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行業如何讓粉絲變成來訪者,你必須解決這5個問題!

2020-12-22 騰訊網

很多心理諮詢師都有粉絲,比如抖x、快x上面,有些諮詢師有幾百個,有些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粉絲,心理諮諮詢師如何將這些粉絲轉化成來訪者呢?想將粉絲轉化成來訪者,你必須要解決這五個問題。

第一、理解問題

當用戶無法理解我們的重要性,即便是你有再多的粉絲,也只是華麗的「外表」。有些心理諮詢師可能會說,用戶不理解我,他怎麼會關注我呢?這個問題我們舉一個例子說明下,我們經常在短視頻平臺能看到比如影視、勵志、經營管理、營銷等各種類的小視頻,比如我們看到影視類的,感覺好玩,關注後系統就給我推薦更多影視類視頻;或者看到勵志、經營管理、營銷類小視頻,那用戶感覺這個可能用得上,有些人就收藏關注了。我們心理諮詢師發的一些視頻也是這樣,用戶感覺這個視頻可能對我現在或者將來有用,就關注收藏了,並沒有理解心理諮詢師的重要性,這也是導致我們即便有很多粉絲也沒有來訪者的因素之一。

第二、動機問題

機動問題其實解決的就是用戶為什麼要找你去諮詢,解決用戶動機的關鍵,就是讓用戶在關注你之前,先關注自己——意識到過去的行為存在某種不合理,從而渴望通過你的課程、你的開導來解決自身的問題。

比如:小孩子有網癮,家長自然是想幫助孩子戒掉,家長只是將孩子的手機、電腦沒收,或者直接斷網、斷電,甚至有些小孩子,在家長斷網、斷電後,依然不去學習, 這種行為真的能解決孩子的網癮問題嗎?其實很多家長也是這樣做的,而我們作為心理諮詢師,要讓家長意識到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孩子網癮的問題,家長真正想解決的是孩子學習的問題,我們要讓家長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再通過間接的轉化,我們就自然有來訪者。這裡可能會有諮詢師會問,怎麼間接的轉化,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發布這樣一條視頻,「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成功戒掉網癮,給孩子一個未來」,在視頻後面再加上一句「如果孩子戒不掉網癮,你找我」或者「孩子網癮問題,關注我,私信我。」這樣家長按你這三點孩子戒不掉網癮,是不是就會聯繫你,或者孩子有網癮問題家長會不會找你?

第三、信任問題

這裡我們要解決的就是粉絲對心理諮詢師的信任,其實也很簡單,我們讓粉絲信任我們,我們的內容一定要有實用性,在粉絲經過你分享的方法,測試以後,產生了效果。假如用戶測試一次有效果,測試兩次、三次其它方法依然有效果,那粉絲對我們是不是信任增加了?從形式上的信任,就變成了心裡的崇拜,當粉絲遇到問題,是不是先想到你?

第四、行為門檻問題

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不同的帳戶就有不同的花錢標準和額度,你要別人買東西,就是要給他一個購買的理由來滿足這個帳戶。從而減少花錢的心理愧疚,促成購買。 我們心理諮詢師也是一樣,我們還以孩子戒網癮這個為例,假如家長放任孩子,不管孩子的網癮問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孩子成績一落千丈,將來甚至會誤入歧途,而我們幫孩子戒掉了網癮,孩子的成績一日千裡,將來成為一個成功人士,兩者相比較,可以確定家長會100%選擇後者,家長現在花了一點錢,而這點錢卻換回了孩子的未來,兩者孰輕孰重,就不用我說了吧。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家長花錢只是給孩子做了個諮詢,談了會話嗎?家長花了一點錢,就換回孩子的未來,這點錢花得不值嗎?

