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反思「太陽花」5周年 :綠營再難煽動大規模「反中」

2021-01-14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臺灣「太陽花學運」將滿五周年,臺大政治系教授、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張亞中15日表示,這是兩岸衝突上的最高潮,浪潮之後,大陸也調整對臺政策,吸引臺青赴陸就業就學,民進黨再也擋不住,「很難大規模煽動『仇中』情感,因為臺灣人民開始覺醒」。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3月5日在談到臺海局勢時說,儘管兩岸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儘管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大道之行民心所向,兩岸關係必將前行,朝著祖國統一的方向邁進。

據臺媒3月15日報導,臺灣孫文學校15日上午舉辦「太陽花運動五周年省思」座談,由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國民黨政策會前執行長蔡正元、卓越雜誌發行人林定芃、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毛嘉慶、「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臺北市青年聯合會秘書長陳建維對談。

座談會現場 圖片來自臺媒

張亞中指出,「太陽花學運」發生有其時代脈絡,馬英九執政前幾年在兩岸交流「只經不政」就像開車兩個輪子鎖住,必然「翻車」。

他認為,當時抗爭者認為「反服貿」是反大陸統一,主要是國民黨沒有去想辦法結束兩岸緊張狀況,用的也是民進黨改的課綱,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排斥大陸,加上經貿交流的成果沒有分享給每個老百姓;「太陽花學運」後,國民黨當時被貼上「無能政黨」標籤,至今形象沒有完全改善。

「太陽花」學運資料圖 圖片來自臺媒

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表示,當時學潮攻佔「立院」,馬英九當局官員跑光,沒人出來辯護,話語權都在民進黨身上;學潮把柯文哲拱出來,結果柯選上臺北市長後,知道「反中」是末路,開始主張「兩岸一家親」;當時「行政院長」江宜樺強力驅逐佔領「政院」的群眾,否則股市停擺,會造成臺灣更大挫傷。蔡正元認為,江宜樺作了正確的事,馬英九當局卻無法保護他,國民黨「戰鬥無力、強敵壓前、人人棄兵卸甲,成了軟腳蝦」。

林定芃提到從數據來看,「太陽花運動」後的第二、三年,臺灣的經濟數據表現受到影響而下滑。

毛嘉慶批評,當時的「太陽花」採取「文青語調、空洞內容,轉移對事實的論辯」,還加入很多反核、同性戀運動等議題,結果當用政治鬥爭處理社會議題時,最後只剩下政治議題,「只有鬥爭、沒有進步」, 這些「第三勢力」當上「民代」、掌握政治資源後,當年訴求的「公平」和「反黑箱」在哪裡?

「太陽花學運」時所謂「廷帆二神」中的陳為廷曾自爆在公交車上對女子襲胸,後被爆出是襲胸慣犯 圖片來自臺媒

陳建維認為「太陽花」造成的最重要結果,是加快大陸對臺統一的政策進程。 「太陽花學運」後,大陸的青年政策是「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青年)」、「一代(青年一代)一線(基層一線)」,改吸引臺灣人到大陸念書、創業,就業,推出惠臺政策,「現在把資源都留在大陸,你想要你就來」,自然對當地有所認知、融合。

國臺辦等29個部門2018年2月28日發布「31條惠臺措施」,以吸引臺灣企業、社團、文藝等領域人士前來大陸發展,被境外媒體形容「為兩岸關係投下一顆震撼彈」,臺灣《遠見》雜誌同年3月的一項針對「31條惠臺措施」的民調顯示,18歲至29歲的所謂「天然獨」世代態度出現大轉變,有近六成年輕人表示願意到大陸發展。

臺灣《遠見》雜誌2018年3月14日報導稱,根據其上周進行的民意調查,認為大陸對臺灣民眾友善的佔30.3%,不友善的42.1%。然而,「天然獨」世代對大陸的看法已有轉變。

在10年前的同類調查中,「天然獨」認為大陸對臺不友善的比率高達5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但10年後的今天,持相同看法的下降至39.8%,變為所有年齡層中最低。友善佔比也從35.5%增至40.8%,成為所有年齡層中最高,更有近六成(59.6%)願意到大陸發展。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今年2月27日「31條惠臺措施」實施一周年時表示,頒布實施的「31條惠臺措施」體現了我們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彰顯了「兩岸一家親」重要理念。一年來,「31條惠臺措施」實施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臺胞在大陸各地學習、工作、生活的便利化;臺胞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大範圍和更多領域得到了落實;臺胞有更多參與感、獲得感和融入感,進一步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相關焦點

