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100問」心理動力治療(精神分析)適合什麼來訪者?

2020-12-16 心理大家

第5問:心理動力治療(精神分析)適合什麼樣的來訪者?

重要的話說在前面。

在不想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的情況下,來訪者儘量不要選擇精分方向的諮詢師,尤其是專攻經典精分的諮詢師。

在心理諮詢界,一般都會把精神分析療法稱為心理動力治療。所以,當來訪者看到「動力」二字的時候,就可以在心裡把它歸類為精神分析療法了。

傳統或經典精神分析的治療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人格改變。

因為受到行為主義的衝擊,當代的心理動力治療才開始把緩解症狀作為諮詢目標。治療者也開始重視像焦慮、抑鬱、強迫等臨床症狀的緩解和消除。

「改變人格」這個術語,其實很難確切描述。

當把人格的概念縮小為性格時,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說降低男孩的攻擊性行為,幫助女孩克服怯懦膽小的性格。

但有時人格改變,也可指向一些更模糊的領域,比如更有時間觀念,克服了拖延症,不再熬夜……

表面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心理成因。熬夜可能是童年和媽媽分床恐懼的延續,拖延可能是內在的不勝任感,沒有時間觀念可能是死亡焦慮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而深層次原因的發現,需要來訪者和諮詢師在長程諮詢中反覆討論、確認,才能得出貌似接近真實原因的答案。

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五年,十年。

正統精神分析的一大特點就是曠日持久。一般一個病人需要二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每周4~5次會談,才能初見成效。

當代精神分析已經做出了很大改變,治療時間一般在6-18個月,每次50分鐘,一周一次。但會根據來訪的情況適當增加頻次,比方抑鬱症來訪發作期,創傷性事件發生後的1-2周,諮詢師都可能根據現實情況,與來訪者協商增加諮詢頻率。

總的來說,精神分析仍然太費時,費用也過高,一般工薪族很難承受。但是,它是唯一可以找到症狀根源的療法,也是能實現人格徹底整合的療法

精分分析療法適合什麼樣的來訪?有錢、有閒,還不能太老

精神分析的創始者弗洛伊德,曾評價過什麼樣的來訪,更可能從精神分析治療中獲益?

弗洛伊德的答案是,人不太老,病不太重。

我們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考慮一下適合心理動力治療(精神分析)來訪者的個人特徵。

有人據此提出,年輕、有吸引力、善言談、聰慧和成功的病人較適合做精神分析。如果再考慮國情,個人認為還要再加上有錢和有閒。

精神分析有一整套關於無意識、人格、自我防禦機制、性能量等深奧、晦澀的語言系統。因而需要來訪者既要具有領悟力,又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還有一點是動機問題。為什麼年輕、有錢的人更適合精神分析?是因為這部分人同時具有緩解症狀和改變現狀的願望。

經濟條件一般的來訪者,中年偏上的來訪者,訴求都是儘量擺脫痛苦和不良情緒,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他們並不期待人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精神分析的理想來訪者,是對生活和自我要求比較高的人,想實現智力和情感上的潛能;在人際交往方面,包括同性和異性方面都更有成效;對自我更高的認同感等等……

我國心理諮詢界扛大旗的人中專門做精神分析的人知名度比較高,如武志紅、曾奇峰等人,讓我們產成了某種錯覺,誤以為精神分析是國外比較流行的療法。

山茨(Shands)從一些調查分析中看,國外精神分析治療的人相當有限,保守估計只有2%的病人接受精神分析治療,但是從事精神分析的治療者和學習者卻不算少。

在美國社會,接受精神分析治療是給人一種優越感的途徑。因為精神分析對治療對象從經濟、智力和文化教養等方面進行了限定。

只有極少數人有條件接受精神分析。

山茨在《精神分析有前途嗎?》這篇文章結尾處談出自己的個人看法:作為一種治療,精神分析前途黯淡;作為一種人格理論和研究工具,它將繼續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這個看法似乎正變成事實。

當代動力心理學實際是包含著大量「小療法」的集合體。

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意象對話療法、舞動療法、催眠等,追根溯源,這些療法的理論根基都是精神分析。

心理諮詢可以籠統的劃分為問題類諮詢和發展類諮詢兩大類。

問題類諮詢的來訪者主要訴求是解決心理問題。失眠的人希望睡個好覺,強迫洗手的人希望可以停止強迫行為。行為背後的成因,對於這部分來訪者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行為不再發生才是來訪者的關注點。

發展類諮詢如精神分析、人本主義療法,解決症狀是諮詢的第二目標,第一目標都是來訪者的自我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解決問題。

因此精分,人本等療法真的不適合生活壓力比較大,工作繁忙,手頭又不是很寬裕的來訪者,因為大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考慮深層次的問題,光是應付日常生活,已經精疲力盡了。

