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不少市民發現武漢的天空灰濛濛一片,空氣品質較差。9日,延續前幾天的情況,武漢空氣品質仍為輕度汙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空氣品質預報員介紹,汙染物由北方傳輸來到武漢,由於風力小、溼度大、逆溫等不利擴散條件,「走不動了」,並與本地排放的汙染物一起累積、轉化,形成輕度汙染天氣。預計13至14日,有一次自北向南的冷空氣過程,會將武漢的空氣汙染物「一掃而空」,14日起,武漢的空氣品質有望逐步好轉。
該預報員介紹,前天夜間,北方汙染帶「突襲」武漢,汙染物濃度逐漸升高,昨天上午5時開始,小時空氣品質數據超標,轉為輕度汙染。
「大量汙染物從北方來到武漢,在此滯留,並由於靜風、逆溫、高溼等不利擴散條件,與本地汙染物疊加,形成汙染。」他介紹,起風時,氣流交換快,汙染物容易擴散。可是一到秋冬季節,武漢風力減弱,特別是夜間,可能出現一晚上無風的情況,汙染物很難擴散。
在正常氣象條件下,高度越高,氣溫越低。但是近期夜間,容易出現近地面溫度低於高空溫度,產生「逆溫現象」,逆溫層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近地面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越積越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
同時,武漢空氣溼度大,有利於氣態汙染物轉為顆粒物汙染物,對空氣品質產生影響。
預計12至13日,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過程,自北向南傳輸,由於風力很大,帶來區域汙染傳輸的同時,也會將累積的空氣汙染物「一掃而空」。預計14日空氣品質會逐步改善,至良好狀況。
對比去年同期數據,他指出,本月至今,輕度汙染天氣比去年減少了2天,並且沒有出現本地性汙染天氣,空氣汙染由區域傳輸導致的。
輕度汙染天氣期間,建議市民戶外出行宜做防護,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鍊。(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雷衎 通訊員於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