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原型設計是每個產品經理的必會技能,利用原型溝通能避免很多因思維不同產生的爭吵。本文作者基於自身工作經驗,分享自己對原型設計的一點感悟,希望對你有幫助。
各位PM小夥伴在工作中應該有體會到,PM工作的40%的時間都是在與人討論(爭論),也許不止40%。尤其是為什麼我原型都寫好了,標註清楚了,為什麼開發、ui和老闆還是要不停問我,好煩啊,今天又不能按時下班,心好累啊。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輸出一份能被團隊人員所能接受的原型(需求文檔)。
原型的目的:
產品這行,一切以目的說話,產品以解決需求為主(用戶、公司商業),產品原型可以概括的說是整個產品開發設計之前的一個框架設計。
原型設計是互動設計師與PD、PM、網站開發工程師溝通的最好工具。而該塊的設計在原則上必須是互動設計師的產物,互動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會貫穿整個產品,利用互動設計師專業的眼光與經驗直接導至該產品的可用性。但是除了BAT那種一線公司外,基本上都沒有互動設計師,最後還是我們PM來思考交互體驗設計。
注意:原型階段就是不斷的重複:需求討論—結構—流程—原型。
原型的作用:
在需求定義階段,產品經理整合和決定好需求功能,但是需求是思維、抽象的,很難和程序、老闆、ui等員工溝通清楚(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原型對產品經理的作用就是:產品經理通過原型將思考需求時整理的流程圖、結構圖等文檔進行具象化(原型),方便思維的交流。
總結:結合用戶體驗5要素來說,原型設計更多是我們講0-1流程中的,定義階段—需求收集、分析、整理(結構圖、流程圖等)——需求評審這些需求階段所收集、產生和討論的需求結果匯總成一個可視化的文檔。
原型類型:
手繪原型:目的是為了對某一個功能和想法進行設計,方便大家互相理解對方想法,相當於打草稿,使用方便。例如:小米今天在進行需求匯報,老闆或者團隊其他人對某一需求設計有不同看法,產生的爭吵,最好的辦法是直接現場設計出來,但沒必要打開axure畫一遍,可以直接手繪。
總結:為了效率,方便與團隊人員對某一功功能產生分歧時,提高交流效率(ps:如果畫的很醜,那就不是提高效率了)。
低保真原型:只考慮功能流程和布局,不考慮界面顏色和動效。低保真是我們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種,主要側重在該頁面的規則說明上。
書寫低保真原型交互說明主要注意3基礎點:
該頁面的按鈕、圖標等狀態變化規則。例如:已讀狀態、未讀狀態。該頁面的彈窗(彈窗類型請自行查看)、錯誤提醒等,尤其是用戶操作錯誤提醒,用戶在什麼場景下做了什麼操作,出現哪些內容的錯誤提醒,並且要告知用戶怎麼辦。交互體驗設計最多的就是當用戶犯了錯誤的時候告知用戶怎麼辦。例如:以前pc端網絡錯誤,只會報404,現在會告訴你該怎麼做。該頁面存在的規則。例如:時間顯示規則、聊天規則等限制用戶行為的規定。總結:
所有頁面可以分為2種變化:進入後不操作直接看到的。進入後用戶操作後才會出現的(包括規則和狀態)。一個好的錯誤提醒除了告訴用戶犯了什麼錯誤,還要告訴用戶下一步怎麼辦。
高保真原型:使用場景是對老闆/甲方進行匯報時會使用,注重視覺效果。
界面高保真:界面高保真是讓ui講圖片、配色設計出來,放入原型中,或者是PM在設計的時候使用真實設計圖標(easyicon、阿里矢量圖庫)
動效高保真:動效全部做滿,可以直接手機點擊,看起來跟真的一樣。例如:直接跟長飛合作時,對方要求高保真展示,公司的前端沒時間,於是就和ui合作,ui出圖,產品axure設計動效。
整體布局:原型可以可以分為2個部分,規則文檔區、頁面內容區。
總結:建議頁面裡面的目錄做上跳轉。原型內容怎麼寫,下期會詳細講解。
建議:工具永遠是工具,不管是axure寫需求文檔,還是word寫,最重要的還是把需求想法寫出來。很多的時候PM做事時文檔配上口頭講解,比較最好的交流時面對面交流,千萬不要指望考一個文檔把所有的需求講明白。
本文由 @大汙師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