第五、群體規範問題

什麼是群體規範?群體規範是每個成員必須遵守的已經確立的思想、評價和行為的標準。在不同的群體中產生不同的作用。利用正式群體中的壓力與非正式群體中的內聚力可以產生相應的道德效應。我們心理諮詢行業也一樣,當我們的用戶下決策購消費的時候,也會跟自己所在群體的普遍規範進行比較,如果現在做的行為不符合這個群體的規範,就容易放棄購買。打個比方,兩個商店賣同樣的東西,一個人滿為患,一個門庭冷落,你會選擇哪個商店?再比如,我們經常上網買東西,在網上兩個同樣價格的東西,一個評論幾千,一個評論只有寥寥幾個,在同樣的東西和同樣價格以及同樣的質量的時候,我們往往還是選擇評論數量多的,這就是群體規範。

作為心理諮詢師,都想獲得更多的來訪者,獲得更多的個案,那我們就要更了解我們的用戶,只有我們比用戶更了解他們自己,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來訪者。

相關焦點

  • 中國心理學大數據分析,70%的來訪者,你佔了多少?
    中國心理學行業據官方統計120多萬,行業分析3.8萬左右就業。這是為什麼?90%的心理諮詢師師是由於沒有個案,導致轉行,希望通過全國心理學行業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心理諮詢師,更輕鬆準確地獲得更多個案。中國心理學大數據分析我們從上面這個圖中可以看出,好奇的人佔了13.6%,好友推薦佔了3.6%,發展困惑佔了40%,其他佔了10%,精神痛苦佔了36.4%,解決個人問題佔了69.1%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即獲來訪者,又能增加額外收入?
    在心理行業,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諮詢師都是缺少來訪者的,這就讓很多心理諮詢師在無法獲得個案後,不得不選擇更換行業,也就造成了我們120萬諮詢師,從業人員卻只有3.8萬,那麼怎麼才能即獲得來訪者,又增加自己的額外收入呢?
  • 心理諮詢是如何幫助來訪者的?
    而在我自己的理解中,心理諮詢可以提供三個方面的幫助。1.像一面鏡子一樣,讓你能夠看清自己。很多的來訪者會尋求幫助,不是在於ta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在於ta自己明明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ta自身看不到那樣一種能力。
  • 心理學:真正安慰一個人,只需要這七個字
    同樣,心理學表明,安慰與鼓勵他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又叫利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
  • 「心理諮詢100問」心理動力治療(精神分析)適合什麼來訪者?
    第5問:心理動力治療(精神分析)適合什麼樣的來訪者?重要的話說在前面。在不想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的情況下,來訪者儘量不要選擇精分方向的諮詢師,尤其是專攻經典精分的諮詢師。還有一點是動機問題。為什麼年輕、有錢的人更適合精神分析?是因為這部分人同時具有緩解症狀和改變現狀的願望。經濟條件一般的來訪者,中年偏上的來訪者,訴求都是儘量擺脫痛苦和不良情緒,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他們並不期待人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心理學:諮詢師為什麼哭了?她替來訪者流出不能流出的淚!
    小黃給我描述的時候木木僵僵,在說如何處理,如何與肇事方交涉,如何下葬,如何爭取賠款,在這個過程裡她是多麼強硬,豈不知,她用強硬封閉了悲傷。這悲傷像一把鋒利的刀,把她剁成餡兒。她想起蚯蚓的故事,大家都當笑話聽,她卻覺得這笑話笑著笑著就無比悽涼倉惶:一條蚯蚓感覺很孤單很無聊,就把自己切成了兩段,打羽毛球;打厭倦了以後,又把自己切成了四段打麻將;依然是孤單無聊,就把自己切成了二十二段,踢足球,感覺不過癮,又切出很多段做觀眾,這下子很嗨皮。原來,切割自己是會上癮的。
  • 心理學神奇愛情測驗:讓陌生人快速愛上你的36個問題
    文/Bear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如何快速獲得陌生人的好感?自我暴露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時候暴露合適,是秘密分享或是侵犯隱私,也是我們俗稱的邊界問題。人際交往靠的是情商,情商有兩個關鍵詞,一個叫真誠,一個叫邊界。很多人過於真誠沒了邊界,而下場是被拒絕;有些人重視邊界但缺少了真誠,下場是被忽視。所以這36個問題的設定場所非常自然,因為是做實驗,所以大家的心態都非常好,也不會有防範的心理。
  • 德州市委書記一天接待四批來訪群眾 四個問題三個「房」
    6月10日,德州市委書記李猛採取帶案下訪方式,到陵城區公開接待群眾來訪,面對面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李猛共接待4批來訪群眾。有群眾反映小區一房多賣問題,李猛要求區委區政府嚴格依法依規解決,絕不讓群眾利益受一點一滴損失。
  • 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問題,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領導人曾指出: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現在我們把前兩個問題解決了,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的問題。「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的問題」,在筆者看來,這是釋放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我們先看一個最近的事兒——12月1日,外交部立堅哥的一條推特,直接讓澳大利亞總理的心態「崩」了。