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伊波拉給人類的啟示與教訓:被遺忘的大陸,不該被遺忘的「血殤」

2020-12-12 瀟湘晨報

2016年5月3日,經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批准,以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受託管理的金融中介基金(FIF)形式設立了旨在填補重大疫情發生後、人道主義救援到來之前的資金缺口的PEF信託基金。PEF包含對甲型流感類、冠狀病毒類、絲狀病毒引起的出血熱、拉沙熱、克裡米亞剛果熱等一系列嚴重疾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應對。PEF的問世固然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公共衛生危機的關心,但是這樣的措施或許來得遲了些,也無力了些——就在PEF問世的同一時刻,西非部分國家(地區)正在經受著伊波拉的衝擊。

作者:涼埃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伊波拉治療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懷抱一名疑似感染病毒的兒童。伊波拉,這種神秘絲狀病毒的陰影似乎一直盤旋在非洲上空。從20世紀70年代首次於薩伊(同時還有南蘇丹)被發現,並以暴發村莊旁一條名為「Ebola」的河流命名,這種出血熱就一直以「烈性高」而聞名。但是與其他病毒相比,伊波拉似乎低調得很,在日常生活中甚少提到。因為這種病毒似乎「專屬」於非洲,離我們很遙遠。雖說今天非洲也依然是這個地球上受到各類疾病威脅最嚴重的區域,但這樣的非洲,卻始終是一片被遺忘的大陸。

「死亡天使」轟然引爆炸彈如果說伊波拉最初的出現,只是一次偶然,那麼2014到2016年非洲西部伊波拉的捲土重來倒頗有些蓄意而為的意味:這次大暴發是自出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伊波拉疫情,伊波拉千裡奔襲西非,不僅突破了以往的鄉村界限,在大城市中遊走;更突破了國界,在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同時暴發,獅子山、賴比瑞亞全境無一地倖免。當2016年6月WHO(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疫情結束時,已有28616人確診或疑似,其中11310人死亡。

這次的大暴發頗有些黑色寓言的意味。文明社會似乎都已經淡忘了伊波拉這個病毒之王的威力,非洲作為「遺忘的大陸」又往往在主流媒體關注之外,在這個敘述為王的時代,西非疫情轟然引爆了一顆炸彈:面對病毒,我們的公共衛生系統能做什麼?可悲的是,我們能做的極其有限。時隔半個世紀後,伊波拉病毒本身進化了、變異了,而人類依然脆弱,甚至受困於道德、倫理、民族意識,人類更加無助了。

《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書就是關注這次西非伊波拉大暴發的絕佳紀實作品。與作者理察·普雷斯頓備受好評的前作《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相比,《血殤》更關注的是病毒的社會屬性。我們既不能把病毒簡單看作某種生物,亦不能將其粗暴地劃入非生物。在病毒獨特的世界裡,作為闖入者的人類也在改變著病毒:病毒由某種野生動物體內進入人類體內,巧妙藉助著人類彼此之間的情感紐帶進行傳播,並搭乘人類技術、經濟發展的高速路,最終實現了暴發。而承擔著拯救生命重任的醫護人員同樣也是伊波拉病毒常見的受害者。作者用悲天憫人的筆觸刻畫著醫護、家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將伊波拉死亡天使這一名稱演繹得淋漓盡致。

無國界的病毒遭遇被遺忘的大陸雖然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伊波拉病毒而不是人類自身,然而在我看來,以2014年西非伊波拉暴發為開端,伊波拉疫情背後更多的是人類社會被自身傲慢反噬的影子。

有據可查的第一次伊波拉暴發,發生在非洲中部偏遠的村莊;而2014到2016年西非伊波拉的大暴發則同時吞噬了西非國家的城市與鄉村。距離第一次暴發已經將近半個世紀,全球其他地方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技術水平都有了飛速發展,但是非洲沒有,其公共衛生部門依然脆弱。《逼近的瘟疫》一書中指出,20世紀70年代非洲的瘟疫前哨是修女、神父們,僅僅是信仰支撐著他們走在第一線,直面未知的病毒,甚至以死亡向人類世界點燃病毒來臨的警示狼煙。然而到了今天,瘟疫的腳步依然迫近,而這片大陸上的前哨卻沒有增多,依然只有憑藉著醫學信仰在工作的醫護人員,書中寫到的獅子山凱內馬政府醫院拉沙熱項目組的監控小隊就是一個縮影。基層衛生部門分支機構的匱乏依然困擾著這片大陸,這給瘟疫創造了完美的溫床。同時,非洲欠完善的衛生設施、較低的受教育率都為這場瘟疫的暴發鼓勁吶喊。