精神分析是最經典,最正統的療法,它無可替代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每個人的生活目標不同,好的東西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療法和諮詢師,才能最大程度的療愈自我。

END

~

相關焦點

  • 書單| 心理諮詢與治療導論
    治療師也可以通過對本書中每個案例進行句對句分析,更深入地掌握人本主義治療的技巧和理念。本書的編寫非常出色,不僅有羅傑斯心理治療過程的完整記錄(許多經典個案為首次公開發表),了解什麼是羅傑斯治療,什麼是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思想,羅傑斯的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失敗的;還有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專家們對這些個案的點評,每一篇點評都獨具特色。
  • 心理諮詢是如何幫助來訪者的?
    不同的來訪者對於心理諮詢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是可以用來解答自己的困惑的;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是可以陪自己聊天的;還有的來訪者會覺得心理諮詢只是給到自己心理上的安慰等等。而在我自己的理解中,心理諮詢可以提供三個方面的幫助。1.像一面鏡子一樣,讓你能夠看清自己。很多的來訪者會尋求幫助,不是在於ta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在於ta自己明明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ta自身看不到那樣一種能力。
  •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當下很多研究發現,抑鬱症有生理大腦的改變,那麼是否只能通過吃藥解決呢?這是我的一個粉絲給我私信的問題,看到後我深感我們國家對於精神健康普及不夠的遺憾。
  • 卡爾·羅傑斯「以人為本」的分析與評論|心理諮詢
    他認為,心理治療師應該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以便與他們的來訪者建立真正的人際關係。他尊重來訪者的獨特性,並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他肯定來訪者之所是而不做任何的判斷。羅傑斯以人為本的治療被稱為非指導性治療。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心理治療師的作用是通過澄清關鍵性的問題和提供無條件的接納來幫助來訪者發現真實的自己,沒有必要提供自我分析、反思或面質。
  • 來督導吧~謝政廷·心理諮詢能力精進督導班
    有鑑於這些在諮詢歷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再加上諮詢的建構前提是以確保來訪者的權益與福祉為優先考慮,為了確保來訪者的基本權益與福祉,也為了讓諮詢師成為更好的媒介提升諮詢的效能,遂有「諮詢督導」的產生。諮詢督導是由一位經過受過心理學完整受訓經驗、且有豐富的諮詢實踐工作經驗擔任「督導師」,針對實際從事來訪者諮詢的「諮詢師」進行督導歷程,在督導歷程中,主要針對諮詢師在諮詢歷程中所面對到的諮詢困境、諮詢課題、諮詢歷程、諮詢師個人的狀態等進行專業研討,提升諮詢效能,進而使來訪者獲得間接的幫助。一般而言,督導歷程會分成兩大類型,第一類為「個別督導」,第二類為「團體督導」。
  • 2009年7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 )A.轉移作用 B.合理化作用C.否認作用 D.退化作用7.到醫院或到心理諮詢中心的來訪者其社會功能大多處於( )A.正常狀態 B.異常狀態C.失常狀態 D.疾病狀態8.心理諮詢的形式很多,如______就是由諮詢人員幫助單獨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的形式,它是目前心理諮詢的主要形式。
  • 銘科教育:每個人都需要一次心理諮詢,一次洗禮!
    到了下次約定的時間,她失約了,倒是她母親出現在診所裡,問諮詢師:「我女兒都說了些什麼?」我說:「你可以去問她。」母親說:「她什麼都不肯告訴我,她說,諮詢師光是聽,而且只肯聽一小時,我找個朋友,還可以隨便談它三五個小時。」如果她只是哭訴,諮詢師就只能當一雙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
  • 從模擬諮詢來看心理諮詢師如何工作
    分析總結:因為單一生活事件產生情緒問題的來訪者,其實是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諮詢師扮演的角色是傾聽者和鼓勵的角色。諮詢案例二個案背景:來訪者11歲,女孩。半年來莫名頭疼,到處求醫,排除身體疾病。由媽媽帶來諮詢。家中有一個1歲半的弟弟,目前小女孩能夠上學,社會功能不受影響。
  • 心理諮詢設置的意義
    諮詢設置是心理諮詢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保護傘。在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流派的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會試圖陪伴來訪者去尋找潛意識的一些含義,而諮詢設置可以為諮詢師提供一個可供探索來訪者潛意識和諮詢進展的框架。
  • 筆記|《諮詢》C3 會談技術 & C5 心理治療的目標與階段
    6.總結在心理治療會談中,總結就是把來訪者所談所講的事實、信息、情感、行為反應等經過治療者的分析綜合後以概括的形式表述出來。二、影響對方的技巧1.解釋解釋是最重要的影響技巧,解釋能給來訪者提供一種新的認識他們的問題和自身的方式。解釋還可使來訪者的世界觀產生認知性的改變。
