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宣布退出《演員請就位》不到一個月的李成儒有新活了,加盟對臺同類型節目《我就是演員》。可一說如今《演員請就位》的綜藝霸主地位,李成儒貢獻了一半力量,而且期期都是名場面,次次都有金句產生,並且後續討論持久。
兩季《演員》下來,李成儒貢獻了太多名場面,無論是第一季對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的「味同嚼蠟」還是第二季針對何昶希的餘郭敬明二番戰,都將《演員》成功的從一個專業類型節目上升到了泛大眾的地步。
臺上李成儒每一次點評都是奔著對表演事業的熱愛和真誠的點撥去的,可結果並沒有如李成儒所願,臺上所有導師和賽制對李成儒的一次次拱火導致的李成儒生氣都成為了《演員》海量流量的來源,所以李成儒憤而離席,不幹了。
而這次李成儒宣布《我就是》應該是與節目組達成了一致,可有了《演員》的成功,《我就是》真的不會將李成儒也搞成最大噱頭麼?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
我願意將這首北島的詩作為《演員》的題詞,因為我找不出有什麼比這首詩更貼切的。
《演員請就位》,聽上去是個乾乾淨淨的表演類競技節目,可在當代營銷思維的荼毒下,已經徹底改名為《流量請就位》。
比賽就要有輸贏,可如果這裡面摻雜了評判者的個人喜好,這就已經不再純粹。
第二期何昶希那如同機器人一樣蒼白機械的臺詞與撲克牌一樣的表情任由誰都想不到,他會拿到一張S卡,面對董思怡的疑問,郭敬明直言「我選擇演員的標準就是我想找他拍戲」,演什麼?演一個沒有演技的人?如果是這樣那就很說的通了。
鏡頭給到李成儒時,李成儒幾次欲言又止,那是他「想說但又覺得算了」和「我不說不行」兩種想法在做激烈爭執,最終在爾冬陞、陳凱歌幾次三番的拱火和故意「禍水東引」之下,李成儒積攢依舊的怒火終於爆發了。
而這一爆發,就給《演員》帶來了無比龐大的流量和在以後相當長時間裡都被人津津樂道的名場面。
上來就是一句「我不喜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然後又用「小小年紀要懂得尊重人」堵住了郭敬明的嘴。
李成儒是什麼人,自認是北京頑主,公認的老炮,家財萬貫不止,這樣的人總有些傲氣和領導架子,可這樣的人卻也一般不發脾氣,因為他覺得你不值得他發脾氣,而這樣的李成儒能在節目上對郭敬明說出這樣的話,足見其憤怒程度。
可面對詭辯高手郭敬明,李成儒卻輸了,因為李成儒說的是道理,郭敬明說的卻是人權;李成儒說的是對錯,郭敬明說的卻是鼓勵;李成儒說的是公平,郭敬明說的卻是規則。
大鵬最後的主持人站隊更是讓現場氣氛站到了郭敬明的一邊,李成儒贏了道理,卻輸了現場,就好像男女吵架,男人講道理,女人卻講你愛不愛我,根本說不一起去,最後她哭了,搞得好像自己很委屈,可男人還得哄。
郭敬明就像這個偷換概念的女人,李成儒就像那個不該跟女人講道理的男人。
這季《演員》新作了個規則,就是市場評級,說到底就是看你有沒有流量,有演技沒流量的馬蘇拍到了B,何昶希則得到了S。
難道沒人看得出何昶希、陳宥維演的差麼?誰也不傻,誰看不出?可為啥又這麼做了呢?因為如果馬蘇S了,馬蘇們S了,可能就沒人看了,而且如果單純用演技高低來評判,估計現場的鮮肉們可能剩不了幾個,那就更沒人看了。
而為了有人看,李成儒就被盯上了。
縱觀李成儒沒退出的那幾期,每期都是滿滿當當的槽點,就好像是針對著李成儒來的,就是要讓李成儒吐槽的,李成儒前期頻頻中招,可次數多了,傻子都知道咋回事了,於是李成儒變了。
何昶希在拿到郭敬明給的「逆襲」劇本之後被眾導演誇的二番表演讓李成儒點評時,李成儒面帶慈祥的微笑,像極了普度慈航的彌勒佛,說了一句「挺不錯的,眼睛裡有戲了」,可實際上何昶希這場戲都是打的頂光,畫面灰暗,造型長劉海全程又低著頭。
所以你看,李成儒服了,他服軟了,然後就撤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
人類社會的性質就註定了,與眾不同就是會被當成異類,在《演員》的舞臺上,所有人都遵循著流量至上的規則,只有李成儒想的是真實,所以結果可想而知,他看著臺上的人像傻子,臺上的人看他又何嘗不是。
在《我就是演員》官宣李成儒加入的那則微博裡,李成儒親自寫了兩個字,「尊重」。
李成儒無比熱愛演員這個職業,他可以練十年臺詞,就為了能更好的演戲,所以他的性格不允許任何人玷汙這個職業,可這一腔熱血終究是錯付了。
《演員》不值得,但李成儒值得。這個世界還是需要有人說真話的,縱使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這些人能守住底線。
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就是演員》不要也錯付了李成儒,雖然這將讓《我就是演員》沒有《演員》那麼高的流量。
(原創作者:老虎 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追求真相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圖片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