陽系其他地方有許多小行星,有時被稱為「軌道家族」,其中包括大約10,000顆近地小行星或近地小行星。這些隕石沿著太陽附近軌道(或路徑)運行,同時它們的軌道也靠近或者跨過地球的軌道。
  • 專家警告:小行星「阿波菲斯」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