  • 二審判決逆轉,「太陽花」敗了?
    據臺灣媒體報導,「太陽花學運」分子2014年3月23日攻佔臺行政機構,臺「高等法院」28日逆轉一審的無罪判決,認定「太陽花學運」頭目魏揚等7人煽惑他人犯罪成立,改判2個月至4個月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全案仍可上訴。
  • 「太陽花」青年被判有罪,那麼煽動他們犯罪的蔡英文蘇貞昌呢?
    臺北法官判處當年攻佔臺灣行政機關的「太陽花」青年有罪。這個判決來得有點晚,但總算是來了。然而,「太陽花」青年有罪,當年鼓動這班青年攻佔當局機關、攻擊警察的民進黨呢?那個收割「太陽花運動」果實、摘取地區領導人大位的蔡英文呢?
  • 起底臺綠營網軍:都是集體出徵 只會搞人身攻擊
    原標題:起底興風作浪的臺綠營網軍:都是集體出徵,只會用侮辱性詞彙搞人身攻擊【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編者的話:臺灣民進黨當局豢養、縱容「網絡水軍」抹黑污衊大陸、打擊島內異己,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近日,圍繞著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網軍又開始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等國際知名人士進行肆意攻擊,並已引起公憤。
  • 「反中」促進經濟?「臺獨」分子不清醒
    這一說法正中臺灣某些媒體下懷,他們將韓國報導轉發至島內,並且大肆渲染「反中」立場,稱這一做法是積極的。 綠營民意代表陳亭妃對此更是「喜上眉梢」,稱蔡英文上臺後實行的種種對大陸的舉措,促進了臺灣地區的發展,終於擺脫了大陸的經濟依賴。
  • 臺灣「太陽花」學生在深圳最大遊戲公司工作?騰訊否認
    近日,有臺灣媒體在節目中曝出,一些參加過臺灣「太陽花」的學生,隱姓埋名在大陸打工,其中有人現在就在深圳大道南,深圳最大的一家遊戲公司工作。隨後,有網友懷疑該公司指的是騰訊。對此,8月1日晚,騰訊回應稱,公司通過排查,確認視頻中的「太陽花」青年從未在騰訊進行實習或者工作。
  • 臺灣「中研院」兩名「獨派」學者赴港被拒籤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3名學者近日受邀準備前往香港出席活動,不過臺媒上周曝出,其中兩人在網上申請香港入境許可失敗。港媒分析稱,該兩人雖無政黨背景,但曾有參與2014年「太陽花學運」等「社運」活動以及鼓吹「臺獨」的記錄。
  • ,綠營學者痛斥民進黨丨臺灣一周
    本來再小不過的事情,也耐不住社會輿論的一再檢視。蘇貞昌說是跟自己女兒借的「三倍券」,結果人們記得,他女兒蘇巧慧領到「三倍券」就對媒體稱全部拿去買了一個高壓鍋。所以,有人懷疑蘇貞昌的「三倍券」到底是哪裡來的。當然,也有善意媒體稱蘇貞昌有兩個女兒,所以不一定就是蘇巧慧。
  • 臺灣名嘴:有「太陽花」學生在深圳最大遊戲公司工作
    近日,有臺灣媒體在節目中曝出,一些參加過臺灣「太陽花」的學生,隱姓埋名在大陸打工,其中有人在深圳最大的一家遊戲公司工作。在這檔叫「了解與互信 兩岸一定旺」的節目中,節目嘉賓、臺灣政論名嘴張友驊稱至少有四名參加過「太陽花」的學生隱姓埋名在大陸工作。
  • 大公訪談|洪秀柱:蔡英文政府「反中」有損臺灣競爭力
    圖為她在大陸出席交流活動\資料圖片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5月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且走「親美抗中」路線,尤其近來美臺勾連頻繁,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導致臺海局勢升溫。大公報記者最近就兩岸局勢熱點獨家專訪了中國國民黨前黨主席洪秀柱。