另一方面,主流世界對這片土地的遺忘與忽視,則成了瘟疫最好的掩護。當伊波拉再一次如蛇般遊走時,這場疫情甚至沒能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一些相關衛生機構也不過是認為,這依然是傳統的伊波拉,即使是最危險的薩伊毒株,最惡劣的後果也不過是屠村——何其諷刺,某種烈性病毒被忽視是因為它致死率過高,除了死亡什麼也不留下。這聽起來仿佛一個中世紀的黑色寓言,卻是切實發生在伊波拉疫情中的故事。於是,最初的零星死亡被忽視,病毒悄悄在人群中擴散的同時進行著自選擇,直到最適合的那個毒株誕生,至此病毒之王重生,薩伊毒株攜著新的突變奔襲西非,終釀成災難。

與主流媒體一向缺乏對非洲的關注一致,全球也依然缺乏對伊波拉的關注乃至深入研究。為什麼呢?因為這「不過」是一種專屬於非洲的疾病。何其可悲,病毒並不知道地理位置,伊波拉的陰影其實早已觸及歐洲、北美乃至亞洲,只不過我們一次次選擇了忽略。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伊波拉就已經深入芝加哥,所幸以一位回鄉探親不幸染病男子死亡告終,沒有釀成大禍;烏幹達綠猴身上攜帶的伊波拉毒株也早已前往各地,所幸這不過是雷斯頓毒株,人類沒有遭殃。但是這些事實早已告訴人類,病毒沒有國界,只是我們依然怠慢。更可悲的是,人類一直自大地以為伊波拉會被自己的高致死性反噬,孰料聰明的病毒早已變得更具傳染性、隱蔽性,前期溫和而後期暴發致死。至此,脆弱而無防備的人類與捲土重來的伊波拉正面相逢時,一場慘烈的疫情發生了。

人性的弱點為病毒推波助瀾《血殤》中關注的獅子山凱內馬政府醫院的拉沙熱項目組已經具備了對四級病毒進行處理的基本能力,但是受制於緊張的人手、嚴重不足的場地和經費,最終也難逃幾近全軍覆沒的慘劇。如果說1976年的伊波拉帶走了一整座醫院是因為人類與病毒初次相逢的無知;那麼2014年帶走一座醫院,則是因為人類的自大與冷漠。

自大使得人類遲遲沒有推進研究,零星的研究尚處於試驗階段,僅有的成品不能被使用。時至今日,WHO網站關於伊波拉的治療方案依然是宣判死刑的話語:「早期的支持性護理和補液、對症治療可以提高生存率。目前還沒有獲得許可的治療方法證明可以中和病毒,但一系列血液、免疫和藥物療法正在開發中。」

冷漠則使得人類沒有去相互幫助。當一所醫院獨自在風暴中心苦苦支撐時,當冗餘的官僚系統遲遲無法兌現承諾時,當從拉沙熱的魔掌下撿回生命的醫護人員再度奔赴伊波拉戰場時,他們都只能靠自己。這樣的情形下很難想像拉沙熱項目組全體醫務人員的心情,當院內感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同事一個個患病離開時,當胡瑪爾·汗醫生自己都身染沉痾時,身處漩渦中心其他人的心情幾何?事實上,作為讀者,讀到這裡時是絕望的。這樣的命運,可以落在任何一個人頭上。而為人類冷漠、自大付出代價的,可能是任何一個普通人。

更進一步,如果說1976年的醫務工作者是死於對疾病的無知,那麼2014年的以汗為代表的醫護人員則更多是死於倫理道德,這些人類社會不合時宜出現的滿地雞毛。絕對的理性往往是通向無序的開始:理性地選擇了不用藥,因為無法顧及醫者的職業道德;理性地選擇了不讓汗自己選擇是否用藥,因為必須避免實驗中的幹擾。理性選擇的最終結果就是看著汗一點點死去。從程序上,這件事情本身無國界醫生並沒有做錯,只不過是因為理性過頭了,讓人有一種疏離的憤怒。大概也是因為無國界醫生始終堅持的這種理性思維,始終衝在抗擊伊波拉第一線的無國界醫生會在非洲這片大陸被妖魔化。而另一面,獅子山國境另一側,賴比瑞亞境內的肯特醫生和南希·萊特博爾的獲救則完全體現了醫者的赤子之心。如果不是萊斯· 普萊勒博士最後時刻違規給兩個人用了藥,勢必有一個人無法獲救。人類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在理性以外尚有情感。醫者仁心不僅僅體現在偶爾治癒,更是凝聚於持久的安慰。我們無法坐視同胞的死亡,這與職業無關,這是身為人類的本能。