  • 競品分析報告:簡單心理 VS 壹心理
    1617)最新融資: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簡介:簡單心理創辦於2014年4月,是一個打造心理諮詢服務的網絡平臺,一方面為用戶提供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服務,另一方面則為心理諮詢師提供靠譜的專業服務。近期關鍵迭代信息:2020年3月,【心理測評】1人買測試,可免費分享給3個好友。約朋友們一起成長吧! 【心理諮詢】諮詢頁面全新改版,多維度幫你更快找到適合的心理諮詢師;還有更多專業視頻、文章,助你自我提升~
  • 心理諮詢的各大流派和治療方法概述
    目前在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諮詢中廣泛使用的是: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各流派的心理諮詢師的治療方法當接待一個心理求助者時,行為主義治療將通過創造條件以及行為訓練來改變求助者的行為習慣來塑造新的行為, 包括放鬆療法、系統脫敏技術、模仿學習療法/示範療法、代幣法,這種方法對於智殘兒童、行為障礙兒童、呈現嚴重行為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較為常用;
  • 心理諮詢如何使來訪者發生改變?
    如果直接告訴方法有用,那還要心理諮詢師或者治療師幹嘛呢,自己上網查一下或者買本書看一看就行了,方法是廉價的。但是並不是說方法無用,只是要讓這個方法啟效是需要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人際關係。在諮詢或治療中這種關係就叫做治療關係或諮詢關係。
  • 不應被心理脆弱概括的群體:4000萬學生與「卡頓」的心理幹預系統
    這也是祁琪最後一次走進校內心理幹預系統。但她又是幸運的,祁琪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另一套治療系統,在經過持續的藥物療程、精神科專業醫生的治療、返家休息之後,如今的她已經逐步恢復大學生活。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一段下擲拋物線的人生之後,恢復上揚。
  • 「聽說?我說!」心理諮詢師是否可以到來訪家裡做諮詢呢?
    聽說,心理諮詢很神秘?我說,心理諮詢的那些事兒!聽說上周我們發起了一次投票,關於「心理諮詢師是否可以到來訪家裡做諮詢?」這個問題,大家踴躍參與投票,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根據大家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選擇「NO」的票數多於選擇「YES」的票數,看來大家大多認為心理諮詢師是不可以到來訪家裡做諮詢的。本周我們請來資深心理諮詢師,就這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 重慶名科在線:當來訪者不願意傾述時,心理諮詢師該怎麼做?
    來訪者者不願意說話,心理諮詢師首先會判斷不說話的原因是什麼?心理疏導需要把握一個時機,可以旁側敲擊,用輕鬆,詼諧,幽默的方法去對話聊天,借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心理患者感同身受,讓心理患者感受到自己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兩樣,放鬆自己的心態。
  • 心理諮詢前必須了解的15件事兒
    心理諮詢可能是神秘的和令人緊張不安的,特別是如果你不知道諮詢室裡等待你的是什麼。「諮詢的過程不是去給出好的建議。」當然,他們可能會告訴你一些應對抑鬱、焦慮或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的策略;但當涉及到你的個人生活決定時,他們更多的是扮演一個推動者。Howes說:「你去接受諮詢是真的想把你的權力交付給別人,還是你想學會主宰自己的人生?」 2. 諮詢師可能也會去看心理諮詢師。
  • 2013年4月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自考真題(浙江省)
    這條原則是A.信賴性原則 B.整體性原則C.異同性原則 D.保密性原則16.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人員要從尊重信任的立場出發,努力和來訪者建立朋友式的友好關係,以確保諮詢工作的順利進行。A.直接諮詢 B.個別諮詢C.團體諮詢 D.電話諮詢18.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有人問:諮詢過程中,到底想做什麼?諮詢的宗旨、諮詢的目的又是什麼?
  • 雪諾接受心理治療?關於心理諮詢我們需要知道的幾個常識
    如果在有不能接受的情況發生時,感覺心情一兩天都平復下來,就需要進行心理治療了。在中國的影視劇中,只有一些極端的案例才會需要心理治療,被強制打針吃藥,被彪壯地像小山一樣的看護綁到醫院去,這種限制人生自由的心理治療只針對病情誇張的少數。一般人都回面對的情緒問題,都是需要心理治療的,沒有普及,沒有接觸過,並不是說這件事不科學,只是說明我們心理諮詢這項科學發展的太慢了。
  • Domyself:作為心理諮詢師,竟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職業
    作為從事心理諮詢多年的工作者,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後,給了他一些建議,最後告訴他,如果方便的話,最好帶孩子來工作室做一對一的心理諮詢。之後偶爾見面,也沒談起孩子的事情。前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然來電說兒子給他留了張紙條,離家出走了,問我怎麼辦。我告訴他,先找到兒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