  • 遲來的正義「太陽花學運」頭目等7人二審被改判有罪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2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6年前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分子攻佔臺灣行政機構事件,臺灣檢方共起訴132人,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對這些人撤告,其中「學運」頭目魏揚等10人一審被判無罪,在島內引發極大爭議。臺灣檢方不服提起上訴,臺灣高等法院4月28日二審宣判,認定魏揚等7人煽動他人犯罪,改判2個月至4個月有期徒刑。
  • 八田與一銅像被砍頭 綠營煽動仇恨結的惡果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在臺灣的日本人銅像八田與一遭「砍頭」,綠營群情激憤,臺南市長賴清德大為震怒,要求「懲兇」。而之前,在臺灣的孫中山與蔣介石銅像、石像被噴漆、「砍頭」,綠營認為是「轉型正義」。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19日發表評論說,同樣行為而有不同反應,說穿了,這些人不過是「媚日」、「反中」的心態作祟罷了。
  • 綠營捧「白眼女神」抵制自經區 韓國瑜回應質疑
    「高雄自經區」引熱議自經區再度引發關注,與綠營捧出的所謂「白眼女神」有關。據臺灣《聯合報》5日報導,韓國瑜3日在高雄市議會備詢時,「時代力量」女議員黃捷問他自經區到底是什麼,並列出馬英九時期提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與目前高雄的「港區自由貿易條例」,請韓國瑜說明其中差別。韓國瑜表示,希望人流、金流、法規、教育和醫療都能鬆綁。
  • 綠營民代鼓譟臺當局「毀大陸核電廠」 被罵活膩了
    綠營民代陳永福社交媒體 海外網12月13日電 臺灣新北市議員陳永福11日發布了一張大陸沿海地區的核電廠分布圖,還配文鼓譟稱,解放軍軍機頻繞臺,此言一出,他被臺網友痛批「活膩了吧?」「一定是酒喝多了」。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陳永福放出他的所謂「毀核計劃」後,島內網友「灌爆」了他的臉書,表達強烈不滿。有網友稱,這名市議員「是不是又喝醉了」「一定是酒喝太多才會提出毫不使用大腦就說出口的意見」。
  • 民進黨議員狂妄叫囂,臺網友紛紛譴責
    早年綠營媒體就曾妄想對三峽大壩發動襲擊,在前不久,又有綠營議員發表了對大陸地區核電站發動攻擊的言論。此言一出,臺灣島內輿論譁然。綠營議員建議對大陸沿海核電站發動所謂「毀核計劃」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議員、臺灣新北市「議員」陳永福在12月11日在個人社交發布了一張大陸地區沿海核電站分布圖,陳永福還在圖片下配文宣稱為了應付解放軍軍機頻頻繞臺的現狀,提議民進黨當局制訂所謂的「毀核計劃」,大概意思就是通過各種方式要摧毀大陸沿海的核電站
  • 登「蔡英文穿龍袍」遭綠營圍攻《亞洲周刊》再反擊
    香港《亞洲周刊》以「蔡英文身著龍袍圖」為封面的報導,將揭露綠營「民選獨裁」的本質推向高潮,卻遭綠營網軍攻擊報復。該刊29日硬槓民進黨,在臉書放出4張「英皇」照供網民免費下載。「臺灣民主」一直被蔡英文拿到國際社會上叫賣,一些西方國家也以「民選」為由幫民進黨當局抬身價。但正如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陳一新所說,臺灣一步一步朝「民選獨裁」的方向發展,恐怕將成為蔡英文和民進黨甩不掉的歷史烙印。
  • 韓陣營造勢讓綠營危機 現在的臺灣就像2018一樣
    韓陣營臺中造勢喚醒綠營危機感聯合早報分析說,辯論會在上星期日結束後,蔡英文和韓國瑜分別在臺中規劃了造勢大會。滂沱大雨整整下了七個小時,蔡英文和臺中提名立委蔡其昌等人見狀取消活動,但韓國瑜的場子卻擠滿了30萬人,群眾不畏風雨在泥濘不堪的場地苦等韓國瑜,既歡欣又流淚的畫面,讓民進黨震撼,也嚇壞了綠營支持者。有綠營粉專表示,臺中下著雨還是有那麼多鋼鐵韓粉,這次絕對不能像2018高雄市長選戰一樣,輕忽「韓導」跟韓粉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