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種類非常多,最近我看到一本關於分手之後要如何走出傷痛的書籍,那就是《分手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在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指導傷痛者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進而重建自我。她在這本書中用最恰當的心理諮詢技術教讀者包紮傷口、認識自己、解決原生家庭問題,讓我們在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之後,重新出發,收穫真正的愛情。因此,這是一本讓我們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那麼,我們分手以後應該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 看完5位心理學大神的故事,徹底愛上心理學
    以今日常人的眼光來看:弗洛伊德,那就是個「老流氓」,什麼問題都是從性的角度去解釋;馬斯洛是個「文藝青年」,論文想寫音樂欣賞的心理學,可惜被老師們給否了;羅傑斯是個「老好人」,誰的意見都尊重,找他諮詢吧,也不給你出個主意;華生則是個「小憤青」,做實驗嚇壞小朋友;而斯金納卻似「虐待狂」,養了鴿子、小白鼠,不輕易給它們吃食物,換著法子以「折磨」小動物為樂……然而,心理學恰恰因為有這些人而倍添魅力。
  • 愈見幸福:打破傳統觀念束縛 讓心理學成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首選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這句話正確地概括了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事實,求助於心理學家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這類事情出現在大約一百年前。也就是說,心理學用到人的生活實踐中,只有一百年歷史。
  • 「愛心戰疫」丨三分鐘教你如何找個「靠譜」的心理諮詢師!
    學者們對心理諮詢的定義:北京大學錢銘怡教授:「心理諮詢是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幕課、學習強國app等平臺上都有很贊的心理學相關課程,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檢索。2、歐文.亞隆老師的這本《日益親近》,是諮詢師和來訪者分別寫下了他們的諮詢體驗並定期交換,通過這個歷程,諮詢師試圖去發現到底是哪些因素對來訪者起效了,這本書的發現非常有趣。
  • 「從問題少年」,到「一代宗師」,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社會的進步促使心理學發展,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論文《行為主義心目中的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此後50年,心理學一直是行為主義的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立者——華生。
  • 疫情期間如何保持自律,合理安排生活?心理學專家給出5點建議 | 用...
    今天,推出《用「心」戰「疫」》第(75)期,隨教育小微一起來聽中央音樂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葉冬梅、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費俊峰詳解,疫情期間師生常見心理問題如何調整↓↓↓疫情當下關於心理方面你有什麼想問的問題歡迎大家在微信評論區留言我們將邀請專家詳細解答
  • 心理學:有一個問題,能讓不愛你的男人原形畢露
    本文是《女性課堂:愛情心理學》專欄,通過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的愛情心理學知識,解決愛情發展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愛情,以及更懂男人的心理特點,從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婚姻。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愛情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如果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愛情真的和婚姻不一樣,嫁給婚姻的不一定是愛情,但是嫁給愛情的一定是婚姻。
  • 心理學的犯罪,詐騙者如何引你入坑
    聲明:本人不是心理學家,也沒有學過心理學,今天來分析心理學的犯罪,只是一時興起,如有反對,你是對的,我是錯的。前面我說過我平時上班前,有看新聞的習慣,昨天看到了兩則新聞,一個是微信招嫖,一個是電信詐騙。
  • 為什麼我勸你一定要學學數字心理學
    他苦心鑽研,終於從數字當中找到了依據,提出了從1-9這9個數字的基本含義。不僅如此,他甚至創造了一套關於數字學的系統,也就是數字心理學。【問題二】姜豔豔:學習數字心理學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問題四】姜豔豔:數字心理學圖形反映了人哪些特質?淳鈊:人類終其一生的目的無非就是了解自己。我是誰?我來自哪?我要去哪?生命數字能將你在生活當中方方面面問題的本質揭示出來。從而更好的解答這三個問題。
  • 心理學上是如何解決兒童抑鬱問題的?催眠療法也是心理諮詢嗎?
    根據調查,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家庭方面帶來的壓力是他們以現有的智力和心理尚不足以面對和承擔的,尤其是心智發展尚不成熟的兒童。而面對這種兒童青少年無法應付的問題時,很容易形成心理方面的障礙,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病,這裡面典型一個病症就是抑鬱症。越來越多的兒童患上抑鬱,催眠是否能幫助其解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