伊波拉的身影依然沒有遠去,剛果民主共和國(就是20世紀10年代的薩伊)於2018年再次暴發伊波拉疫情。截至2020年6月20日,本次暴發已造成3463人感染,死亡2280例,死亡率為65.8%,接近66%。病毒之王的身影從未走遠,病毒的世界裡人類才是闖入者。而如果在病毒的世界裡,我們依然傲慢、自大、冷漠,那麼作為闖入者的我們終將被清除。

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21【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1992年,普雷斯頓關於在西非地區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的長篇報導在《紐約客》雜誌刊登之後,轟動一時。他由此決定將其擴寫為一本書,為此他在1993年前往肯亞實地考察,深入病毒核心區域採訪親歷者,第二年完成了此書。自1994年以來,《血疫》在全球已累計賣出約250萬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出版,還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 世衛發言人:西非以外出現伊波拉疫情可能性不大
    原標題:世衛發言人:西非以外出現伊波拉疫情可能性不大  原標題:世衛發言人:西非以外出現伊波拉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國際在線消息:據新華社電,持續發酵的伊波拉疫情陰影不但籠罩西非多國,也引起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格雷戈裡·哈特爾7月31日說,目前西非以外地區出現伊波拉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 上遊薦書|只在電影、電視劇裡聽說過「伊波拉病毒」?這位美國非...
    並不誇張地說,當下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令美國知名非虛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6年前,出自他手、描寫伊波拉病毒緣起的作品《血疫》一經面世,便引發全球熱議,不光非虛構寫作領域、出版界議論紛紛,書中涉及的公共衛生領域也為之側目。
  • 疫論·歷史丨書寫伊波拉之人
    因書寫伊波拉而舉世聞名的作家理察·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因新冠病毒的肆虐再度聲名大噪,他是《紐約客》撰稿人,普林斯頓大學英文博士,除了《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以下簡稱《血疫》)外,他另一本書寫伊波拉的非虛構作品《血殤:伊波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下簡稱《血殤》)的中譯本也即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與中文讀者見面。
  • 世衛組織呼籲西非地區加強伊波拉疫情監控
    世衛組織呼籲西非地區加強伊波拉疫情監控來源:新華網2014年03月29日 00:35:11顯示圖片     新華網日內瓦3月28日電(記者張淼 王昭)世界衛生組織28日呼籲,西非尤其是與幾內亞相鄰的地區應加強對伊波拉出血熱疫情的監控。
  • 世衛組織官員積極評價中國援助西非抗擊伊波拉
    新華網日內瓦8月15日電(記者張淼 王昭)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日前說,中國政府向西非地區提供緊急援助對防控伊波拉疫情十分重要,中國在應對「非典」、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累積的寶貴經驗也對抗擊疫情有重要價值。    世衛組織新聞發言人哈特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伊波拉疫情持續蔓延,西非地區急需援助。
  • 世界大瘟疫啟示錄丨霍亂:不該被遺忘的老瘟疫
    它是人類傳染病的兩個「終極大魔頭」——甲類傳染病之一。另一個是鼠疫。迄今,霍亂一共出現過7次全球大流行,被稱為「曾摧毀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如今,世界正在遭遇始於1961年的第7次霍亂大流行,每年有300萬至500萬例感染。
  • 當地球發動人類清除計劃時,伊波拉就是他的「破陣先鋒」
    萊斯頓型對人類不致病,對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象牙海岸型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致死率很高。薩伊型的致死率高達90%,蘇丹型的致死率是53%,對比之下,非典7%—15%的致死率,在它們面前就是弟中弟。
  • 人類學在伊波拉疫情防控中發揮積極作用
    ■2016年上半年,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西非伊波拉疫情結束。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奈及利亞、獅子山派代表團來南京參加「2016南京國際青年體育文化活動周」活動。由於大多數疫情暴發期短暫,波及性也較小,人類學者甚少直接參與到疫情的防控工作,多居於「幕後」,不過經歷數十載學術積澱,已形成眾多獨到的認識與見解。2013年12月起,伊波拉疫情在西非蔓延,一直持續到2016年,受影響最大的三個國家是獅子山、賴比瑞亞與幾內亞。
  • 被詛咒的區域,《新神魔大陸》遺忘之海曝光
