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成儒,
想必大家第一反應多半是脾氣火爆,說話直接。
在《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裡,
他當著張紀中的面批評了《甄嬛傳》,
稱其胡編亂造,不符史實。
在《我不是明星》節目裡他評價自己的親兒子,
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樣的,
沒什麼地方是值得誇的。
可以說敢於發聲,
直言直語一直都是李成儒的標籤。
但這樣的標籤沒少給李成儒帶來麻煩。
這不,
在熱播綜藝《演員請就位》裡,
老戲骨李成儒又因為直率的性格被人當了槍使,
跟郭敬明起了衝突。
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在《演員請就位》最新一期節目裡,
新人演員何昶希和張逸傑合作演繹了《陳情令》的片段。
他們拙劣的演技並沒有獲得現場觀眾和導演們的認可。
但是郭敬明卻在最後關頭,貢獻了自己的S卡,
讓演員何昶希直接晉級!
這一套操作下來,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雲裡霧裡。
陳凱歌更是飆起了英文表達自己的不滿,
It's such a big surprise( 這太讓人驚訝了)。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沒想到下一組演員中有位女生質問起郭敬明給S的標準。
郭敬明的回答是自己給S牌就是想找他拍戲。
這樣的回答顯然沒有獲得所有人的認同。
陳凱歌馬上對郭敬明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他說自己發S卡還是以演技為主,
如果要合作的話,他會私下跟演員說。
話音剛落,
他看到了另一邊一直面露不滿但沒有吭聲的李成儒
於是一腳把「球」踢給了他,
將李成儒拉進了「修羅場」。
「我看到李成儒老師眼裡的迷茫,
李成儒老師的意思是希望你拓寬你的審美的風格。「」
郭敬明馬上形成了戰前戒備:
我覺得如果別人說好,
我也跟著說好,那就失去了我自己的風格。
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風格,不要人云亦云。
陳凱歌馬上打了個圓場:
開玩笑的別當真。
一旁的爾冬陞見狀也開始煽風點火,
慫恿道:李成儒老師
別睡著。
在陳凱歌和爾冬陞的連番慫恿下,
李成儒最終拿起了話筒,
與郭敬明進行了一輪精彩絕倫的Battle大戰,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問了
明明陳凱歌和爾冬陞自己有很多想法
為什麼他們自己不多說說,
卻不斷慫恿李成儒,讓李成儒來發表看法呢?
難道是這兩位導演都很想聽李成儒的意見嗎?
其實,
這兩位導演在點評其他片段時都沒有徵詢過李成儒的看法,
因此也談不上多想聽他的高見。
只是郭敬明給S的行為,
他們都有所不滿,
但礙於面子他們又不好直接懟。
於是他們便想到利用直脾氣的李成儒代替他們與郭敬明battle。
他們一起給李成儒做局,拉李成儒入坑。
那你說李成儒不跳這個坑可不可以。
事實上,
當兩位導演挖這個坑的時候,
他們就已經預料到李成儒肯定會跳下來。
因為李成儒本來就對郭敬明的行為非常不滿,
只是當時苦於沒有機會發言,
這回陳凱歌和爾冬陞給他搭好了舞臺,
他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番唇槍舌戰後,
這場世紀Battle讓圍觀的觀眾看得非常過癮。
節目也因此有了很高的熱度。
「始作俑者」陳凱歌和爾冬陞抽身事外,成了旁觀者。
而李成儒和郭敬明卻因為這件事被捲入話題中心。
職場上也有不少人喜歡慫恿別人,
看似處處為你著想,實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朋友小李前段時間辭職了,
在辭職前,小李對公司、對領導都有很多不滿和怨言。
在連續加班半個月後,小李終於受不了和另一個同事抱怨了起來。
那個同事便極力慫恿小李離職,
小李聽完之後心有所感,
當晚就寫了辭職報告。
可離職後的日子並沒有小李想的那麼美好,
因為年紀偏大,小李找了幾家公司都沒有成功。
而他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壓力都很大。
那位慫恿他辭職的同事自己卻留了下來,
而且還升職做了項目經理。
原來那段時間他們經常加班,是因為公司得了一個大項目。
老闆安排小李和他的同事加班,是因為小李和那個同事都屬於骨幹力量。
而且領導更看重小李,
可惜,一切都晚了。
因此,
我們在生活中要警惕那些經常慫恿你的人。
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獨立思考,
堅持自己的想法。
不要讓自己隨便被人當槍使,
成了別人的提線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