    魔幻史詩燃戰MMO《新神魔大陸》現已開啟全平臺預約。設計《新神魔大陸》遊戲世界時,如何將「史詩」這一概念闡述出來是遊戲設計的綱領,下落到實際內容中,作為重要載體的地圖顯得格外重要。
  • 盤點人類史上致命病毒:伊波拉可「搭飛機」越界
    中新網7月29日電 綜合消息,今年3月在西非國家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目前已經蔓延至鄰近三國,奪走超過660條性命。縱觀人類歷史,每一種致命病毒的爆發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在與這些病毒的搏鬥中,人類須始終保持謹慎和清醒。  伊波拉:史上最強病毒已經來襲?
  • 血疫——伊波拉來襲!
    伊波拉央視曾播放的德國紀錄片《伊波拉之役》,記錄了暴發於2014年初的西非,造成數千人死亡!有人說過「人類對伊波拉病毒來說並不是很好的宿主,脆弱的人類病死的太快了 」,真的太可怕了!這種病毒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
  • DNF遺忘魔法師的饋贈套裝屬性介紹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DNF遺忘魔法師的饋贈套裝的屬性介紹。   DNF遺忘魔法師的饋贈套裝屬性介紹 有關遺忘魔法師的傳聞 遺忘魔法師的年齡據推測已有85歲,擁有通過「古代秘典」將自己所有技能熟練度提升2個階段的能力。
  • 什麼是遺忘?怎樣避免遺忘?
    什麼是遺忘?識記過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不能或錯誤的恢復與提取都叫遺忘。遺忘按能再次回憶分為暫時性遺忘和永久性遺忘,按是否有意識參與分為主動性遺忘和被動性遺忘。暫時性遺忘轉入長時記憶的內容暫時不能被提取,但在合適情況下又可以順利恢復,是一種與線索有關的遺忘。是由幹擾等原因造成的信息提取障礙。一般導致暫時性遺忘的是由於線索不足、線索誤差、線索間衝突,這些都會引起再認和回憶的障礙。永久性遺忘是指發生在感覺或短時記憶階段記憶信息未經複習而消失所引起的。永久性遺忘是由衰退引起的存儲性障礙。
  • 那些被人類遺忘的角落,最終被大自然無情反噬
    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我們是要改變這個地球的物種,人類和自然之間一直都在不停地較量著,不過隨著如今科技的進步,人類幾乎快要贏了,可以說人類幾乎在地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不過我們也不要小瞧了大自然,它們的自愈能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大,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大自然反噬,來看幾個這樣的典型例子吧
  • 記憶過程中,遺忘是我們的頭號大敵,有什麼克服遺忘的方法呢?
    克服遺忘的秘訣完全可以從我的保持曲線中尋找,因為它揭示了大腦遺忘的基本規律。保持曲線的具體特點我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下面,我為如何克服遺忘提出幾點建議。第一,整體複習法。該方法應用的原理就是內容與內容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我們把記憶的整體內容框架把握好,說不定就可以利用整體將暫時遺忘的部分重新回憶起來。
  • 《血疫》改編自真實事件「伊波拉病毒」,看完令人毛孔悚然
    今年上半年,新冠病毒讓許多人陷入了恐慌,疫情還未結束,最近又傳出了伊波拉病毒重來的消息。不得不說,2020真的很魔幻!也許許多人還不知道伊波拉病毒到底有多恐怖?《血疫》這部片子就是像我們介紹了這個病毒。
  • 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助你記憶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幾乎沒有不知道這規律的,但在記憶實踐中,很多人並沒有運用好這個規律。今天從運用和實踐的角度,教大家如何利用此規律來提升自己的記憶效率,避免花太多的冤枉時間。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遺忘速度最快的區段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分別遺忘42%、56%、66%;2—6天後遺忘率穩定在72%—79%之間;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等。 通過分析,顯而易見,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
  • 那些被人類遺忘的角落被大自然無情吞噬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人類突然消失了,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類文明幾千年來的留下的痕跡,在大自然面前又能保存多久?在reddit網站有一個叫AbandonedPorn的版塊,網友們在上面分享著世界各地那些被人類遺忘的角落,大到城堡乃至整個城市,小到一盞路燈和汽車,大自然的力量正在漸漸地吞噬掉人類創造的一切…  日本奈良的一處遊樂場所,幾十年前人聲鼎沸,而現在變成了失落的樂園…
  • 鬥羅大陸:三少逐漸遺忘的能力,伊萊克斯要還活著,會被雨浩氣死
    《鬥羅大陸》系列是唐家三少的代表作,他在這個系列裡傾注了諸多心血。今天小槽就跟各位小夥伴討論一下,那些被唐家三少逐漸遺忘掉的設定和能力。小舞的近戰能力在第一部《鬥羅大陸》的最後,唐三是成為了海神,飛升神界。小舞作為唐三的愛妻,自然也是一同來到了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